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IVA)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合并RPE脱离(PE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wAMD合并PED患者27例32只眼(整体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IVA治疗。起始负荷剂量2.0 mg,每月注射1次,连续2个月,经评估按需给药。根据治疗后2个月PED最大高度(PEDH)将整体组分为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分别为20 (62.50%)、12 (37.50%)只眼。应答:PEDH较治疗前下降≥25%;部分应答:PEDH下降<25%。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对黄斑中心凹进行扫描。测量PEDH、PED面积(PEDA)、PED体积(PEDV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患眼BCVA、CMT、PEDH、PEDA、P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1、-0.488、-0.900、-1.130、-0.400 , P=0.435、0.630、0.380、0.270、0.690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个月各组BCVA、PEDH、PEDA、PEDV、CMT变化。治疗前后BCVA及PED相关指标、CM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整体组、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患眼BCVA、CMT、PEDH、PEDA、PEDV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整体组、应答组患眼所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BCVA=5.871、3.798 , P=0.001、0.019; FCMT=24.526、14.109, P=0.000、0.001; FPEDH=12.569、12.091, P=0.000、0.000; FPEDA=7.534、6.286, P=0.000、0.000 ; FPEDV=5.139、4.104 , P=0.004、0.014 );部分应答组患眼PED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PEDH=3.210, P=0.054; FPEDA=1.913, P=0.183; FPEDV=3.500, P=0.051),BCVA、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BCVA=3.033 , P=0.027; FCMT=11.140, P=0.001 )。治疗后2个月,整体组PEDH下降幅度<25%、25%~<50%、50%~<75%、≥75%者分别为12 (37.50%)、8 (25.00%)、9 (28.13%)、3 (9.38%)只眼,其中PED完全消退1只眼(3.13% );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3 (40.23%)、5 (15.63% )7 (21.88%)、7 (21.88%)只眼,其中PED完全消退4只眼(12.50% )。 结论:阿柏西普治疗wAMD合并PED短期内可恢复其解剖学指标,提高视功能;按需治疗阶段的PED疗效与负荷剂量阶段的疗效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28例(31只眼)PCV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的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息肉消除率等。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3、6及12个月的视力优于治疗前( P<0.05);CMT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后12个月息肉消退者18只眼,消退率为58.06%。息肉消退组玻璃体内注药次数及最长间隔注射时间与息肉未消退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一过性高眼压及结膜下出血外,未见严重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PCV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IVA)治疗Ⅲ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Ⅲ期NVG引流阀植入术后眼压再度升高患者43例(43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IVA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BCVA为1.30±0.64,较术前1.74±0.76比较提高( t=2.39, P=0.027);对照组末次随访BCVA为1.56±0.68,较术前1.69±0.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4, P=0.267);末次随访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9, P=0.196)。观察组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为(39.20±4.92)mmHg、(22.20±3.41)mmHg、(19.80±4.31)mmHg、(20.70±4.58)mmHg及(18.30±2.52)mmHg,对照组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为(39.70±4.82)mmHg、(20.20±4.13)mmHg、(18.60±4.09)mmHg、(18.20±3.98)mmHg及(16.70±2.36)mmHg (1 mmHg=0.133 kPa),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其中观察组( t=12.75、13.27、12.32、16.93,均 P<0.05),对照组( t=14.72、16.04、16.51、20.55,均 P<0.05);末次随访对照组眼压控制优于观察组( t=2.09, P=0.037)。随访期间两组均出现一例玻璃体积血,未见其他并发症。 结论:IVA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引流阀植入术后眼压再度增高的Ⅲ期NVG安全有效,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可改善视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治疗BRVO-ME的疗效及人房水细胞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与康柏西普治疗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黄斑水肿(ME)的相关临床指标及人眼房水中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BRVO-ME患者40例(40眼),分为康柏西普组20例(20眼)和阿柏西普组20例(20眼)。采用基础注射3针+需要时再注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通过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记录患者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每次注射前抽取患者房水,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I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等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给药前相比,康柏西普组与阿柏西普组患者的BCVA与CRT在给药后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2组间注射次数、BCVA、C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第1、2、3个月,2组患者房水中的VEGF、PIGF和IL-6均较药物注射前显著降低(均 P<0.05)。2组患者房水中的MCP-1浓度在治疗第1、2个月与药物注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第3个月比给药前显著降低( P<0.05)。2组间BCVA、CRT及房水中细胞因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均能提高BRVO-ME患者视力,减轻ME,且明显抑制患者房水血管生成因子和炎症因子。2种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治疗BRVO-ME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房水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聚焦于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恩度)、抗血管生成融合蛋白(如阿柏西普)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4类。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瓶颈,探索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有效的双领域、多靶点药物是努力的正确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柏西普治疗伴色素上皮脱离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伴无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AMD 16例(22眼)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注药后3、6及12个月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和PED高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逐步提高( F=5.752, P=0.001),但CRT及PED高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782,1.018; P=0.507,0.389)。 结论:玻璃内注射阿柏西普可有效治疗伴无血管性PED的AMD,术后视力明显改善,但CMT及PED高度无明显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国专家共识(2021)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全球首位,约有33.62%的DR患者同时患有DME,及时有效地治疗DME对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玻璃体内注射为DME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VEGF和胎盘生长因子(PGF)在DR/DM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而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可同时抑制2种细胞因子。研究表明,阿柏西普是一种人源化的VEGF受体融合蛋白,能够与所有类型的VEGF-A及PGF结合。相比单克隆抗体,阿柏西普的亲和力更强,对眼内VEGF的抑制时间更长,可有效改善视力,具有长期疗效,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阿柏西普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临床实践方案的制定仍存在一定困难。针对DME的发病机制以及阿柏西普的药理作用、治疗方案、剂量和安全性问题等,我国眼底病学家充分复习相关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认真评估和分析讨论,并结合临床经验形成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DME中国专家共识和用药指导意见,为阿柏西普在中国DME治疗中的合理和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柏西普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碱烧伤早期局部应用阿柏西普(Aflibercept)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实验室将20只SD大鼠纳入研究,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各组行右眼单眼碱烧伤造模。20只大鼠左眼均作为空白对照E组。A组使用磷酸盐缓冲液滴眼为阳性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B组使用1.0 mg/ml地塞米松滴眼液,C组使用2.5 mg/ml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使用5.0 mg/ml阿柏西普滴眼液。每组滴眼3次/d,25 μl/次。碱烧伤后动态观察28天。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细而稀疏且面积较小,角膜浑浊度评分低、前房积血发生率低、角膜上皮愈合快。其中D组优于C组。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均低于A组(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联合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CRVO继发黄斑水肿66例(66眼)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阿柏西普组33例行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组33例行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曲安奈德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中心区厚度。结果:注射后1、3及6个月两组视力均优于治疗前( P<0.01)。注射后1个月,联合组视力优于阿柏西普组( t=2.18, P=0.033);联合组眼压较前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治疗后CMT均低于治疗前( P<0.05),联合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效果优于单纯阿柏西普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剂量的阿柏西普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2 mg/ 0.05 ml阿柏西普组玻璃体内注射组;B组,3 mg/0.075 ml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组。每组30例(30眼)。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眼压及对比敏感度(CSF)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A组BCVA依次为0.43±0.36、0.36±0.28、0.28±0.27及0.26±0.22,B组BCVA依次为0.44±0.28、0.36±0.25、0.27±0.19及0.26±0.23,总体比较( F组间=5.82, P组间=0.018; F时点=26.24, P时点<0.001; F组间×时点=0.46, P组间×时点=0.007),两组间各时点比较A组低于B组(均 P<0.05);A组CMT依次为(216.56±69.28)、(203.12±69.28)、(204.24±46.48)、(207.38±55.44)μm,B组依次为(217.80±71.22)、(212.32±36.47)、(212.36±36.47)、(202.43±81.26)μm,总体比较( F组间=60.22, P组间=0.002; F时点=404.66, P时点<0.001; F组间×时点=5.32, P组间×时点=0.026),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A组低于B组(均 P<0.05);A组:CSF依次为14.31±0.69、14.59±0.02、15.68±1.22及17.54±0.81,B组依次为14.28±0.89、15.42±0.24、16.62±0.72及18.21±0.82,总体比较( F组间=90.16, P组间<0.001; F时点=148.65, P时点<0.001; F组间×时点=21.22, P组间×时点<0.001),两组间时点比较A组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3 mg/0.075 ml较2 mg/0.05 ml阿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更好,更有效的降低CMT,并且能更好的改善视力,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