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外括约肌裸化游离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改良外括约肌裸化游离术(mBEAS)与外括约肌裸化游离术(BEAS)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HHA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84例HH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mBEAS术,48例行BEAS术。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Parks分型、涉及间隙、内口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EAS组和mBEAS组治愈率分别为87.5%(42/48)、91.7%(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65, P=0.799)。两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S)、佛罗里达克利夫兰医院失禁评分(CCF-IS)和肛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LAF-Q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BEAS组术后VAS-PS低于BEAS组( F=11.349, P<0.001),但两组术后CCF-IS、QLAF-Q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BEAS术治疗HHAF是安全有效的,且相较BEAS术在避免术后疼痛、维持术后引流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一项长期随访的临床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比较解剖区段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解剖区段挂线术组,n=43)与对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术组,n=43).随访时间3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比较两组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情况及肛瘘既往手术史,肛瘘解剖学特征情况(肛瘘分型与内口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愈率86%(37/43)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6.7%(33/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为15(15,20)mL小于对照组20(20,25)mL(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肛门失禁严重程度(Wexner)评分分别为2(0,3)分、0(0,0)分均优于对照组[4(2,5)分,0(0,2)分](均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67±4.85)min、6(4,7)d、(6.78±2.00)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2.67±7.27)min、7(6,10)d、(8.10±2.12)周](均P<0.05).结论 解剖区段挂线术能有效治愈高位马蹄形肛瘘,相较于传统切开挂线术,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具有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肛门括约肌保护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虚实挂线术后围手术期创面无痛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比较虚实结合挂线法术后围手术期创面无痛修复治疗与创面清创换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高位马蹄形肛瘘并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术的住院的患者,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创面无痛修复治疗)和对照组31例(采用创面清创换药治疗).评估术后3、7、21、28d及3个月伤口和瘘管完全愈合率,同时观察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口分泌物、桥形愈合发生率、每次换药的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桥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7、21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8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d换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WEXNER评分呈2~3级,术后6个月随着肛门功能恢复,两组患者WEXNER评分明显下降,评级均为1级,两组患者间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面无痛修复治疗可有效节省换药时间,同时换药疼痛轻,患者痛苦小,且并不影响愈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比较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高位马蹄形肛瘘并且完成手术治疗患者60例,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和观察组(非抗生素组)各30例.术后两组每天均予以静脉及口服止疼药物镇痛,术后48h后每天常规中药坐浴及清洁换药2次,凡士林纱条引流,纱布外敷固定;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连用1周.观察两组术后有效率及3个月内复发率、感染相关化验指标及体温、创面分泌物量、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失禁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术后1d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体温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4d CRP和体温数值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和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d CRP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NEU及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内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创面分泌物逐渐减少,术后7d和14d肛门创面分泌物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术后7d,疼痛程度评分明显大幅度降低;但两组术后1、4、7、14、21d创面疼痛程度评分数值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失禁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呈现下降趋势,但两组患者术后30、60、90d肛门功能失禁评分数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对患者术后的治愈率及短期复发率、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短期肛门功能基本无影响,仅对术后早期感染指标、体温及分泌物量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虚实结合挂线术与传统挂线术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的效果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对比分析虚实结合挂线术对比传统挂线术在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22年1-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高位后侧全马蹄形肛瘘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传统挂线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14天、21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用时少、肛门功能评分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14天、21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和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实结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更轻,术后肛门功能更好,远期疗效更满意且安全性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与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对比分析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与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104例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49,采用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和对照组(n=55,采用Hanley术).比较两组的愈合率、复发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创面出血、创面感染),以及手术前后的肛门功能.结果 两组愈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第14天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创面出血、创面感染.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有效术式,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相比Hanley术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王业皇教授诊治高位后马蹄形肛瘘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王业皇教授从医30余年来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的经验作系统总结,认为找准并有效正确的处理内口、处理保护肛门功能与清创彻底(引流通畅)的矛盾是治疗的关键,并总结出术前明确病因、把握瘘管走形,切口与创面的设计,术后创面管理等临床实用的诊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24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并接受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的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共纳入24位患者进行分析,平均住院时间为(5.7±2.9)d,平均手术时间为(26.8±7.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9.4±7.3)mL.术后第1、2、3、5、7和14天的VAS疼痛分值分别为5.0(3.0,6.8),4.5(3.0,6.0),3.5(2.0,5.0),3(2,5),2.5(1.3,4.0),1(0,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创面出血、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20年1月,所有患者无肛门失禁表现.术后随访3~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总治愈率为83.3%,4例复发患者予以再次手术干预.结论 解剖区段挂线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括约肌保护术式,但长期疗效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瘘管全剔出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笔者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并与同期进行的62例行“切开挂线法”治疗的高位复杂行肛瘘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36.0±3.6)岁.高位全马蹄形瘘41例,高位半马蹄形瘘18例,马蹄形高位肛瘘内口全部位于肛门后位肛窦;位于左右侧坐骨直肠窝的高位肛瘘4例,其中内口位于右前肛窦2例,均为女性,另2例男性患者内口位于左右两侧肛窦.有5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的瘘管盲端侵犯直肠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轻挂实切术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轻挂实切术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行轻挂实切术治疗的38例高位后马蹄形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静息相、提肛相及力排相的肛直角、肛管直肠压力和患者的肛门功能情况,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治愈37(97.4%)例,显效1(2.6%)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术后,静息相及提肛相的肛直角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力排相的肛直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肛管静息压及括约肌功能长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挂实切术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疗效良好,通过勒割挂线刺激组织促使肛直角变小,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