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成年人饮茶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饮茶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分析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饮茶信息为基线自报。死亡信息主要通过链接死亡监测系统获取。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 HR)及其95% CI。 结果:纳入分析的438 443例研究对象随访11.1年共发生死亡34 661例。与从不饮茶者相比,当前非每日饮茶者和每日饮茶者全因死亡 HR值(95% CI)依次为0.89(0.86 ~0.91)和0.92(0.88 ~0.95)。分性别分析显示,饮茶对全因死亡风险的保护作用主要见于男性(交互 P<0.05)。与从不饮茶者相比,当前每日饮茶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死因的 HR值(95% CI)依次为0.83(0.76 ~0.92)、0.82(0.69 ~0.97)、0.86(0.78 ~0.94)、1.03(0.97 ~1.09)、1.00(0.87 ~1.16)、0.84(0.78 ~0.90)。在不吸烟且不过量饮酒者中,每日饮茶与恶性肿瘤死亡风险间不存在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关联,但在吸烟或过量饮酒者中,每日饮茶者死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交互 P<0.001)。 结论:饮茶者的全因死亡和部分死因别死亡的风险降低;但饮茶与恶性肿瘤的死亡风险不存在关联,反而在同时伴有吸烟或过量饮酒习惯者中表现出增加的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100 639名具有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数据的研究对象,剔除基线时患有恶性肿瘤的个体,最终纳入分析100 218名。饮茶信息为基线自报,按是否每日饮茶、每日饮茶杯数、每日饮茶克数分别进行分析。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计算3个饮茶变量与随访期间新发的全部恶性肿瘤及多种类型恶性肿瘤(胃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结肠直肠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的关联。为控制饮酒行为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变量MR法或限制在不饮酒人群中进行分析。利用逆方差加权、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法等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分别使用54、42、28个SNP位点构建非加权遗传风险评分作为上述3个饮茶变量的工具变量。研究对象随访(11.4±3.0)年,期间确定新发的恶性肿瘤6 886名。模型中调整年龄、年龄 2、性别、地区、芯片类型及12个遗传主成分后,MR分析的结果显示,饮茶与全部恶性肿瘤以及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的发病无统计学关联。相比于非每日饮茶者,每日饮茶者的全部恶性肿瘤及部分亚型(胃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结肠直肠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比( HR)值(95% CI)分别为0.99(0.78~1.26)、1.17(0.58~2.36)、0.86(0.40~1.84)、0.85(0.42~1.73)、1.39(0.85~2.26)以及0.63(0.28~1.38)。控制饮酒的影响以及多种敏感性分析显示类似的结果。 结论:在中国人群中,本研究证据不支持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的因果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HMT和 BHMT2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 BHMT)和 BHMT2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联。 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病例组,按1∶1选取同时期在该院就诊并排除任何先天畸形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自制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及其母亲的相关信息并在完成调查后采集儿童静脉血用于 BHMT、BHMT2基因多态性的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BHMT、BHMT2基因多态性以及单倍型与CHD的关联,并采用叉生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结果: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620例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BHMT基因rs3733890位点(AA vs GG: OR=3.476, Q FDR<0.001;GA vs GG: OR=1.525, Q FDR=0.036)、rs1915706位点(CC vs TT: OR=3.464, Q FDR<0.001)和rs1316753位点(GG vs CC: OR=1.875, QFDR=0.020)增加了CHD发生风险。携带单倍型A-G-A的患儿CHD风险增加( OR=1.468,95% CI:1.222~1.762)。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3733890和rs1915706这2个位点在相加( RERI=0.628,95% CI:0.298~0.958)和相乘( OR=3.754,95% CI:1.875~7.519)维度均呈正向交互作用。 BHMT基因与孕前、孕早期二手烟暴露和饮茶、孕前饮酒以及孕前或孕期叶酸服用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BHMT基因rs3733890、rs1915706和rs1316753多态性与CHD的发病可能有关。此外,rs3733890和rs1915706这2个位点对CHD发病存在相加和相乘维度的协同交互作用,且 BHMT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青海省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青海省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今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依据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的历史流行情况,在海晏、门源、祁连、刚察4个县按照牧业区、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分层,每层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病区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集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检测水氟含量;在海晏县和门源县各抽取10户家庭,共采集不同品牌砖茶样品100份,检测茶氟含量。同时,对调查点所有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对海晏县和门源县所有26 ~ 55岁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并采集成人随意1次尿样,检测尿氟含量。水氟、茶氟、尿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诊断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共采集生活饮用水10份,水氟含量均值为0.33 mg/L,范围为0.20 ~ 0.84 mg/L。砖茶样品100份,茶氟含量均值为750 mg/kg,范围为230 ~ 1 660 mg/kg,日人均砖茶氟摄入量为1.87 mg。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2.56%(217/962),氟斑牙指数为0.42。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6.88%(24/349);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1.53 mg/L,范围为0.20 ~ 20.60 mg/L。结论:海北州居民仍受饮茶型氟中毒危害,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年青海省人群砖茶饮用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青海省内流通的砖茶品种、产地、氟含量,以及人群砖茶饮用情况,为实施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 - 11月,根据历史资料,对青海省39个县(市、区,简称县)有饮用砖茶习惯的3 066个行政村,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调查每户家庭人口学资料及砖茶饮用情况,采集砖茶样本测定氟含量,计算> 16岁人口日人均茶氟摄入量。结果:共采集砖茶样本31 067份,以茯砖为主,占全部砖茶的89.97%(27 952/31 067),康砖占5.12%(1 592/31 067),青砖占2.29%(710/31 067),黑砖占1.85%(574/31 067),金尖、花砖、黑毛等其他砖茶占0.77%(239/31 067)。全省居民饮用的砖茶来自523种品牌,其中产地为湖南省的品牌有410种,产地为四川省的品牌有26种,产地为湖北省的品牌有11种,产地为河南等其他省份的品牌共有76种。砖茶氟含量均值为646.1 mg/kg,范围为40.0 ~ 2 295.0 mg/kg,氟含量≤300 mg/kg的砖茶占全部样本的7.80%(2 422/31 067);全省> 16岁人口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1.09(0.35 ~ 7.40)kg,日人均茶氟摄入量为1.93(0.39 ~ 18.64)mg;日人均茶氟摄入量超过国家标准(3.5 mg)的有15个县、486个行政村。结论:青海省流通的砖茶以茯砖为主,氟含量较高,对人群危害严重,应尽快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流行地区边销茶饮用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全面掌握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茶型地氟病)的流行范围、地理特征和受威胁人群等基础资料。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按照《2019年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和前期掌握的甘肃省各市(州)居民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选择有饮用边销茶习惯人群分布的甘南州、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4个市(州)的12个县(市)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内容包括各县(市)温度、海拔、乡(镇)数、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以村计)数、所辖人口数、民族构成、生产方式、边销茶饮用情况、茶氟含量等。茶氟含量检测参照《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并进行氟含量超标与否(> 300 mg/kg为超标)的评价。结果:调查地点年平均温度范围为0.2 ~ 12.7 ℃,除舟曲县外,其余11个县(市)年平均温度均< 10 ℃;平均海拔高度范围为1 200 ~ 4 874 m,海拔高度> 3 000 m的县有6个(玛曲、天祝、肃北、肃南、阿克塞、碌曲)。12个县(市)总人口数为1 051 843人,有饮用边销茶习惯的少数民族492 597人,占46.83%(492 597/1 051 843);其中,藏族474 620人,裕固族10 152人,蒙古族4 660人,哈萨克族3 165人。在125个乡(镇)的860个村进行了边销茶饮用情况调查,调查率为79.48%(860/1 082),村边销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户边销茶饮用率为42.41%(3 658/ 8 625);从生产方式来看,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5个牧业县和半农半牧的天祝县的村和户边销茶饮用率均> 95%。共检测茶样3 664份,茶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有2 588份茶样氟含量> 300 mg/kg,占70.63%(2 588/3 664)。结论:甘肃省仍存在大量饮用边销茶的人群,主要分布在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等低温、高海拔牧业县,受饮茶型地氟病威胁最大的民族为藏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喝咖啡、饮茶与卒中、痴呆及卒中后痴呆发病风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既往研究表明,经常喝咖啡和饮茶均与卒中及痴呆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当同时具有喝咖啡和饮茶的生活习惯时,其与卒中、痴呆及卒中后痴呆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则鲜为人知。因此,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Zhang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探讨喝咖啡+饮茶与卒中及痴呆发病风险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成年双生子饮茶行为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饮茶行为的分布特征,探索饮茶行为在双生子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探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饮茶行为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样本选自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且具有饮茶信息的双生子共25 264对进行分析,描述双生子中饮茶行为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卵型双生子饮茶行为一致率和对内饮茶量差异分布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5.38±12.45)岁,每周饮茶者占比17.0%,饮茶量(3.36±2.44)杯/d。男性、50~59岁、南方、城镇、文化程度高、双生子中先出生的个体中每周饮茶者比例较高( P<0.05),未婚者中比例较低( P<0.001)。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同卵饮茶行为一致率均大于异卵,饮茶遗传度为13.45%(11.38%~15.51%),除女性亚组外,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饮茶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分层后仅男性同卵一致率始终呈大于异卵趋势。同性别双生子对内饮茶量差异在男性中呈现同卵小于异卵的特征( P<0.05),而女性中差异不明显。 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饮茶行为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饮茶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影响较弱,且遗传效应大小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不尽相同,性别可修饰这一遗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近十年地方病的防治成就、主要经验、面临挑战与应对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通过落实地方病防控措施,尤其是落实三年攻坚六大行动,各重点地方病的防治均达到相关要求。近十年来,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风险挑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在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患者治疗及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防治力度予以解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NAFL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昌队列基线未患脂肪肝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 051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Cox回归分析探讨NAFLD发病影响因素,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研究相关生化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NAFLD发病密度为42.37/1 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工人与技术人员(工人: HR=0.84,95% CI:0.70~0.99;技术人员: HR=0.73,95% CI:0.56~0.95)、饮茶(正在饮: HR=0.86,95% CI:0.78~0.94;过去饮: HR=0.52,95% CI:0.31~0.86)、体育锻炼(偶尔: HR=0.79,95% CI:0.68~0.91;经常: HR=0.60,95% CI:0.52~0.69)、体重较轻( HR=0.10,95% CI:0.05~0.22)、奶类及奶制品摄入>300 ml/d( HR=0.78,95% CI:0.71~0.87)、HBV感染( HR=0.77,95% CI:0.60~0.99)是NAFLD的保护因素;职业为内勤服务人员( HR=1.84,95% CI:1.46~2.31)、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2 000~元: HR=1.32,95% CI:1.04~1.66;≥5 000元: HR=1.72,95% CI:1.11~2.66)、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 HR=1.35,95% CI:1.03~1.76)、超重( HR=2.31,95% CI:2.08~2.55)、肥胖( HR=3.95,95% CI:3.42~4.56)、空腹血糖受损( HR=1.31,95% CI:1.17~1.47)、糖尿病( HR=1.53,95% CI:1.30~1.80)、TC升高( HR=1.37,95% CI:1.24~1.52)、TG升高( HR=1.79,95% CI:1.62~1.98)、HDL-C降低( HR=1.29,95% CI:1.14~1.45)、ALT升高( HR=1.13,95% CI:1.01~1.26)和高脂饮食( HR=1.24,95% CI:1.11~1.40)是NAFLD的危险因素,TC、TG、HDL-C、ALT、FPG与NAFLD发病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茶、体育锻炼、BMI、FPG、血脂、ALT、HBV、饮食与NAFLD发病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