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东缘两种马先蒿植物花性状与报酬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与报酬质量信息相关的花性状通常受到传粉者的偏好和选择,而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可反映这些性状的进化潜能.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马先蒿属植物具有多样的花冠类型,其演化已被证明与传粉者选择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分布的无蜜的半扭卷马先蒿(Pedicularis semitorta)和有蜜的甘肃马先蒿(P.kansuensis)为对象,通过数量遗传实验分析花吸引性状和报酬(花粉、花蜜)的遗传力及两者间的遗传相关大小.结果表明:半扭卷马先蒿的花高、花大小和花粉量遗传力较高,但花序数和花数目遗传力较低;甘肃马先蒿的花高、盔高和糖含量遗传力较高,而花大小、花序数、花数目、糖浓度和花蜜量遗传力较低;半扭卷马先蒿的花粉量与花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花吸引性状不能反映其报酬量;甘肃马先蒿的糖浓度与花序数、花数目之间具有显著正的表型相关,但遗传相关不显著;花蜜量与花大小、花高、花数目等具有显著正的表型相关,花蜜量与花大小和花高具有显著正的遗传相关,糖含量与所测花性状的表型与遗传相关均为显著正的关系;这说明多个花性状可作为甘肃马先蒿报酬的诚实信号;甘肃马先蒿花性状和报酬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大小显著高于半扭卷马先蒿;这可能与马先蒿属植物花冠形态演化有关;较强的遗传相关可能限制甘肃马先蒿花性状与报酬的独立进化,而半扭卷马先蒿的花性状具有较高的独立进化的潜能.本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马先蒿属一中国新记录种——陈塘马先蒿
编辑人员丨2024/6/1
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陈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edicularis tamuren-sis T.Yamaz.,为其新拟中文名称:陈塘马先蒿.该种以前仅发现于尼泊尔,现也发现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此新记录种生长于海拔约2?900 m的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林下,与光唇马先蒿(Pedicularis fletcheri P.C.Tsoong)相似,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对生,两面均密生短毛,羽状全裂至深裂;花序总状,花白色,盔瓣呈镰刀状弯弓,中间渐狭成喙,顶端2裂,下唇完全包围盔瓣.本文对陈塘马先蒿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介绍了其分布信息,并提供彩色图片便于鉴别.该新记录种的发现更新了国产马先蒿属植物的资料,丰富了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青海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全面了解青海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为青海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资料,本文在已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收集青海植物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多年野外调查数据和标本信息,整理并更新了青海野生维管植物名录,85.01%的物种和种下类型附有凭证标本(包括采集人、标本采集号和条码号)、产地、生境、分布等信息.青海共分布野生维管植物109科602属2,916种(含亚种、变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2科20属55种;裸子植物3科6属36种;被子植物94科576属2,825种,与《青海植物名录》相比增加了500种.统计结果显示,青海省野生维管植物中物种数排名前10位的优势科分别为菊科(346种)、禾本科(343种)、豆科(222种)、毛茛科(160种)、蔷薇科(146种)、十字花科(113种)、列当科(96种)、龙胆科(90种)、莎草科(86种)和石竹科(84种),总计1,686种,占青海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57.82%;排名前5位的优势属分别为黄芪属(Astragalus,95种)、马先蒿属(Pedicularis,83种)、风毛菊属(Saussurea,76种)、蒿属(Artemisia,66种)和薹草属(Carex,65种);科的组成以小于20种的科为主,属的组成以小于5种的属为主.同时,本名录共收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7种(均为二级),分属17科25属.本名录将为青海植物本底资源调查、野外监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轮叶马先蒿的环烯醚萜苷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轮叶马先蒿的环烯醚萜苷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为导向分离手段,对轮叶马先蒿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轮叶马先蒿正丁醇部位抗补体活性较强,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玉叶金花苷酸甲酯(1)、小米草苷(2)、龙船花苷(3)、桃叶珊瑚苷(4)、玉叶金花苷酸(5)、山栀苷甲酯(6)、京尼平苷(7)、7-去氧栀子新苷(8)、乙基胡桃苷(9)、乙基表桃叶珊瑚苷(10)、7-去氧-8-表番木鳖酸(11)、kankanoside A(12).化合物5、6、11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其中,化合物7、8、12为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9、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显示出较强的抗补体活性,50%抑制溶血浓度(CH50)为164 μg/mL,可作为今后开发天然补体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白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太白参为列当科马先蒿属大卫氏马先蒿、美观马先蒿及邓氏马先蒿等植物的根,在民间常作为名贵滋补药使用,主治脾肾两虚、骨蒸潮热、关节疼痛、不思饮食等症.研究表明,太白参含有环烯醚萜苷、苯丙素苷、酚酸、脂肪酸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老年性痴呆、延缓衰老、保肝等药理作用.对太白参药材的基原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可为太白参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先蒿属一新种——熊猫马先蒿
编辑人员丨2023/8/5
熊猫马先蒿(Pedicularis pandania)是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马先蒿属一新种.该新种属于互生叶类群,其基生叶成丛,花冠属于短管有喙型,且下唇将喙包裹住,花管在近萼端发生约180度的扭旋使得花冠下唇在侧上方,这一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国产马先蒿物种.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熊猫马先蒿是Clade 7成员,虽然与火焰系、假欧氏系、喙齿系、拟蕨系和长喙系等成员构成姐妹关系,但熊猫马先蒿的花冠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近缘物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海省同仁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重要契机,对青海省同仁县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进行调查.此次普查为本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取实地走访、样线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同仁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此次普查走遍了同仁县三镇八乡,涉及到36块普查样地,180个普查样方套.共普查到野生药用植物共4门52科157属292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被子植物门以283种占绝对优势.菊科、毛茛科及豆科物为此地区优势科,物种数量均大于20.委陵菜属、蒿属和马先蒿属所含物种数最多,属内物种均多于7种.按中药功效划分,以清热药为主,药用部位则以全草居多.结论:同仁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本县中藏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应予以充分合理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江源地区刺柏属植物群落类型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刺柏属(Juniperus)植物群落是该地区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调查了刺柏属植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通过对53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量化描述了其各个群落类型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原则,该区刺柏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祁连圆柏(J.przewalskii)林、大果圆柏(J.tibetica)林、密枝圆柏(J.convallium)林、塔枝圆柏(J.komarovii)林、大果圆柏灌丛和密枝圆柏灌丛,进一步分为15个群丛.(2)调查所得维管植物共有142种,隶属34科90属,其中菊科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16.20%.(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其中乔木层优势种单一,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及灌木状的大果圆柏,草本层以薹草属(Carex)和马先蒿属(Pedicularis)占优势.(4)该区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占总种数的52.59%,温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亚分布等为本区分布占比较大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种占47.41%;区系成分呈现横断山植物区系和唐古特植物区系成分互相交融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马先蒿类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马先蒿药材质量标准.方法:以常用的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藓生马先蒿P.muscicola Maxim.、黄花马先蒿P.flava Pall.药材为研究对象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毛蕊花糖苷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药材各项理化指标(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7:2)为展开剂,供试品色谱和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斑点,比移值(Rf)适中,能有效快速地区分不同品种马先蒿.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在10.70~214.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2.75%,样品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为0.43%~2.74%,暂定马先蒿属植物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按干燥品计不得少于0.70%.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7.76%~11.70%、7.09%~10.28%、0.41%~4.69%、15.34%~38.03%.将马先蒿类药材理化指标限度暂定为水分不超过12%、总灰分不超过11%、酸不溶灰分不超过2%、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24%.结论:研究表明毛蕊花糖苷为3种马先蒿药材的共有主要成分,故将3种马先蒿采用同一标准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地反映3种马先蒿药材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便于了解青藏高原植被特殊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分布格局,该文利用2018-2021年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内调查的338个样地、共758个样方的数据,分析了高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和植被分类,整合形成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和温性植物群落758个样方中,共有植物65科279属837种;其中,物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是菊科(134种)、禾本科(88种)、豆科(75种)、蔷薇科(43种)和莎草科(40种),物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是蒿属(Artemisia,29种)、马先蒿属(Pedicularis,27种)、风毛菊属(Saussurea,25种)、黄耆属(Astragalus,23种)和早熟禾属(Poa,23种).植物区系主要由温带(145属)和世界广布(36属)的成分所组成.物种的生长型以草本(83.51%)和灌木(10.87%)为主,草本和木本的生活型分别以多年生草本(88.23%)和落叶灌木(83.67%)为主.338个样地可以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20个植被亚型,78个群系组和117个群系,其中草原群系34个,草甸群系33个,荒漠群系33个,灌丛群系14个和针叶林群系3个.该数据集覆盖青藏高原绝大部分高寒灌丛、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植被区域,可为研究高原植被特征和地带性分异规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高原植被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为下一代中国植被图的更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