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灌注改良明胶氧化铅后行一次性动脉造影,获取X线影像并导入Mimics 17.0软件,根据头面部解剖分区并上色,观察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涉及动脉的分布及吻合情况等;采用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另5具(10侧)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建立手术模型,再逐层解剖,探究该皮瓣的血供及穿支来源等。(2)对同一时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颞颧部肿物患者,采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肿物切除后遗留的创面。术后对皮瓣成活、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供、受区外观、感觉以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蒂部主要由颞浅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营养,最大3条穿支的直径分别为(0.44±0.04) mm、(0.90±0.08) mm、(0.73±0.05) mm;颞浅动脉穿支与面动脉发出的分支在不同层次形成的筋膜血管网和真皮下血管网是确保该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2)临床共治疗12例颧颞部肿物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42~79岁,其中老年脂溢性角化2例,鳞状细胞癌3例,皮肤溃疡1例,基底细胞癌6例,肿物切除后创面缺损范围为4 cm×3 cm~9 cm×8 cm,皮瓣面积5 cm×3 cm~11 cm×9 cm,皮瓣蒂宽2~3 cm,长2~4 cm,术后皮瓣血供良好,无坏死,伤口一期愈合。经6~18个月随访,供、受区外观自然、无臃肿,未出现感觉异常及面瘫,癌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穿支为蒂,血供稳定可靠,其修复中老年颧颞部较大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色质同源,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及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皮瓣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额支和侧颌颈皮瓣在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2例颧面皮肤癌患者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两种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颧面缺损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供区植皮。皮瓣皮片完全成活,皮瓣部分毛发生长。随访3个月,外眦和下睑外侧肿瘤复发,继以放疗,肿瘤得以控制,皮瓣未见放射性溃疡。1例患者颧面缺损采用侧颌颈皮瓣辅以颞浅动脉分支皮瓣修复,皮瓣完全成活,供区直接缝合修复。受区继以放疗,未见皮瓣溃疡、坏死。术后随访1年,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颞浅动脉额支和侧颌颈皮瓣均能效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能耐受放疗,应用时需充分认识两种皮瓣特点,扬长避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烟雾病脑出血减压术后颞肌外颅骨修补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30岁。脑出血术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月余,于2021年11月3日入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既往于2017年以“左侧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诊断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于2018年行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 bypass),术后均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于2021年5月23日 01:00左右突发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急诊头颅CT及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颞叶出血继发脑室出血,MMD,右侧颈内动脉C6段与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部动脉瘤。急诊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大骨瓣减压术,术毕颞肌直接贴附脑表面,硬脑膜敞开未予缝合修补。患者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本次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头右侧额颞顶部约13 cm×10 cm颅骨缺损,骨窗稍塌陷,张力不高。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80分(轻度功能障碍)。于2021年11月5日局部麻醉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右侧颈内动脉到达眼动脉后,眼动脉以远闭塞,自前颅底向颅内有烟雾状血管形成。(2)右侧颈外动脉造影: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分出后,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咽升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分出颞浅动脉后延续为上颌动脉,发出颞深动脉,脑膜中动脉未显影,考虑上次减压手术时已破坏。①右侧颞浅动脉自颈外动脉主干发出后,绕行颧弓向上延续为较粗顶支,并向前发出较细额支,颞浅动脉顶支和额支各以1支主干上行,沿途发出多个细小分支后,均在骨窗缘附近向颅内发出丛状分支,分布于脑皮质,颞浅动脉顶支向颅内的代偿血管中,有1支远端分支经额叶后部区域到达纵裂,垂直向内供血。②右侧颞深动脉分为2支主干,主要分布于颞肌,并向骨窗区域发出代偿性血管,代偿供血分布区约占骨窗区4/5面积,造影剂浓集。(3)右侧椎动脉造影:大脑后动脉供血范围增大,经大脑后向右侧颞底及右侧顶叶皮质代偿性供血。(4)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及后交通动脉显影良好,后交通动脉以远闭塞,自前颅底向颅内有烟雾状血管形成。(5)左侧颈外动脉造影:颞浅动脉通过与大脑中动脉2支搭桥血管向颅内供血,供血范围侧位约前2/3面积,向右侧幕上无代偿性供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相关的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1岁。因双眼视物模糊伴眼前固定黑影遮挡1年,加重4个月,颧部散在点状红色皮疹,偶有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于2021年4月14日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有鼻窦炎病史10年。否认其他全身病史。2020年4月,患者因拆除旧被服而诱发全身点状皮疹、剧烈瘙痒、发热(体温最高达39.2℃)、头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腹泻、双膝及骶髂关节疼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中心固定黑影遮挡,经抗过敏治疗后缓解,约1个月后复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荨麻疹"。2020年5月12日外院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3.89×10 9个/L(参考值范围:0.05 ~0.50×10 9个/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2.8%(参照值范围:3.0%~8.0%),风湿系列、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谱、肌炎抗体谱、血管炎自身抗体谱和感染系列阴性。胸腹部CT检查,双肺局部少许炎症。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病理检查,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皮肤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骨髓穿刺检查,粒细胞、红细胞、巨细胞三系明显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2020年5月26日转诊至上级医院,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观察、系统性血管炎观察、双肺炎症、双眼脉络膜缺血、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双眼视网膜血管炎以及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右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2020年6月2日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阴性。2020年6月4日眼部检查,双眼视盘及血管旁大量棉绒斑,黄斑区假樱桃红斑、鼻上方大量黄白色Purtscher斑,后极部少量线状出血(图1A,图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后极部及视盘周边团块状无灌注区(图1C,图1D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双眼视盘旁及黄斑区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团块状增厚(图1E,图1F)。视野检查,右眼(低视力模式)中心视野弥散光敏度下降,伴鼻侧大片视野缺损,累及中心;左眼中心视野弥散光敏度下降,伴与生理盲点相连的中心及上下方大片视野缺损(图2)。治疗期间患者双眼视力持续下降,予以静脉注射甲强龙冲击治疗,抗病毒及抗凝治疗,症状缓解。4个月前出现病情反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0.5,矫正视力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16 mm Hg(1 mm Hg=0.133 kPa )。双眼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右眼动脉和静脉血管直径比值1:2,动静脉交叉压迫征(+),颞上视网膜灰白,黄斑区颞侧视网膜反光增强,后极部散在圆形灰白色软性渗出(图3A);左眼颞上动脉和静脉间视网膜灰白,上方血管旁散在点状棉绒斑,后极部散在圆形灰白色软性渗出(图3B )。诊断:(1)双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PLR);(2)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给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抑制免疫反应,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支持疗法;治疗23 d后病情好转,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分别提高至0.4、0.8,视野改善(图3C,图3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打印个性化修复体修复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借助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重建,为临床颌面部复杂骨缺损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8~53岁。计算机辅助设计两种个性化修复体(以颞骨、鼻骨及颧额为固定端),两种修复体其他部位设计相同,仅眶底延伸部分长度不一致;设计一: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9~10 mm;设计二: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10~15 mm。采用钛合金粉末三维打印两种修复体。获取两种修复体实物的三维扫描数据,在UG12.0软件中拟合,分析两种修复体的匹配度。术中对两种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进行对比评估,并根据修复体适配情况选择植入。结果:三维打印制备的修复体可有效进行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术中验证显示,两种修复体固定端偏移误差为2~3 mm;软件拟合结果显示,两种修复体固定端误差范围约为1 mm。对5例患者均选择设计一修复体进行植入,术后即刻患者面部外形得到有效恢复。结论:三维打印个性化修复体修复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效果良好,但针对多突起复杂结构的设计和制备,需考虑多种因素对最终修复体效果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36岁.右耳后渐进性增大肿物8年,发展迅速1年.患者8年前发现右耳后皮下2.0 cm×1.0 cm×1.0 cm大小肿物.逐年渐进性增大,无明显不适,未行治疗.1年来肿物增大迅速.并出现有耳听力下降,既往无外伤、骨疾病及放射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神经系统查体除右耳听力下降外,其余正常.右侧颞、顶、枕叶见大小为15.0 cm×15.0 cm×5.0 cm、呈菜花状、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韧肿物(图1).颅脑CT平扫加三维重建加中耳CT:右侧颞顶枕区见广泛不均匀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右侧中耳乳突及内耳结构、颞下颌关节、颧弓后部,枕骨斜坡受累,周边见隆起的不规则形软组织影,右侧耳蜗、半规管部分骨壁受累(图2).头部MRI:右侧颢顶枕部颅骨不规则缺损、局部可见团块样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界模糊,侵及颅底并向中耳延伸(图3).肺CT正常,头部DSA未见明显肿瘤供血动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患者术中颅内硬膜外血肿致苏醒延迟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年龄16岁,体重48 kg,出生后即被发现面部颧骨发育不良、下睑部分凹陷缺损,未曾诊治.随患者年龄增长,面部畸形无改善,现因影响心理及美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颅面骨畸形”收入我院美容整形科.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化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面型对称,眶周及颧部畸形,骨组织发育不良,局部缺损凹陷,部分颧骨缺如,外眦下移,眼裂向下倾斜,下睑缘内2/3睫毛稀少,局部缺失,上颌骨前突、下颌骨后缩,颏后缩,小颏畸形,咬合关系正常,外耳构型未见明显异常.双耳平均纯音听阈分别为:右40 dB,左60 dB;头部CT示:左颞部蛛网膜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两侧颧弓骨质不连续,考虑先天性发育异常.初步诊断: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拟全麻下行颅骨外板取骨术+颧眶部植骨再造+上睑筋膜组织瓣制备转移修复下睑+外眦上移固定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修复眼睑外翻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对10具新鲜尸体予明胶氧化铅灌注后,行一次性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7.0进行快速体绘制及三维重建,观察颧眶动脉来源及穿支的分布规律等.(2)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应用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修复眼睑外翻及缺损患者18例,年龄28~75岁,男10例,女8例.切取皮瓣宽与缺损宽度相同,长为缺损长度的2~3倍,面积为0.3 cm×1.5 cm~2.0 cm×3.0 cm.结果 (1)颧眶动脉起源于颞浅动脉,向上约至耳前与外眦角连线中点位置,水平向外眦角延续,在眶外侧1 cm偏下方分为上、下睑动脉弓.(2)临床应用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修复眼睑外翻及缺损18例,皮瓣均成活,愈合良好,经1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以颧眶动脉为蒂的眶周穿支皮瓣血供稳定可靠,且颞部供区的色泽、质地与受区相似,供区隐蔽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睑外翻及睑缺损的较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尿酸注射致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资料 患者女性,28 岁.因入院前 1 d 左侧眉弓、颧弓处注射玻尿酸片刻后出现视力突然下降,伴恶心欲呕.当时无眼红、眼痛,无眼部外伤史.外院急诊检查视力:左眼数指/30 cm,眼底示左眼视网膜颞上分支动脉狭细,部分闭塞,黄斑区樱桃红可见.初诊为"左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予以口服硝酸甘油,丹参静脉滴注.第 2 天来我院门诊,为进一步治疗拟诊为"左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收治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1.50 DS→1.0),左眼 0.1 (-1.50 DS→0.5);非接触眼压:右眼 10 mmHg(1 mmHg =0.133 kPa)、左眼 7 mmHg.裂隙灯检查可见右眼前后节无特殊;左眼睑无红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不浅、清,瞳孔圆,直径 4.5 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透明.眼底见视网膜颞上支动脉节段性阻塞、血管狭细,上方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区樱桃红可见(图 1A);视野检查见左眼上方及下方视野均缺损(图 2A);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见左眼黄斑区鼻侧视网膜轻度水肿(图 3A);颅脑 CT 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积极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扩血管(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营养神经(欣可来、甲钴胺)治疗,减轻视网膜水肿(甲泼尼龙)及高压氧舱治疗.治疗 2 周后患者主诉左眼较前改善.视力:左眼 0.4(-1.50 DS→0.8),左眼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 4.5 mm,对光反应稍迟钝.眼底见视网膜颞上支动脉节段性阻塞伴远端血管白鞘较前好转,少量棉绒斑(图 1B).左眼上方视野缺损范围较前明显缩小,下方仍有视野缺损(图2B),故出院随访.3 周后复诊,视力:左眼 0.6 (-1.50 DS→0.8 +2),视野见左眼下方缺损范围较前明显缩小(图 2C),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基本恢复正常(图 3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颞肌——下颌骨升支骨肌瓣修复一侧上颌骨缺损1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应用颞肌——下颌骨升支骨肌瓣即时修复一侧上颌骨切除后缺损共12例,11例成功。预防了颧面部畸形,口鼻腔漏,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托牙修复的困难。10例术后仍能从事原有工作,参加社会活动,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本术式具有简便易行,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