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前列腺电切镜引导置管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硬质直肠镜经肛门精准评估及引导置管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用前列腺电切镜对直肠癌Dixon术后8例临床症状严重的低位直肠吻合口漏进行评估治疗的患者资料,按国际直肠癌协作组(ISREC)分级标准进行分级:B级1例,C级7例,在电切镜监视引导下,实施“3管4腔置管引流法”,彻底冲洗清除骶前及直肠周围残腔内残留的肠内容物、坏死组织、异物等,监测患者吻合口漏的情况及感染相关指标,评估该方法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用前列腺电切镜经肛门精准评估并置管引流治疗后6例痊愈出院,平均愈合时间13(9~18)d。1例因出现吻合口出血及直肠阴道瘘,1例因吻合口完全离断、回缩当即行永久性降结肠造瘘。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将前列腺电切镜作为冲洗式直肠镜精准评估及引导置管引流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富血供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影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富血供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的临床影像特征,提高对富血供LPD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 4 例富血供LPD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术前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4 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术前 4 例患者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及增强扫描,1 例加做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及 3D打印.影像学表现呈多发实性结节及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及瘤周可见迂曲扩张畸形的血管,且瘤体越大越明显.4 例术前CT均误诊.4 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 3 例行开腹肿瘤切除,1 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腹盆腔、大网膜、肠系膜或阔韧带、骶韧带等处.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富血供LPD的范围及供血血管,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平均面积(205.3±15.3)cm2,创面深度均达骶尾部骨面,伴部分骶尾骨坏死.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臀下动脉及其穿支入皮点,根据创面设计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然后进行骶尾部慢性创面修复.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情况、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受区创面皮瓣颜色、温度、两点辨别觉以评估皮瓣感觉敏感性,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外观满意度.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8±0.1)h,术中出血量(235.4±10.2)mL.11例患者术后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全部存活,1例术后皮瓣最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局部拉拢缝合后愈合良好;其余创面均一期愈合良好,无感染、脂肪液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大,供区愈合良好.术后12个月,皮瓣温度、两点辨别觉、外观满意度VAS评分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血供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可顺行或逆行转位,操作简单,损伤较小,能重建皮瓣感觉,用于修复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用于骶管麻醉下痔疮切除术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用于骶管麻醉下痔疮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痔疮切除术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阿芬太尼低剂量组和阿芬太尼高剂量组,每组10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骶管麻醉下行痔疮切除术,阿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分别于骶管穿刺前静脉注射阿芬太尼0.5、1.0 mg,阴性对照组于骶管穿刺前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三组入室时及穿刺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中镇静药物使用次数,不同时间(入室时、穿刺时、切皮时、手术10 min时、手术结束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入室时疼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芬太尼高、低剂量组穿刺时疼痛VAS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并且阿芬太尼高剂量组穿刺时疼痛VAS低于阿芬太尼低剂量组(P<0.05);阿芬太尼低、高剂量组术中镇静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三组不同时间组内和组间SpO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性对照组穿刺时HR、MAP均高于入室时(P均<0.05),而切皮时、手术10 min时、手术结束时与入室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芬太尼低、高剂量组HR和MA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芬太尼低剂量组穿刺时、切皮时、手术10 min时HR和MAP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而阿芬太尼高剂量组穿刺时、切皮时、手术10 min时、手术结束时HR和MAP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阿芬太尼高剂量组穿刺时HR和MAP均低于阿芬太尼低剂量组(P均<0.05).阿芬太尼低、高剂量组体动反应例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且阿芬太尼高剂量组低于阿芬太尼低剂量组(P<0.05).阿芬太尼高剂量组低氧血症、窦性心动过缓、头晕及恶心呕吐例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阿芬太尼低剂量组(P均>0.05),而阿芬太尼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痔疮切除术骶管麻醉穿刺前应用阿芬太尼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术中镇静药物使用次数,并且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但大剂量阿芬太尼可增加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因此,小剂量阿芬太尼是骶管麻醉下痔疮切除术围手术期舒适化管理的合理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直肠侧方膜解剖完整对盆丛神经保护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标准术式,其要求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肛门括约肌,性功能和排尿功能。与单纯交感神经成分损伤相比,盆丛和神经血管束(NVB)损伤对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特别是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腹膜反折以下直肠两侧间隙狭窄致密,难以分离,手术层面偏外容易损伤盆丛及其分支,偏内则进入直肠系膜内,因此直肠侧壁的游离一直被认为是TME的难点。本文对腹膜反折下直肠两侧间隙的膜解剖研究进展进行复习,并基于本中心研究结果,对直肠骶骨筋膜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术中盆丛神经的保护提供参考。直肠骶骨筋膜是直肠侧间隙分离时的刚性筋膜屏障,"腹下神经前筋膜-邓氏筋膜前叶移行区"与盆丛主体相互融合,需进行保留。因此,直肠侧间隙分离应首先分离直肠后方间隙,再分离直肠前方间隙,横断邓氏筋膜前叶后,即很容易找到直肠前侧方间隙,从上到下最后切断侧方的直肠骶骨筋膜,以此导向将整个侧方间隙完全分离至盆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透视S 1椎体后缘入口位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证明S 1椎体后缘入口位的透视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存在指导意义。 方法:①收集134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导入Mimics Medical 21.0系统,测量分析骶椎的解剖学参数,寻找S 1椎体前、后缘解剖学参数差异。②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5个成年人尸体骨盆标本徒手置钉,采用传统透视技术(位),模拟临床实践。置钉完成后透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观察二者成像差异,直视下检查螺钉是否穿出骶管。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传统透视技术徒手置钉,术中分别透视S 1前、后缘入口位以指导螺钉安全置入;行CT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螺钉错位。 结果:①正常人CT测量:S 1前缘入口位角(20.71°±11.89°)显著小于S 1后缘入口位角(41.99°±11.67°),S 1上终板宽度[(32.22±3.41)mm]显著大于S 1下终板宽度[(20.10±3.28)mm],S 1椎体前、后缘存在解剖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尸体实验:5个标本中的2个出现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显像差异,且螺钉穿出骶管。③临床组:所有患者闭合复位满意。共置入17枚螺钉,S 1置入12枚螺钉,S 2置入5枚螺钉;手术时间84~141 min,平均114.4 min;透视次数69~101次,平均89.6次;术中出血量110~463 mL,平均296.6 mL;术后CT未观察到螺钉错位。 结论: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角存在差异,透视后缘入口位能清晰显示椎体后缘,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阴道盆底重建手术发生下泌尿道损伤的特点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阴道盆底重建手术(vRPS)发生下泌尿道损伤的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vRPS患者发生下泌尿道损伤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为外院转诊。采用B超、膀胱镜检查对泌尿道及其损伤进行评价及定期随访。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vRPS治疗的前、中盆腔器官脱垂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 952例,其中发生下泌尿道损伤20例,发生率为1.0%(20/1 952)。(2)输尿管盆腔段损伤14例(1.4%,14/966),均发生于经阴道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均于术中发现,拆除缝线后症状缓解。(3)在本院行vRPS发生膀胱损伤6例,其中4例(0.7%,4/576)发生于经阴道植入网片阴道前壁修补术,1例(0.4%,1/260)发生于阴道封闭术,1例(0.7%,1/150)发生于穹隆脱垂顶端悬吊术。转诊至本院的vRPS相关膀胱损伤4例,均为经阴道植入网片阴道前壁修补术后。8例经阴道植入网片阴道前壁修补术发生膀胱损伤的患者中,2例为术中损伤,均为前壁网片浅支穿透膀胱壁,即刻发现后重新穿刺放置网片,随访4~5年未见异常;6例为术后远期损伤,表现为网片侵蚀至膀胱黏膜,于术后半年至2年确诊,分别采用开腹或膀胱镜途径切除暴露网片,随访2~12年,有1例再次出现网片轻微暴露,无自觉症状,继续随访观察。结论:下泌尿道损伤在vRPS中难以完全避免,常见于经阴道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其次是经阴道植入网片阴道前壁修补术。但下泌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低,损伤程度轻,术中发现率高,预后好;术后远期出现的下泌尿道损伤,经及时正确处理,较少造成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含脂变终丝的骶管囊肿二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内含脂变终丝的骶管囊肿国内外鲜见报道,其脂变终丝穿行于硬膜囊和囊肿瘘口之间。2019年6—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了2例同时具备脊髓拴系综合征和硬脊膜囊肿特点的骶管囊肿患者。2例患者的腰骶MRI显示脊髓圆锥低位,终丝脂肪变性及骶管囊性占位。行骶管囊肿切除+脊髓拴系松解术治疗,术中可见以脂变终丝出硬膜囊处为瘘口,形成硬脊膜囊肿。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病变为无衬附上皮的纤维囊壁组织,符合囊肿改变。2例患者术后均有神经功能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第537例 长期透析—发热—左下肢疼痛—肺内结节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但出现多系统损害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致脓毒症,并发迁徙性肌间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脓毒性肺栓塞及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治过程,以希望通过本病例加强内科医师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多系统损害的诊治体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58(32~8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以筋膜为导向行LLND。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疾病进展、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00例患者中,44例行新辅助治疗,56例未行术前治疗。10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其中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0例(单侧LLND 49例、双侧LLND 11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例(单侧LLND 16例、双侧LLND 4例),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2例(单侧和双侧LLND各6例),Hartmann术5例(单侧LLND 3例、双侧LLND 2例),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单侧LLND 2例、双侧LLND 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8(200~3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19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同时行回肠保护性造瘘术。3例患者术中因淋巴结侵犯闭孔神经致剥离时损伤(未离断)。100例患者中,1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切除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88例保持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完整。(2)术后情况:100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为4(3~7)d,住院时间为11(9~15)d。2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4.5(3.8~5.9)cm;肿瘤大体分型肿块型21例、溃疡型7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和中分化82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18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8例,Ⅲ期48例;T分期T0~2期16例,T3~4期84例;N分期N0期52例,N1~2期48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为23(18~27)枚/人,单侧LLND数目为5(3~9)枚/人。100例患者中,侧方淋巴结阳性36例(行新辅助治疗14例)。(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1~6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81.6%,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6%。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4例骶前肿瘤复发,1例LLND清扫区域肿瘤复发;11例肝转移,5例骨转移,单侧LLND对侧侧方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各2例。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无瘤生存76例,带瘤生存4例,肿瘤相关死亡15例,非肿瘤相关死亡2例。结论:以筋膜导向的腹腔镜LLND运用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