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肌骨共生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阐述了肌少-骨质疏松症所涉及的肌肉和骨骼间的复杂串扰和密切联系及其发病机制,并概括性指出其治疗难点在于需要同时兼顾肌肉和骨骼.还阐述了 Hedgehog通路对于胚胎发育、组织形态建立以及人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的关键作用.从肌肉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前体细胞和肌纤维生成、抑制炎症和调控免疫3个方面探讨了 Hedgehog通路对骨骼肌的重塑作用;从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2个方面阐述了 Hedgehog通路在骨重建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醚醚酮用于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桥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种植固定修复桥架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以PEEK为桥架材料,树脂、全锆、PEEK、烤塑和二硅酸锂为冠修复体的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实验组,纯钛桥架全锆冠修复体模型作为对照组.在双侧第一磨牙垂直与斜向加载150 N,比较桥架、冠修复体、种植体、中央螺丝、松质骨、皮质骨压应力与拉应力最大值和von Mises应力值,分析PEEK材料作为桥架的可行性.结果:垂直加载时,实验组冠修复体von Mises应力全锆、二硅酸锂组较大,为361、295 MPa,树脂冠与PEEK冠应力较小,为35、37 MPa.实验组中央螺丝von Mises应力为694~724 MPa,远大于对照组的61 MPa,其中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树脂冠、PEEK冠组.斜向加载时,实验组桥架的von Mises应力小于对照组,但最大应力出现在树脂冠、PEEK冠组.实验组冠修复体全锆、二硅酸锂冠von Mises应力较大,树脂冠与PEEK冠应力较小.种植体von Mises应力为对照组的2倍.实验组中央螺丝von Mises应力远大于对照组,应力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2倍.实验组松质骨、皮质骨应力为对照组的2倍,差异大于垂直加载.结论:PEEK材料作为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桥架时,应优先使用弹性模量较低的树脂或PEEK材料作为冠修复体,以降低修复体内部应力,同时减少悬臂及侧向力,避免中央螺丝应力过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耳再造术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对耳廓美学单元和立体结构的完整构建,重建稳定的颅耳角对于塑造对称、立体、自然的耳廓至关重要,使得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显著进展。该文就耳后支撑支架及其覆盖组织的选择、数字化医学应用在颅耳角成形术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术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与KCC2/NKCC1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术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与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1(NKCC1)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16~18月龄,体重440~540 g,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建立MCI模型。取MCI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组(SP组)。S组、P组、SP组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方法:SP组吸入1.7%七氟烷复合静脉输注丙泊酚20 mg·kg -1·h -1 3 h,S组吸入3%七氟烷3 h,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0 mg·kg -1·h -1 3 h。术后14 d行新异物体实验,计算新异物体识别指数。术后19 d行在体电生理实验,测定长时程增强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幅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KCC2和NKCC1的表达水平,计算KCC2/NKCC1比值。术后30 d行Golgi-Cox染色,计算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 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和P组新异物体识别指数、海马KCC2/NKCC1比值、CA1区突触棘密度和fEPSP幅值降低( P<0.05),S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组或P组比较,SP组新异物体识别指数、海马KCC2/NKCC1比值、CA1区突触棘密度和fEPSP幅值升高( P<0.05)。 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不加重MCI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维持海马KCC2/NKCC1平衡,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早期骨髓血管内皮系统改变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拟通过动物实验阐明脓毒症早期骨髓血管内皮系统在组织、细胞层面以及转录水平发生的变化。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刺(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利用HE染色、组织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分析骨髓血管结构、通透性、血管内皮细胞相对比例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骨髓血管系统在脓毒症早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组织学分析表明,骨髓血管结构发生明显重塑,CLP组小鼠骨髓血窦平均密度为(410.43±72.63)个/mm 2,较假手术组(294.43±68.94)个/mm 2明显增加( P<0.01);管腔面积占比为(43.46±3.21)%,显著高于假手术组[(30.28±4.44)%, P<0.001];CLP组小鼠骨髓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为(0.42±0.12)ng/mg组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24±0.09)ng/mg组织, P<0.05],提示血管通透性升高。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CLP组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呈现增殖状态,Ki67 +内皮细胞比例升高[(1.91±0.65)%比(5.06±1.10)%, P<0.01];转录水平分析表明,与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有关的部分基因mRNA水平上调。 结论:早期脓毒症改变了骨髓血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对骨髓微环境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4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骨缺损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C组骨缺损处植入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造模后4、8、12周,分别进行X线片拍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三点弯曲实验,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造模后4周,3组均可见骨痂形成;造模后12周,A组未形成完整的骨桥,B组骨痂开始塑形,骨髓腔基本再通,C组完成骨缺损修复。B、C组最大载荷逐渐增加,C组最大载荷始终高于B组( t8=5.208, t12=12.837, P值均<0.05)。造模后4周,A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与少量骨小梁形成;B、C组复合支架材料部分降解,可见骨小梁形成并相互连接。造模后12周,A仍为较多的纤维组织,B组开始塑形为皮质骨,C组基本形成新的皮质骨。 结论: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比单纯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更强大的骨诱导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8例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指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复拇均有单独的掌指骨,桡侧指具有伸屈功能,但指体外观差;尺侧指外观相对良好,但桡侧襞发育不饱满、指体相对细小且掌骨发育不良。行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软组织重建采用桡侧拇指带甲侧襞的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与尺侧指中末节相拼接,并对"组合指"伸屈肌腱进行重建;骨组织重建通过切除桡侧拇指近节指骨以远部分,将发育不良的尺侧指近节指骨中段嫁接到桡侧指近节指骨,以重塑一个相对外观、功能较好的拇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2个月,平均17.3个月。重建拇指周径与健侧拇指比值103%~115%,末次随访指体无桡偏畸形。根据改良Tada评分:得分3~5分,优3例,良5例。结论:采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理念科学、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术后指体外观及功能,是治疗此类特殊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聚醚醚酮假体在肩胛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和射线可透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探讨使用3D打印个性化PEEK材料修复肩胛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采用肿瘤切除3D打印PEEK肩胛骨假体重建治疗肩胛骨肿瘤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4~52岁,滑膜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软骨肉瘤4例。术前通过CT数据设计、制作PEEK假体;术中在确保安全外科边界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除用假体置换,其中全肩胛骨假体置换2例、部分肩胛骨假体置换4例。手术时间为90~170 min,出血量为100~400 ml。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6~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全部患者均无瘤生存。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2分,最高为68分;日本骨科协会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3分,最高为78分。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换在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质量轻、适配好、安装相对简单、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有望成为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提供新选择。方法: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共16例,其中女12例、男4例;年龄(75.2±9.6)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例,摔伤14例;左侧10例,右侧6例;骨折分型为Vancouver B1型13例,Vancouver C型3例。术前常规进行股骨全长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数据进行造模并模拟复位,将模拟复位后的股骨全长模型进行3D打印,并于术前1 d在模型上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预弯、塑形、组配。手术中完成骨折复位及初步固定后,将术前预先塑形的桥接内固定系统置于股骨外侧结合螺钉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患者每日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每月复查患肢骨折部位X线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结果: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8±2.3)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1.3)个月。骨折愈合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87.9±6.7)分,优良率93%。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颅骨重塑和牵张成骨后骨吸收的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定量分析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者经颅骨重塑术后骨吸收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行颅骨重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头颅畸形(Crouzon综合征)患儿14例,平均年龄7.7岁,给予改良monobloc截骨牵引成骨和颅骨重塑术。调取患儿术后1周(t1)及术后1年(t2)的头颅CT扫描数据,以Dicom 3.0格式保存后,输入Mimics 18.0软件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的颅骨上采用ROI(region of interest)曲线进行定量研究。于重建的颅骨上选取术区的自体骨移植部分,标记为目的选区,读取该区域骨体积,V t1作为成骨牵引前骨体积,V t2作为成骨牵引后骨体积,以(V t1-V t2)/V t1× 100%作为骨吸收率。采用配对Student’s- t检验对患儿术后1周和术后1年的骨体积进行比较。 结果:在14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骨吸收,术后1年的骨吸收率为3.482%。术后1年与术后1周骨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51, P=0.410)。 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儿经颅骨重塑和牵引成骨术后1年时出现骨吸收,但骨吸收程度可以接受。因此,对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儿进行颅骨重塑和牵引成骨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