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检索、提取和汇总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专业学会或协会网站中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VTE预防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3篇临床决策、8篇专家共识、11篇指南.汇总形成评估、筛查、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下腔静脉过滤器应用等6个方面共29条证据.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实际需求,充分考虑证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证据转化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审查指标或评价方法,以规范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VTE防治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改良wire-loop技术在严重倾斜下腔静脉滤器回收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wire-loop技术回收严重倾斜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或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采用改良wire-loop技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18例患者的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62.1±13.1)岁(范围:29~78岁)。置入的滤器包括纺锤形滤器(OptEase 7例、Aegisy 2例)和伞形滤器(Celect 6例、Denali 3例)。术前CT血管造影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滤器严重倾斜、回收钩贴壁并被增生内膜覆盖。采用改良wire-loop技术分别经股静脉和颈静脉入路回收纺锤形和伞形滤器。穿刺成功后,置入回收长鞘,经长鞘置入4 F(1 F≈0.33 mm)单弯导管和圈套器;同时置入5 F猪尾导管,引导0.035英寸的软交换导丝(长260 cm),穿过滤器顶端返回;圈套器抓捕软交换导丝头端,将导丝头端牵出体外。循交换导丝头端置入4 F单弯导管至滤器顶端,形成以单弯导管和猪尾导管为支撑的wire-loop。体外固定导丝头端和尾端,在双导管支撑下,向前推送长鞘切割增生内膜,并将回收钩拽离腔静脉壁,回收滤器。结果:17例滤器成功取出,手术时间(25.5±8.7)min(范围:15~45 min),无并发症发生。1例Celect滤器回收钩穿出腔静脉壁,wire-loop无法将滤器回收钩拽回腔静脉内,后经开腹手术取出滤器。结论:改良wire-loop技术可用于回收严重倾斜的可回收纺锤形和伞形滤器,当滤器与下腔静脉壁粘连严重时,亦可取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胡桃夹综合征并发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45岁,企业职员,因左腰背部疼痛1 d于2022年6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查腹部CT示:左肾静脉增粗,密度不均匀增高,肾静脉血栓?本院复查肾动脉CTA示:左肾静脉-腔静脉开口区静脉血栓形成,左肾轻度肿胀,伴肾周明显渗出(图1,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480 ng/ml(正常范围<243 ng/ml),肌酐116.9 μmol/L(正常范围57~97 μmol/L)。术前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并发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4000 IU q12 h抗凝治疗,入院第3天局麻下行经皮左肾静脉Angiojet导管吸栓溶栓术+肾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左肾静脉置管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下腔静脉、左肾静脉造影术(图3,4),术中Angiojet导管型号为波科Solent Omni,球囊为波科Charger 12 mm×40 mm球囊,溶栓导管为多侧孔溶栓导管,定位于左肾静脉内,术后经溶栓导管持续微泵泵入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局部溶栓治疗持续2 d,使用剂量为30万U尿激酶配入50 ml生理盐水,微泵泵入速度为2 ml/h,抗凝治疗同前。入院第4天复查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35.3 s(正常范围15.8~24.9 s),D-二聚体1 736 ng/ml。肾功能:肌酐104.7 μmol/L。入院第5天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2 096 ng/ml。肾功能:肌酐101.9 μmol/L,局麻下行经皮左肾静脉取栓术+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图5)。入院第6天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597 ng/ml。肾功能:肌酐99.7 μmol/L。提示血栓负荷量减少,肾功能较前改善,抗凝溶栓效果可,入院第8天患者恢复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改为利伐沙班片15 mg 2次/d口服,3周后改为利伐沙班20 mg 1次/d口服。出院后1个月,患者本院门诊复查肾功能:肌酐117.5 μmol/L,D-二聚体降至正常。出院后6个月,患者至当地医院查肾动脉CTA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出院后8个月至当地医院复查肾功能:肌酐107 μmol/L。随访可见肌酐长期平稳,未见加重。出院后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度胡蜂蜇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血液灌流(HP)方案和CVVH+HP或CVVH +血浆置换(PE)方案救治重度胡蜂蜇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历史队列研究和优效性检验的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连续筛查5家研究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胡蜂蜇伤患者,招募进入CVVH+DPMA+HP组(干预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各研究中心收治的重度胡蜂蜇伤病例,与干预组进行1∶1匹配,建立历史对照组。历史对照组按其实际的血液净化方案,分为CVVH+HP组和CVVH+PE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3 d和7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并发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全因死亡事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患者预后。结果: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干预组与两个历史对照组分别有56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各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病、生化检查指标和危重症评分等基线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干预组下降更快;接受DPMA治疗〔风险比( HR)=1.04,95%可信区间(95% CI)为1.02~1.08, P=0.00〕及体温( HR=1.02,95% CI为1.00~1.03, P=0.02)、血中肌酸激酶(CK; HR=0.98,95% CI为0.96~1.00, P=0.05)和肌红蛋白(MYO; HR=2.88,95% CI为1.24~6.69, P=0.01)水平降低是使APACHEⅡ评分降至目标值(15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组间出血并发症、滤器或灌流器血栓形成、血压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VVH+DPMA+HP方案能显著降低重症胡蜂蜇伤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效果优于CVVH+HP和CVVH+PE方案,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面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回收钩嵌入肾静脉的梭形滤器腔内回收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58岁,因“突发左下肢肿胀5 d”入院。既往有肺栓塞、脑梗死和冠心病病史,未规律抗凝治疗。查体:左下肢重度水肿,呈凹陷性,皮温升高。下肢静脉彩超: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近心端、股浅静脉、腘静脉管腔扩张,其内可见低回声,压之管腔不能闭合。全腹部三期强化CT:下腔静脉、左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可见条状充盈缺损。肺动脉CTA:双肺动脉主干可见充盈缺损影。依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入院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下腔静脉造影:右肾静脉及肾静脉开口至双髂静脉汇合处下腔静脉造影剂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不适合于肾静脉下方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遂于右肾静脉上方下腔静脉内放置Illicium滤器(Visee公司,中国),滤器近心端高度位于第12胸椎中点水平(图1),位置良好,血流通畅。术后予抗凝、消肿等支持治疗,患者下肢肿胀好转出院。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第11天,为取出滤器再次入院,DSA见滤器倾斜、移位,回收钩进入右肾静脉(图2),标准滤器回收法无法取出。经过讨论和体外模拟回收试验后,决定行经颈、股静脉双入路,联合Loop技术和长鞘推进回收技术进行滤器回收。患者取仰卧位,以Seldinger改良法分别穿刺右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成功后分别置入6F短鞘(Cordis公司,美国)。造影进一步明确滤器回收钩嵌入右肾静脉的位置。另经右颈内静脉置入12F 80 cm血管长鞘(COOK公司,美国)至下腔静脉滤器上方,并以0.035 inch×260 cm超滑导丝(Terumo公司,日本)引导Simmons-1导管(Cordis公司,美国)穿过滤器近心端,同时经该鞘置入鹅颈抓捕器(Ev3公司,美国),抓捕导丝头端形成Loop环,并将导丝头端拉出体外,固定导丝头尾两端(图2),推进12F长鞘(图3),使滤器回缩后近心端进入长鞘内,进一步推进长鞘,直至长鞘达滤器侧钩处不能移动,同时将长鞘及回缩滤器整体向前推进1~2 mm(图4),使滤器侧钩脱离腔静脉壁,轻轻旋转长鞘,证实滤器侧钩与腔静脉壁无粘连后,整体回撤长鞘及滤器,使回收钩自右肾静脉内回撤至下腔静脉内(图5)。因滤器侧钩无法进入长鞘,决定经右股总静脉取出滤器,经10F腔静脉滤器回收系统导入鹅颈抓捕器,捕获滤器回收钩,推送远端长鞘,同时放松近端Loop环导丝,将滤器经长鞘顺利取出(图6)。检查回收滤器完整无断裂,下腔静脉造影血流通畅、结构完整、未见造影剂外溢等情况。术后患者恢复可,顺利出院,规律抗凝治疗,随访期间无不适主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使用oXiris ®强化血液净化方案治疗重症烧伤患者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一项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强化血液净化方案对重症烧伤所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考虑到重症烧伤患者的炎症风暴及该滤器对炎症介质的吸附限制,本院使用每12 h更换滤器的方案治疗了2020年6月在"6.13槽罐车爆炸事故"中重症烧伤的10名爆震伤患者。在基础时间(T0)、24 h(T1)、48 h(T2)、72 h(T3)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均诊断急性肾损伤KDIGO 3级,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在使用oXiris滤器治疗后,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对血管活性药物需求减少、SOFA评分及乳酸下降。除其中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需低分子肝素及阿加曲班抗凝外,其余患者均未抗凝,治疗期间无1例凝血下机。结论:对重症烧伤合并脓毒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oXiris滤器行强化血液净化方案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可改善循环情况、肾脏功能,减少抗凝药物使用。上述结论需要更多的RCT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栓相关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及回收的患者48例在滤器取出前一周行DSA测量滤器内血栓最大直径,按血栓直径分个体化方法回收滤器。DSA显示滤器内血栓最大直径<5 mm的23例,直接行滤器取出术;血栓直径≥5 mm且<10 mm的19例,经导管碎栓、吸栓后行滤器取出术;血栓直径≥10 mm的6例患者行滤器内溶栓,3例溶栓后血栓直径<10 mm取出滤器,另3例溶栓后直径仍≥10 mm,经颈静脉半释放Wallstent支架保护后取出滤器。滤器回收率10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本研究认为按血栓直径采用个体化方法回收滤器安全有效,在巨大血栓形成的滤器回收中使用Wallstent支架有一定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锥形腔静脉滤器致管壁损伤及修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锥形滤器对动物下腔静脉管壁的损伤与修复,为临床合理、安全的应用滤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对19只羊置入锥形滤器,北方小尾寒羊种。滤器取出时使用抽签法随机选择动物取材下腔静脉管壁,留置14 d直接处死和介入回收后处死各1只,留置28、42、56、84 d直接处死1只、介入回收后处死2只和介入回收饲养28 d后处死1只,留置180 d直接处死1只。比较置入前后、取出前下腔静脉直径、倾斜角度和回收力;静脉壁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判断损伤程度、炎性反应、滤器内皮化和内膜增生程度。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9枚滤器成功放置和取出,成功率100%;置入前直径(20.41±3.27) mm,置入后直径(20.24±2.91) mm,取出前直径(19.63±1.5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78、-0.282, P>0.05);滤器接触内膜粗糙,无接触内膜光滑,回收饲养28 d后处死,置入28、42 d的动物静脉壁接近正常无明显损伤,置入56、84 d的动物静脉壁有轻微损伤伴滤器接触内膜稍增厚;HE和Masson染色病理分析,内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滤器留置时间无明显相关性,滤器脚支未穿透静脉壁,静脉壁损伤可恢复。 结论:锥形滤器应用安全,滤器置入和取出对下腔静脉管壁损伤小且可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 9/L比(125.3±60.2)×10 9/L, t=-6.924、-7.986,均 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 9/L,换血后(8.98±3.24)×10 9/L, t=-2.922, 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 t=3.866, 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