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对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中,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的关键因素.因此,靶向线粒体的干预策略对心肌缺血损伤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阴阳含义的具体化,可以概括现代医学有关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线粒体功能障碍-阳化气不及-气化障碍是疾病病理过程的基础,阴成形太过-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有形实邪积聚是疾病病理过程的关键.谨遵病机特点,阐明扶阳补虚、抑阴祛邪的中医治疗原则对心肌缺血线粒体能量代谢机制的指导作用,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CCD)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术前检查,评估颅内侧支血管循环的情况,评估其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63例行CAS手术的患者行TCCD检查,评估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开放的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对比,分析导致TCCD侧支开放误诊的因素.结果:颈动脉超声提示: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52例,双侧颈动脉均为重度狭窄或闭塞5例,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合并另一侧颈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6例.ACoA开放组诊断符合率为79.4%、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94.1%、误诊率为5.9%、漏诊率为26.1%、阳性预测值为97.1%、阴性预测值为57.1%;PCoA开放组分别为84.1%、92.7%、68.2%、31.8%、7.3%、84.4%、83.3%;OA 开放组分别为 88.9%、100%、78.8%、21.2%、0%、81.1%、100%.三组与DSA一致性的Kappa数值分别为0.565、0.635、0.78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影响因素,如前交通动脉压力差小,后交通动脉或眼动脉血管走行变异(详细说明)对TCCD误诊颅内血管侧支开放均有意义,为危险因素.结论:TCCD检查在术前较准确评估颅内侧支循环情况,能够为CAS手术提供可靠依据,且对术后定期随访颅内侧支循环变化情况,是更为有效安全简捷的诊断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尿道下裂手术后小儿阴茎感知量表评分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手术后小儿阴茎感知量表(pediatric penile perception score,PPPS)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首次尿道下裂手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术后时间≥6个月者采用PPPS进行随访;随访时年龄<10岁者仅由家长填写量表,≥10岁者由家长与患儿分别填写量表。评分总分≥12分者纳入高分组,<12分者纳入低分组。收集两组患儿手术时年龄、随访时间、随访时年龄、术前尿道口位置、术前阴茎头直径、脱套前阴茎下弯度数、脱套后阴茎下弯度数、首次手术方式、是否采取背侧白膜紧缩矫正阴茎下弯、是否多次手术、是否分期手术、成形后阴茎头直径、成形后冠口距(成形后冠状沟至尿道外口距离)、成形后阴茎长度、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随访时是否存在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尿道下裂手术后阴茎外观PPPS评分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10份来自患儿家长以及27份来自患儿的PPPS评分结果。110份家长PPPS评分总得分为(13.07±3.26)分,27例患儿PPPS评分总得分为(13.15±3.99)分,家长及患儿的各个评分项目中,阴茎长度得分均最低。27例由家长与患儿分别评分的病例中,家长及患儿的PPPS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86)。110份家长评分量表中,因术中测量数据完整的患儿仅77例(对应77份PPPS评分结果),故按上述家长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高分组64例、低分组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分组与低分组术前阴茎头直径[14.25(13.00,16.00)mm比13.50(12.25,14.00)mm]、成形后阴茎头直径[13.00(11.13,14.00)mm比11.50(10.50,12.75)mm]及阴茎长度[36.00(34.25,40.00)mm比35.00(31.00,35.00)mm]、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及随访时是否存在并发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时存在并发症( OR=5.401,95% CI:1.170~24.927)是PPPS评分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尿道下裂手术后患儿及家长的PPPS评分结果整体较好,两者PPPS评分结果整体一致;随访时仍然存在并发症是影响尿道下裂手术后患儿家长PPPS评分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6例重度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儿治疗情况,患儿年龄范围为1. 5~5. 2岁,中位年龄为2. 6岁。所有患儿均采用分期手术,第一期手术先给予阴茎皮肤肉膜脱套矫正浅筋膜所致的阴茎下弯,再横断尿道板解除引起阴茎下弯的因素,如阴茎下弯仍>30°,于最大腹侧弯曲处切开白膜,松解白膜与阴茎海绵体之间的Smith间隙,经人工勃起试验检测下弯矫治情况,如仍有下弯,继续松解Smith间隙直至阴茎勃起试验证实阴茎伸直满意,切取同等面积游离自体腹股沟真皮片覆盖阴茎白膜缺损区域。背侧包皮正中剪开后包绕覆盖至阴茎腹侧正中区域以备二期尿道成形使用,对于尿道下裂术后阴茎下弯者选择相应皮瓣覆盖阴茎腹侧以备下次尿道成形,比较阴茎伸直前后背侧、腹侧的长度。第二期手术采用腹侧尿道外口至龟头远端皮肤卷管成形尿道或自体唇黏膜镶嵌阴茎体后联合局部皮瓣耦合成形尿道,并覆盖周围筋膜或阴囊精索外筋膜,皮肤改形覆盖。在阴茎白膜切开前和白膜切开真皮瓣修补后分别测量阴茎腹侧和背侧的长度,采用 t检验分析测量数据。 结果:26例一期手术患儿,阴茎下弯一期矫直满意,第一期手术中测得阴茎伸直前背侧长度为(35. 6±3. 1)mm,腹侧长度为(31. 8± 3. 2)mm;伸直后阴茎背侧长度为(35. 8±2. 9)mm,腹侧长度为(35. 6±3. 1)mm;第二期术前阴茎背侧长度为(36. 5±3. 1)mm,腹侧长度为(36. 3±2. 9)mm。比较手术前后阴茎腹侧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术后无阴茎腹侧血肿、下弯复发等现象,二期手术出现1例尿道瘘,无尿道狭窄、伤口裂开、尿道憩室等发生。 结论:应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技术可以充分矫正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的阴茎下弯,并可延长阴茎长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技术治疗30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辅助下肛门成形术(laparoscopic-assisted anorectal pull-through,LAARP)治疗先天性中、高位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在手术后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以及手术相关的经验和方法。方法:收集2001年8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行LAARP术治疗的30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4例,女6例;手术年龄为(3.1±0.4)个月,手术年龄范围为8 d至14岁(38例患儿手术年龄<28 d);高位型174例,中位型126例;直肠膀胱瘘59例,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99例,直肠尿道球部瘘136例,直肠前庭瘘3例,直肠阴道瘘3例。对79例患儿行传统3孔LAARP术,221例患儿行经脐单孔LAARP术;对38例新生儿行1期LAARP术,余262例患儿行3期LAARP术。结果:所有患儿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的情况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52 h,住院时间为(11.6±1.7) d。所有患儿均无术后伤口感染、尿道损伤、瘘管复发或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术后逆行尿路造影检查提示:1.0%(3/300)的患儿发生尿道憩室,不伴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尿道黏膜外翻和尿路结石等并发症;7.7%(23/300)伴直肠黏膜脱垂,需行二次手术治疗;1.0%(3/300)有肛门狭窄,于LAARP术后5个月再次行肛门成形术;0.7%(2/300)有肛门回缩,于LAARP术后5~6 d再次行手术治疗。男性患儿中的高位型和中位型ARM患儿在手术时间(1.78 h比1.95 h)、肛门狭窄发生率(1.9%比1.6%)和尿道憩室发生率(0.7%比1.7%)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表电刺激肛穴中心提示:高位型ARM患儿中有27.6%(48/174)能观察到强烈收缩,中位型ARM患儿中有90.5%(114/126)的患儿能观察到强烈收缩,说明这部分ARM患儿的外括约肌和纵肌是发育良好的,而其他收缩不明显且肛穴较浅患儿的外括约肌和纵肌发育不良。高位型ARM患儿的电刺激阳性率明显低于中位型患儿( P<0.001),男女患儿的肛穴发育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15年。随访3年以上的228例患儿的中期预后年龄为5.8岁(范围为3.0~18.0岁),其中95.2%(217/228)的患儿有自发肠蠕动,88.6%(202/228)的患儿未出现污便或1级污便,10.1%(23/228)的患儿有2级污便,5.3%(12/228)的患儿有3级污便;13.2%(30/228)的患儿有1级便秘,11.0%(25/228)的患儿有2级便秘,无患儿伴发3级便秘(Krickenbeck评分)。 结论:腹腔镜对于肛门直肠成形术中游离和切除直肠、关闭瘘管、扩张横纹肌复合体隧道等操作有很大帮助,且LAARP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型肛门直肠畸形疗效较为确切,短期和长期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在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在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5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57~72岁。5例病人均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吻合口情况、食管反流情况、营养状态、生命质量、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情况: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16±41)min,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术时间为(109±11)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4)枚,术中出血量为(48±12)mL,切口长度为(3.4±0.4)cm,术中食管切缘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阴性。(2)术后情况:5例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8±1.5)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5.8±1.5)d,术后住院时间为(11.6±2.1)d,治疗费用为(5.5±0.4)万元。5例病人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胃腺癌(中低分化腺癌4例、高分化腺癌1例),均为pT1a~3N0~1M0期。5例病人中,1例术后发生轻度肺炎,经抗感染、促进排痰等保守治疗后痊愈。(3)随访情况:5例病人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范围为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5例病人中,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经内镜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病人均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5例病人术后1个月体质量指数为21 kg/m 2(19~27 kg/m 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为2分(1~2分)、病人主观整体评估评分为2分(1~3分)、肿瘤病人生命质量评分为47分(42~52分)。5例病人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可用于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SUI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3.6±11.7)岁。孕次(3.1±1.4)次。5例有子宫切除术史。所有患者均有SUI症状,压力诱发试验阳性,指压试验阳性。超声检查提示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轻度膨出声像,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宽。根据简化盆腔器官脱垂分期系统分度,合并Ⅰ度前盆腔脱垂7例,Ⅱ度前盆腔脱垂73例。本组80例均全麻下行单支网片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患者取截石位。以盆底修复网片为原型裁剪为单支网片,网片由左右两侧臂和中间主体部分构成,为倒"T"形,左右对称。与传统吊带和网片相比,单支网片左右两侧悬吊臂增宽,以保证悬吊臂在耻骨降支有较大的受力面,防止吊带移动;中间主体部分增宽,使受力面从尿道中段延续至膀胱颈。选择双侧耻骨下支下缘外侧0.5 cm处穿刺,引导单支网片双臂从内向外穿出,完成单支网片悬吊。采用阴道成形术修复撕裂的肛提肌,成形会阴体,分层重建肛门外括约肌,缩窄阴道呈"双喇叭口状"。术后1、3、6个月随访,采用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价前盆腔脱垂治疗效果。SUI疗效评判标准:在术后无其他治疗的情况下,SUI症状完全消失,可自主控尿为治愈;SUI症状较术前减轻,剧烈活动时有少量漏尿,日常活动时无漏尿为改善;SUI症状较术前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仍无法控制漏尿为无效。结果:本组8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特殊情况。手术时间(90±8)min,术中出血量(20±10)ml。80例术后48 h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超声检查测量残余尿量<50 ml,术后72 h出院。80例PGI-I问卷评价结果显示,76例(95.0%)主观治愈,4例(5.0%)主观缓解。80例SUI疗效评价,78例治愈(97.5%),2例改善(2.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收缩力异常、膀胱出口梗阻。结论:单支网片悬吊术保证了全尿道无张力悬吊,能有效治疗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近期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女童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的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女童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3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女童的临床资料。年龄(8.5±4.3)岁。7例合并尿道阴道瘘,1例合并膀胱阴道瘘;5例存在远端尿道闭锁或细小狭窄;5例合并阴道狭窄或部分闭锁。手术方式:经会阴尿道阴道瘘修补术1例,经耻骨尿道吻合术(端端吻合)2例,经耻骨尿道阴道瘘修补术+膀胱颈尿道吻合术1例,经耻骨尿道成形术(膀胱颈及尿道拖出)+尿道阴道瘘修补术+膀胱颈重建术4例,经耻骨尿道成形术+膀胱颈重建术1例,肠扩大膀胱阑尾代输出道可控性尿流改道术1例。术后观察排尿情况。每日使用尿垫数量>1片为尿失禁,≤1片为控尿良好;主诉排尿费力,最大尿流率<10 ml/s为排尿困难。结果:本研究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52.0±26.2)个月。2例术后控尿良好,无排尿困难;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因尿道狭窄致排尿困难,行尿道扩张后好转;5例尿道阴道瘘复发,其中3例再次行修补手术,再次手术后2例控尿良好,无排尿困难。1例尿流改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女童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的处理较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需根据年龄、病变严重程度和尿道、阴道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治疗儿童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治疗儿童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5例尿道下裂伴轻度阴茎下弯患儿的临床资料。95例行阴茎皮肤肉膜脱套后均存在阴茎下弯且<30°。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背侧皮肤紧缩组43例,中位年龄1.1(0.4~1.5)岁;术中脱套后尿道开口于阴茎远端36例、近端7例;予背侧皮肤紧缩技术纠正下弯,即脱套后于阴茎背侧根部12点处成形阴茎耻骨角,并于12点处缝合包皮与环切后保留的黏膜领,保持一定张力。背侧中线白膜折叠组52例,中位年龄1.5(0.5~2.6)岁;脱套后尿道开口于阴茎远端41例,近端11例;予背侧中线白膜折叠技术纠正下弯,即脱套后于背侧中线切开Buck筋膜并分离至白膜,行1针或上下两针纵行缝合折叠白膜。两组术中均行人工勃起试验证实阴茎下弯被矫正。术后6、12个月复查,之后每年随访,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阴茎下弯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0.6~3.0)年,所有患儿根据正侧面照片测量显示均无阴茎下弯。术后7例发生尿道皮肤瘘,其中背侧皮肤紧缩组3例,背侧中线白膜折叠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例均未发生尿道狭窄和憩室,无阴茎隐匿。 结论: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可有效纠正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术后短期效果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尿道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TIP)治疗尿道下裂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发生尿道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初次行TIP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通过电子手术记录和电话随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总结近期疗效,并对影响尿道瘘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6例尿道下裂患儿,124例获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患儿中位年龄24个月。不同尿道开口位置人数占比分别为:前型58.1%(72/124),中间型29.8%(37/124),后型12.1%(15/124)。术前存在不同程度阴茎下弯人数占比分别为:轻度29.8%(37/124),中度54.8%(68/124),重度15.3%(19/124)。约59.5%(22/37)的轻度阴茎下弯和33.8%(23/68)的中度阴茎下弯病例仅采用阴茎皮肤脱套,重度阴茎下弯(19/19)病例均采用阴茎皮肤脱套和背侧白膜折叠的方法。手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6%,其中尿道狭窄10例(10/124,8.1%),尿道瘘23例(23/124,18.5%),阴茎体瘘17例(17/124,13.7%),阴茎头裂开6例(6/124,4.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阴茎下弯程度、新尿道覆盖物与TIP手术后尿道瘘之间无显著关联性,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后型尿道下裂、皮肤脱套后阴茎下弯超过15°以及行背侧白膜折叠是TIP手术后尿道瘘的可疑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是TIP术后尿道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TIP手术治疗前型和中间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治疗后型尿道下裂尿道瘘的发生率高;阴茎头宽度越小,皮肤脱套后阴茎下弯程度更重的患儿尿道瘘发生率更高。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是TIP手术后尿道瘘的独立危险因素;TIP手术中利用Buck筋膜覆盖者尿道瘘的发生率更低,但发生尿道狭窄的可能性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