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治疗的40例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患者资料。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0岁,平均53.2岁。所有患者骨折移位>5 mm、骨折块面积<3 cm×3 cm,无其他损伤(如肩袖损伤、SLAP损伤、Bankart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1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关节镜组),2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切开组)。术后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结果:关节镜组和切开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关节镜组和切开组患者术后分别获平均19、2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和切开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分别为152.7°±13.3°、137.7°±19.2°,外展活动度分别为146.0°±16.4°、132.4°±20.5°,VAS评分分别为(0.8±0.4)、(1.3±0.6)分,ASES评分分别为(91.8±4.1)、(87.4±5.8)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切开组有2例患者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待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1例肩关节僵硬,麻醉下进行手法松解后好转。 结论:相对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治疗单纯性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18~36岁[(24.1 ± 3.2)岁]。术前MRI显示Bankart损伤且关节盂三维CT显示关节盂骨缺损 > 15%,27例合并Hill-Sachs损伤。均采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带线锚钉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评分、Rowe评分评估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三维CT分析喙转位的骨吸收与骨愈合情况,并记录盂肱关节是否发生退变。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36个月[(24.5 ± 6.3)个月]。术后3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Rowe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 < 0.05)。术后6,12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 < 0.05)。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2.7 ± 0.5)分降至(0.8 ± 0.3)分,ASES评分由术前(78.6 ± 12.7)分增至(92.4 ± 8.4)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43.4 ± 5.2)分增至(81.6 ± 6.7)分,Rowe评分由术前(52.3 ± 7.1)分增至(92.7 ± 5.4)分( P < 0.0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86%(24/28)喙突转位获得骨性愈合,总体骨吸收率为(18.4 ± 6.1)%。无患者出现盂肱关节骨关节炎。 结论: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喙突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喙突与肩胛盂之间具有较高的骨愈合率,是一种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腋窝后缘入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腋窝后缘入路(腋后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腋后路治疗的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9例;年龄为24~83岁,平均52.4岁。7例患者存在多发伤,1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患者存在臂丛神经损伤。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12 cm,平均9.3 cm;术中出血量为80~150 mL,平均110.5 mL;腋后路的显露时间为5~10 min,平均7.9 min;骨折手术时间85~140 min,平均110.8 min。41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77°(150°~180°),外展平均175°(140°~180°),后伸平均47°(30°~50°)。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平均为36.4分(34~46分),Constant评分平均为96.0分(84~100分)。随访期间无骨折复位丢失、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异位骨化。结论:腋后路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新型手术入路,可直视下进行肩胛盂、颈、体骨折的内固定,术后切口美观,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性Bankart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4/5/25
骨性Bankart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肩胛盂前方骨折,由于存在大小不等的肩胛盂骨折块,肩关节稳定性常受到影响.为了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可通过盂唇关节囊修复、单排或双排锚钉固定、螺钉固定等方式进行处理.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及技术发展,一些新的手术治疗方案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回顾近二十年来发表的骨性Bankart损伤治疗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不同手术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骨性Bankart损伤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肩关节前脱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导致前方关节囊盂唇复合体及关节盂骨质撕脱(骨性Bankart损伤),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治疗不当易造成反复肩关节脱位及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初次脱位但运动要求较高或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患者,保守治疗后肩关节再次脱位的风险较高,手术治疗逐渐成为共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的骨性Bankart损伤手术修复重建的主要方式,以期为骨性Bankart损伤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腋后入路内固定治疗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3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肩胛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占肩关节骨折的5%,肩胛盂骨折仅占肩胛骨骨折的1%,而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更是少见[1].对于Ideberg Ⅰ a型肩胛盂骨折的治疗选择,传统手术大多选择作前路大切口,从胸大肌和三角肌入路切开肩胛下肌从而显露肩胛盂[2-3],该入路手术创伤大,而且容易损伤腋神经及血管.肩胛盂前下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类似骨性Bankart损伤,一般选择肩关节镜手术治疗[4-5],但是该手术操作困难,需经验丰富的运动医学医师操作,并且学习曲线长,不利于基层医院开展.笔者自2020-12-2022-01采用腋后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3例Ide-berg Ⅰ a型肩胛盂骨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术式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术式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Bankart损伤、Hill-Sachs损伤的病例,参照肩关节“肩胛盂轨迹”(On Track/Off Track)概念的术式推荐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5~31个月随访,平均(17.17±8.92)个月.Rowe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92±7.75)分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89.42±4.44)分,末次随访Rowe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46,P<0.001).ASES评分由术前的(72.42±5.9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50±4.12)分.末次随访ASE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7,P< 0.001).所有随访患者均无肩关节前脱位复发,恐惧试验全部阴性,术后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结论]参照“肩胛盂轨迹”概念进行肩关节前脱位术前评估,分析肩胛盂及肱骨头后外侧骨性缺损大小,通过获得有效的数据,推荐合适的手术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关节前下盂唇损伤非牵引下关节镜修复术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非牵引技术在肩关节前下盂唇损伤肩关节镜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82例肩关节前下盂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 ~ 39岁,平均(26.5±9.3)岁;病程1~10年,平均(3.2±2.6)年;复发脱位6 ~ 62次,平均(24.2±17.3)次.在非牵引技术下进行了侧卧位肩关节镜下非骨性修复术,术后采用Rowes评分、UCL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2例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2.5±6.7)个月.12例术后外旋活动受限20°,无法参加对抗性训练,余170例能够参加对抗性训练.全部患者平均肩关节外旋活动角度丢失(10.5±4.1)°.术后UCLA评分(89±3.5)分较术前(25±6.2)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owes评分(28.7±2.2)分较术前(7.3±1.6)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牵引技术在训练伤致肩关节前下盂唇损伤肩关节镜修复术中的应用疗效满意,术中因无巨大的外力牵引从而保护了臂丛神经、血管等组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关节镜下处理骨性Bankart损伤的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性Bankart损伤是与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相伴随存在的肩盂前缘的骨折或骨缺损,其发生率在肩关节前脱位中占4%~70%,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当骨缺损的面积> 20%~25%时,单纯行软组织的修复如Bankart修复术效果不佳,建议行骨质重建,如Latarjet术、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骨术等.目前行切开手术修复治疗已十分娴熟,但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出血多、对关节活动度影响大等缺点.随着关节镜工具及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在全关节镜下处理骨性Bankart损伤.本文就骨性Bankart损伤的分类、生物力学背景、临床评估及关节镜下处理骨性Bankart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作一综述,为临床骨科医师在行肩关节镜治疗此病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胛冈骨块移植骨横钉固定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采用自体肩胛冈骨块移植,同种异体骨横穿钉固定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方法]根据探查和术前肩关节CT扫描三维重建骨缺损情况,关节镜探查确认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取自体肩胛冈外1/3骨块,将骨块修整后钻孔,移植到肩盂骨性缺损处,采用同种异体骨横钉将骨块固定在肩盂缺损处.骨钉头端穿入缝线,捆扎缝合软组织及骨块.采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Rows评分和CT扫描三维重建及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评价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结果]共5例患者,美国肩肘外科评分由术前(4.20±1.10)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2.4±0.55)分.Rows评分由术前(13.00±4.47)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3.00±2.74)分.[结论]采用自体肩胛冈骨块移植、同种异体骨钉固定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骨块取材方便,生物骨钉固定牢固,免用高值耗材,方法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