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聚焦于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恩度)、抗血管生成融合蛋白(如阿柏西普)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4类。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瓶颈,探索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有效的双领域、多靶点药物是努力的正确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初步探讨微粒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1~ 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的PDR患者54例54只眼(PDR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0只眼(对照组)的玻璃体样本纳入研究。PDR组54只眼中,玻璃体积血(VH)、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既往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分别为42、21、17只眼。对照组20只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晶状体完全脱位分别为6、6、2、6只眼。PDR组依据PDR分期、是否发生TRD分为未合并TRD组、合并TRD组,分别为33、21只眼。依据有无VH分为伴VH组、不伴VH组,分别为42、12只眼。根据PPV前3 d是否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分为抗VEGF药物治疗组、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7、37只眼。流式细胞仪检测玻璃体样本中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来源(RMP)、血小板来源(PMP)、内皮细胞来源(EMP)和膜表面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MP)的水平。两组样本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R组患眼玻璃体中RMP水平显著降低,EMP、P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61、5.064、3.531, P=0.018、<0.001、0.001)。两组患眼玻璃体中PS-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17, P=0.110)。与未合并TRD组比较,合并TRD组患眼玻璃体中RMP、P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1、-2.098, P=0.031、0.041)。抗VEGF药物治疗组患眼玻璃体中EMP水平显著低于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30、-2.499, P=0.015、0.012 )。不伴VH组患眼玻璃体中PMP水平显著高于伴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97, P=0.003 )。 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EMP、PMP水平升高,可能与视网膜微血管受损有关;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降低EMP水平;VH可能与PMP促凝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眼科相关研究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热点。方法: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2日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的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文献,语言类型限定为英文和中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592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逐条审核文献内容,排除会议通知、编者按等类型文献及内容关联不强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547篇。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2软件统计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和去除副主题词后主要主题词出现频次,统计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发文量前十期刊的发文量;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合作者网络及主要主题词聚类分析,统计并记录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活跃作者发文情况及国家或地区分布。结果:1 547篇文献中,相关研究活跃学者主要来自印度、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发文量前十的期刊总计发文量617篇(39.88%,617/1 547 )。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主要集中于COVID-19、病毒性肺炎、冠状病毒感染、眼病的流行病学、并发症、防控、诊断、病毒学,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β冠状病毒分离与纯化,眼科教育、组织与管理,远程医疗,卫生保健的组织与管理,毛霉菌病诊断。去除副主题词后,高频主要主题词还包括结膜炎、眼眶疾病、视网膜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近视等眼部疾病,多发性硬化、米勒费雪症候群等眼部相关系统性疾病,COVID-19治疗药物羟基氯喹、血管生成抑制剂,疫苗接种等。结论: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涉及眼前后节多种眼部疾病。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羟基氯喹与可能的视网膜毒性、疫苗接种后可能的眼部不良反应等研究也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房水细胞因子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前后房水细胞因子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9年3~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IVC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的PDR患者36例42只眼(观察组)以及同期白内障手术患者27例31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观察组患眼PPV前5~7 d行IVC治疗,IVC治疗中和二期PPV中分别抽取房水;对照组患眼于白内障手术中抽取房水。采用Luminex法检测两组患眼房水中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A、PDGF-BB、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ANGPTL4)、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TNF-α细胞因子表达。正态分布数据,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数据,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 结果:IVC治疗前,观察组患眼房水中细胞因子VEGF-A、PLGF、PDGF-AA、ANGPTL4、IL-6、IL-8、MCP-1、ICAM-1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IVC治疗前比较,IVC治疗后观察组患眼房水细胞因子VEGF-A浓度降低,ANGPTL4、IL-8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IVC治疗前后房水细胞因子PLGF、PDGF-AA、PDGF-BB、IL-6、IL-1β、MCP-1、ICAM-1、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VC治疗前房水细胞因子VEGF-A与PLGF、PDGF-AA、PDGF-BB、ANGPTL4、IL-6、IL-8、MCP-1、TNF-α均呈正相关( P<0.05 )。 结论:PDR患者PPV前IVC治疗可降低房水中VEGF-A浓度,提高ANGPTL4、IL-8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 RAD3 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 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stefin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stefins属于Ⅰ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活性:调控细胞内外蛋白水解的平衡,参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在细胞分化、感染与免疫、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在对stefins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的研究中发现stefins对肿瘤的调控不仅源于stefins与组织蛋白酶(cathepsin)之间的相互影响,许多新的调控机制相继被报道.本文综述了 stefins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 stefins作为肿瘤生物标记物和预后监测指标的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PCOS大鼠卵巢组织的表达及对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和意义及在体外对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只,模型组30 只.模型组予来曲唑(1 mg/kg·d)连续灌胃21d建立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予等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造模成功后,模型组随机筛选10 只为治疗组.治疗组予TSP-1 溶液(2 mg/kg·d)腹腔注射,连续 21 d.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水平,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TSP-1 的表达,提取模型组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划痕实验检测TSP-1 对模型组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FSH比值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TSP-1 表达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改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LH水平及LH/FSH比值降低,卵巢组织TSP-1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卵巢形态学改善.在体外加入TSP-1 后,与未加入TSP-1 的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且随TSP-1 浓度升高,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与加入TSP-1(100 ng/mL)细胞相比,加入TSP-1(100 ng/mL)+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5 μmol/L)的细胞迁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来曲唑诱导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TSP-1 表达降低,腹腔注射外源性TSP-1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COS大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异常组织形态.在体外,TSP-1 可以抑制PCOS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P38 MAPK通路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血管生成素1通过LXRα途径调节THP-1源性泡沫细胞ABCA1、ABCG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通过LXRα调节THP-1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BCG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方法 160 nmol/L佛波酯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使其荷脂形成泡沫细胞,常规体外培养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Ang-1处理组;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细胞胆固醇流出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脂质成分,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ABCG1表达;LXRα激动剂T0901317或抑制剂GGPP分别处理THP-1源性泡沫细胞.结果 Ang-1显著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下调ABCA1、ABCG1表达;LXRα激活剂拮抗Ang-1对AB-CA1、ABCG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抑制作用.结论 Ang-1可能通过抑制LXRα表达,降低ABCA1和ABCG1表达水平,减少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EGJ调节缺氧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低反应性的cAMP-PKA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肌内皮缝隙连接(MEGJ)参与血管生成素-2(Ang2)调节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高表达和血管低反应性的机制,探讨其是否与cAMP-PKA途径有关.方法 采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和VSMCs双面共培养模型,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phalloidin荧光法和染料Sulforhodamine B转运技术,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亚型表达、MEGJ形成及通讯功能,同时检测VSMCs中iNOS表达,并利用FITC-BSA荧光透过率反映VSMCs收缩反应性.结果 在双面共培养模型中,PKA抑制剂H-89可削弱外源性Ang2作用下缺氧VSMCs的iNOS表达和VSMC收缩反应性(P<0.05);缺氧后VECs中cAMP浓度,以及PKA活性显著增高(P<0.05),其增高可被Ang2进一步增强,而被Tie2的SiRNA削弱(P<0.05).在双面共培养系统上腔(VECs面)给予cAMP和PKA抑制剂,均可显著抑制外源性Ang2作用下缺氧后增高的MEGJ中Cx43蛋白表达、MEGJ形成和通讯功能(P<0.05).结论 缺氧使VSMCs中iNOS表达增高和收缩性降低,是通过cAMP-PKA信号途径上调Cx43蛋白表达、MEGJ形成和通讯功能而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MEGJ的cAMP传递介导Ang2调节缺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低反应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肌内皮缝隙连接(MEGJ)是否通过传递环磷酸腺苷(cAMP)介导血管生成素2(Ang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方法:在双面共培养系统中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和VSMCs,并予以RNA干扰和缺氧等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SMCs中iNOS的表达;通过检测FITC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透过率反映VSMCs收缩反应性;采用Alexa Fluor 488-cAMP为示踪剂,观察cAMP从VECs到VSMCs的跨MEGJ转运.结果:在单独培养的VECs和VSMCs中,缺氧及Ang2处理后cAM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但在VECs和VSMCs中的水平并不相同,在VECs中的水平显著高于VSMCs中的水平(P<0.05).在双面共培养系统中,VECs和VSMCs中cAMP的浓度差则明显降低,且VSMCs中增高的cAMP水平可被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小干扰RNA(siRNA)显著抑制(P<0.05).外源性Ang2作用下缺氧后荧光标记的Alexa Fluor 488-cAMP发生明显的从VECs到VSMCs的转运,且可被Cx43 siRNA显著抑制(P<0.05).在双面共培养系统的VECs和VSMCs侧给予cAMP抑制剂均可显著抑制外源性Ang2作用下缺氧VSMCs的iNOS高表达,改善VSMCs的收缩低反应性(P<0.05).结论:缺氧后Ang2可能通过Cx43,促进cAMP经MEGJ传递进入VSMCs,导致VSMCs的iNOS高表达和收缩低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