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诱发积极情绪的音乐为材料,比较积极情绪组和无情绪诱发组在AX型持续操作任务(AX-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AX-CPT)任务和AX-CPT修改任务中行为表现,采用SPSS 18.0对任务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AX-CPT任务中,对反应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时间间隔主效应显著[ F(1,58)=98.68, P<0.001, η2=0.63],时间间隔为3 000 ms时的反应时长于时间间隔为1 000 ms时的反应时;组间主效应边缘显著[ F(1,58)=3.79, P=0.05, η2=0.06],积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无情绪诱发组;时间间隔与音乐效价交互作用显著[ F(1,58)=9.69, P<0.01, η2=0.01]。进一步多重方差分析,在BX试次上,时间间隔与音乐效价交互作用显著[ F(1,58)=12.11, P<0.01, η2=0.17],在时间间隔为3 000 ms时,积极情绪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情绪诱发组[ F(1,58)=5.09, P<0.05];在时间间隔为1 000 ms时,诱发积极情绪组与无情绪诱发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 F(1,58)=0.01, P=0.97]。在AX-CPT修改任务中AY试次上积极情绪组反应时小于无情绪诱发组[ F(1,53)=4.12, P<0.05]。 结论: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减少了线索刺激的干扰,削弱了主动性控制;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主动性控制的影响是易变的,受到任务引发的心理疲劳程度、任务经验等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乐训练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字母-语音视听整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考察音乐训练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的字母-语音视听整合的影响。方法:以视觉(字母)和听觉(语音)为刺激内容,对音乐生、美术生和普通大学生(每组 n=30)进行辨别任务,采用SPSS 17.0对反应时和击中率进行方差分析和竞争模型(Race model)分析。 结果:(1)反应时:结果发现组别与刺激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 F=7.89, 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所有被试对一致的视听刺激(字母B读音B)反应更快,出现冗余信号效应。(2)Race model分析:音乐组视听整合的时间窗口为120~130 ms,美术组为130~190 ms,普通组为120~170 ms( P<0.01)。音乐组Race model曲线下正值面积(18.95)显著小于美术组(159.43)和普通组(125.01)( P<0.01),美术组和普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 结论:音乐训练对字母-语音视听整合有调节作用,而美术训练对其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80名,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给予手指保健操训练,试验组在手指保健操训练基础上,给予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数字划销任务(number cancellation test,NCT)、基于Stroop效应设计的E-prime范式对持续性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进行测评,使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version 2,RBMT-Ⅱ)进行记忆力测评。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持续注意力指数(0.86±0.48)显著高于对照组(0.63±0.47, t=4.336, 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一致反应时[(2 263.38±437.87)ms]和逆向反应时[(2 335.75±599.86)ms]显著低于对照组[(2 703.95±506.34)ms,(2 667.43±585.38)ms]( t=-4.068,-2.447, P<0.05),一致正确率[(0.84±0.14)]和逆向正确率[(0.87±0.10)]显著高于对照组[(0.71±0.19),(0.73±0.15)]( t=3.571,4.931,均 P<0.05)。干预后试验组RBMT-Ⅱ各维度及总标准分[19.00(18.00,20.00)分]均高于对照组[11.00(10.00,12.00)分]( Z=7.299, P<0.05)。 结论: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有改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乐治疗在脑卒中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言语语言、感知觉、认知情绪等,这些领域的康复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音乐治疗不仅能够提供作用于生理的外在刺激,又能唤起对音乐进行的心理期待,引起脑卒中患者内外共同驱动的改善。本文就近30年来国内外音乐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单侧忽略、言语语言与认知情绪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音乐治疗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及生理上的应激刺激。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止痛药物用量及提高术后康复质量。音乐疗法的疗效和治愈特性早已被广泛认知,值得推广应用。文章通过回顾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综述音乐疗法的发展史、可能原理学说及不同时间、不同麻醉方式下应用音乐疗法对围手术期麻醉的影响。目前,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发展,多模式干预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音乐疗法因其廉价、无创、方便实施等诸多优势,将会成为提高围手术期质量的重要辅助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实施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情感疲乏评分、躯体疲乏评分、认知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内向刺激评分、外向刺激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应用于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癌因性疲乏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乐疗法治疗意识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音乐作为一种能给人带来情感体验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功能。本文就音乐疗法治疗意识障碍(DOC)患者的疗效、治疗机制、应用现状及音乐类型选择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有关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关键数据提取。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并绘制漏斗图。结果:共纳入37个RCT,包括3?977例重症患者,其中试验组2?041例,对照组1?936例;涉及13种干预方式,包括常规护理(UC)、早期活动(EA)、早期综合康复(ECR)、早期肺康复(EPR)、集束化干预策略(CS)、镇静镇痛集束护理(SACN)、音乐疗法(MT)、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改良宣教与探视(MV)、虚拟现实(VR)、耳穴贴压(APS)、穴位针(AA)、联合干预(COR)。网状Meta分析显示,MV在改善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COR〔标准化均数差( SMD)=-2.35,95%可信区间(95% CI)为-4.30~-0.39〕、EPR( SMD=-2.59,95% CI为-4.81~-0.37)、UC( SMD=-4.10,95% CI为-5.71~-2.49)。COR在缩短ICU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UC( SMD=-5.72,95% CI为-10.07~-1.37)。疗效排序结果显示,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MV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85.4%)=EA(85.4%)>AA(74.9%)>NMES(63.1%)>ECR(51.7%)>CS(48.8%)>SACN(34.3%)>COR(29.4%)>EPR(26.1%)>UC(0.7%);在ICU住院时间方面,COR的SUCRA(82.3%)>APS(79.7%)>MV(77.7%)>EPR(68.0%)>NMES(57.6%)>CS(54.4%)>ECR(51.1%)>SACN(41.9%)>MT(39.8%)>EA(39.3%)>AA(33.0%)>VR(15.4%)>UC(9.8%)。对ICU住院时间的漏斗图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MV和COR可能是缩短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乐干预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后尿潴留护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产科进行分娩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音乐干预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残余尿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排尿效果。结果:临床参数上,观察组干预后残余尿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t=5.966、2.707、4.201、3.104, P<0.05);且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 χ2=3.888, P<0.05)。疼痛程度和心理状况评分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 t=4.687、6.005、5.249,2.712、2.948、2.349; 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t=2.998、3.451、3.507, P<0.05)。排尿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 χ2=4.440, P<0.05)。 结论:音乐干预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显著改善产妇尿潴留,并具有减轻疼痛反应、调节心理情绪、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予以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睡眠指数、情绪状态及自我感受负担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相比干预前均较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比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可显著改善ICU重症肺炎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自我感受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