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术治疗糖尿病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骨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骨,两截骨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骨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骨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边外固定支架桡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桡侧纵列发育不全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 男,6岁,因发现先天性右上肢畸形6年余入院。临床检查:右上肢短缩屈曲畸形,前臂肥大,手掌及手指瘦小,肘关节活动度30°~90°,腕关节桡偏110°,掌屈15°,背伸10°,拇指不能控制活动,右上肢近端肌力M 5,远端肌力M 4+。肘或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右侧尺桡骨、拇指掌骨缺如及肘、腕关节半脱位,考虑上肢发育不全;测量桡骨长45.41 mm(图1)。诊断为先天性桡侧纵列发育不全(BayneⅡ型)。全身麻醉下行桡骨延长术:以外固定架(单边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Ⅲ型)放置桡骨段,C臂机透视见位置满意后,以4枚骨牵引针(镰刃型D型尾2.0 mm×9.0 mm)沿外固定支架固定夹块的侧孔,临时定位于桡骨,沿克氏针方向分别置入金属骨针,并以固定夹块锁紧骨针。沿桡骨中段做一长约1.0 cm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软组织,直达骨膜。放置截骨器,并以克氏针沿不同方向钻透骨皮质,薄骨凿横行截断桡骨,以生理盐水冲洗并全层缝合伤口。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速率为1 mm/d,0.25 mm/次,每日分4次完成。术后第42天患者家属诉拧不动钉子遂停止延长。术后2个月外固定骨针松动固定失效予拆除,发现延长的桡骨向掌侧成角,遂手法复位后改用石膏屈肘90°、前臂旋后位固定2个月,拆除石膏并指导患者行主动功能锻炼,包括游泳、拍球、写字、提重物等。术后2.5年末次随访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临床愈合,肱桡近侧关节自动复位,测量得桡骨长66.55 mm,肘关节活动度15°~130°,腕关节桡偏10°(图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突眼严重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突眼严重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应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脑脊液漏、感染等)及手术安全性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患儿,男9例,女3例,年龄6岁~12岁1个月,平均7.1岁;颅型4例,颅面型6例,其他2例;均伴有明显的突眼畸形。手术过程顺利。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头颅前后径延长距离为(19.1±3.3)mm,范围15.2~25.6 mm,头颅指数从术前的97.5%降低至术后的80.0%,颅面外形良好,突眼和后颅平坦外观均得到较好改善;除1例患儿出现牵张成骨器延长杆外置部位感染外,无额眶回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学龄期伴严重突眼的Crouzon综合征效果肯定,突眼改善明显,术后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率低,效果稳定。该术式是伴严重突眼的大龄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一种较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胫腓骨近端截骨外固定架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介绍胫腓骨近端截骨外固定架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4月-2021年12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术前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确定截骨部位,沿腓骨头下方约3cm纵行切口,自腓骨长短肌及腓肠肌之间间隙进入,两孔截骨器截除1cm腓骨;同法于胫骨结节下方截断胫骨,根据患者小腿直径选择合适固定环,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远近端环应用贯穿克氏针和螺纹针固定,术后7 d逐步调整外架矫正畸形.[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外固定架在术后21 d内调整完毕,继续佩戴外固定架维持矫正,佩戴外固定架时间平均(101.9±9.5)d,下肢力线达到满意矫正.随访时间平均(2.0±0.6)年,末次随访时疼痛 VAS、KSS 评分、下肢机械轴偏移(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胫腓骨近端截骨矫形结合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明显矫正畸形,取得满意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患侧眶缘斜行截骨联合额骨瓣牵张成骨术治疗婴儿单侧冠状缝早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微创治疗婴儿单侧冠状缝早闭的方法.方法 把患侧冠状缝截除1条宽约2 cm的颅骨,在颞部截至眶侧壁,沿患侧眶外侧缘向上截骨至眶上缘,然后用超声骨刀斜行60°沿眶缘截骨,截开眶顶,到眶内侧时截到鼻中间额缝处.在原冠状缝处安装2个延长器,在未闭锁额缝的顶部打2个孔,用可吸收4-0微桥线缝合固定.把截下来的颅骨条切成2段,放在患侧额骨中间,用生物胶粘贴住或螺钉固定,重建患侧额结节.术后5d开始延长,每日延长2次,0.6 mm/d,延长30~60 mm后停止,固定6个月后拆除延长器.结果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该方法治疗了11例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所有病例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发现,未发生脑膜炎、脑脊液瘘或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延长器未发生外露.骨延长的距离为25~39 mm,其中1例患儿在固定期出现延长杆周围感染,经抗炎后感染得到控制,最后获得正常的延长距离;其余10例患儿都达到预定的延长距离.术后随访5~26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头颅外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头颅不对称指数趋于正常.结论 应用患侧眶缘斜行截骨,安装内置式牵张成骨器矫正婴儿单侧冠状缝早闭,可以减少截额骨瓣和截眶额桥的操作,无须暴露前颅窝底,牵张成骨效果肯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取骨技术在上肢骨修复性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介绍经皮取骨技术在上肢骨修复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的术后继发损害和并发症.方法 2008年6月-2016年5月于胫骨外侧髁(Gerdy's结节)或髂骨作一小于2.0 cm长的切口,利用微创取骨器经皮取骨.新鲜骨折84例,均为粉碎性骨折或骨折有缺损;陈旧性骨折113例,均为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其中未行内固定60例,余137例采用接骨板、克氏针及髓内针内固定.受伤至本次治疗时间25~415 d,平均55 d,供骨部位:髂骨61例,胫骨外侧髁136例;受区部位:掌、指骨23例,桡骨远端37例,桡尺骨50例,单纯尺骨或桡骨各10例,肱骨干67例.取骨量1~7 mL,平均4 mL;微创取骨器取骨的操作时间3~10 min,平均4 min;出血量3~20 mL,平均10 mL.结果 手术时间均小于10 min,术后除一例胫骨外侧髁取骨处出现红肿伤口延迟愈合外,余病例无感染、供骨区骨折、关节僵硬及神经血管损伤.平均经6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供骨区无疼痛、麻木等不适感,行走均正常.结论 经皮取骨技术可作为上肢外科骨折后骨缺损非结构性骨移植中良好的方法,微创操作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取骨量适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与传统手术工具在微创入路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与传统手术工具在微创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IS-TKA)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入住我科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组(个性化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各3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失血量,全下肢及股骨、胫骨假体力线,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 个性化截骨器组止血带时间比传统手术组止血带时间明显缩短(P=0.07);两组在失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位力线上,两组术后股骨假体力线离群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而全下肢力线及胫骨力线离群值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传统手术组离群值仍比个性化截骨器组高.结论 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可以明显缩短MIS-TKA手术时间,改善术后假体力线,而且该技术操作简单,缩短了学习曲线,对于经验不足的外科医生尤为适合,但仍需大样本量、长时间的随访研究来验证其远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镍钛合金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器治疗连枷胸2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器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01~2017-11我院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器行肋骨内固定治疗的连枷胸患者20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镍钛合金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呼吸功能,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镍钛合金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器行肋骨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疗效满意,是治疗连枷胸的有效方法,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重度肋骨骨折模型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3D打印重度肋骨骨折模型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例重度肋骨骨折患者,共50处肋骨骨折,进行3D重建,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1:1物理模型,并测量肋骨骨折处高度及弯曲度,选择合适的接骨器型号进行体外模拟复位和内固定术.最后,根据3D打印模型及数据参数指导临床内固定术.同时,利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临床教学及医患沟通.结果:(1)3D打印结果:3D重建及3D打印模型均获得清晰的立体解剖结构,3D打印模型更直观真实.(2)根据3D打印模型测量的数据参数选取肋骨接骨器,均完全符合目标肋骨的要求.(3)3D打印模型有助于临床教学及医患沟通.结论:3D打印肋骨骨折模型有助于准确诊断重度肋骨骨折,有助于合适接骨器的准备及术中操作导航,从而减少手术创伤;通过3D打印模型,有助于医患沟通和临床教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与传统手术工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设计出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并与传统手术工具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两侧膝关节随机分成个性化截骨器组与传统手术组.个性化截骨器组术前获取下肢CT数据,利用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传统手术组应用常规器械.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股骨远端截骨量,评估术后力线,包括下肢机械轴夹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及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术后6周、3个月及1年随访,记录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fic Surgery,HSS)评分.结果 在冠状位上,个性化截骨器组术后mLDFA为90.34°±1.6°,传统手术组为91.37°±1.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20);个性化截骨器组术后HKA角为0.36°±2.35°,传统手术组为0.87°±1.8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2,P=0.043).当术前mLDFA≤93°时,两组术后mLDFA无明显差异(t=-1.409,P> 0.05);而当术前mLDFA> 93°时,两组术后mLDFA有明显差异(t=-4.145,P=0.004).此外,个性化截骨器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t=-2.425,P<0.05),但两组在术后早期功能上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3D打印的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导向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假体力线,而且操作简单;但仍需大样本量、长时间的随访研究来验证其远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