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MRI联合高清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颅底骨髓炎和局部区域进展期鼻咽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MRI及高清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颅底骨髓炎(NP-SBO)和局部区域进展期鼻咽癌(LA-N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NP-SBO和32例LA-NPC患者。记录治疗前临床特征、常规MRI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 最大轮廓和ADC 小圆)。DWI采用长可变回波链分段读出(RESOLVE)序列。MRI特征包括病灶的偏侧性、边缘、T 1WI信号、T 2WI信号、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脓肿、鼻咽黏膜线的完整度、骨质髓腔受累、咽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其他伴随征象。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NP-SBO组与LA-NPC组间各特征和ADC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鉴别NP-SBO与LA-NPC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常规MRI模型、ADC模型及两者联合诊断模型。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鉴别诊断NP-SBO与LA-NPC的效能。 结果:NP-SBO组与LA-NPC组间年龄、糖尿病、颅神经受损、强化均匀性、脓肿、鼻咽黏膜线、淋巴结受累、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 最大轮廓(OR为0.972,95%CI 0.951~0.993, P=0.011)和常规MRI特征中的脓肿(OR为0.101,95%CI 0.013~0.774, P=0.027)为鉴别NP-SBO和LA-NPC的独立预测因素。常规MRI模型(脓肿)、ADC模型(ADC 最大轮廓)和两者联合模型鉴别NP-SBO与LA-NPC的AUC(95%CI)分别为0.634(0.499~0.756)、0.870(0.757~0.943)、0.925(0.829~0.979)。联合模型的AUC优于常规MRI模型( Z=4.77, P<0.001),但与ADC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87, P=0.062)。常规MRI模型的AUC低于ADC模型( Z=2.84, P=0.005)。 结论:常规MRI联合RESOLVE序列DWI可有效鉴别NP-SBO与LA-NPC,尤其是脓肿联合病灶ADC 最大轮廓值,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坏死性外耳道炎2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分期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住院治疗的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例(23耳),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32~85岁(中位数68岁)。分析总结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果: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合并症,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19例,贫血5例,低白蛋白血症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尿毒症1例。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口角歪斜、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查体可见外耳道肿胀、外耳道肉芽组织、外耳道稀薄脓性分泌物、面神经麻痹、张口受限、声带运动减弱等。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真菌3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及中耳鼓室异常软组织影,根据病变侵袭方向不同可见颞下颌关节、咽旁间隙、颅底及颅内等邻近结构受累。根据本组患者特点我们总结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性抗感染、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截至2022年1月30日,有4例患者已死亡,其中1例因坏死性外耳道炎导致的颅内广泛感染去世,3例在患耳痊愈出院后死于其他系统疾病。其余19例患者患耳痊愈,耳痛、耳流脓等症状消失,术腔上皮化良好。结论:坏死性外耳道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可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基础,以手术治疗为主。尽早干预预后较好,但合并多组颅神经损伤及颅内感染的患者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底骨髓炎二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分析2019年10月以来收治的2例颅底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为剧烈头痛,颅底MRI均表现为沿组织间隙蔓延的异常信号影。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和抗炎治疗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的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了炎症性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SNA2023头颈部影像学
编辑人员丨2024/3/2
2023 年RSNA年会头颈部影像学方面的报告主要集中于结合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评估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通过超声成像结合病理活检识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通过 MRI 对内耳淋巴水肿、神经性听力损失、颅底骨髓炎、复视等疾病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上述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酷似鼻咽癌的鼻咽-颅底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酷似鼻咽癌的鼻咽-颅底骨髓炎(nasopharyngeal-skull base osteomyelitis,NP-SBO)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NP-SBO的临床特征、CT和MRI表现的特点.结果 2例患者患有糖尿病,2例C反应蛋白升高,1例白细胞升高.所有患者均于鼻咽顶后方右侧壁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累及鼻咽左侧壁;鼻咽黏膜线不完整1例,黏膜线完整2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脑实质相比病变均呈略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呈略高信号.3例邻近颅底骨质破坏,均累及岩尖及斜坡.2例双侧咽后、颈Ⅱ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信号均匀,内部无囊变或坏死区.结论 表现为鼻咽软组织增厚及颅底骨质破坏的NP-SBO与晚期鼻咽癌影像表现非常相似,但有糖尿病史的老年患者,伴有炎症标记物升高、DWI无明显扩散受限,尤其是当鼻咽黏膜线清晰完整时,提示NP-SBO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面部蜂窝织炎、中央颅底骨髓炎、脑膜炎、帽状腱膜下脓肿:鼻窦炎的罕见并发症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现代抗生素的使用,鼻窦炎引起的颅内外并发症越来越少见和隐匿,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导致诊断及疗延误.我们报道1例鼻窦炎合并面部蜂窝织炎、中央颅底骨髓炎、脑膜炎、帽状腱膜下脓肿等多组颅内外并发症的病例,以强调诊断可能由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复杂化,甚至导致治疗延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咽颅底放射性骨髓炎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颅底放射性骨髓炎诊治过程,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鼻咽颅底放射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为鼻咽癌,1例为蝶窦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样囊性癌;6例行鼻咽颅底清创手术,1例放弃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1个月(平均11.5个月),2例死亡;1例术后症状部分缓解,随诊时肿瘤复发,同时伴有鼻咽颅底放射性骨髓炎,多学科会诊后建议行靶向减瘤;其余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颅底放射性骨髓炎常合并其他放疗后相关并发症,确诊后应早期行扩大性的颅底清创术,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坏死性外耳道炎继发颈椎骨髓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坏死性外耳道炎继发颈椎骨髓炎的诊疗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糖尿病老年患者坏死性外耳道炎合并C2-C6颈椎椎体骨髓炎的病历资料并检索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检索获得2005~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5篇文献,加上本例患者共纳入4个病例,其中男3例、女1例,54~72岁,除1例有头颈部放疗史外其余3例均合并糖尿病,病变范围均广泛,累及2~5个颈椎椎体,病原体为不同细菌,经过系统治疗后,3例(75%)死亡,与细菌耐药、患者依从性差及全身健康状况差可能有关.结论 坏死性外耳道炎病变可从颅底骨髓炎进一步扩展至颈椎骨髓炎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侵袭性毛霉菌致颅中窝底骨髓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35岁,头痛伴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以右侧眼眶周围刺痛为主;6年前确诊肺结核,经18个月标准四联方案治愈,无头部外伤史.查体:右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右眼外展、上翻受限.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31.70 mg/L,红细胞沉降率44 mm/h,白细胞计数11.77×109/L;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脑脊液细菌真菌涂片培养阴性.CT:右侧蝶窦、海绵窦、眶尖及鼓室乳突内见软组织密度灶,蝶窦骨质破坏,颅底多个神经孔道扩大(图1A、1B).MRI:海绵窦、眶尖及硬脑膜见T2WI低信号病灶(图1C);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ight,TO)F)-MR血管造影见右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弥散加权成像示右侧半卵圆中心小片状弥散受限灶,增强MR静脉造影示右侧乙状窦充盈缺损.影像学诊断:蝶窦感染性病变侵犯海绵窦、眼眶、咀嚼肌间隙及脑膜,累及颈内动脉;脑梗死;继发中耳炎及静脉窦血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