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萼在脓毒症内皮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变化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脓毒症(sepsis)是指机体因感染而失控的宿主反应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急危重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由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因素所诱发[2],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糖萼(glycocalyx)是覆盖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表面的重要多糖蛋白结构,在维持血管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3].现将内皮糖萼的生理功能及脓毒症时受到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知信行现状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2年5月8日,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贵阳钢厂职工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的107名符合入选标准的B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调查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以及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维度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得分。将护士按照一般资料分类,统计其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得分。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 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再结合临床经验和意义,进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筛选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接受本次调查的护士共107名,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问卷中,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44±13)、(87±15)、(70±19)分。本次调查的BICU护士大多数为女性,年龄为22~48(31±6)岁,工作年限为1~5、6~10、≥11年的人数分布较平均,大多数护士职称为护师、职务为责任护士、最高学历为本科,有44名护士接受过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的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值分别为27.36、15.27、10.19, Z值分别为-3.33、-2.59、-6.46, P<0.05);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的BICU护士肠内营养态度、行为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26~30、31~35、≥36岁)、最高学历(本科)、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均是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2~0.36、0~0.30、0.03~0.31、0.01~0.32、0.19~0.40,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15、0.17、0.17、0.29, P<0.05),而不同特征下均无BICU护士肠内营养态度、行为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B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认知水平偏低,观念须及时更新,行为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年龄(26~30、31~35、≥36岁)、最高学历(本科)、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均是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症烧伤患者的代谢分期及营养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烧伤代谢的复杂性和对其认识的局限性是导致重症烧伤患者营养疗效不甚理想的核心因素,对烧伤代谢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提升营养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以往基于能量消耗的烧伤代谢分期对物质代谢关注不够,因而难以全面描述烧伤代谢的整体变化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本文通过对烧伤代谢组学、生理组学和临床检测数据的有效整合,并结合烧伤临床分期的病理生理特征,将重症烧伤患者的代谢过程分为4期,并针对其代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营养治疗策略与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烧伤营养疗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使用oXiris ®强化血液净化方案治疗重症烧伤患者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一项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强化血液净化方案对重症烧伤所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考虑到重症烧伤患者的炎症风暴及该滤器对炎症介质的吸附限制,本院使用每12 h更换滤器的方案治疗了2020年6月在"6.13槽罐车爆炸事故"中重症烧伤的10名爆震伤患者。在基础时间(T0)、24 h(T1)、48 h(T2)、72 h(T3)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均诊断急性肾损伤KDIGO 3级,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在使用oXiris滤器治疗后,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对血管活性药物需求减少、SOFA评分及乳酸下降。除其中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需低分子肝素及阿加曲班抗凝外,其余患者均未抗凝,治疗期间无1例凝血下机。结论:对重症烧伤合并脓毒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oXiris滤器行强化血液净化方案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可改善循环情况、肾脏功能,减少抗凝药物使用。上述结论需要更多的RCT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早期康复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关节挛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部超声评分指导一例重症烧伤合并肺爆震伤患者容量管理的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成人患者微营养素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微营养素包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临床上多数需要营养治疗的患者,因多种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营养素缺乏,导致疾病进展并影响临床结局。为进一步规范医学营养治疗中的微营养素的应用,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微营养素的作用和应用剂量,针对临床常见疾病状态如重症、手术、烧伤、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恶性肿瘤、慢性肝(肾)疾病、老年共病、减重营养管理和慢性感染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使用情况等,最终提出13个问题、3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接测热法在特重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间接测热法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治疗,探讨该方法对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匹配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6月13日至7月31日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13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中受伤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测定组,该组患者均应用代谢车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IC)每周1次测定能量需求,据此指导营养干预。同时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公式组,该组患者均使用第三军医大烧伤营养公式(KJ/d=4104×体表面积M 2+105×烧伤面积%)估算能量需求。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6周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营养相关指标。以死亡为终点事件,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测定组和公式组入院时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组入院后第1、2、3周白蛋白[(32.79±3.88)、(33.71±5.42)、(35.56±10.09)]g/L均高于公式组[(25.69±5.76)、(25.70±5.29)、(29.26±5.40)]g/L。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测定组入院后第1、2、4、5、6周视黄醇结合蛋白[(28.71±12.24)、(27.71±13.02)、(34.6±11.24)、(45.09±15.90)、(46.11±10.82)]mg/L,均高于公式组[(11.06±10.99)、(17.08±12.06)、(17.73±14.11)、(21.56±13.26)、(21.60±13.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各周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组生存率为80.0%(12/15),公式组为55.6%(10/18)。使用Breslow检验,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结论:使用IC法测定能量需求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利于提高早期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单位)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行常规康复护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常规康复护理组,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8.50(31.75,56.25)岁;将本单位2022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行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6.00(36.75,55.25)岁。统计2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于入院时、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采用简明烧伤特定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价患者功能独立性;于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患者瘢痕情况;于伤后6个月,采用本单位第三方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1.97、-1.99, P<0.05),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1.99, P<0.05)。出院时、伤后6个月,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t值分别为-3.19、-4.43,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2.18、-3.33, P<0.05)。2组患者入院时、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4.37、-2.73、-4.10和-4.37、-2.64、-4.06,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伤后6个月瘢痕的色泽得分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2.05,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出院时、伤后6个月瘢痕的血管分布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3.16、-2.07,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瘢痕的柔软度得分( Z值分别为-3.16、-2.45、-4.38, P<0.05)、厚度得分( Z值分别-2.56、-2.35、-4.70, P<0.05)及总得分( Z值分别-3.77、-3.04、-3.13, P<0.05)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伤后6个月,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得分为4.00(3.00,4.25)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的3.00(2.00,4.00)分( Z=-2.72, P<0.05)。 结论:实施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可优化成本效益,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升严重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疗效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面积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防治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大面积热烧伤患者眼睑和角膜病变的特点和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寻找防治重症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至2019年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学部并在眼科医学部会诊的全身Ⅲ度烧伤面积大于70%体表总面积且累及眼部的16例(32只眼)热烧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眼睑烧伤深度为深Ⅱ至Ⅳ度。对患者全身及眼部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11例患者(22只眼)因角膜暴露接受手术治疗(其余5例治疗期间死于全身并发症),9只眼行眼睑自体全厚皮植皮术(EFTSG)联合睑裂缝合手术治疗,11只眼仅行EFTSG,2只眼因眼睑外翻较轻仅行部分睑裂缝合术未行EFTSG以保护角膜。通过眼睑闭合程度、视力、角膜情况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总结重症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的最佳防治方案。结果: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年龄(36.8±10.4)岁,热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的84.0%±9.1%。75%(24/32)的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角膜损伤发生在伤后(35.1±15.6)D,其中18.8%(6/32)发展为角膜穿孔。接受手术治疗的22只眼中,行EFTSG联合睑裂缝合术的9只眼术后角膜溃疡修复,视功能最大限度保留;EFTSG未联合睑裂缝合术的11只眼中有8只眼术后再次发生睑外翻,其中4例出现角膜溃疡,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在大面积热烧伤累及眼睑的患者角膜溃疡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预防角膜暴露至关重要。早期EFTSG联合睑裂缝合是预防角膜溃疡的关键。对于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或球筋膜瓣遮盖,同时进行EFTSG联合睑裂缝合手术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