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X/46,X,psu idic(Y)新生儿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0年11月9日就诊于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足月出生,体质量为3 260 g,身长50 cm,无特殊面容,出生后发现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阴茎向下弯曲,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根部,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图1)。B超检查在膀胱后方探及2.5 cm × 0.4 cm类子宫回声,内见线状高回声,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双侧隐睾。对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G显带核型分析示45,X[76]/46,X,psu idic(Y)[24]?(图2A、2B)。后加做C显带证实部分细胞系为46,X,psu idic(Y)(q12)(图2C)。拷贝数变异测序检测提示X染色体拷贝数为1,Y拷贝数为0.5(图3),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出生后48 d性激素检查结果(括号内为参考范围):黄体生成素9.47 IU/L(参考值:男0.62 ~ 4.08 IU/L,女< 0.05 IU/L),卵泡刺激素15.37 IU/L(参考值:男0.41 ~ 3.02 IU/L,女1.23 ~ 17.4 IU/L),雌二醇77.07 pmol/L(男< 47 pmol/L,女< 79 pmol/L),睾酮4.51 nmol/L(参考值:男0.69 ~ 7.6nmol/L,女< 0.4 nmol/L)。抗苗勒管激素152.5 pmol/L(参考值:男425 ~ 1 810 pmol/L,女< 49 pmol/L)。患儿父母均为34岁,外观无异常,否认近亲结婚,既往曾生育1女,表型正常。此次妊娠孕24周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34周时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好。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Q/ZXYY-ZY-YWB-LL202252),患儿监护人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单角子宫并卵巢异位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单角子宫并卵巢异位的临床处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罕见的行IVF-ET的单角子宫合并卵巢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左侧单角子宫合并原发不孕患者阴道超声提示右侧卵巢未探及,进一步行腹部核磁共振和腹部超声提示右侧卵巢腹腔异位。病例1在超促排卵过程中诉右侧腰部胀痛,血清雌激素水平和阴道超声下左侧卵泡数量不一致,继而阴道联合腹部超声同步监测卵泡发育,给予经腹部及阴道联合采卵,经冻胚移植后成功妊娠并于36周分娩。病例2亦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同步监测两侧卵巢卵泡发育,经阴道联合腹部采卵后获得2枚囊胚冻存,解冻单囊胚移植后自然流产。结论:卵巢异位多无明显临床表现,极易被漏诊。对于单角子宫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患者,如阴道超声未能探及单/双侧卵巢,应进一步行腹部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有无卵巢异位;如确诊合并卵巢异位,患者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应同步监测双侧卵巢卵泡发育,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采卵,最大程度增加患者的获卵率和妊娠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01例性腺发育异常患儿抗缪勒管激素、抑制素B及性激素水平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核型、年龄及社会性别性腺发育异常(DSD)患儿抗缪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及性激素水平。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期间在本院体检经血清学检查疑似儿童性腺发育异常、并最终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患儿共101例。参考既往发表的同类型研究,本研究纳入的101例患儿年龄共分为4层(<1岁,1~2岁,2~4岁,>4岁),社会性别分为社会性别男、社会性别女2层。同期选取本院89例无内分泌异常的性腺发育正常儿童作为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MH、INH-B、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水平。结果:101例中社会性别男62例,女39例;年龄23日龄至12岁,中位年龄3.3岁;染色体核型:52例为46,XX;21例为46,XY;12例为45,X;7例为46X,del(Xq);5例为46X,i(Xq);2例为45X,inv9;2例为45X/46XX。部分性腺发育不良65例,睾丸消失综合征25例,混合性腺发育不良11例。1例患儿家族中有不孕不育病史。患儿就诊原因中,最常见的为外生殖器外观异常(54例,53.47%),其次为阴茎发育小和(或)阴囊空虚(25例,24.75%),其他就诊原因包括原发性闭经、双侧腹股沟包块、高血压、阴蒂肥大、小阴唇粘连。性腺发育异常组血清AMH、INH-B、T水平显著高于性腺发育正常组,而LH、FSH、E2、PRL水平显著低于性腺发育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核型不同年龄段性腺发育异常患儿的IN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1岁性腺发育异常患儿INH-B水平最高,2~4岁性腺发育异常患儿INH-B水平最低;46,XX核型以及其他核型不同年龄段性腺发育异常患儿的LH、FSH、E2、PR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4岁性腺发育异常患儿与其他年龄段相比,LH、FSH、E2、PRL水平相对较高,T水平相对较低;46,XY核型不同年龄段性腺发育异常患儿的E2、PR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4岁性腺发育异常患儿与其他年龄段相比,E2、PRL水平相对较高,T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性别男性腺发育异常患儿的AMH、LH、FSH、E2、PRL水平低于社会性别女的患儿( P<0.05),INH-B、T水平高于社会性别女的患儿( P<0.05)。 结论:性腺发育异常患儿抗缪勒管激素、抑制素B及性激素水平与正常群体存在差异,可能与患儿年龄、染色体核型以及社会性别的分配存在关联,但存在部分混杂因素(如病因、治疗方案、是否行hCG刺激试验)的影响,故需要更多样本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4例性染色体嵌合体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性染色体嵌合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嵌合类型。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G显带,用徕卡自动扫片仪扫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13 235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标本中,共检出性染色体嵌合体患者54例,检出率为0.40%,其中特纳综合征嵌合体44例,占81.48%;克氏综合征嵌合体5例,占比9.26%;超雌、超雄综合征嵌合体共5例,占比9.26%;两种核型的嵌合体51例,占比94.45%;三种核型的嵌合2例,占比3.70%;四种核型的嵌合1例,占比1.85%。结论:性染色体嵌合体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特纳综合征嵌合体核型,且以两种核型的嵌合为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生殖功能障碍、发育不良、不孕不育、流产等。对具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有助于临床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lhl24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小鼠毛囊异常生理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 Klhl24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小鼠毛囊异常的生理表型,为阐明 Klhl24调控毛囊发育的机制提供基础。 方法:将通过CRISPER/Cas9技术构建的 Klhl24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 Klhl24 c.3G>T杂合( Klhl24 c.3G/T)雄性小鼠与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对同窝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 Klhl24 c.3G/T 雄性小鼠和野生型(WT)雄性小鼠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小鼠≥ 3只。在小鼠出生后第21天(第1个毛发静止期)及45天(第2个毛发静止期)进行胶带贴毛实验,对小鼠背部皮肤组织进行Ki67免疫组化检测,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用脱氧核糖核苷酸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TUNEL)试剂盒检测毛囊内凋亡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 结果:第1个静止期与第2个静止期 Klhl24 c.3G/T小鼠每0.25 cm 2胶带脱落毛干数量分别为1 224 ± 51.08与1 514 ± 72.15,WT小鼠分别为320 ± 55.68和125 ± 2.86,第1、2个静止期 Klhl24 c.3G/T小鼠脱落毛干数量均明显多于WT小鼠( t = 11.96、19.24,均 P < 0.001)。对第1个静止期脱落毛干进行扫描电镜观测,显示脱落毛干底部呈杵状。出生后第59天时,WT小鼠背部无新毛干长出,毛囊处于静止期,而 Klhl24 c.3G/T小鼠背部已有新毛干长出,毛囊进入下一个生长期。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第1个毛囊静止期(P21) Klhl24 c.3G/T 小鼠背部皮肤毛囊细胞中线粒体内嵴结构混乱,单个毛囊结构中凋亡细胞数量为12 ± 1.15,高于WT小鼠(3 ± 0.63, n = 8, t = 6.874, P < 0.001)。 结论:Klhl24 c.3G/T小鼠毛发异常表型主要为毛囊静止期锚定毛干能力降低,毛囊生长期提前,毛囊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异常,并且凋亡细胞数量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OX4调控神经细胞增殖在神经管缺损发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4,NOX4)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对小鼠神经管缺损(neural tube defects,NTDs)形成的作用。方法:选用体重18~20 g的健康C57BL/6J小鼠,雌鼠30只,雄鼠15只,雌雄小鼠按2∶1比例于晚上合笼、过夜,次日清晨观察小鼠阴道栓,有明显阴道栓确认已交配,当日记为孕0.5 d(E0.5)。选取明确受孕的1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小鼠NTDs组(9只)和对照组(9只)。孕8.5 d(E8.5)时,将小鼠NTDs组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d acid,ATRA)按70 mg/kg的浓度灌胃处理,对照组采用橄榄油灌胃处理。在孕9.5 d(E9.5)收集胎鼠。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神经管发育情况并拍照记录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管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X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神经管的表达情况。构建NOX4过表达质粒(oe-NOX4)和对照(NC)以及NOX4沉默质粒(sh-NOX4 2 #、sh-NOX4 3 #)和对照(sh-NC),分别转染至C17.2细胞系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OX4及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情况;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转染质粒24 h、48 h、72 h、96 h后细胞生长情况,进一步明确NOX4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结果:体式显微镜下观察E9.5胎鼠神经管发育情况,NTDs组存在明显神经管畸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NTDs组存在明显的神经管闭合不全,对照组神经管发育正常,且NTDs组神经管中NOX4表达略高于对照组,而PC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TDs组胚胎中NOX4表达(6.24±2.70)高于对照组(1.00±0.51),PCNA的表达(0.75±0.09)低于对照组(1.00±0.1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转染NOX4过表达质粒(oe-NOX4)和沉默质粒(sh-NOX4 2 #、sh-NOX4 3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OX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转染oe-NOX4质粒后,NOX4的表达(1.26±0.13)显著高于转染NC组(1.00±0.02),而转染oe-NOX4质粒后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0.71±0.10)较NC组(1.00±0.1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反,转染sh-NOX4 2 #、sh-NOX4 3 #质粒后,NOX4的表达为(0.85±0.06)、(0.71±0.06),显著低于转染sh-NC质粒组(1.00±0.04),PCNA的表达(1.61±0.17)、(1.43±0.17)较sh-NC组(1.00±0.1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利用CCK8实验探究NOX4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提示,过表达NOX4,24 h后与NC组相比,吸光度为(0.48±0.01)比(0.48±0.02),48 h为(0.82±0.04)比(1.12±0.03),72 h为(1.07±0.10)比(2.10±0.10),96 h为(2.53±0.20)比(3.01±0.43),细胞增殖能力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sh-NC相比,当转染sh-NOX4 2 #、sh-NOX4 3 #,24 h吸光度分别为(0.32±0.02)、(0.31±0.02)、(0.30±0.01),48 h为(0.77±0.02)、(0.64±0.04)、(0.37±0.04),72 h为(1.94±0.05)、( 1.69±0.03)、(1.24±0.08),96 h为(2.33±0.11)、( 2.11±0.05)、(2.01±0.01),细胞增殖能力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TDs中异常高表达的NOX4能够通过降低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导致小鼠神经管闭合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5,X特纳综合征并发性腺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性腺Y染色体嵌合的45,X 特纳综合征(TS)并发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双侧性腺母细胞瘤(Gb)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的1例45,X TS并发分泌HCG双侧Gb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分别以“Turner syndrome”“Gonadoblastoma”“Y chromosome”“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Precocious”及“特纳综合征”“性腺母细胞瘤”“Y染色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早熟”为检索词,分别检索建库至2022年3月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该病特点。结果:患儿 女,5岁3月龄,因“乳房增大27个月,发现血β-HCG升高8个月”就诊。患儿3岁时因乳房发育2个月外院就诊发现“心脏杂音”诊断“肺静脉畸形+房间隔缺损”即手术。乳房发育呈进行性,伴生长加速、骨龄显著进展。3岁7月龄当地医院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部分发动,不能解释,予全外显子测序后发现染色体核型45,X。4岁6月龄发现血β-HCG升高(24.9 U/L),分泌HCG的病灶未明。5岁3月龄转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时,乳房及阴毛发育、阴蒂肥大,外周血睾酮 1.96 μg/L,β-HCG 32.3 U/L,SRY基因阴性。全身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腹腔镜探查术示性腺左侧呈肿瘤外观及右侧条索状,双侧性腺及静脉采血(β-HCG、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均左侧>右侧>外周静脉血)、性腺切除术(病理为双侧Gb)、双侧性腺组织SRY基因阳性。术后血雌二醇、睾酮和β-HCG降至正常。共检索到国外4例分泌HCG的Gb的病例报道,4例表型均为女性,有男性化或闭经表现,术前外周血 β-HCG浓度分别为 74.4、5.0、40 456.0和 42.4 U/L。结论:含Y染色体成分的TS发生Gb的风险高,以乳房发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Gb少见,分泌HCG的Gb则很罕见。非典型临床表现的TS要注意嵌合型;有男性化特征的TS提示Y染色体成分的存在,并发生分泌雄激素的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6,X,der(X)t(X;Y)(p22.31;q11.23)伴反复不良妊娠史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26岁。结婚2年,2021年10月19日因"异常妊娠2次"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既往2次妊娠分别于孕20周和18周发生胎死宫内。患者15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间隔23 d。体格检查:身高145 cm,体质量46 kg,乳房发育正常,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内膜厚约1.0 cm,右卵巢3.5 cm × 1.3 cm × 2.1 cm,左卵巢:3.4 cm × 2.9 cm × 2.6 cm,两侧均有8 ~ 9个0.3 ~ 0.5 cm的卵泡。卵泡期内分泌检查:泌乳素0.64 nmol/L(参考值范围0.08 ~ 1.00 nmol/L);孕酮2.0 nmol/L(参考值范围0.50 ~ 4.4 nmol/L);雌二醇1773 pmol/L(参考值范围124.8 ~ 1468.0 pmol/L);卵泡生成素7.56 U/L(参考值范围2.8 ~ 14.4 U/L);促黄体生成素14.68 U/L(参考值范围1.1 ~ 11.6 U/L);睾酮0.95 nmol/L(参考值范围0.14 ~ 3.46 nmol/L)。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初步判定为46,X,der(X)t(X;?)(p22.3::?)?(图1A),der(X)染色体短臂末端连接来源不明的片段,形态类似Y染色体长臂。为证实未知片段的来源,对其中期染色体进行C显带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显带提示染色体短臂存在大片段的异染区,疑似来自Y染色体长臂(图1B);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患者的der(X)染色体短臂未见RP11-366M24(Xp22.31)信号(图1C),而可见RP11-214M24(Yq11.23)信号(图1D)。综合上述结果,判断患者的核型为46,X,der(X)t(X;?)(p22.3::?).ish der(X)t(X;Y)(p22.31;q11.23)(RP11-366M24-,RP11-214M24+)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年龄为20岁,因"原发闭经"于2021年1月至我院就诊。患者无外伤与手术史,无长期服药史。其父母已结婚23年,生育1女1子,母亲自述月经规律,无异常孕产史;其弟13岁,表型正常。体格检查:身高172 cm,体质量60 kg;乳房Tanner Ⅲ级,外阴发育正常,阴毛稀少,棉棒探及阴道深约4 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始基子宫,双卵巢条索状。血清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检测(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垂体催乳素0.31 nmol/L(0.08 ~ 1.00 nmol/L),孕酮7.0 nmol/L(10.2 ~ 63.6 nmol/L),雌二醇<43.3 pmol/L(124.8 ~ 1 468.0 pmol/L),卵泡生成素64.19 U/L(2.8 ~ 14.4 U/L),促黄体生成素14.07 U/L(1.1 ~ 11.6 U/L),睾酮0.74 nmol/L(2.18 ~ 4.15 nmol/L)。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q+?(图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为arr[hg19]Xq21.33q28(95807392_155233098)×1与arr[hg19]4q22.2q35.2(93784020_190957460)×3,提示X染色体存在59.4 Mb片段缺失,4号染色体存在97.2 Mb片段重复(图2);结合核型与CMA结果,患者染色体核型更正为46,X,der(X)t(X;4)(q21.33;q22.2);患者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6,XY性别逆转的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年龄为27岁,未婚,因"先天性无子宫"于2021年6月28日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就诊。病史采集:2014年患者因原发闭经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先天性无子宫。患者外观为女性,平素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等特殊疾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喉结,乳房发育饱满,腋毛稀疏;外阴呈已婚式,无阴毛;阴道通畅,分泌物量中等,呈乳白色,无味,顶端为盲端;内诊未触及明显子宫,左侧可触及4 cm × 2 cm包块。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阴道上端未探及明显的子宫图像,盆腔左侧见34 mm × 27 mm × 28 mm的不均质回声,内见条索状血流信号,其内侧见28 mm × 48 mm × 25 mm的无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盆腔右侧见22 mm × 24 mm × 29 mm的不均质回声,内见条索状血流信号,其内侧见32 mm × 2 mm × 12 mm的无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提示先天性无子宫,盆腔双侧隐睾,双侧囊性包块(图1)。性激素六项及抗缪勒管激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男性,黄体生成素、睾酮和抗缪勒管激素水平较高(表1)。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患者 AZFa、AZFb及 AZFc的6个区域均扩增成功(表2)。染色体G显带分析患者核型为46,XY(图2)。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患者 AR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c.1305G>A(p.Trp435*)半合子变异(图3)。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0yb008),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