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黄非营养素对脑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膳食模式在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物质,姜黄含有丰富的非营养成分,如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等,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姜黄非营养素在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阐述其抗氧化应激、抗炎和代谢调节作用机制,旨在为姜黄食疗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家庭护士食疗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尤昭玲教授诊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IVF-ET中医辅助方案的构建与临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 40 岁之前出现性腺功能的减退,临床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不孕,常伴有夜间睡眠过程中出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围绝经期症状.本文主要介绍尤昭玲教授对患者行中医辅助IVF-ET论证思路及特色治疗.尤教授认为POI患者不孕的主要病因为肾元亏虚、血瘀致病,故在治疗上以固本培元、活血化瘀为主,并根据二期序贯与三期三法,采用尤氏"辨卵调泡八法",妙用花药随证加减,同时佐以食疗巩固疗效.并附验案 1则,以资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1至8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及心理弹性、生活质量。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 结果:完成3个月干预的对照组有100例患者,干预组有81例患者。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坚韧、自强、乐观、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血脂代谢,改善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饮食管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尿病饮食管理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轻度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食疗,有效控制血糖。有效的饮食管理评估可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存在的不足。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将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糖尿病饮食管理方面,包括饮食推荐和自动监测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酮饮食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生酮饮食(KD)可以限制热量和液体的摄入,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用于癫痫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近年来,KD在其他疾病领域被证实具有治疗效果,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阿兹海默病等慢性疾病。尽管KD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但由于KD过程对脂肪的高比例摄入,以及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过少,会导致营养吸收的极不均衡。因此,使用KD治疗疾病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长期利弊更是争议的热点。本篇综述重点阐述KD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手段,以期对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KD提供指导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亚市中医药膳食疗发展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海南中医药膳食疗的发展现状。设计调查问卷,从调查对象对药膳食疗的认知程度、药膳食疗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2个方面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363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为80.67%。调查对象中,49.59%(180/363)明确了解药膳,43.80%(159/363)认可药膳食疗,半数以上使用药膳的目的是补气补血和美容减肥;选择药膳食疗中,44.63%(162/363)的调查对象看重疗效,31.40%(114/363)的调查对象看重口味;药膳食疗人均消费160元以内接受程度较高。调研还发现,药膳餐厅的口碑是消费者选择就餐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应对药膳食疗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对药膳食疗产业链的管控,并利用海南当地特色文化建设药膳餐厅,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Ⅰ型糖原贮积病的消化道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Ⅰ型糖原贮积病(Ⅰ型GSD)的消化道特征,为临床多学科联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至12月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为Ⅰ型GSD,年龄为0~18岁临床数据完整的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河北、浙江、江苏、陕西、安徽、黑龙江的儿童患者。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结果:总计回收52份问卷,符合纳入标准并有完整资料43例,其中Ⅰa型9例,Ⅰb型34例;男30例(69.8%),女13例(30.2%);年龄为1~18岁;家中兄弟姐妹同样确诊为Ⅰ型GSD 7例(16.3%),均为Ⅰb型。消化道表现为反复腹泻26例(60.5%),肛周病变(红斑、溃疡、脓肿)25例(58.1%),腹痛/腹胀24例(55.8%),恶心/呕吐22例(51.1%),黏液便/血便14例(32.6%);至少2个以上消化道症状者38例(88.0%);反复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33例(76.7%)。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10 9/L者24例(55.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 9/L者19例(44.2%),其中<0.5×10 9/L 10例(23.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者均为Ⅰb型GSD患儿。血小板(PLT)>300×10 9/L 30例(69.8%)。18例Ⅰb型GSD患儿行胃肠镜检查,诊断GSD相关性肠病16例。饮食添加生玉米淀粉39例(90.7%);麦芽糊精3例(6.9%);特殊医学配方19例(44.2%)。Ⅰb型GSD患儿因粒细胞低下及功能障碍需要反复应用抗生素20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例,其中11例诊断为GSD相关性肠病。 结论:儿童Ⅰ型GSD的消化道症状常见,尤以Ⅰb型GSD显著,此型患儿GSD相关性肠病发生率高,应用G-CSF不能避免肠病的发生,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饮食疗法是Ⅰ型GSD的一线治疗,多学科联合管理,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菌群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可表现为多动和(或)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混合型。ADH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仍未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DHD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可能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ADHD的发生和发展。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菌和饮食疗法,被认为是预防或治疗ADHD新颖且有效的方法。该文综述ADHD儿童肠道菌群变化及饮食和益生菌治疗的进展,以期为ADHD儿童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及中医护理干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主要介绍危重症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的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工具及使用方法,结合音乐疗法、中药调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太极拳)、穴位疗法(针刺、按摩、敷贴)等诸多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进行展望,以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ICU-AW的发病率,提升其治疗效果,为良好的ICU-AW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酮饮食干预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合并过敏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得以诊断。遗传代谢病治疗原则为限制代谢受阻底物的摄入,降低有害产物的蓄积,补充生成不足的产物。遗传代谢疾病多发生氨基酸及肽类代谢障碍、脂质和脂蛋白代谢障碍、脂肪酸和酮体代谢障碍、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及其他代谢障碍。因此临床营养治疗该类疾病,需严格调整营养素比例。其中饮食治疗一直是主要营养治疗方法之一。该文报道1例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合并过敏的患儿进行全程营养管理,介绍生酮饮食治疗与疾病的相关性和如何具体实施饮食管理。以此探讨个体化饮食疗法对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疾病改善预后、保障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