-
2019年全国监测医院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放射诊疗机构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方法: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系统"(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子系统)2019年的监测数据,对监测医院上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年共监测3 806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09家(16.00%),二级医院1 421家(37.34%),一级及未定级医院1 776家(46.66%)。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数量相差较大,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99人,二级医院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分别为19和2人。高风险岗位的介入与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配备铅橡胶围裙分别为0.40和0.43件,铅橡胶帽子分别为0.27和0.31件,铅橡胶颈套分别为0.38和0.45件,铅橡胶手套分别为0.18和0.08副,铅防护眼镜分别为0.31和0.22副。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中有15.25%未配置个人剂量报警仪,27.90%未配置辐射巡测仪。监测医院中,《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持证率为88.13%,有83.69%的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了岗中辐射防护知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9.20%,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现年个人剂量 Hp(10)≥20 mSv人员占0.4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档率为98.05%,在岗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6.00%,参加2019年在岗体检的76 627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0.88%和0.11%的体检结论分别为建议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岗位和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 结论: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较高,放射诊疗机构应增加辐射监测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的辐射屏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依据国内外标准和指南评估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室的屏蔽需求,测量屏蔽材料的透射系数、关注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以及防护装置的应用效果,为此类设备屏蔽方案的设计和防护装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依据我国GBZ 121标准、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和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1号报告计算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室所需的屏蔽厚度。实际测量固体水板、屏蔽贴片和防辐射围裙对于此设备产生低能X射线的透射系数,对模拟治疗条件下关注位置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防护屏的应用效果。结果:依据不同标准和指南计算得到治疗室全部关注点处所需铅屏蔽厚度均<0.6 mm,差异为亚毫米水平。此设备产生的低能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衰减明显,0.05 mm铅当量屏蔽贴片和0.25 mm铅当量防辐射围裙的透射系数为0.068和0.003 8。使用球形施用器在空气中进行照射时,距离射线源1和2 m处测得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0.7和2.6 mSv/h。将施用器置于小水箱中后,相应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3.8和0.9 μSv/h,防护屏的使用可以使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本底水平。结论: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设施的屏蔽需求较低,设备产生的射线有效能量低,但在邻近未屏蔽辐射源位置的剂量率较高,应优化设计治疗室屏蔽方案并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诊断受检者个人放射防护用品使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实际效果,为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放射卫生行政执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立医院影像科2022年2-6月接受X射线影像检查[口腔全景、牙片摄影、数字X射线摄影(DR)、CT扫描]受检者170例,其中,口腔全景、牙片摄影受检者各25例,CT扫描检查受检者60例、DR影像检查的受检者60例。使用热释光剂量计对170例受检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遮挡敏感部位时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进行检测,分析上述影像检查常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的关注点检测数据。结果:受检者进行口腔全景时大领铅围脖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3, P<0.05);进行牙片摄影时大领铅围脖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进行DR摄影(胸部正位、侧位和腰椎正位)时为受检者佩戴铅围裙,其中儿童胸部正位与成人胸部侧位铅围裙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0.00、19.00, P<0.05),成人胸部正位与腰椎正位铅围裙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进行CT扫描(胸部或上腹部)时,包裹式铅围裙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878.50、11.00, P<0.05)。 结论: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是复杂的技术问题,全面准确理解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正确落实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非常重要,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面的放射卫生行政处罚应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专用防护裙的设计与运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要为心和(或)肺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目前其作为一项高级器官支持技术在危重症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若选择双侧腹股沟处动、静脉进行穿刺实施ECMO时,患者无法使用传统的病服裤,导致患者隐私部位暴露、容易着凉,排便时容易污染床单被服,使患者不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概率;更换床单被服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容易造成管道移位或滑脱;使用病服裤也无法随时观察患者管道渗血、移位或脱出的情况。为此,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设计了一种ECMO患者专用防护裙,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08120022.9)。该ECMO患者专用防护裙主要由裙体、透明观察窗、臀部支撑气囊及便液收集袋等组成。透明观察窗方便进行穿刺部位及管路的观察;臀部支撑气囊充气后可以使患者肛周皮肤与二便隔开,避免失禁性皮炎发生;便液收集袋可以收集二便,保持床单的清洁。该防护裙结构简单,穿脱方便,在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舒适的情况下,还能随时观察管道情况,适用于下肢置有管路或二便失禁的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介入手术医师体表辐射剂量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并验证心血管介入手术医师体表辐射剂量分布特征,为研究辐射剂量特性及正确实施辐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22年5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在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机房为心血管介入手术医师配备3套铅防护服(分别设为铅防护服A、B、C),每套均包括铅围脖、铅背心和铅围裙各1件,铅当量均为0.5 mmPb.将手术医师穿戴的铅防护服外表面布点处放置热释光剂量计,对比3套铅防护服正面背面、垂直和水平面的辐射剂量值.结果:3套铅防护服正面剂量计测量平均值分别为(296.2±31.9)mSv、(196.3±20.2)mSv和(299.4±33.0)mSv,均明显高于铅防护服背面,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22、-5.115、-4.817,P<0.05).3套铅防护服垂直面腹部辐射剂量值最高,分别为(356.7±58.2)mSv、(217.7±31.8)mSv和(387.4±46.3)mSv.铅防护服A、B水平面左侧剂量计测量值分别为(341.6±58.5)mSv、(229.1±32.4)mSv,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0、9.068,P<0.05);铅防护服C左侧高于中间和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46、9.766,P<0.05).结论:DSA介入手术医师体表前面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后面,身体垂直面腹部辐照剂量最高,水平面左到右有递减趋势.检测出的辐射剂量数据和分布特征可为辐射防护提供研究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岛市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及防护用品和个人剂量计佩戴率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调查青岛市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及防护用品和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开展介入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数据统计时间为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结果 青岛市共有31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放射介入诊疗.其中三级医院23家(74.20%),二级医院8家(25.80%).全市共有介入放射诊疗设备88台,89.77%的设备位于三级医院.介入诊疗专业人员921人,其中三级医院865人(93.92%),二级医院56人(6.08%).平均每年每千人口介入诊疗人次为5.72.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率最高的为铅橡胶围裙(铅衣)、铅橡胶帽子和铅橡胶颈套,配置率均为100%.介入防护手套配置率最低,仅为51.61%.辅助防护用品配置平均每台设备均不足1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双剂量计的佩戴率84.36%.结论 青岛市开展介入放射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最多的是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帽子和铅橡胶颈套,介入铅防护手套以及辅助防护设施和双剂量计的配置率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2009-2016年武汉市介入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武汉市内17家医疗机构的2009-2016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为保障介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进行监测,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介入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的数量逐年增多,8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7 mSv,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大剂量值的构成比来看,2009年最多,为27.9%;2014年最少,为3.52%,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武汉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总体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介入人员的防护意识逐步提高,但介入人员手部外照射量值得我们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人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本文旨在总结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并探讨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速器工作人员穿戴铅围裙辐射防护效果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监测加速器工作人员穿戴铅围裙在治疗室辐射防护(接受残余辐射的剂量和损伤)效果.方法:进行铅围裙防护实验,并应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对铅围裙内外对应点的剂量进行监测,在同样的照射条件下,第1次为无金属着装(工作裤无拉链和金属纽扣),第2次穿自己的牛仔裤(均带金属拉链和纽扣一枚),体前围裙内外各取左、中、右(L、M、R)3点,体后无围裙遮挡对穿取3点测试平均有效剂量.结果:①进行同次比较铅围裙内外点平均有效剂量,第1次铅围裙内各点平均有效剂量高于铅围裙外各点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02,P<0.01);第2次铅围裙内各点平均有效剂量高于铅围裙外各点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58,P<0.05);②进行两次试验平均有效剂量之间的比对,第2次体后各点平均有效剂量明显高于第1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05,P<0.01);③第2次铅围裙内、外平均有效剂量均高于第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91,t=0.0537;P>0.05).结论:加速器工作人员,尤其育龄女性仅仅使用铅围裙是不能起到预期的防护作用,相反会增加受照剂量,应严格按照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安全标准(IBSS)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CBSS)相关规定执行,进入机房不应佩戴有金属物质的配饰和衣服配件;应将降低所受辐射剂量保护健康的方法写入操作规程或指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防辐射外泄内裤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肿瘤,治疗方法之一是125I粒子种植治疗,通过影像学引导技术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持续性的杀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粒子源持续存在于患者体内,会给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群带来一定的辐射危害.目前临床上的防辐射方法有使用含铅防护围裙或给予术后患者的下腹部盖一块铅布等.这些方法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活动,防护围裙太重,尤其是年老体弱的患者,根本承受不了将近3kg重的围裙;而铅布固定不牢,下地活动时容易滑落,起不到防护效果,更不适合患者出院后使用.本团队设计制作了一种防辐射外泄内裤,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