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麦迪MD-99C型电脑熏蒸治疗床故障分析及维修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连麦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的MD-99C型电脑薰蒸治疗床,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等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揿针组、艾灸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揿针组采用穴位揿针(印堂、双迎香、双鼻通)治疗,艾灸组采用温和灸百会穴治疗,治疗组在揿针组的基础上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于治疗后2 h、24 h、48 h、72 h比较三组患儿鼻塞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37/40),均高于揿针组的75.0%(30/40)及艾灸组的65.0%(26/40)(χ 2=4.50、9.04,均 P < 0.05);治疗后2h、24 h、48 h、72 h,治疗组鼻塞症状评分分别为(2.05±0.55)分、(1.80±0.64)分、(1.33±0.59)分、(0.90±0.18)分,揿针组分别为(2.43±0.59)分、(2.15±0.57)分、(1.73±0.84)分、(1.18±0.80)分,艾灸组分别为(2.50±0.59)分、(2.13±0.78)分、(1.88±0.81)分、(1.45±0.81)分,三组治疗后2 h、24 h、48 h、72 h鼻塞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15、9.27、16.17、20.22,均 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简明婴儿睡眠问卷情况中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分别为(3.41±0.31)h、(12.36±1.17)h,均长于揿针组的(2.95±1.07)h、(11.33±1.38)h及艾灸组的(2.93±0.98)h、(11.21±1.93)h,治疗组夜醒时间、夜醒次数、入睡潜伏时间分别为(18.74±2.21)min、(1.64±0.18)次、(15.43±2.03)min,均短于揿针组的(21.13±3.78)min、(2.15±0.66)次、(17.63±5.24)min及艾灸组的(20.53±2.90)min、(2.11±0.32)次、(17.22±2.88)min,治疗组患儿睡眠效率为(0.91±0.03),高于揿针组的(0.87±0.06)及艾灸组的(0.87±0.05),三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37、12.31、15.93、15.36、10.11、23.45,均 P < 0.05)。 结论: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鼻塞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结果反馈护理干预在肺腧贴治疗风寒袭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结果反馈护理干预在肺腧贴治疗风寒袭肺型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干部三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发作期CB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给予肺腧贴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辅助,观察组治疗期间给予基于结果反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中医外治疗法依从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疾病控制发作能力评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预见性评定量表(Chronic Bronchitis Patients Forecast Rating Scale,CBPFRS)、并发症风险及30 d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中医外治疗法依从率为97.10%(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5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HADS抑郁及焦虑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BPFRS疾病控制发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风险发生率为1.45%(1/69)及30 d再住院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4%(9/69)和7.25%(5/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结果反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肺腧贴治疗风寒袭肺型CB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中医外治疗法依从率及疾病控制发作能力,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降低30 d再住院率及并发症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炎症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及其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老年病科181例AECOPD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风寒袭肺证26例、外寒内饮证40例、痰热壅肺证48例、痰湿阻肺证48例、痰蒙神窍证19例。行血常规检测,计算NLR;行CRP、肺功能检测,进行COPD患者评估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 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评分,测定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进行BODE指数测定[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气道阻塞程度(Airflow Obstruction, O)、呼吸困难(Dyspnea, D)、运动能力(Exercise Capacity Index, E)]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评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外寒内饮证、痰蒙神窍证患者NLR、CRP水平高于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 P<0.05或 P<0.01);痰蒙神窍证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痰湿阻肺证( P=0.024);外寒内饮证患者6MWT小于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 P值分别为0.006、0.024);各证型间mMRC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367, P=0.049);外寒内饮证患者BODE指数高于痰热壅肺证( P=0.015),痰蒙神窍证CCI评分高于痰湿阻肺证( P=0.012)。 结论:AECOPD患者不同证型间NLR、CRP、6MWT有明显差异,其中,外寒内饮证、痰蒙神窍证患者炎症程度较重,而在呼吸困难程度及预后方面,尚未出现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籍条文79条,包含古方76首,涉及中药250味;纳入中成药25种,涉及中药186味。古今方剂用药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肾经。关联分析提示,古今方剂相同的高频关联组合为茯苓-桂枝-泽泻、苍术-桂枝-泽泻、白术-桂枝-泽泻等。古方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和疾病均为泄泻、水肿、呕吐等,证型为膀胱蓄水、湿困卫表、痰饮内停等;中成药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水肿,疾病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证型为风寒湿痹、络脉瘀阻、肾阳虚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桂枝-泽泻针对的核心病证为水湿内停、寒湿中阻等所致兼有湿邪的外感病证,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荒生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张荒生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先天不足或素体阴血不足,遇外感风寒湿入内化热,久而热灼津伤,从而筋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且长期服用温燥类中药或糖皮质激素,易致阴液亏损,故临床常见肝肾阴虚型RA。正虚邪实病机贯穿于RA发病始终,早期以邪气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为主,肝肾阴虚证常存在于RA发病后期。基于“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说,张师临床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RA,注重肺胃肾三阴同补,并兼以虫药通络,注意勿用温燥、攻邪勿过、顽疾缓图,通过滋阴活血、通络逐痹,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桂枝附子汤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桂枝附子汤是中医学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效,是治疗阳虚内寒、风寒湿邪所致病证的经典方.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方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中疗效显著.文章基于桂枝附子汤的方义和现代药理研究,对近年来桂枝附子汤在骨伤科疾病的广泛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方在临床使用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心方》霍乱辨治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丹波康赖《医心方》是自《伤寒论》首次记载霍乱辨治方药至宋以前的最全总结.笔者认为,《医心方》霍乱以吐利为主症,不具有传染性,病因为外感风寒和内伤饮食,证型分为脾胃失调证、阴虚内燥证和阳气欲脱证;治疗包括温中散寒、滋阴潜阳和回阳救逆等内治法,以及易于操作实施的外治、艾灸、暗示等疗法.《医心方》对霍乱病因病机的认识,辑录总结的诸多治法和方药,对现代临床治疗急性吐泻类疾病和传染病霍乱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