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潜在唾液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唾液腺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主要靶器官,因此唾液被认为是腺体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状态的镜子.本研究旨在说明pSS患者的唾液蛋白质组学特征,并鉴定可能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发现集包含49个样本[24个来自pSS,25个来自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s)],验证集包括25个样本(12个来自pSS,13个来自HCs).36例pSS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以2:1的比例集中随机分配至Discovery组或验证组.在2D LC-HRMS/MS平台上使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策略分析来自pS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未刺激性全唾液样本,以揭示差异蛋白.根据基因本体(GO)分析和国际药学文摘(IPA)分析的蛋白质注释,使用DIA分析验证了关键蛋白质.随机森林用于建立SS的预测模型.结果共发现1,963个蛋白,其中136个蛋白在pSS患者中表现出差异性.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与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和炎症有关.一组19个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通过基于P值和随机森林的排序顺序进行鉴定,并验证为具有特殊曲线下面积(AUC)值(发现集:0.817;验证集:0.882)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鉴别pSS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结论新发现的候选蛋白组合可能有助于pSS的诊断.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无创方法,可用于对pSS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以及早期和精确治疗.DIA具备最佳的时间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可望成为未来唾液蛋白质组研究的合适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肥胖者唾液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肥胖者口腔唾液微生物的特点,比较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口腔唾液微生物组成、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上的差异.方法:研究纳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的肥胖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体重者,收集研究对象的非刺激性唾液.提取唾液样本DNA,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经数据质控后进行物种分类及注释,差异物种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基因预测,基因集构建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过滤后每个样本得到可分类的、细菌的DNA序列平均条数为2 630 428.唾液微生物群落共包括11个菌门、19个菌纲、26个菌目、41个菌科、62个菌属和164菌种.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相同,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两组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水平上均发现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在纲水平上,Negativicutes纲和丹毒丝菌纲(Erysipelotrichia)丰度在肥胖组中的相对丰度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和Bateroidetes纲在肥胖组中的相对丰度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9个菌属在两组间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种水平上,16个菌种的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产黑色素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唾液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salivae)、Solobacterium moorei和极小阿托波氏菌(Atopobium parvulum)等在肥胖组中相对丰度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在正常体重组中相对丰度高于肥胖组(P<0.05).对基因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肥胖组样本基因数目较正常体重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营养和能量代谢、环境信息处理、人体疾病等通路相关的基因在肥胖组唾液样本中显著富集(P<0.01). 结论: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的口腔唾液微生物在物种组成、基因数目及代谢通路上均存在差异,值得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唾液宏蛋白质组学的重度低龄儿童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重度低龄儿童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特征.方法 采集重度低龄儿童龋及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唾液,提取唾液中的蛋白质、酶解形成多肽后进行质谱分析,对比微生物库分析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特征.结果 无龋儿童唾液微生物来源于19个门1216个种,高丰度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以及乳糖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干燥奈瑟氏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浅黄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金氏金菌、黏膜奈瑟氏菌、多糖奈瑟氏菌等11种细菌为主;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唾液微生物来源于24个门1698个种,高丰度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蓝藻菌门以及肺炎链球菌、乳糖奈瑟氏菌、干燥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等4种细菌为主.结论 宏蛋白质组技术可以全面、快速分析口腔唾液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相比无龋儿童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可能与龋病的产生及唾液微生态失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牙周状况及唾液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牙周状况及唾液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RA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构成特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RA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20例,记录牙周临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同时收集非刺激性唾液,提取唾液D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RA组牙周临床指标中PD和BOP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PD(P=0.65),BOP(P=0.27)和CAL(P=0.508)三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唾液微生物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共发现13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30.2%)、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9.3%)、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23.8%)、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7.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6%)为优势菌门,RA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P=0.04)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P=0.01)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属水平上共发现144个菌属,优势菌属共12个,RA组及健康对照组在属水平上共发现11个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P=0.03)、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 (P=0.005 7)、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P=0.001 9)及坦纳菌属Tannerella (P=0.010)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RA组组内微生物群落相似度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RA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中PD和BOP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人群相比,RA患者口腔唾液具有独特微生物多样性结构,两者间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有所区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唾液菌群结构的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青少年唾液的群落结构,预测物种的功能及代谢信息.方法 本研究采集非活动性龋的青少年及成年人的非刺激性唾液,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进行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差异物种等分析.利用PICRUSt对16S rRNA基因进行功能预测.结果 青少年唾液样本的物种α多样性比成年人低.青少年组放线菌属OTU55的相对丰度高于成年组,而卟啉单胞菌属OTU9,牙髓卟啉单胞菌OTU51,普氏菌属OTU315,中间普氏菌OTU 28,密螺旋体属OTU74,Filifactor OTU59的相对丰度成年组高于青少年组.在KEGG第三级通路上,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在成年组更高,且与卟啉单胞菌属OTU9,牙髓卟啉单胞菌OTU51,中间普氏菌OTU 28,密螺旋体属OTU74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青少年唾液的群落结构及功能与成年人有差异,该研究为开展该年龄段的口腔微生物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CD147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发现CD147可能参与调节牙周疾病的进展过程,因而评估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和健康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CD147水平,探讨其与牙周炎的相关性以及作为牙周炎诊断及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及20名健康人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CD147的水平,并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出血指数(BI).结果 经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标除AL外BI及PD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CD147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清外,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非刺激性全唾液和龈沟液中CD147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健康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及龈沟液中均有CD147表达,并随牙周炎症减轻CD147表达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V感染者口腔唾液中真菌微生物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比较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HIV未感染者口腔唾液中真菌微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方法:收集30例HIV感染者(HIV组)和30例HIV未感染者(对照组)的非刺激性口腔全唾液,采用Illumina NGS测序技术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差异.结果:Illumina NGS高通量测序共获得3450194条有效序列,采用Unoise3降噪得到4374个zOTU(zero-radi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经物种注释获得11个门,279个属和298个种水平的物种.HIV组的Alpha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显著高于对照组.轮枝孢属、曲霉属、伊萨酵母属、链格孢属等在对照组显著富集,念珠菌属、被孢霉属、马拉色氏菌属、青霉属、拟青霉等在HIV组显著富集.结论:HIV感染组口腔唾液中真菌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HIV未感染组.两组真菌微生物的门水平和属水平优势物种均存在较大差异.HIV感染可能会造成口腔唾液微生态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纳入2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20名牙周健康者,采用ELISA分别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MMP-13的水平,检测患者牙周临床指标BI、PD和CAL,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除非刺激性唾液外,患者治疗后的龈沟液和血清中MMP-13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MMP-13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BI和PD也明显降低,并与MMP-13水平相关(P<0.05).结论:龈沟液中MMP-13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慢性牙周炎的检测指标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P-8/14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髓细胞相关蛋白-8/14(MRP-8/14)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作为对照组,对受试人员进行牙周检查,统计相应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MRP-8/14水平,比较两组牙周情况,Pearson法分析MRP-8/14在唾液和血清中表达水平与平均探诊深度(MPD)、探诊出血(BOP)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患者唾液和血清中MRP-8/14水平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BO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唾液流速、非刺激性全唾液p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刺激性全唾液比例、刺激性全唾液MRP-8/14水平、血清中MRP-8/14水平、刺激性全唾液钙水平、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唾液MRP-8/14表达水平与MPD、BOP呈正相关,且血清MRP-8/14表达水平也与MPD、BOP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唾液MRP-8/14水平诊断价值高于血清MRP-8/14水平诊断价值,唾液MRP-8/14的敏感度为85.40%、特异度为62.22%、约登指数为0.476;血清MRP-8/14的敏感度为77.10%、特异度为56.80%、约登指数为0.339.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血清中MRP-8/14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唾液和血清中的MRP-8/14表达均与MPD、BOP紧密相关,在侵袭性牙周炎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