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置入解剖学标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以相关解剖学标志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精准置入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以"解剖学标志""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置入"以及"anatomical mark""total hip arthroplasty""acetabular prothesis implant"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年1月—2019年9月有关骨盆及相关解剖标志指导全髋关节置换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9 881篇文献,排除内容不相符、无法获取全文、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高、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43篇,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的指导髋臼假体置入的解剖学标志包括髋臼横韧带、卵圆窝及髋臼切迹、骨盆参考平面、髋臼切迹角、"通道线"以及髋臼外展角顶区等,通过识别、参照以上解剖学标志,有助于精准置入髋臼假体。骨盆参考平面、髋臼切迹角相对抽象,髋臼横韧带、"通道线"以及髋臼外展角顶区适用于髋臼解剖相对正常的患者,卵圆窝及髋臼切迹指导髋臼假体精准置入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字化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髋臼假体置入的精准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根据患者髋臼的解剖形态特点,正确认识、选择和参照合适的骨盆及相关解剖学标志,结合数字骨科技术,有利于实现髋臼假体个性化的精准置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导板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精准置入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THA治疗的56例(60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导板技术及操作医生资历分为3组( n=20):A组男9髋,女11髋;年龄为(60.0±8.0)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中年资主治医师手术。B组男13髋,女7髋;年龄为(61.5±8.5)岁;不应用3D打印导板但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C组男11髋,女9髋;年龄为(66.2±9.9)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前倾角和外展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髋功能等。 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2.4±4.4)、(31.9±4.9)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39.7±5.0)min],术中出血量[(332.2±44.9)、(319.8±44.1)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19.1±45.9)mL];术后1周前倾角(15.6°±2.0°、15.0°±1.9°)、外展角(45.6°±1.9°、45.1°±1.9°)显著小于B组患者(18.9°±2.0°、49.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7.3±1.9)分]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88.2±2.3)、(8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3D打印导板技术应用于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患髋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老年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行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改良组行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2天行患髋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髋关节假体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术后1、3、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髋关节疼痛。术后12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侧别、致伤原因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42.37±4.94)min、(94.83±9.78)mL,常规组分别为(45.53±3.43)min、(107.4±14.60)mL,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82、3.792, P值均<0.05)。术后第2天复查骨盆正侧位X线片,改良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分别为16.47°±1.74°、45.53°±1.57°,常规组分别为16.10°±1.18°、46.13°±1.1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常规组术中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改良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坐骨神经麻痹(踝背伸无力)1例: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改良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1.80±2.87)、(90.00±2.00)、(96.23±0.82)分,高于常规组的(79.40±1.96)、(87.67±1.67)、(93.67±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84、4.908、9.771, P值均<0.01)。术后1、3、12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93.43±0.89)、(77.83±0.91)分,高于常规组的(91.43±1.40)、(74.90±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261、8.837, P值均<0.05),其余项目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与常规后侧入路相比,采用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在准确置入假体的情况下,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智能THA术前规划的尸体验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验证"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在大体标本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 A)中恢复下肢长度的作用.[方法]在4具尸体行闭孔外肌肌腱止点的下为截骨标志的"肩对肩"THA,测量术后骨盆正位片下肢长度、尖肩距、截骨距、股骨头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COR)纵向及水平偏移度、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并与人工智能辅助规划系统(AI-HIP)进行验证.[结果]4具尸体术后均达到双下肢等长.术后影像学与AIHIP规划的尖肩距、截骨距、股骨头旋转中心纵向偏移度及旋转中心水平偏移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测量的髋臼外展角[(32.5±3.1)°vs(41.3±2.5)°,P=0.005]显著小于AIHIP规划的髋臼外展角,术后影像学测量的髋臼前倾角[(25.3±9.4)° vs(18.8±2.5)°,P=0.030]显著大于AIHIP规划的髋臼前倾角.术中测量的尖肩距显著大于术后影像测量[(26.3±2.6)mm vs(15.5±1.5)mm,P<0.001]和术前AIHIP规划[(26.3±2.6)mm vs(17.0±2.2)mm,P<0.001].[结论]尸体手术对AIHIP的验证表明,股骨侧"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能够保证股骨侧假体准确置入合适位置,有效恢复下肢长度,尽管不同时间点测量的部分参数有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治疗Enneking 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治疗Enneking 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保留髂前下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的25例骨盆Ⅱ+Ⅲ区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11例,女14例;年龄17~77岁,平均(49.96±9.73)岁.其中普通型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6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3例,尤文氏肉瘤3例,转移性副神经节瘤(原发部位为腰椎)1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其中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保留髂前下棘,10例)和对照组(未保留髂前下棘,15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通过影像学评估假体的髋臼旋转中心偏移情况.以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并记录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为(21.92±3.40)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MSTS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假体髋臼旋转中心偏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术区感染,2例出现切口周围脂肪液化坏死,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1例骨盆转移瘤患者在术后1年发现肝转移,靶向药物控制,带瘤存活;其余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治疗骨盆Enneking Ⅱ+Ⅲ区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此外,保留髂前下棘及肌肉附着点对髋关节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髋臼外缘缺损对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型臼杯置入时初始稳定的髋臼缺损临界条件.方法 利用计算机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设计不同的髋臼外缘缺损,并分别对不同的缺损模型进行力学加载,计算出不同缺损模型下髋臼杯的覆盖率以及臼杯相对宿主骨的临界微动位移.结果 当α=-25°时,臼杯相对宿主骨的最大微动位移为39μm,髋臼覆盖率为67.1%,此时达到臼杯稳定的临界值.结论 采用生物性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在无额外固定条件下,应保持髋臼杯骨覆盖率不低于67.1%,以保证正常步态下置入髋臼杯的初始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ARTHROBOT机器人辅助全髋置换术的早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比较机器人ARTHROBOT辅助全髋置换术(robot-assis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rTHA)与传统手工全髋置换术(manu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mTHA)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2年11月本院行THA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rTHA,另外30例采用mTHA,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未见术中并发症.rTHA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治疗费用均显著大于mTHA组(P<0.05).rTHA组术后无脱位者,而mTHA组1例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行翻修术.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及内-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rTHA组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70.8±3.3)vs(68.2±5.1),P=0.043]、末次随访时[(92.0±3.6)vs(89.7±4.2),P=0.025]及术后 6 个月髋内-外旋 ROM[(48.5±5.9)° vs(44.1±6.6)°,P=0.009]均显著优于 mTHA 组.影像方面,rTHA 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leglength discrepancy,LLD)[(0.4±0.2)mm vs(0.6±0.3)mm,P=0.003]、双侧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 deviation,FOD)差值[(0.3±0.2)mm vs(0.7±0.5)mm,P<0.001]、双侧髋臼偏心距(acetabular offset deviation,AOD)差值[(0.3±0.2)mm vs(0.5±0.3)mm,P=0.004]和联合偏心距(combined offset deviation,COD)差值[(0.4±0.4)mm vs(0.8±0.6)mm,P<0.001]均显著小于 mTHA 组,而两组髋臼外展角(acetabular abduction angle,AAA)和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nteversion,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ewinnek安全区为标准,rTHA组安全区内病例数占比[例(%),26(92.9)vs 21(70.0),P=0.026]显著高于mTHA组(P<0.05).[结论]机器人ARTHROBOT辅助THA使假体置入更精准,髋臼杯置入安全区的比例更高,能更好恢复患髋偏心距,有利于减少LLD,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两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比较Hardinge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THA治疗)和Har-dinge组(采用Hardinge入路THA治疗),每组50 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Su-perPATH组均短(少)于Hardinge组(P<0.05).手术时间SuperPATH组长于Hardinge组(P<0.05).术后6个月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髋臼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 6 个月SuperPATH组高于Hardinge组(P<0.05),术后12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SuperPATH组低于 Hardinge组(P<0.05).结论 与Hardinge入路比较,SuperPATH入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虽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但也可准确置入假体,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短期疗效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例老年髋臼骨折,术中尽量做到微创复位内固定恢复骨折稳定性,然后再置入假体,不过分追求解剖复位.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50~280 min,平均203 min;失血量为975~2 362 mL,平均1 394 mL.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至术后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切口感染及其他不良事件,原骨折处均获得较好的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均可独立行走,其中3例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2例需使用手杖,1例需使用助行器,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疗效满意.本组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83.3(75~92)分,简明肌肉骨骼功能SMFA评分中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22.7(16~35)分,SMFA评分中烦恼指数平均为21.3(11~31)分,EQ-5D量表评分平均为0.72(0.58~0.88)分.结论 一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效果满意,术后既可获得良好的运动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结果,有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又可避免因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而行二次手术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髋臼数字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髋臼解剖学参数,为髋臼假体设计及临床手术置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乌兰察布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盆腔CT检查的患者105例.利用Mimics21.0三维重建并测量髋臼的外展角、前倾角、上下径、前后径及深,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上下径、前后径及深分别为(53.54±6.74)°、(16.16± 4.93)°、(62.35±3.89)mm、(57.61±3.83)mm及(29.19±3.69)mm,女性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上下径、前后径及深分别 为(51.81±5.14)°、(17.45±4.59)°、(57.98±3.24)mm、(55.18±5.45)mm及(26.94±3.94)mm;同性别不同侧髋臼形态参数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髋臼上下径、前后径及深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大于女性,而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蒙古族人群髋臼形态参数与国内外地区存在差异.结论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髋臼形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存在差异,髋臼外展角、髋臼上下径、前后径及深大于我国南方人群,髋臼前倾角小于南方人群.假体设计及术中假体放置需要考虑不同民族、地区的差异,术前应做好髋臼假体规划,避免术中盲目性及随机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