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1至8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及心理弹性、生活质量。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 结果:完成3个月干预的对照组有100例患者,干预组有81例患者。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坚韧、自强、乐观、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血脂代谢,改善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酮饮食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生酮饮食(KD)可以限制热量和液体的摄入,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用于癫痫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近年来,KD在其他疾病领域被证实具有治疗效果,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阿兹海默病等慢性疾病。尽管KD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但由于KD过程对脂肪的高比例摄入,以及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过少,会导致营养吸收的极不均衡。因此,使用KD治疗疾病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长期利弊更是争议的热点。本篇综述重点阐述KD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手段,以期对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KD提供指导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酮饮食干预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合并过敏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得以诊断。遗传代谢病治疗原则为限制代谢受阻底物的摄入,降低有害产物的蓄积,补充生成不足的产物。遗传代谢疾病多发生氨基酸及肽类代谢障碍、脂质和脂蛋白代谢障碍、脂肪酸和酮体代谢障碍、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及其他代谢障碍。因此临床营养治疗该类疾病,需严格调整营养素比例。其中饮食治疗一直是主要营养治疗方法之一。该文报道1例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合并过敏的患儿进行全程营养管理,介绍生酮饮食治疗与疾病的相关性和如何具体实施饮食管理。以此探讨个体化饮食疗法对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疾病改善预后、保障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交替限食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体质量指数和血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交替限食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体质量指数(BMI)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300例血糖控制平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交替限食组(采用交替限食疗法,发放平衡膳食餐盘,隔日减少30%热量摄入)、低碳水高蛋白组(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饮食疗法,发放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减脂餐盘,每日减少15%热量摄入)和平衡膳食组(采用平衡膳食疗法,发放平衡膳食餐盘),每组100例。三组均干预治疗6个月。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和干预后6个月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结果:最终完成研究280例,交替限食组90例,低碳水高蛋白组90例,平衡膳食组100例。三组干预前HbA 1c、FBG、2 h PBG、BMI、TG、T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结束,交替限食组和低碳水高蛋白组HbA 1c和FBG明显低于平衡膳食组[(6.50 ± 0.39)%和(6.67 ± 0.30)%比(6.79 ± 0.32)%、(6.47 ± 0.61)和(6.80 ± 0.30)mmol/L比(6.94 ± 0.37)mmol/L],交替限食组明显低于低碳水高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交替限食组和低碳水高蛋白组2 h PBG和BMI明显低于平衡膳食组[(8.83 ± 0.63)和(8.81 ± 0.70)mmol/L比(9.45 ± 0.85)mmol/L、(25.99 ± 2.13)和(26.53 ± 2.16)kg/m 2比(27.24 ± 2.24)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交替限食组与低碳水高蛋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6个月,交替限食组HbA 1c、2 h PBG和BMI明显低于低碳水高蛋白组和平衡膳食组[(6.62 ± 0.29)%比(6.79 ± 0.19)%和(6.84 ± 0.23)%、(9.21 ± 0.53)mmol/L比(9.48 ± 0.66)和(9.55 ± 0.51)mmol/L、(25.60 ± 1.67)kg/m 2比(27.26 ± 2.42)和(27.79 ± 2.49)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碳水高蛋白组与平衡膳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结束和干预后6个月,三组TG、TC和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交替限食组TG明显低于低碳水高蛋白组和平衡膳食组[(1.67 ± 0.70)mmol/L比(1.99 ± 0.89)和(2.49 ± 0.94)mmol/L、(1.70 ± 0.71)mmol/L比(2.04 ± 0.96)和(2.53 ± 1.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碳水高蛋白组与平衡膳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交替限食疗法既能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又能降低BMI,且总体效果优于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饮食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限食通过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饮食限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代谢综合征。现有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限食疗法改善代谢综合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代谢综合征与表观遗传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饮食限制改善代谢综合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阐明表观遗传机制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与预后中的潜在用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代谢障碍性肢端皮炎谈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期的蛋白限制原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串联质谱、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在儿科疾病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总体发病率达1∶1 000,患病人群总数庞大。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失代偿期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急性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许多氨基酸、有机酸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急性期限制蛋白饮食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急性期蛋白限制尚无标准,临床上易造成过度治疗,导致代谢障碍性肢端皮炎的发生。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期饮食疗法的应用水平,现总结一些常见氨基酸、有机酸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急性期饮食治疗要点,探讨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期的一般蛋白限制原则,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理暗示联合限食疗法对老年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疗法联合限食疗法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心理弹性及糖脂代谢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从研究中脱落,最终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87例完成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暗示疗法联合限食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内科医生,使用简明心理弹性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弹性进行评定,并调查2组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心理弹性各项指标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弹性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分别为(19.39 ± 3.29)、(16.56 ± 3.00)、(15.02 ± 2.50)分,对照组分别为(15.97 ± 3.77)、(10.58 ± 2.40)、(9.20 ± 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459、6.762、6.220、 P<0.05)。干预前2组患者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02 ± 0.45) mmol/L、(8.94 ± 1.43)mmol/L、(5.87 ± 0.65)%,对照组分别为(6.29 ± 1.71) mmol/L、(9.65 ± 1.4) mmol/L、(7.21 ± 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682、5.214、5.696, P<0.05)。干预前2组患者各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脂代谢指标载脂蛋白A1、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58 ± 0.32)、(1.61 ± 0.58)、(2.11 ± 0.85)、(2.09 ± 0.67) mmol/L,对照组分别为(1.13 ± 0.33)、(1.98 ± 0.69)、(1.82 ± 0.63)、(2.71 ± 0.7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36~4.256, P<0.05)。 结论:心理暗示疗法联合限食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心理弹性,控制其糖脂代谢水平,稳定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有低血糖的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长期营养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生儿筛查的广泛开展使得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种类繁多,其中部分伴有发作性或持续性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能加重代谢危象和脑及视力损害。饮食疗法是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正确的饮食管理可在减少甚至避免低血糖发作的同时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限制有害的代谢产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管理应贯穿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现就伴有低血糖的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的长期营养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酮饮食在糖尿病前期中的防治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短期生酮饮食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糖等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但其长期获益证据不足.生酮饮食可通过限制总摄入量并调整饮食结构令机体分解脂肪产生酮体来供能,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胖患者体内的痰湿症状,但长期使用反而可能进一步破坏体内平衡.该文立足中西医结合,论述生酮饮食尤其是短期生酮饮食疗法在2型糖尿病前期中的防治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预防性干预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范围审查,为深入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Arksey等制订的范围综述为方法学框架,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JBI、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预防性干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两名研究员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篇文献,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预防性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血糖筛查、饮食疗法、运动干预、母乳喂养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影响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风险认知和管理的障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系统因素.结论 预防性干预对GDM患者产后糖代谢有改善作用,建议协同网络技术和患者家属参与对GDM患者进行个性化血糖筛查提醒.未来研究需结合基于理论基础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构建基于需求的科学合理、规范化产后糖代谢异常综合干预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