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一项长期随访的临床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解剖区段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解剖区段挂线术组,n=43)与对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术组,n=43).随访时间3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比较两组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情况及肛瘘既往手术史,肛瘘解剖学特征情况(肛瘘分型与内口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愈率86%(37/43)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6.7%(33/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为15(15,20)mL小于对照组20(20,25)mL(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肛门失禁严重程度(Wexner)评分分别为2(0,3)分、0(0,0)分均优于对照组[4(2,5)分,0(0,2)分](均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67±4.85)min、6(4,7)d、(6.78±2.00)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2.67±7.27)min、7(6,10)d、(8.10±2.12)周](均P<0.05).结论 解剖区段挂线术能有效治愈高位马蹄形肛瘘,相较于传统切开挂线术,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具有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肛门括约肌保护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外括约肌裸化游离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改良外括约肌裸化游离术(mBEAS)与外括约肌裸化游离术(BEAS)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HHA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84例HH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mBEAS术,48例行BEAS术。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Parks分型、涉及间隙、内口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EAS组和mBEAS组治愈率分别为87.5%(42/48)、91.7%(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65, P=0.799)。两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S)、佛罗里达克利夫兰医院失禁评分(CCF-IS)和肛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LAF-Q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BEAS组术后VAS-PS低于BEAS组( F=11.349, P<0.001),但两组术后CCF-IS、QLAF-Q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BEAS术治疗HHAF是安全有效的,且相较BEAS术在避免术后疼痛、维持术后引流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方法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8~66岁,平均34岁;病因为尿道及旁肿瘤11例(恶性6例,良性5例),尿道憩室10例(马蹄形或圆周型),尿道狭窄4例,尿道阴道瘘3例。患者手术中采用截石位或折刀位,根据尿道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分别采用膀胱组织瓣、阴道组织瓣、膀胱黏膜、阴道黏膜、阴唇黏膜等组织,进行直接缝合、管状组织瓣缝合、前移组织瓣缝合、小阴唇组织瓣转移缝合等技术进行修复重建。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4周拔出尿管,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尿道解剖修复成功,其中23例控尿良好,4例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结论:女性尿道损伤需要行修复与重建少见。手术方式和入路可根据病情及术者经验而定,视野良好、组织无张力、血供良好、多层缝合是手术成功关键。加用脂肪垫等组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控尿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影像学检查对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与磁共振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二期手术前骶尾部磁共振与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结果,明确两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ARM直肠盲端及异常瘘管上的准确性及优点。结果:83例患者中,80例磁共振检查结果、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类型一致(Kappa=0.794);3例磁共振检查结果与造影结果相比,前者仅能显示直肠盲端的位置,未显示异常瘘管。83例中,经磁共振成像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距离分别为(36.90±9.14)mm和(36.39±10.81)mm,与术中实际测得距离(34.40±12.70)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83例ARM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合并脊髓栓系8例,终丝脂肪变性5例,骶管内脂肪瘤1例,脊髓圆锥低位5例,骶尾骨发育异常3例,马蹄肾2例,肾脏发育不良3例,输尿管扩张5例,输尿管末端囊肿1例,双子宫畸形2例,Currarino综合征2例。 结论:两种影像学检查均能明确直肠盲端位置及异常瘘管情况,但磁共振对于伴发畸形的诊断优势明显;相比于造影检查,磁共振具有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暴露及肠穿孔风险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CNL在融合肾、异位肾、旋转不良、萎缩肾、肾盂肾盏畸形等异常肾结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融合肾、异位肾、旋转不良、萎缩肾和肾盂肾盏畸形等异常肾脏中的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在汉川市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4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存在肾脏旋转不良,12例有重复肾盂伴有完全或不完全性重复输尿管,10例为马蹄肾,8例单侧肾萎缩,3例交叉融合异位,1例盆腔肾。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操作。结果:一期PCNL术后,39例患者(81%)达到完全的结石清除,另有7例术后残石患者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也达到无石状态,最终结石清除率达96%(46/48)。术中25例手术采用仰卧位,其经皮肾脏通道建立到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俯卧位( P<0.05);3例需要建立多通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7)d。术后3例患者需要输血,2例出现肾周假性囊肿,未发生肠瘘或血管、内脏损伤患者。结石分析显示83%的结石为草酸钙结石。 结论:在治疗各种畸形肾脏的结石中,如融合肾、肾异位、旋转不良、肾萎缩、肾盂肾盏变异等,PCNL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需要外科医生有坚定的决心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虚实挂线术后围手术期创面无痛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比较虚实结合挂线法术后围手术期创面无痛修复治疗与创面清创换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高位马蹄形肛瘘并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术的住院的患者,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创面无痛修复治疗)和对照组31例(采用创面清创换药治疗).评估术后3、7、21、28d及3个月伤口和瘘管完全愈合率,同时观察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口分泌物、桥形愈合发生率、每次换药的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桥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7、21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8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d换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WEXNER评分呈2~3级,术后6个月随着肛门功能恢复,两组患者WEXNER评分明显下降,评级均为1级,两组患者间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面无痛修复治疗可有效节省换药时间,同时换药疼痛轻,患者痛苦小,且并不影响愈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比较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高位马蹄形肛瘘并且完成手术治疗患者60例,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和观察组(非抗生素组)各30例.术后两组每天均予以静脉及口服止疼药物镇痛,术后48h后每天常规中药坐浴及清洁换药2次,凡士林纱条引流,纱布外敷固定;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连用1周.观察两组术后有效率及3个月内复发率、感染相关化验指标及体温、创面分泌物量、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失禁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术后1d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体温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4d CRP和体温数值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和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d CRP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NEU及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内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创面分泌物逐渐减少,术后7d和14d肛门创面分泌物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术后7d,疼痛程度评分明显大幅度降低;但两组术后1、4、7、14、21d创面疼痛程度评分数值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失禁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呈现下降趋势,但两组患者术后30、60、90d肛门功能失禁评分数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对患者术后的治愈率及短期复发率、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短期肛门功能基本无影响,仅对术后早期感染指标、体温及分泌物量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于本科室接受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的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或治疗失败)、疾病相关资料、肛门功能和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90~1 095 d,中位随访时间为210(90,840)d.29例获得治愈,4例治疗失败.获得治愈的患者与治疗失败的患者之间既往有无脓肿/肛瘘手术史、是否为马蹄形肛瘘、是否伴有瘘管分支、是否合并脓肿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的中位术前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为0(0,2)分,术后3个月时相应为0(0,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31例患者表示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2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结论 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短期总体临床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虚实结合挂线术与传统挂线术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的效果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对比分析虚实结合挂线术对比传统挂线术在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22年1-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高位后侧全马蹄形肛瘘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传统挂线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14天、21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用时少、肛门功能评分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14天、21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和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实结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后侧全马蹄肛瘘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更轻,术后肛门功能更好,远期疗效更满意且安全性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与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对比分析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与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104例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49,采用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和对照组(n=55,采用Hanley术).比较两组的愈合率、复发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创面出血、创面感染),以及手术前后的肛门功能.结果 两组愈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第14天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创面出血、创面感染.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裸化术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有效术式,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相比Hanley术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