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放疗在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但其疗后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术后放疗(PORT)能显著降低该模式治疗后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但对改善生存的价值尚未完全明确:一部分研究认为其不能改善Ⅱ-Ⅲ A(N 2)期患者的生存,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其可使高危患者的生存获益。目前此类患者PORT的指征包括R 1、R 2切除及ypN 2期。PORT技术首选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R 0切除患者放疗剂量50~54 Gy可兼顾疗效与安全;靶区范围目前尚无定论,但研究多倾向于只进行受累淋巴结区域照射。大部分研究中PORT的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目前相关研究的证据等级较低,尚需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上述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母细胞瘤表达BRD4的促肿瘤机制及靶向抑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BRD4)促进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机制及靶向抑制效应。方法:收集未经化疗的45例HB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将未经化疗的45例具有特征性肿瘤细胞的组织石蜡标本作为HB组;在45例石蜡标本中有30例组织边缘可见瘤旁肝组织肝小叶结构正常、可见小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的组织,该30例作为瘤旁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BRD4的表达水平,并对BRD4的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HB细胞株HepG2对照组(未经处理的HepG2细胞)、空载组(转染Si-NC的HepG2细胞)以及Si-BRD4敲低组(转染Si-BRD4的HepG2细胞)的BRD4表达水平,检测Yes相关蛋白1 (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和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运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G2对照组和Si-BRD4敲低组的细胞活力和凋亡率。使用JQ1、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JQ1联合VCR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后,通过CCK-8法、EDU-555细胞增殖试剂盒和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及凋亡率。将使用30 nmol/L JQ1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组,将使用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VCR组,将使用30 nmol/L JQ1和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联合VCR组。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RD4在HB细胞核阳性率为97.8%(44/45),瘤旁肝细胞核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②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分期,Ⅰ~Ⅱ期低表达8例,高表达4例,Ⅲ~Ⅳ期低表达3例,高表达30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的COG分期有关( P<0.001)。低表达患儿无转移发生,高表达患儿转移11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 P=0.042)。③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AP1和c-Myc的mRNA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下降;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也显示YAP1和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显著下降。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48 h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在Si-BRD4敲低组明显低于HepG2对照组,0.423±0.015比0.532±0.026,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03, P= 0.007)。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iRNA敲低BRD4处理48 h后,Si-BRD4敲低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为(24.58±3.95)%,显著高于HepG2对照组的(6.46±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7.13, P=0.002)。⑤CCK-8检测结果显示JQ1组、VCR组和JQ1联合VCR组的HepG2细胞活力较HepG2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364±0.020、0.383±0.014、0.269±0.019和0.943±0.014,和HepG2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JQ1联合VCR组细胞的活力低于JQ1组和VCR组,分别为0.269±0.019、0.364±0.020、0.383±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88, P=0.004)和( t= 8.26, P=0.002)。EDU检测结果显示运用JQ1、VCR及JQ1联合VCR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后,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增殖,提升了细胞凋亡率,JQ1联合VC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更明显。TUNEL染色结果显示JQ1联合VCR用药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使用JQ1和VCR。 结论:BRD4在HB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COG分期及转移相关,可通过YAP1、c-Myc发挥促肿瘤作用,JQ1联合VCR用药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使用JQ1和VC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仿生纳米粒在乳腺癌治疗及成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中最普遍的癌症。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内分泌治疗等,尽管已经被广泛采用,但患者仍然面临脱靶效应和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基于纳米粒的药物递送系统因其精确的靶向性和相对低毒性而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备受瞩目。本文综述了仿生纳米粒的结构,着重介绍了仿生纳米粒的"核壳"结构,包括不同生物膜以及其内部核心结构。我们还探讨了仿生纳米粒子成像技术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仿生纳米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减少乳腺癌的转移。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基于仿生纳米粒子的药物递送系统将推动乳腺癌治疗提升到更高水平,并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预防癌症复发提供了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0)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0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治疗和局部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表鳞状细胞瘤的药物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表鳞状细胞瘤(OSSN)是眼表最常见的无色素肿瘤,手术切除是该类疾病最根本的治疗方式。"零接触"手术方式辅助冷冻疗法有助于避免肿瘤向周围组织扩散,但对于较大、累及视轴、复发性、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病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存在术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瘢痕形成和睑球粘连的风险。局部药物治疗由于药物接触整个眼表而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靶向治疗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应用较广泛的药物有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和干扰素α2b三种,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维甲酸、芦荟、西多福韦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局部使用或者联合使用,也可以辅助术前减容、术后预防复发。了解OSSN的药物治疗现状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无公认有效预防HCC术后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方案。以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系统抗肿瘤治疗和局部治疗单独或联合应用的辅助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反复修订,最终形成《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旨在梳理HCC术后辅助治疗相关证据,结合临床实践,为临床医师开展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提高HCC患者术后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立体脑电图引导下射频热凝术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术(RFTC)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SEEG引导下RFTC治疗的18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1)18例患者分别植入电极4~11根,平均(6.56±2.15)根;其中单侧植入6例,双侧植入12例,均准确植入预期靶点。SEEG监测显示额叶癫痫7例,颞叶癫痫8例,额颞交界区癫痫2例,颞枕交界区癫痫1例。(2)18例患者分别热凝电极2~9根,平均(3.43±1.47)根;热凝触点数9~42个,平均(17.38±9.20)个。热凝过程中诱发癫痫发作1例,热凝后发生暂时性精神症状1例,伴颅内压增高症状的脑区弥漫性水肿1例,无症状区域性脑水肿1例。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22.2%(4/18),无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发生。(3)11例患者在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其中在热凝后1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1~3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3~6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6~12个月内复发2例,复发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均较RFTC前明显降低。7例患者在RFTC后进一步接受开颅致痫灶切除术。患者随访5~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Engel分级Ⅰ级12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结论:SEEG引导下RFTC治疗可使局灶性癫痫患者获得不同时限的癫痫发作完全缓解期,部分患者可达到癫痫发作的长期缓解。对SEEG引导下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者,进一步行开颅致痫灶切除术仍可获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磺酸仑伐替尼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转染重排基因等靶点的口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该药于2018年9月4日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截至2023年2月,仑伐替尼已在我国上市4年余,积累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为了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使用仑伐替尼,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仑伐替尼上市前后的临床实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经过多次共同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恶性肿瘤的靶域切除技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恶性肿瘤是结局极差的一类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靶向、内分泌及中医治疗等。对于实体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作者提出了"靶域切除"的新理念,可以更好地规范恶性肿瘤手术的实施。靶域切除技术以差异性、动态性、智能化的原则定靶寻域,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切除范围,实施过程以定标、寻标、校标、优标的"四标手术"为标准,遵循完整性、整体性、一体化的原则,争取通过手术达到患者机体肿瘤零负荷,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二步肝切除联合免疫靶向治疗临界可切除肝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为不可切除或临界可切除肝癌患者提供了可切除机会。ALPPS的2次手术间隔时间较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偏高。笔者总结1例一期行腹腔镜下右侧肝动脉联合门静脉结扎术,为预防肿瘤进展,一期手术后行免疫靶向治疗,3个月后成功行二期右半肝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癌伴大部分肿瘤区域坏死。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这提示肝动脉+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联合免疫靶向治疗临界可切除肝癌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