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及再生治疗新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近年关于牙髓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牙髓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飞速进展,一些基础研究已转化为临床实践。牙髓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牙髓炎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间接或直接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再生术和根管治疗术等。针对牙髓炎的诊断理念、牙髓免疫防御和修复功能研究以及新型盖髓剂材料研究均有了较大进展,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对于难以实现活髓保存治疗的弥漫性冠髓炎或根髓炎,除根管治疗术外,牙髓血运重建、细胞归巢和牙髓干细胞移植牙髓再生等牙髓再生术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本文重点阐述牙髓炎治疗研究进展和相关的临床转化实践,旨在为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和牙髓再生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乳牙牙髓病诊疗指南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乳牙牙髓病是危害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针对我国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术式选择不一的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此标准。本指南中乳牙牙髓治疗包括间接牙髓治疗术、牙髓切断术和根管治疗术(牙髓摘除术)。由于对乳牙直接盖髓术的适应证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故此项内容未纳入本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选择性与完全去龋技术治疗恒牙深龋近髓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完全去龋技术治疗恒牙深龋近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恒牙深龋患者52例(患牙52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选择性去龋组)和对照组(完全去龋组)各26例(患牙26颗),分别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以对应方法去龋。根据去龋完成后是否露髓,采用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或TheraCal LC间接盖髓,流体树脂封闭牙本质层,3M复合树脂分层充填窝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术中露髓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采用符合方案分析和意向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成功率。结果:选择性去龋组的术中露髓率(0%)明显低于完全去龋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选择性去龋组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为(2.9 ± 0.7)分,明显低于完全去龋组(3.3 ± 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20,P = 0.039);选择性去龋组的术后并发症(2例牙髓炎)与完全去龋组(1例根尖炎和2例牙髓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69);符合方案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性去龋组术后半年的成功率(91.30%)和完全去龋组的成功率(87.50%)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失访不计入 = 0.696,95% CI 失访不计入:0.128 ~ 3.790,P失访不计入 = 0.675)。意向治疗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性去龋组术后半年的成功率分别为80.77%和92.31%,完全去龋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0.77%和88.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失访全部失败 = 1.000,95% CI失访全部失败:0.328 ~ 3.047,P失访全部失败 = 1.000;RR失访全部成功 = 0.667,95% CI失访全部成功:0.121 ~ 3.666,P失访全部成功 = 0.641)。结论:与传统完全去腐技术相比较,选择性去龋技术牙髓暴露风险低、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建议在恒牙深龋近髓患者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关闭前牙牙间隙的口腔门诊多科室合作临床决策
编辑人员丨2024/7/6
前牙牙间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缺陷.临床常用关闭前牙牙间隙方案包括正畸治疗、直接修复以及间接修复等,是一项可能同时涉及正畸科、牙体牙髓科、修复科、全科以及牙周科等口腔门诊多科室合作的诊疗项目.由于当前我国口腔门诊普遍存在的分科过细、跨科室合作效率低,以及牙间隙的病因繁杂,使得临床跨科室合作关闭牙间隙时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时机与合理方案尚缺乏清晰的诊疗思路,最终将影响关闭前牙牙间隙的疾病诊治效能和疗效.为此,本文推荐了一套基于病因诊断与牙间隙几何量实测值进行分类分级来关闭前牙牙间隙的三个序列临床决策树.该套决策树通过患者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归类,并判断牙间隙的稳定性,再进一步依据牙间隙几何量实测值、患者的求美心理评估、诊疗费用与时间成本等,合理选择相应的口腔门诊跨科室联合治疗方案,实现牙间隙的精准分类诊疗.本决策树针对前牙牙间隙跨科室合作难点,提供了客观高效的决策拐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关闭前牙牙间隙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在活髓前牙美容修复中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2021年6月就诊于笔者医院拟实施活髓前牙美容的患者100例(24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修复,对照组采用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对比两组修复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修复体美学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复查,研究组的PI、GI、PD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的修复体边缘染色、修复体与邻牙颜色匹配度、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修复体完整度、基牙敏感程度及牙髓状态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效果优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且对牙周组织的健康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iRoot BP Plus用于恒牙深龋选择性去龋后间接牙髓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观察对深龋或深龋伴可复性牙髓炎行选择性去龋并使用iRoot BP Plus行间接牙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探讨对此类疾病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应症选择.方法:选择诊断为深龋或深龋伴可复性牙髓炎,且接受选择性去龋治疗的患者 42 例,在牙科放大镜下操作,以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行间接牙髓治疗,分别于术后术后 2 周、3 个月、6 个月观察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患者性别、术前症状、术后即刻症状、窝洞洞型、充填材料对术后 6 个月的治疗效果均无影响.结论:对诊断为深龋或深龋伴可复性牙髓炎的成熟恒牙,选择性去龋和iRoot BP Plus间接牙髓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性别、术前症状、术后即刻症状、窝洞洞型、充填材料均不影响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根管治疗后冠部不同修复方式形成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管治疗是目前牙髓病与根尖周病最根本、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经过根管治疗的患牙,牙冠必然存在硬组织的缺损,此类缺损使患牙的美观、语言和咀嚼功能受到影响,必须经由临床修复恢复其外形和相应功能. 保持牙齿的完整性和减少微渗漏对于提高根管治疗的疗效并延长牙齿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论是冠部微渗漏还是根尖微渗漏,都有可能使病原体在根管内重新定植,继而引起新的炎症,导致治疗失败. 长期以来,根尖微渗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而近年来,冠部微渗漏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被认为是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1]. 冠部微渗漏的影响因素包括玷污层、根管充填技术、根管充填材料及冠部修复等[1] ,当完成根管治疗并修复后的患牙再次出现根尖周病变时,临床医生通常只追寻根管治疗方面的原因,而忽视可能来自冠部修复的因素. 本文仅就根管治疗后常用的冠部临时及长期、直接或间接修复方式的微渗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牙深龋的间接牙髓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牙是人类的第一副牙齿,其正常萌出建并行使生理功能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乳牙龋病是儿童慢性疾病之首,是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60%~90%的学龄儿童患有龋病.乳牙龋病在我国具有患龋率高,就诊率低下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牙体组织缺损、生理间隙丢失、牙髓和根尖周病变及颌面间隙感染,严重者可致乳牙早失并伴发牙列畸形及后续恒牙萌出障碍等不良结果,影响儿童口腔健康及身心发育.因此,对深龋乳牙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保存必要乳牙及其牙髓活力,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维持牙列完整性,诱导后续恒牙正常萌出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前深龋乳牙间接牙髓治疗的研究认识现状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间接牙髓治疗、间接盖髓术、暂时性保髓充填、部分去龋法、分步去龋法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乳牙间接牙髓治疗的技术内涵和治疗意义,对乳牙深龋的临床治疗路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r∶YAG激光联合氢氧化钙制剂对年轻恒牙间接盖髓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Er∶YAG激光联合氢氧化钙制剂在年轻恒牙间接盖髓中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男49例,女77例,14 ~16岁,189颗牙)的患深龋下颌第1磨牙随机分为Er∶YAG激光组、氢氧化钙组和Er∶YAG联合氢氧化钙组.分别用Er∶YAG激光、氢氧化钙及两者联合处理龋洞,并分别在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患牙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根据成功标准统计成功、失败例数.结果:治疗后1周及6个月,3组间接盖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组间接盖髓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功率由高到底分别为Er∶YAG激光组联合氢氧化钙组、Er∶ YAG激光组、氢氧化钙组.结论:Er∶ YAG激光联合氢氧化钙在年轻恒牙深龋间接盖髓治疗中的远期疗效良好,并能够有效降低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牙间接牙髓治疗两年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以电子病历数据库为依托,观察乳牙间接牙髓治疗术后的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中,利用科研疾病数据库,检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间于儿童口腔科进行乳磨牙间接牙髓治疗的9.0岁以下患儿、乳前牙间接牙髓治疗的4.5岁以下患儿,选择无全身系统性疾病且规律随访时间超过1.5年、病历记录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病历信息.根据术后临床表现,将所有乳牙预后归为H、P两类,预后H定义为成功,预后P定义为失败.以患牙为单位,绘制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牙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06名患儿,初诊年龄为1.6 ~8.8岁,平均(5.0±1.7)岁,共168颗乳牙(122颗乳磨牙,46颗乳前牙),平均随访时间为(729±244)d.截止至2018年9月,根据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术后有35颗乳牙(23颗乳磨牙,12颗乳前牙)治疗失败.经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168颗患牙不同时间点累计生存率:0.5年时为93.5%,1年时为92.9%,1.5年时为87.5%,2年时为82.7%,2.5年时为75.5%.Cox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乳磨牙来说,龋坏洞形涉及的牙面越多,间接牙髓治疗的预后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09,P<0.05).乳前牙间接牙髓治疗的术后失败风险高于乳磨牙,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遵从目前所使用的诊疗常规,乳牙间接牙髓治疗的2.5年生存率为75.5%.在乳磨牙中,术后失败风险与龋坏侵犯的牙面数量显著相关,龋坏涉及的牙面数量越多,间接牙髓治疗后失败风险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