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分析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龋齿患儿120例,乳磨牙共患龋150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龋齿72颗,采用传统充填修复治疗;试验组龋齿78颗,采用非创伤性充填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充填修复治疗后1年的充填物脱落情况及继发龋发生情况.结果 完成充填修复治疗后半年复查,对照组充填物完整保留率明显低于试验组(χ2=4.67,P<0.05),其充填物部分脱落率、全部脱落率及继发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试验组(χ2值分别为6.48、4.38、5.64,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填修复治疗完成后1年复查,试验组患儿充填物完整保留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χ2=6.53, P<0.05),且其充填物部分脱落率、全部脱落率及继发龋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χ2值分别为5.38、5.11、7.84,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用于治疗小儿龋齿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的继发龋发生率,同时有效保障充填体的使用寿命,提供临床治疗龋齿的有效充填率,减少充填体脱落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创伤性修复与乳牙龋病治疗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是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软化的、完全脱矿的龋坏牙体组织后用粘接性口腔修复材料充填龋洞,并同时封闭点隙窝沟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之一为富士IX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富士IX).氟化氨银(silver diamine fluoride,SDF)在龋病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T是当前龋病治疗的微创技术之一、GIC富士IX为ART的代表性材料、SDF能增加ART的成功率.该综述的目的是阐述一个由ART、GIC富士IX、SDF组成的牙本质龋双层修复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牙深龋的间接牙髓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牙是人类的第一副牙齿,其正常萌出建并行使生理功能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乳牙龋病是儿童慢性疾病之首,是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60%~90%的学龄儿童患有龋病.乳牙龋病在我国具有患龋率高,就诊率低下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牙体组织缺损、生理间隙丢失、牙髓和根尖周病变及颌面间隙感染,严重者可致乳牙早失并伴发牙列畸形及后续恒牙萌出障碍等不良结果,影响儿童口腔健康及身心发育.因此,对深龋乳牙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保存必要乳牙及其牙髓活力,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维持牙列完整性,诱导后续恒牙正常萌出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前深龋乳牙间接牙髓治疗的研究认识现状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间接牙髓治疗、间接盖髓术、暂时性保髓充填、部分去龋法、分步去龋法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乳牙间接牙髓治疗的技术内涵和治疗意义,对乳牙深龋的临床治疗路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酸蚀技术对乳牙玻璃离子窝沟封闭临床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采用酸蚀技术对乳牙玻璃离子封闭的效果.方法 选择3~4岁幼儿第二乳磨牙无龋者共100名,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以左侧上下颌第二乳磨牙分为A组,右侧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为B组,每组200颗牙.两组均采用Ketac?Molar Easymix玻璃离子和非创伤性充填指压技术进行窝沟封闭,其中A组采用酸蚀技术(35%磷酸酸蚀40 s)进行封闭,B组不作酸蚀处理.观察12个月后两组封闭剂保留情况和第二乳磨牙患龋情况.结果 12个月后随访到幼儿86人,每组172颗牙,共344颗牙.A组封闭剂的完全保留率、部分脱落率和完全脱落率分别为83.14%、9.88%和6.98%,B组分别为62.79%、20.35%和16.8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龋率别为8.14%和16.86%,龋均为0.08±0.31和1.17±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酸蚀技术,窝沟封闭剂的完全保留率高而脱落率低,固位效果提高,防龋效果增强.该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其他固化设备,适宜在幼儿乳牙群体防龋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创伤性治疗与常规充填治疗儿童龋病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分析非创伤性治疗(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和常规充填治疗乳磨牙龋的疗效及治疗时的疼痛程度.方法:选择患乳磨牙龋的200例儿童,309颗乳磨牙龋,随机分为2组,ART充填148颗,CRT组充填161颗.治疗当时评估疼痛程度,治疗后6个月及1年后复查评估疗效.结果:两组充填体保存率均随时间增长而下降,ART组(牙合)面洞治疗后6个月及1年、邻(牙合)面洞治疗后6个月保存率与CR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牙合)面洞1年的保存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邻(牙合)面洞继发龋发生的情况较CRT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合)面洞治疗后6个月、1年,邻(牙合)面洞治疗后6个月继发龋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ART治疗的患儿治疗时疼痛程度较CRT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更愿意接受ART.结论:ART技术治疗乳牙龋疼痛轻,尤其是更被儿童所接受,可以在乳磨(牙合)面龋的治疗以及偏远地区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酸蚀对乳牙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微渗漏和微拉伸强度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分析酸蚀处理乳牙釉质表面对玻璃离子窝沟封闭材料微渗漏和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 离体第二乳磨牙24颗,随机分为酸蚀和配套液体为处理剂两组,两组均采用Ketac?Molar Easymix玻璃离子和非创伤性充填指压技术进行窝沟封闭.分别进行微渗漏和微拉伸强度实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组窝沟釉质表面微结构变化,剖面封闭剂与窝沟结合界面的状况.结果 酸蚀组微渗漏评分低于处理剂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酸蚀组微拉伸结合强度(0.93±0.40)MPa,高于处理液组((0.56±0.22)MPa),有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图像显示酸蚀后釉质表面呈典型蚀刻模式,剖面封闭材料与釉质表面有嵌合样结合层,处理液处理后釉质与封闭材料界面出现连续微间隙.结论 酸蚀在釉质表面形成微孔结构,有利于玻璃离子封闭剂进入,增加与釉质结构的嵌合,并减少微渗漏,增强粘结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对牙周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乳牙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与儿童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不佳及营养不均衡有关.近年来随着儿童饮食中糖摄入的比例增加,乳牙龋齿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部分家长不能准确地认识乳牙龋齿的危害性,认为换恒牙后可自行好转.但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乳牙龋齿可影响牙齿排列、颌骨发育,影响咬合关系建立,同时可降低患儿咀嚼效率,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摄入,因此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2].传统的龋齿充填修复技术是在对牙体组织进行固位型和抗力型制备后,采用银汞合金材料充填修复,对患儿牙体组织的损伤较大,治疗后继发龋、充填物脱落等发生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3].非创伤性充填修复技术是依赖于手工器械清除龋坏组织,不使用高速涡轮牙科手机处理,对患儿牙体组织的损伤较小,新型玻璃离子材料还可释放氟离子,防止出现继发龋[4].本研究探讨了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及对牙周、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ART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8月-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262例2~5岁乳牙患龋儿童作为对象,以随机数原则对所有儿童编号,分为改良ART组(131例,177颗患牙)和对照组(131例,178颗患牙),对照组以常规备洞及复合树脂充填治疗,ART组以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做ART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家长满意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T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ART组2~4岁的患儿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岁患儿的合作程度稍好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ART组患牙继发龋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ART组的继发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RT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ART更容易获得儿童和家长认可,治疗配合度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髋外科脱位灯泡技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介绍髋外科脱位灯泡技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术与初步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1月对25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此技术手术治疗.所有病例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显露头颈处,头颈交界处开窗,清除坏死骨,自体骨植入病灶清除后的股骨头空腔,打压充填像灯泡样支撑股骨头.[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53.21±7.36)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7.50±9.87)分(P<0.05);VAS评分由术前(3.94±0.52)分显著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02±0.14)分(P<0.05).至末次随访时,仅1例改行全髋置换术.按ARCO标准,影像学评价术后髋关节,优12例,良8例,差5例,优良率高达80.00%.[结论]髋外科脱位灯泡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不破坏股骨头血运,可直视下彻底清除死骨,近期临床结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显微微创去龋技术治疗老年根面龋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CarisolvⅢ化学机械去龋法、超声去龋法与传统车针去龋法配合口腔手术显微镜治疗老年根面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内科2019-12至2021-08就诊的≥60岁,诊断为根面龋的277例(患牙315颗)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A组(ART法69例,患牙79颗)、B组(CarisolvⅢ法67例,患牙76颗)、C组(超声法72例,患牙83颗)、D组(车针法69例,患牙77颗),分别以对应方法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去龋后,A组用富士Ⅸ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充填,其余3组用3M复合树脂进行充填,记录术中各组去龋操作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口腔卫生指导.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回访,采用改良USPHS/Ryge临床评价标准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去龋时间:B组[(5.1±1.7)min]>A组[(4.9±1.6)min]>C组[(4.5±1.2)min]>D组[(3.9±1.3)min],除A组与B组、A组与C组去龋用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去龋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率:B组(17.9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