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隔代抚养的城市老年人成功老龄真实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参与隔代抚养的城市老年人成功老龄的真实体验及需求。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于2023年2—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济南市长清区范景家苑社区的10名参与隔代抚养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面对面非语言行为观察法收集资料,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与10个亚主题,分别为正性心理感受(自我实现、获得情感支持、健康获益)、负性心理感受(隔代教养压力、生活满意度下降、精神压力、身心疲惫)、为促进成功老龄的需求(家庭支持、社区支持、政策支持)。结论:参与隔代抚养的城市老年人存在负性心理体验同时也表现出正性心理体验,家庭及社会应该重视城市社区中参与隔代抚养老年人的心理感受,从而促进老年人群体实现成功老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自立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从儿童的年龄、性别、性格、家庭亲密关系、教养方式、隔代教养与共同养育、家庭完整性、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方面对儿童自立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及总结,并指出未来儿童自立行为拓展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重庆市3~5岁学龄前儿童家庭结构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3~5 岁学龄前儿童家庭结构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重庆市参加2020 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家庭结构和体格检查资料完整的 1 041 例 3~5 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体质量指数标准判定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采用χ2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结构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2020 年重庆市 3~5 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 20.6%.其中男生检出率为 23.2%,女生检出率为 17.8%,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4.661,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生活在小家庭(与父母同住)和隔代教养家庭(与祖父母同住)儿童患超重/肥胖风险分别是生活在三代同堂家庭儿童的 1.9 倍(OR=1.9,95%CI:1.4,2.8)和 1.8 倍(OR=1.8,95%CI:1.0,3.4).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男生患超重/肥胖风险会进一步增加(OR=3.1,95%CI:1.4,7.5).儿童兄弟姐妹数量与患超重/肥胖风险没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 与生活在三代同堂家庭学龄前儿童相比,生活在小家庭和隔代教养家庭儿童患超重/肥胖风险显著增加.小家庭和隔代教养家庭应更加关注孩子的体质量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祖辈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中的祖辈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研究隔代教养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质性访谈、专家咨询法,形成问卷初始条目池.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032名隔代教养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抽取其中451例样本对所编制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余581例样本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对所编制问卷进行校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的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包括躯体健康压力、教养益处、教养冲突、社会经济压力、教养知识缺乏5个维度,共2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06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x2/df=2.350,IFI=0.931,CFI=0.933,TLI=0.924,RMSEA=0.062;问卷整体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2,各维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区间为0.812~0.920.结论 适用于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中的祖辈隔代教养压力与益处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我国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中祖辈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蚌埠市0~3岁儿童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蚌埠市0~3岁儿童进行早期健康教养状况的调研,了解蚌埠市儿童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为其提供科学的早期教养知识.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早期健康教养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医院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蚌埠市5个社区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78.1%的0~3岁儿童是非隔代教养,21.9%的儿童隔代教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仅占18.1%,85.7%的家长认为早期教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很重要,66.7%的教养人更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早教知识.结论:蚌埠市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有待改善,要加强主要教养人的健康教育及早教基地的建设,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与幼儿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幼儿行为问题提供措施.方法 在湖州市抽取5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随机抽取300名幼儿的老师及其主要教养人,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和幼儿教养人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信任民主教养方式中,男童隔代教养组(3.13±0.52)低于父母教养和共同教养组(3.68±0.44,3.56±0.48)(F=16.02,P<0.01),女童未见类似差异.溺爱放纵无论男童还是女童,均表现为隔代教养组最高,且男童得分(3.92±0.44)高于女童(3.58±0.55) (F=11.88,P<0.01).信任民主、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品行问题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16,t=-3.25,P<0.01;β=0.48,t=9.37,P<0.01).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多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9,t=6.77,P<0.01).结论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起到一定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躯体虐待与农村4~6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童年期躯体虐待经历对中国农村4~6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五省农村地区8406名8~14岁小学生,其中男生4443人,女生3963人,利用攻击行为量表和儿童期虐待经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攻击平均分数为(68.58±16.86),攻击水平处于中等.经历中重度躯体虐待的小学生有4061人(48.3%),其中的重度躯体虐待有954人.不同性别(t=10.413,P<0.001)、不同家庭经济水平(F=3.868,P=0.021)儿童攻击得分不同.童年期遭遇过躯体虐待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攻击水平均高于未遭遇虐待者(F=285.138,P<0.001).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F =66.16,P<0.001),R=0.335,R2=0.112,躯体虐待对儿童攻击性影响最大(b’=0.288),其次为性别(b’=-0.067);家庭经济水平可正向预测儿童攻击水平;重组家庭(t=2.823,P=0.005)和隔代家庭(t=5.004,P<0.001),与生活在核心家庭的儿童相比,其攻击性更高.溺爱、放任、粗暴和变化无常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的攻击性相比民主教养的孩子要高.结论 性别、家庭类型、家庭收入、教养方式、遭受躯体虐待都会影响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其中童年期遭受躯体虐待是农村4~6年级小学生增加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留守状况对隔代教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祖父母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留守状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作为儿童实际照顾者的祖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方法:在中国西北农村选取1069名年龄介于6-17岁由祖父母抚养的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安倾向),儿童祖父母的抑郁、焦虑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测量;同时收集外出务工父母“回家频率”和“与家庭联系频率”作为儿童留守状况的指标.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与其留守状况、其祖父母消极情绪均显著正相关(r=0.10 & 0.43,Ps<0.01),与其祖父母的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r=-0.24,P<0.001);②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留守状况对留守儿童祖父母的心理健康具有消极影响,然而留守状况并不能直接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x2/df=150.01/56=2.68,CFI=0.97,TLI=0.96,RMSEA=0.04,SRMR=0.03);③中介分析表明,留守状况通过祖父母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消极情绪,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结论:留守状况通过影响儿童祖辈抚养者的心理健康进而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隔代教养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隔代教养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一般资料调查表,于2018年1-2月对山东省696名正在教养孙辈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隔代教养老年人PSQI得分为(5.94±3.63)分,共有236人(33.9%)睡眠质量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睡眠效率维度)与GDS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126 ~ 0.326,均P<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隔代教养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因素有抑郁情绪(P<0.001,95%CI=0.118~ 0.196)、老年人健康状况(P<0.001,95%CI=-1.594~-0.751)、老年人父母健在情况(P<0.001,95% CI=0.479~1.520)、照顾强度(P<0.01,95% CI=0.304 ~ 1.499)、对父辈教养观念认可度(P<0.05,95%CI=-0.864 ~-0.099).结论 抑郁情绪、老年人健康状况、老年人父母健在情况、照顾强度、对父辈教养观念认可度是影响隔代教养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父母教养压力量表用于隔代教养祖父母人群的信度和效度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中文版父母教养压力量表(PSS)修订后对隔代教养的祖父母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从山东省抽取参与隔代教养的祖父母共1458例.样本随机分为两部分,样本1(n=729)用于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样本2(n=729)用于结构效度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7个条目的PSS在隔代教养祖父母人群中,仍保留满足感与教养负担两个因子,共解释64.75%的方差变异;两因子与总分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81,0.72,均P<0.01),两因子之间相关性较低(r=0.18,P<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满足感和教养负担两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5和0.9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数χ2/自由度(df)=9.47,增殖拟合指数(IFI)=0.90,比较拟合指数(CFI)=0.89,Tucker-Lewis指数(TLI)=0.8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11,模型拟合一般.结论 PSS在隔代教养祖父母人群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研制适用于中国隔代教养祖父母人群的教养压力问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