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疾病。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LCH患者,其以尿崩为首要临床表现,行头颅CT检查可见右侧顶骨低密度影,鞍上池可见等密度结节,垂体增强MRI显示垂体柄结节状增粗,病变颅骨活组织检查证实为LCH。予多重化疗后,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尿崩症状无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鼻蝶手术后复发或残留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技术与疗效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经鼻蝶术后复发或残留颅咽管瘤的技术要点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诊治的10例首次经鼻蝶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颅咽管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3 ~ 44岁。其中5例患者首次手术采用经鼻显微镜手术,5例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10例患者再次手术中全部采用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其中6例患者在手术中用磨钻磨除鞍结节或蝶骨平台骨质。结果:肿瘤全切除者6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者1例。术后视力改善者3例,无显著变化者6例,视力下降者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分别行经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得以治愈。颅内感染者1例,该例患者并发脑积水,在颅内感染治愈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时间22 ~ 8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2例患者复发。9例患者有垂体前叶功能低下,7例有尿崩症。按Karnofsky生活质量量表评分,90分7例,80分3例。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切除经鼻蝶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颅咽管瘤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对侧入路显微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15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对侧入路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的解剖学基础、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15例偏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15例患者中7例选择对侧翼点入路、6例对侧眶上外侧入路、2例对侧眉弓入路,其中2例肿瘤部分突入视神经管。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状态。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级)。术后随访6.5~36.0个月,无肿瘤复发,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结论:经对侧入路显微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手术操作对视神经的骚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异形生长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异形生长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的117例异形生长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向鞍上侵袭105例,向侧方侵及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80例,向蝶鞍后方侵及脑干19例,向蝶鞍下方侵袭89例。根据垂体腺瘤异形生长的特点分别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35例)、神经内镜经筛窦-翼突-蝶窦-海绵窦入路(32例)、神经内镜经鼻蝶窦-斜坡入路(5例)、神经内镜经鼻多通道入路(45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头颅MRI及内分泌检验。结果:117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7例,次全切除36例,大部分切除14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头痛、头晕的缓解率为67.6%(25/37),视力、视野的改善率为66.7%(52/78)。11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3~24个月),其中肿瘤复发2例,术后长期垂体功能低下5例,失嗅12例。结论:对于异形生长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据肿瘤的生长特点选择不同的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可减少创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率,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维神经内镜在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简称3D)神经内镜在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3D神经内镜行经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垂体腺瘤18例,其中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鞍上Rathke囊肿1例;脊索瘤1例。根据不同病变分别选择3D神经内镜经鞍底入路(12例)、经鼻蝶-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8例)、经斜坡入路(2例)、经翼腭窝-海绵窦入路(6例)。术后行影像学随访了解肿瘤是否复发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例。术前视力下降20例,术后18例好转,2例加重;术前头痛8例,术后均予以缓解;术前闭经2例,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术前尿崩4例,术后均无明显缓解。术后新增尿崩3例,均为短暂性尿崩,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新增外展神经麻痹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7±1.1)个月(3~6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者,无迟发性脑脊液漏者。结论:3D神经内镜应用于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可立体显示组织结构及病变与重要神经血管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减少损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39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 d,复查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7 d,复查头颅增强MRI和眼科。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复发情况;复查眼科,判断患者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复查内分泌功能,判断内分泌异常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39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1例(2.6%)发生脑脊液漏,1例(2.6%)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一例出现死亡或昏迷。术后1 d,内分泌功能的检查结果显示,5例(12.8%)患者出现皮质醇水平降低。术后7 d,复查头颅增强MRI的结果显示,37例(94.9%)患者的肿瘤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另2例(5.1%)的肿瘤达到Simpson Ⅱ级切除。术前存在视力、视野受损的33例患者,术后31例(93.9%)改善,2例(6.1%)未改善。3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6~3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眼科复查结果同术后;皮质醇水平降低的5例患者,术后3个月或6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大多数存在视力、视野缺损的患者术后可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额底纵裂膜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膜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额底纵裂膜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17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通过该手术入路,肿瘤全切175例(97.77%),近全切2例(1.12%),部分切除2例(1.12%);术中磨除鞍结节31例(17.32%),切除已受肿瘤侵蚀的垂体柄166例(92.74%),保留正常垂体柄13例(7.26%);病理示乳头型颅咽管瘤27例(15.08%),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152例(84.92%);术后视力改善65例(36.31%),与术前相同53例(29.61%),视力下降6例(3.35%);术后电解质紊乱101例(56.42%),多饮多尿65例(36.31%),脑脊液鼻漏3例(1.68%),术后脑积水6例(3.35%)。术区出血2例(1.12%)。脑梗死6例(3.35%)。颅内感染8例(4.47%)。术后意识障碍4例(2.23%),死亡3例(1.68%)。结论:经额底纵裂膜锁孔入路是微创原则与精细化原则的有效结合,对于治疗颅咽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价值探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诊治的51例PTMC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治疗的4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及CDUS、SWE定量参数,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DUS、SWE定量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US、SWE定量参数诊断PTMC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甲状腺球蛋白(TG)、半乳糖血凝素-3(Gal-3)水平、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弹性模量最小值(E min)、弹性模量平均值(E mean)、弹性模量最大值(E max)均高于对照组[(28.76 ± 4.29)μg/L比(15.73 ± 2.96)μg/L、(117.53 ± 25.17)μg/L比(49.85 ± 9.64)μg/L、(8.31 ± 2.43)μg/L比(3.50 ± 0.82)μg/L、0.85 ± 0.21比0.54 ± 0.13、(44.18 ± 8.26)cm/s比(22.05 ± 6.49)cm/s、(15.80 ± 1.94)kPa比(12.97 ± 1.58)kPa、(38.02 ± 10.39)kPa比(23.16 ± 7.83)kPa、(60.13 ± 19.41)kPa比(34.65 ± 11.87)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PTMC患者RI、PSV、E min、E mean、E max与血清CEA、TG、Gal-3水平呈正相关(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I、PSV、E min、E mean、E max联合诊断PTMC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 结论:CDUS联合SWE可为临床诊断PTMC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0至2022年收治的7例原发于头颈部的NF病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67岁。总结该病的发病部位、病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7例患者的原发部位分别为鼻前庭、鼻窦、鼻背、蝶鞍斜坡、颈部、声门下和扁桃体。3例表现为2个月之内迅速生长的皮下无痛性包块,1例表现为咯血、声嘶和气喘28 d,1例表现为涕中带血2个月,1例表现为头痛1个月,1例为体检发现扁桃体新生物3 d。5例患者做了CT检查,病灶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其中2例同时做了MRI检查,表现为T1等信号或T2稍长异常信号影。所有患者均行单纯手术切除肿物。术后随访13个月~10年,均无复发。结论:原发于头颈部的NF少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手术是治疗NF的主要手段,治疗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对侧眉弓入路显微切除偏侧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讨经对侧眉弓入路显微切除偏侧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可行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手术的34例偏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对侧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术后视力改善率88.5%(23/26),肿瘤全切率88.2%(30/34);肿瘤全切者术后视力改善优于部分切除者[90.9%(20/22)比3/4],视神经上侧型和视神经外上侧型者术后视力改善优于视神经外侧型者(12/14、8/8比3/4)。术后出现眶上皮肤麻木感3例,随访期间症状消失;出现轻度激素水平紊乱2例,尿量增多2例,经对症治疗恢复正常;皮下积液1例,经治疗后吸收;未出现嗅觉障碍、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60(33±6)个月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对于偏侧生长的鞍结节脑膜瘤,依据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侧别、视力障碍侧别等术前评估,选择经肿瘤对侧眉弓入路,充分显露视神经内下方的肿瘤基底,有利于在直视下全切除肿瘤,术后视力障碍症状改善明显,可以作为一种临床经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