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力学视角下骨科患者手术的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上常采取内固定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治疗. 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生物力学理论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也十分必要. 由周红海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骨伤科生物力学(第2 版)》一书,对骨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及骨科伤病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机制进行分析,为骨科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一入路的"三连四接法"在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连四接法"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骨伤科创伤二病区收治的42例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3例;年龄(42.7±25.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9例,高处坠落伤12例,摔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5±2.1)d。所有患者采用"三连四接法"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即采用3种途径将前柱与主骨连接固定,4种途径中的2种或3种将后柱与已复位的前柱连接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0.0±30.5)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50.0)mL。术后髋臼骨折复位标准按照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3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40/42)。1例患者术后出现脂肪液化,伤口渗液,予引流换药后愈合。42例患者术后获(15.0±3.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1.0±2.0)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系统 [8]评定髋关节功能:优3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2.9%(39/42)。 结论: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应用"三连四接法"治疗髋臼高位双柱骨折,对髋臼骨折进行拉力螺钉加压、中和钢板保护,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对伴有股骨侧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内代偿截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伴有股骨侧关节外畸形(EAD)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系统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接受一期TKA的9例合并有股骨侧EAD的终末期KOA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19~77岁);单纯冠状面畸形5例(内翻10°~27°,平均18.2°),单纯矢状面畸形3例(向后成角15°~35°,平均22.6°),冠状面与矢状面联合畸形1例(内翻16°,向后成角31°);血友病发育不良1例,骨折畸形愈合8例。比较术前及术后患侧膝关节下肢力线、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5~47个月,平均33.2个月,机械轴角度由术前的12.4°±4.1°恢复至末次随访的1.4°±0.9°( t=7.954, P<0.01),HSS由术前的28±14提高到87±7( t=-11.174, P=0.013),ROM由56°±22°增加至99°±8°( t=-5.480, P=0.010)。期间无关节不稳、感染、骨折、腓总神经损伤和早期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对于伴有股骨侧EAD的KOA患者,关节内代偿截骨与同期TKA能有效恢复患肢的机械轴线,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通过术前测量、软组织评估和3D打印等系列措施,可提高手术精准度、降低手术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20年7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19例,创面缺损面积为3.8 cm×1.5 cm~5.8 cm×3.0 cm,均伴指骨、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4.0 cm×1.8 cm~6.0 cm×3.3 cm。根据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以腓动脉穿支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长、宽均比缺损创面大0.2~0.3 cm,皮瓣在深筋膜浅层切取,切取穿支血管长2.0~3.0 cm。在显微镜下将皮瓣大部分脂肪组织剔除,保护好脂肪组织间微小动脉。将皮瓣覆盖手指缺损创面,皮瓣穿支动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穿支动脉的伴行静脉与受区指背静脉吻合,皮瓣内的皮神经和指背神经缝接,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间断缝合。术后定期门诊及微信随访伤口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皮瓣感觉及皮瓣供区恢复情况及手指的屈、伸功能等。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皮瓣感觉恢复到S 4 4例,S 3 9例,S 2 6例,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手功能恢复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结果优18例、良1例。 结论: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外形良好,手术操作简单,避免了二期修薄整形手术,治疗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针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运动针法指针刺过程中配合患处运动的疗法,行针过程中,患处的“动”对“神”与“气”起到靶向性引导作用,可引意(神)与气到病所,以达“治神”“引气”“守气”境界,通过激活人体自愈力祛除疾病。“以动引气”既是本针法的重要操作方法,也是核心思想及取效关键。本针法多局部取穴或左右交叉远端健侧取穴针刺,运动方法多以主动或被动运动为主,治疗郁证、呃逆、心绞痛等内科疾病时常配合呼吸运动,亦有按摩和自我感觉等运动之法,多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以及面瘫、抑郁、焦虑、脑卒中及卒中后遗症、呃逆、心绞痛等内科疾病,在妇科、五官科等方面应用报道较少,运动针法治疗效果多优于单纯针刺,即刻效应明显,还可与电针、中药、西药等联用以提高疗效。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究相关优势病种,并探讨与相关疾病更适配的运动方法,而本针法中蕴含的运动引气思维及治神理念,亦应得到更多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孙呈祥以"筋柔骨正"思想治疗腰部筋伤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孙呈祥教授在宫廷理筋术方面有深厚造诣,擅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各类腰部筋伤疾病,认为筋伤于骨,当筋骨并治;腰伤受邪,应补虚扶正;气血不贯,需辨位施治。治疗强调手法轻柔透巧;骨歪筋僵当及时诊治;需外治筋骨、内调脏腑;运用功能训练可加速恢复。孙教授临床基于"筋柔骨正"思想,根据患者腰部筋伤情况,采用旋转拉伸等手法,先柔筋脉,后正骨歪,收效迅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速康复理念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理念的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及术后康复情况,比较护理前后QO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入院时及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d、2 d、3 d及出院时,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尿管留置时间、首次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开始锻炼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康复耐受时间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前,两组QOL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等各项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64%低于对照组62.26%( 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6.53±2.76)分高于对照组(87.03±2.28)分( P<0.05)。 结论:在术后康复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显著提高QOL评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联合艾条回旋灸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结合艾条回旋灸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压疮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宝安中医院康复科、骨伤科以及脑病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Ⅲ、Ⅳ期压疮患者为实验对象,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清创处理、抗菌敷料填塞、藻酸盐填塞以及换药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给予患者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联合艾条回旋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肤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压疮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皮肤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GQOL-74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联合艾条回旋灸治疗Ⅲ、Ⅳ期压疮效果佳,有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极具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期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结果期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TKA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置换患者期望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分别于出院当日、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评估患者结果期望水平,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识别结果期望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终208例TKA患者完成调查,男118例,女90例,年龄28~83(58.98 ± 14.53)岁。出院当日、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年,患者结果期望得分分别为(56.18 ± 13.08)、(50.92 ± 12.47)、(48.43 ± 11.62)、(46.26 ± 10.66)分。TKA患者结果期望变化轨迹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高结果期望-缓慢下降组(21.6%,45/208)、中结果期望-快速降低组(45.2%,94/208)、低结果期望-平稳下降组(33.2%,69/208)。相比于低结果期望-平稳下降组,性别、年龄、居住类型是高结果期望-缓慢下降组和中结果期望-快速降低组的共同影响因素( OR值为0.107~7.860,均 P<0.05);抑郁亚量表得分是高结果期望-缓慢下降组的独立影响因素( OR=3.053,95% CI 1.459~4.832, P<0.05)。 结论:TKA患者结果期望有不同变化轨迹,建议基于TKA患者结果期望变化轨迹的同质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期望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膝关节镜手术训练模拟系统在中医骨伤规培学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训练模拟系统在中医骨伤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9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规培学员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0)与试验组( n=20)。对照组采用"PPT讲解+播放视频"教学;试验组采用膝关节镜手术训练模拟系统教学。两组均由同一名指定教师教学,两组均于每周进行2学时教学,共计2周。教学结束后,记录两组规培学员教学前后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关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对教学方法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在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方面,两组规培学员的初始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在终末考试成绩及考试成绩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在有关教学内容掌握情况方面,试验组在教学方式是否有益于膝关节解剖学、影像学、手术操作过程的学习3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教学方式是否有益于手术适应证选择的学习方面,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对教学方法评价方面,两组教学参与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在教学趣味性、教学有效性、教学理解性、学习主动性、教学课程评价及课程满意度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采用膝关节镜手术训练模拟操作系统教学可以显著提高中医骨伤规培学员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并有益于临床教学内容的掌握及提高临床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