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181a通过靶向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iR-181a通过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miR-181a在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分别转染miR-181a抑制剂(miR-181a抑制组)及其对照(对照miR-NC)到细胞中,通过CCK-8细胞计数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iR-181a对SW1353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分别转染miR-181a模拟物(miR-181a组)及其对照(miR-NC组)到软骨肉瘤细胞SW1353中,检测细胞中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分析miR-181a对SW1353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软骨肉瘤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明显高于软骨瘤组织( P<0.05);miR-181a抑制组的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经Target Scan在线网站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可能存在结合位点,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共转染野生型PTEN和miR-181a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 P<0.05);miR-181a组的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均明显高于miR-NC组(均 P<0.05)。 结论:miR-181a通过PTEN介导糖酵解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置换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进行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的8例患者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55.1±13.0)岁(范围31~73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例、右侧6例;平滑肌肉瘤(EnnekingⅡB期)1例、软骨肉瘤2例(EnnekingⅠA期1例、ⅠB期1例)、骨巨细胞瘤4例(Campanacci 3级)、肺腺癌骨转移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假体和植入方案,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肩胛盂基座;术中行MalawerⅠ型肿瘤切除术和半限制型反肩关节置换,其中6例同时使用同种异体骨复合重建。术后行肩关节X线检查,测量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3.8±46.7)min(范围130~260 min),术中出血量(487.5±334.6)ml(范围200~1 200 ml),肱骨近段切除长度(9.9±4.6)cm(范围4.5~19.0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6±12.5)个月(范围24~60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肩关节主动外展由术前27.5°±14.4°(范围10°~45°)提高至106.3°±21.8°(范围6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7, P<0.001);前屈由术前28.1°±12.8°(范围15°~50°)提高至115.6°± 24.0°(范围70°~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9, 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0.5±14.3)分(范围19~63分)提高至(79.3 ±11.2)分(范围6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8, P<0.001);MSTS评分为(25.6±2.2)分(范围23~28分),其中优6例、良2例。1例于术后2周发生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成功。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存活,无一例发生局部肿瘤复发、转移、假体感染和松动。 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有助于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有效地肢体重建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早中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脏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文报道1例肾脏软骨肉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男,73岁,因“血尿、腰痛不适1 d”就诊,CT示伴有钙化灶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分隔及边缘延迟强化;MRI示肿块呈小叶状改变,T 1WI呈稍高信号,T 2WI呈不均匀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间隔及周围延期强化,右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脏软骨肉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携带的RNA在恶性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包括骨肉瘤、尤文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等,确诊时多伴有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较低。目前用于其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为突破这一瓶颈,近年来医学研究人员正努力探索外泌体在恶性骨肿瘤发挥的作用。外泌体是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并存在于多种体液中的胞外微囊泡,是发挥着重要生理作用的新型细胞间信息载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包含在外泌体中的RNA(如mRNA、miRNAs、lncRNAs和circRNAs等)可通过外泌体的载运,在恶性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大多只关注外泌体RNA在某一恶性骨肿瘤疾病中的影响,或单纯研究外泌体RNA介导肿瘤细胞增殖或凋亡、转移、逃避免疫监测和化疗耐药等某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外泌体RNA可能通过相应方式相互影响作用形成调控网络,共同参与疾病的整个过程。我们通过查阅现有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发现外泌体RNA对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五类常见恶性骨肿瘤的增殖、转移、免疫逃避、耐药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通过阐明研究外泌体RNA在恶性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机制,将有助于为临床恶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伴随诊断、疗效判断(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和预后判断提供一个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叶性软骨肉瘤HEY1-NCOA2融合基因的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HEY1-NCOA2融合基因对间叶性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间叶性软骨肉瘤6例,尤文肉瘤、滑膜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各5例作为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病例中有无HEY1-NCOA2融合基因并以PGK基因为内参检测RNA的质量。结果:6例中有4例成功提取到总RNA,其中3例检测出HEY1-NCOA2融合基因,阳性比例为3/4,对照组均未检测出HEY1-NCOA2融合基因。结论:HEY1-NCOA2融合基因在间叶性软骨肉瘤中有较高的检出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的颅底重建技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和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结合肌肉分层复位缝合重建技术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采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肌肉分层法、乙状窦后及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肌肉分层复位缝合重建技术。观察颅底重建的效果以及是否出现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均获得全切除;病理学结果显示,神经鞘瘤12例,副神经节瘤3例,软骨肉瘤1例。术后新出现神经功能障碍2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头颅CT均显示双骨瓣固定良好,未见任何程度的扭转或者松动,乳突的形态学特征恢复,颅骨缺损较少。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4±3.5)个月(27~37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现颅骨骨瓣变形或移位的情况,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乙状窦后和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以及肌肉分层复位缝合技术操作简单,可在保证显露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性,减少骨性缺损,并且有利于软组织重建;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混合现实技术胸骨肿瘤精准切除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56岁男性患者,体检发现胸骨占位3个月。2021年8月13日于上海长征医院胸外微创中心行混合现实技术胸骨肿瘤精准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示(胸骨)软骨肉瘤。术后4天出院。现随访9个月余,患者胸廓及上肢活动好,未见复发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定制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在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胸壁缺损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应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其中胸骨柄肿瘤1例、胸骨体肿瘤4例。基于患者术前胸廓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患者胸骨以及与之连接的部分肋骨、锁骨的三维骨骼及肿瘤模型,同时设计并数字化定制个体化的钛合金胸骨假体;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肿瘤切除术,再将钛合金假体植入缺损的胸骨模型中进行匹配,模拟假体植入手术。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植入术前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其中1例胸骨柄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使用自体肌腱重建了胸锁关节。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胸壁稳定性、慢性疼痛、患者生存状态、胸锁关节重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胸骨假体移位或断裂、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全组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115~165 min,术中出血量80~260 mL。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例、髓系肉瘤1例、软骨肉瘤2例和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全组均无需进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植入物感染;胸壁完整稳定,无胸壁浮动和反常呼吸。有1例术后因胸腔积液延迟拔除胸管。全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未发生术后植入物断裂、移位,或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胸锁关节重建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胸壁缺损的重建,手术方案可行,操作简单,术后胸壁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廓原发性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老年男性耳廓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患者男性,78岁,因“发现左耳廓渐大无痛性肿物2年”就诊。术前活检病理诊断: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考虑为纤维肉瘤。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左耳廓肿物完整切除手术。肿物大体观为圆锥形,切面呈灰白色,大小2.5 cm×2 cm×2 cm,包膜完整,临近软骨无粘连,边界清楚。术后病理诊断为DFSP。术后对耳廓外形满意第2天出院,未行放疗及化学治疗,出院至今复查未见肿物复发,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主动脉软骨肉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例患者女,31岁。反复血压升高、下肢麻木乏力3年,外院CT血管造影提示腹主动脉肿物。多次行腹主动脉内肿瘤切除术,术后多次复发。北京协和医院会诊切除肿物,大部分由轻度异型性的软骨细胞及蓝灰色软骨基质构成,局部可见高度异型的肉瘤成分,二者界限清晰。诊断符合高分化软骨肉瘤,部分可见去分化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