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阳主阴从"观辨《内经》和《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扶阳思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阴阳学说是《内经》中的经典理论,其承《易经》思想,崇尚"阳主阴从"观,重视阳气的主导作用,强调临证之时扶阳,反对寒凉伤阳,谋求阴阳交会平衡.《内经》重阳思想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影响颇深,蔺道人认为,气滞血瘀为伤科发病病机,责在阴阳失衡,故其以阴阳为纲、气血为本,治病以扶阳为先,重视扶阳思想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本文基于"阳主阴从"的基本观点,对比二书中扶阳思想、诊治特点与临证治疗,旨在言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内经》扶阳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吕晓东论治肺结节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总结吕晓东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吕晓东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的两个基本生理功能观,考察肺结节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环节,认为肺结节形成之机理复杂,病因纷繁,为阴分邪气积聚为肺,但病性基础变化总体以阳虚为关键,病理以气滞痰瘀胶着于肺络为核心.在肺络病的指导原则下,运用扶阳抑阴、通补肺络的手段,恢复阳主阴从,一气周流,肺络调和的生理状态,从而调复肺脏的异常功能状态、消弭肺结节的病理改变,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临床每获良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扶阳理论探析利尿剂抵抗的病机及治则
编辑人员丨2024/5/25
分析现代医学对利尿剂抵抗的认识与对策,利尿剂抵抗出现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对于心力衰竭病人的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现代医学仍未明确利尿剂抵抗的主要发病机制,干预手段难以保证疗效.中医学对心衰的阐释多为阳虚水泛血瘀,长期大量地使用利尿剂会过耗肾气、损阳伤正,心病及肾,体液进一步气化失司,最终发展至利尿剂抵抗.本研究结合临床案例文献研究,发现利尿剂抵抗的病位主要在心、肾,以心肾阳虚、瘀水互结为核心病机,治疗上应以扶阳为要,注重温补心肾、顾护中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郑钦安"阴阳为纲,阳主阴从"思想探讨补坎益离丹治疗心力衰竭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以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为特征,其病势凶险,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郑钦安精研经典,参透人体阴阳合和之道,深得仲景立法垂方之义,其主要思想为"阴阳为纲,阳主阴从",临证时擅长阴阳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本文将郑钦安的学术思想应用于心衰的治疗,认为心衰多以心阳衰败、阳不制阴为基本病机,六经兼证为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治疗以"大补元阳,以壮君火"为基本原则,补坎中之真阳,处方以补坎益离丹为基本方,再据六经辨证,针对六经辨证灵活加减,以期为临床辨治心衰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临证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叶天士著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言论,通阳利水祛湿热在湿热病乃至临床诸症均运用广泛.文章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一条文出发,阐述了其内涵有四:湿热难解,分消辨法;阴阳互资,相互为用;因势利导,升清降浊;通利周身,以和为期.根据理解对其外延进行深入理解有四点:天人合一,阴阳气血转归;阳主阴从,转顺人体枢机;通阳行滞,气郁痰凝血瘀除;开门逐寇,给邪以出路.针对瘀邪痹阻采用清热利湿、提壶揭盖、益气利水、升清降浊、温阳化湿、理气行水之法以通阳利水,以为中医药因势利导、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结直肠息肉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结直肠癌多由此演变而来."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基于此理论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机及论治思路,认为阳气亏虚及阳郁不伸所造成的"阳化气"不足为结直肠息肉发病之本,"阴成形"异常是结直肠息肉发病之标.临证治疗当以温通阳气为先,贯穿始终,并结合阴邪侧重的不同,辨证施以多法消减阴形,复失调之气化,同时注意日常调养生息固护机体阳气,最终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探讨郑钦安学术思想之一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郑钦安之扶阳思想有其深层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郑氏在《内经》“阴阳平衡观”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阴阳平衡下的“阳主阴从”,具体体现在生理观、病理观和元阳为本论上,为其扶阳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氏立论临证,()为本,辨证重视阴阳,又不离六经;善于辨识证之寒热,更善于应用大剂量姜附以救治三阴病和急危重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扶阳导引在心脏康复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阳气在人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扶助阳气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导引就是符合动则生阳,喜则生阳,善则生阳的扶阳要药.心脏康复重视运动疗法,导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康复运动疗法,扶阳导引与其他体育锻炼不同,强调动静结合,注重天人合一,注重调身、调心、调息,导引注重调和阴阳,阳主阴从,包含心理疗法,其运动方式为修复阳气的圆运动,对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血管的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心脏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优势.扶阳导引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的导引术,动作柔和缓慢,讲究身心结合.本文讲述扶阳导引在心脏康复中的具体应用及分期,文中介绍了常用导引术有立式八段锦、坐式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其他导引术有马王堆导引术、大舞和太极养生杖等,文中对每一种功法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每一种导引进行具体的心脏康复分期,为心脏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帝内经》神志说及阳气理论辨析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黄帝内经》神志理论为起始,论述了神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必要性.以《黄帝内经》重阳思想为突破点,结合古代医家"阳主阴从"理论,论述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作用,以及阳气与神的相通性.基于抑郁症临床表现及神与阳气的相关性,将抑郁症的发病部位集中在心(脑)、肝、脾(胃)、肾;并通过这些脏腑与神的相关性,论述抑郁症的发病病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四时调阳”理念构建“治未病”新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亚健康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对健康状态的评测及相应干预措施并没有达成一定共识,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干预,而逐渐向疾病状态转化.机体的阳气变化趋势如同四季变化,可分为生、长、收、藏四种状态,即阳气“四时”变化,“四时调阳”,即通过辨别不同时间人体所处的不同阳气状态,相应运用不同调摄阳气的手段来防治疾病.基于此提出构建“治未病”新体系,主要评测阳气变化,兼顾阴精变化及阴阳变化导致的其他变化,建立健康状态评测新体系并提出相应预防、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