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缝牵引成骨术后患儿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缝牵引成骨术(TSDO)后患儿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收治的使用TSDO矫正面中部发育不全的唇腭裂患儿临床资料。利用软件Mimics 20.0对其头颅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TSDO术后牵引周期结束时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形态学改变,测量并分析颧突点至三维参考平面距离、颧骨高度、颧骨宽度1、颧骨宽度2、颧骨厚度、颧骨体积、坏颧骨周缝(颧上颌缝宽度、颧颞缝宽度、颧额缝宽度)、颧弓长度、颧弓各标志点(颞颧根点、颧点、颧骨点)至三维参考平面距离,所有数据分为唇腭裂侧及非唇腭裂侧。采用GraphPad Prism 9.4.1软件统计分析术后较术前的变化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通过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通过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7例患儿,男23例,女4例,年龄(11.19±2.35)岁(5~15岁),双侧唇腭裂患儿10例,单侧唇腭裂患儿17例(左侧9例,右侧8例),患儿牵引周期为(40.26±11.43) d。TSDO术后牵引周期结束时患儿面中部凹陷情况得到矫正,颧骨向前下及横向生长,颧上颌缝、颧颞缝及颧额缝位置前移,颧弓向前下方生长。颧骨测量结果显示,TSDO术后颧突点在唇腭裂侧比术前前移(7.82±3.9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比术前前移4.26(5.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颧突点在垂直方向和横向上,相比术前分别出现少量下移和少量外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TSDO术后颧骨高度、宽度、体积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下段的颧骨宽度2变化明显,在唇腭裂侧增加了4.33(5.1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增加了(3.42±2.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颧骨厚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SDO术后的环颧骨周缝均较术前增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颧弓长度术后较术前在唇腭裂侧增加了(4.78±2.7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增加了(2.03±1.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颞颧根点位置术后较术前未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颧点及颧骨点位置术后较术前明显向前、下移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横向上,颧点及颧骨点位置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TSDO术后颧骨呈三维方向生长,其高度、宽度、体积均显著增加,颧骨位置向前下及外侧移动;环颧骨周缝组织在牵引力作用下增宽;颧弓向前下方生长、长度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适时、适宜、适度地开展错 畸形的早期防与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错 畸形的早期矫治成为正畸领域的热点问题,随之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和讨论,更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错 畸形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畸形。临床可在准确分析病因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合的适应证,借助生长发育优势,在错 畸形形成初期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纠正错 畸形,有效预防和阻断错 畸形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如何开展正畸治疗、开展早期矫治的基础和保障、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错 畸形早期矫治、开展早期矫治应关注的问题、积极倡导错 畸形早期矫治的多学科合作与协作,以及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看待“颜面管理”六方面,探讨如何适时、适宜、适度地开展错 畸形的早期防与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唇正中裂的分类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各种原因导致的先天性唇正中裂是面正中裂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目前对于唇正中裂畸形的治疗方式多样,基本的手术方法通过暴露唇鼻部异常的解剖结构、修整皮肤和软组织、复位鼻软骨、修复口轮匝肌、截骨复位等实现对唇正中裂的一期矫正,但其应用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结果也各有优劣。此外,尚没有公认的分类系统来划分复杂的唇鼻部正中裂畸形。对各种异常进行识别和区分至关重要,有助于针对不同类型制定更加明确地治疗方法,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文章总结了唇正中裂的分类方法,推荐使用学术界广为接受的Kolker分类法,并根据此种分类方法将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展望,以期对该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颅颌面生长发育与错 畸形早期矫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错 畸形的早期矫治是目前口腔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生长发育特点以及不同牙列时期的牙弓发育规律对错 畸形早期矫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错 畸形早期矫治的重要目标是去除影响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因素,使其恢复正常。本文重点从颅颌面及牙列生长发育的特点出发,讨论不同颅颌面生长型与不同牙列期错 畸形的早期矫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数字化精准手术导航在颅缝早闭治疗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颅缝早闭症是一个或多个颅缝过早骨性闭合而导致的颅顶及颅底的畸形,其修复手术涉及颅面骨及中枢神经系统,难度大,对形态要求高。借助各种形式的手术导航,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临床应用,颅缝早闭症的修复手术正逐步从传统导板导航进入数字化导航的新时代。计算机辅助下,手术导航可为颅缝早闭症修复手术提供实时、便捷、更有效的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ipartition截骨治疗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骨量及V形截骨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截骨游离整块颅-眶-上颌骨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截骨V形截除眶间骨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骨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骨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骨性眶间距(IOD)、眶距增宽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骨15 mm; 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增宽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截骨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骨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神经嵴细胞中 TCOF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TCOF1 mRNA表达下降对人胚胎干细胞系H9来源神经嵴细胞(H9-NC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对 TCOF1表达发挥转录后调控作用的微RNA(miRNA)以及致畸因子视黄酸(RA)调控 TCOF1表达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系H9诱导为H9-NCC,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神经嵴细胞(NCCs)表面标志物P75、HNK-1、AP2,通过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NCCs标志物基因 SOX9、 ZIC1、 AP2、 P75、 PAX3和 SOX10表达情况。采用针对 TCOF1基因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sh- TCOF1)在H9-NCC中敲减 TCOF1,并设阴性对照组(sh-Scramble), 观察细胞凋亡状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可能与 TCOF1 mRNA结合的miRNA为miR-654-5p,利用该miRNA的模拟物,并设阴性对照,采用RT-qPCR方法观察对 TCOF1 mRNA水平的影响。用0.1 μmol/L终浓度的RA处理H9-NCC,观察对 TCOF1 mRNA表达的影响。预测 TCOF1上游转录因子( HOXA3)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敲减该转录因子,采用RT-qPCR方法检测 TCOF1 mRNA表达水平,探讨RA调控 TCOF1 mRNA表达的机制。 结果:(1)H9-NCC细胞系诱导成功,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及RT-qPCR检测显示诱导产生的H9-NCC表达NCCs特异性标志物。(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 TCOF1可以敲减H9-NCC中 TCOF1的表达水平( P<0.001),敲减 TCOF1后可增加细胞晚期凋亡水平( P=0.029),上调caspase3表达( P<0.001)。(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654-5p模拟物可降低H9-NCC中 TCOF1 mRNA水平( P=0.019)。(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A处理H9-NCC后 TCOF1 mRNA表达上调( P=0.041);敲减 HOXA3可抑制RA对H9-NCC中 TCOF1 mRNA的上调能力( P=0.008)。 结论:TCOF1表达降低诱导H9-NCC凋亡;miR-654-5p通过转录后调控下调 TCOF1 mRNA表达;RA通过 HOXA3促进 TCOF1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颅底形态学的测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的颅底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其颅底的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一中心的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单侧受累的HFM患儿头颅螺旋CT三维数据资料,根据Pruzansky-Kaban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及Ⅲ型共4组,应用Mimics 17.0软件对其颅底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颅底线性测量指标包括:鞍结节至视神经管(OT)、圆孔(FrT)、卵圆孔(FT)、内耳道(IT)、舌下神经管(HT)的距离及前床突至蝶骨小翼(ClS)、颞骨岩脊(ClP)的距离;颅底角度测量指标包括:前颅角、中颅角、后颅角及岩脊角。使用SPSS 2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分型组内比较时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不同分型组间比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收集HFM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15岁;每组10例。颅底的角度测量结果显示,Ⅰ型HFM健侧中颅角明显大于患侧,Ⅲ型HFM健侧中颅角及岩脊角明显大于患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Ⅱa及Ⅱb型HFM健侧及患侧颅底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颅底的线性距离测量结果显示,Ⅰ型HFM健侧FrT、HT大于患侧,Ⅱa型HFM健侧FrT、IT、HT、ClP均大于患侧,Ⅱb型HFM健侧IT、HT及ClP均大于患侧,Ⅲ型HFM健侧HT大于患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组HFM颅底FrT及ClP的测量值比率(患侧/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FM的患侧与健侧颅底形态具有差异,颅底角度方面差异主要集中于中颅角,Ⅰ型及Ⅲ型具有相似性,患侧中颅角明显小于健侧;线性测量方面差异主要位于舌下神经管,各型HFM患侧舌下神经管至鞍结节距离均明显短于健侧,表明患侧颅底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颅颌面硬组织发育和再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颅颌面硬组织主要包括颅颌面骨及牙齿组织,是口腔颅颌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畸形、肿瘤、外伤等疾病可造成颅颌面硬组织大面积缺损,严重损害患者面部形貌与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研究最早、最广的组蛋白修饰方式,是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共同调控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本文对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颅颌面硬组织发育与再生修复中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期为颅颌面硬组织发育缺陷以及缺损的再生修复提供新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突眼严重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突眼严重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应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脑脊液漏、感染等)及手术安全性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患儿,男9例,女3例,年龄6岁~12岁1个月,平均7.1岁;颅型4例,颅面型6例,其他2例;均伴有明显的突眼畸形。手术过程顺利。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头颅前后径延长距离为(19.1±3.3)mm,范围15.2~25.6 mm,头颅指数从术前的97.5%降低至术后的80.0%,颅面外形良好,突眼和后颅平坦外观均得到较好改善;除1例患儿出现牵张成骨器延长杆外置部位感染外,无额眶回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学龄期伴严重突眼的Crouzon综合征效果肯定,突眼改善明显,术后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率低,效果稳定。该术式是伴严重突眼的大龄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一种较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