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生物化学指标,高密度脂蛋白可逆向转运胆固醇,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能,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新近一些研究证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HDL亚组分存在异常,被认为是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子,其临床意义优于HDL总体异常,因此,HDL亚组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HDL 亚组分的分离、检测方法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代谢综合征组分异常人群PM2.5长期暴露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长期暴露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组分异常人群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某医院健康体检数据,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2019年体检数据.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信息,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地址提取经纬度进行污染物暴露数据的估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长期暴露对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的估计效应.建立双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检验上述结果稳定性.基于年龄、是否患有MS、MS单组分异常情况及MS双组分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亚组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540名基线期MS组分异常人员,研究期间患CKD者206人,PM2.5两年年均浓度[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7.57(17.61)μg/m3.PM2.5长期暴露与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增加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M2.5暴露每增加10 μg/m3,CKD的患病风险增加2.26倍(OR=3.26,95%CI 2.72~3.90).双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结果提示,在控制同期其它空气污染物的混杂后,PM2.5长期暴露与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增加的关联仍然稳定.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年龄≥45岁,未患MS、TG<1.7 mmol/L、HDL-C≥1.04 mmol/L、未患高血压、患有中心性肥胖和高血糖的人群中PM2.5与CKD相关健康影响更强.结论 长期暴露于PM2.5后,MS组分异常人群CKD患病风险增加.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以及患有中心性肥胖和高血糖者应成为重点关注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2b和HDL3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成分HDL2b和HDL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9年1~12月从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选取脓毒症患者73例,非脓毒症患者11例,入院时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测定血浆中HDL2b/HDL及HDL3/HDL的比值,脓毒症患者收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住ICU时间等临床资料,同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血脂、HDL2b和HDL3水平的差异.根据危重症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两组血脂、HDL2b及HDL3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LDL-C、HDL2b和TC水平均较非脓毒症组显著下降(P<0.005).脓毒症组按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54例),死亡组APACHE Ⅱ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死亡组HDL2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1-HDL2b的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以90.9%为临界值,1-HDL2b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52.6%,特异度为8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2b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DL2b水平与脓毒症病情危重度密切相关,对其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围绝经期胆结石发病情况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胆结石发病情况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942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按是否发生胆结石分为胆结石组(102例)和非胆结石组(840例),收集两组人口学信息、体格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中成人治疗小组Ⅲ(ATP Ⅲ)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比较胆结石发病情况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代谢综合征组分异常个数对胆结石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942例围绝经期体检女性中胆结石发病人数为102例,发病率为10.83%;除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吸烟史及饮酒史外,相比于非胆结石组,胆结石组年龄50~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体质量指数(BMI)超重及肥胖、腰围异常、三酰甘油(TG)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血压异常及空腹血糖(PBG)异常占比均更高(56.86%vs.41.43%、73.53%vs.58.21%、77.45%vs.45.48%、67.65%vs.47.62%、55.88%vs.43.69%、49.02%vs.42.14%、45.10%vs.32.74%、23.53%vs.11.90%);参考ATP Ⅲ标准,942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病人数为325例,发病率为34.50%,按胆结石发生予以分层,无论在整个年龄段还是40~50岁、50~60岁年龄段亚组罹患胆结石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非胆结石患者[49.02%vs.32.74%、45.45%vs.30.08%、51.72%vs.3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在整个文化程度还是高中及以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亚组罹患胆结石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非胆结石患者(49.02%vs.32.74%、46.67%vs.30.27%、55.56%vs.3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代谢组分异常个数增加,胆结石发病率逐步增加,且在≥3个代谢组分异常时,胆结石发病率抵达最高值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胆结石发病情况与代谢综合征有一定关联,且代谢组分异常个数与胆结石发病率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VAP+血脂分型检测的肥胖孕妇血脂亚组分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研究基于VAP+血脂分型检测的肥胖孕妇血脂亚组分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36例肥胖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试剂盒直接测定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GPO-PAP法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VAP+血脂分型技术检测血清脂蛋白(a)[LP(a)]、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肥胖孕妇血脂水平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 HDL-C、LDL-C、TG、TC、LP(a)、RLP-C、ApoA、ApoB 水平分别为(3.74±0.46)mmol/L、(2.39±0.52)mmol/L、(3.08±0.41)mmol/L、(4.36±0.80)mmol/L、(139.15±11.84)mg/L、(0.18±0.14)mmol/L、(1.90± 0.37)g/L、(0.79±0.12)g/L;研究组 HDL-C、LDL-C、TG、TC、LP(a)、RLP-C、ApoA、ApoB 水平分别为(2.96± 0.35)mmol/L、(3.72±0.49)mmol/L、(4.10±0.39)mmol/L、(6.79±0.62)mmol/L、(220.83±50.61)mg/L、(0.30± 0.16)mmol/L、(2.20±0.45)g/L、(0.96±0.20)g/L.研究组孕妇的血清 LDL-C、TG、TC、LP(a)、RLP-C、ApoA、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早产儿、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肥胖孕妇的血清HDL-C、LDL-C、TG、TC、LP(a)、RLP-C、ApoA、ApoB水平与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肥胖孕妇的血脂水平明显增高,且和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存在相关性,临床需强化孕期血脂监测,并给予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胆汁酸亚组分、血脂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胆汁酸亚组分、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GD患者43例(GD组),以健康查体者3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6种初级胆汁酸[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甘氨胆酸(G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牛磺胆酸(T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9种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DCA)、熊脱氧胆酸(UDCA)、石胆酸(L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石胆酸(TL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激素(hs-TSH)]和常规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G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s-TSH、FT3、FT4、TC、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AST、ALT、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组DCA、UDCA、GDCA、GUDCA、TUDCA显著降低(P<0.05),LCA、GLCA、TDCA、TLCA、CA、CDCA、GCA、GCDCA、TCA、TCD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患者血清中部分胆汁酸亚组分和血脂水平发生改变,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血脂和胆汁酸代谢存在一定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贵阳市城区40~80岁居民正常血清TS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1年5月 ~10月在贵阳市城区云岩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居住5年及以上者10140名,年龄40~80岁,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及甲状腺功能.结果显示,入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7743名,代谢综合征(MS)为40.3%,其中男性27.4%,女性45.6%.MS组TSH水平高于非MS组[(2.63±1.01)对(2.53±1.04)mU/L,P<0.01].将正常TSH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4个亚组,结果显示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4个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BM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后,正常TSH水平与TG、空腹胰岛素和MS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SH是影响MS的危险因素(OR=1.056,95%CI 1.004~1.11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型糖尿病病人甲状腺功能状态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甲状腺功能状态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308例,分析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状态与MS检出率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MS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x2=12.491、6.710,P<0.05);女性MS检出率高于男性(x2=10.015,P<0.05).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MS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舒张压(DBP)升高(F=3.478~6.731,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HbA1c、DBP升高(q=9.057、7.926,P<0.05).与非MS组比较,MS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显著升高(Z=-2.54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TSH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TG呈正相关性(r=0.182~0.262,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与HbA1c呈正相关(r=0.209,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DBP呈正相关(r=0.291,P<0.05);男性TSH与BMI、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r=-0.211~0.197,P<0.05),FT4与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r=-0.197,P<0.05),FT3与BMI、SBP、DBP呈正相关(r=0.189~0.287,P<0.05).以肥胖/体质量超标为应变量、不同水平TSH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TSH高组发生肥胖/体质量超标的危险性显著高于TSH中组(OR=3.598,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降低、年龄≥60岁、女性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MS的危险性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短期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的影响.方法 入选3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n=17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n-20),分别给予10 mg/d和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另入选15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和LDL颗粒进行分类.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HDL和LDL颗粒的变化,分析10 mg/d阿托伐他汀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和HDL颗粒的影响.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阿托伐他汀(10 mg/d和20 mg/d)治疗8周后,血浆LDL-C浓度、LDL各亚组分胆固醇浓度及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 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即可显著改善LDL和HDL的亚组分分布,使其向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有益表型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与高血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953例患者,并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550)和非高血压组(n=403).高血压组患者根据降压药物应用情况分为服用药物亚组(n=319,其中单药治疗患者193例,≥2种药物治疗患者126例)和未服用药物亚组(n=231).应用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颗粒进行分类.分析HDL亚组分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患者,但其血浆小颗粒HDL-C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P均<0.05).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的小颗粒HDL-C水平明显低于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大颗粒HDL-C(OR=0.957,95%CI:0.934~0.981,P<0.001)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而小颗粒HDL(OR=1.047,95%CI:1.020~1.074,P<0.001)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在高血压组患者中,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HDL亚组分与冠心病均不相关(P>0.05).结论:HDL亚组分受血压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大颗粒HDL-C水平降低.高血压不利于大颗粒HDL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