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Orbitrap-HRMS技术的葛根-丹参药对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HRMS)技术分别对以水和50%甲醇溶液为溶剂提取的葛根-丹参药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 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8 色谱柱(150 mm×2.1 mm,1.9 μm),以 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 从水提和50%甲醇醇提样品溶液中均鉴定出104个化合物,其中103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各有1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水提样品中的刺槐苷与50%甲醇醇提样品中的降丹参酮(或其同分异构体).共鉴定出的105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成分36个、苯丙素类成分20个、萜类成分24个和其他类成分25个.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Q-Orbitrap-HRMS技术对葛根-丹参药对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可为葛根-丹参药对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玉屏风散加味方化学成分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鉴定玉屏风散加味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以Waters BEH C18为色谱柱,乙腈(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为m/z50~1 500,喷雾电压为2kV(正离子模式)、1.5kV(负离子模式).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玉屏风散加味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建立数据库;结合上述成分数据库、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的色谱、质谱信息对该方成分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玉屏风散加味方中共鉴定出114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31个)、苯丙素类(39个)、皂苷类(5个)、萜类(8个)、色原酮类(3个)、姜辣素类(3个)等;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最终确定了 8个成分,分别为木兰花碱、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木犀草素、芒柄花素;主要涉及糖基断裂、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糖基丢失、中性分子丢失等裂解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神牡安神胶囊改善失眠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神牡安神胶囊治疗神经衰弱引起失眠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UPLC-QE-Orbitrap-MS并结合文献,对神牡安神胶囊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查阅对神牡安神胶囊的潜在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及补充;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搜索OMIM、GeneCards及TTD数据库获取失眠症相关靶点;使用Venny软件收集成分靶点-疾病靶点交集,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进一步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的失眠小鼠模型,通过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考察神牡安神胶囊改善失眠动物模型睡眠的作用,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水平,考察神牡安神胶囊改善睡眠的可能机制.结果 通过与数据库对比、文献分析以及质谱裂解规律解析,从神牡安神胶囊样品中鉴定出40个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122个候选成分和917个预测靶点,与失眠共同靶点185个,关键靶点主要涉及TP53、EP300、HDAC1、TNF、APP等;KEGG富集分析预测神牡安神胶囊主要通过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信号通路(pathways of neurodegeneration-multiple diseases)、多巴胺能突触信号通路(dopaminergic synapse)、帕金森病信号通路(Parkinson disease)及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信号通路(serotonergic synapse)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眠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神牡安神胶囊中、高剂量组小鼠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小鼠血清中5-HT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初步明确了神牡安神胶囊的化学组成及其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的作用机制,其改善小鼠失眠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脑内抑制性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中枢对睡眠中枢的控制而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分子机制以及与疗效相关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的ASD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萝卜硫素治疗组( n=26)和安慰剂组( n=14)。采用OSU孤独症评定量表-DSM-Ⅳ(OSU Autism Rating Scale-DSM-Ⅳ,OARS-4)评估ASD患儿在基线、治疗第4、8和12周的临床症状变化,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OARS-4得分在组别和时间上的差异。采集ASD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检测,使用方差分析-成分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与萝卜硫素治疗疗效显著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后使用Fisher判别分析筛选疗效预测指标。 结果:经12周治疗后,萝卜硫素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F=14.11, P<0.001)。2组间共201种代谢物存在差异,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牛磺酸、磷脂酰丝氨酸和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与ASD患儿症状变化呈正相关( r=0.643、0.401、0.414, P<0.05或0.001),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类和甘油三酯类代谢物与症状变化呈负相关( r=-0.481~-0.392,均 P<0.05),其中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进入了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总疗效预测的正确率为84.6%(22/26)。 结论:萝卜硫素改善ASD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可能成为预测萝卜硫素治疗ASD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头翁药材UPLC特征图谱的建立及其在产地区分与伪品鉴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白头翁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方法,为白头翁药材的产地区分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 C18(2.1 mm×100 mm,1.8 μm);以乙腈-甲醇(2∶1)-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2 μl。通过特征图谱对比及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常见的白头翁伪品及不同产地的白头翁药材进行评价。结果:白头翁药材特征图谱呈现9个特征峰,通过高分辨质谱及对照品对比,指认了其中8个共有峰。通过主成分分析,可明显区分不同产地的白头翁药材,并结合OPLS-DA分析发现,峰2、峰3、峰6是不同产地白头翁差异的主要标志物。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良好,可有效区分白头翁的常见伪品,并为白头翁药材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选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可以用于预测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的血清样本,分为化疗组(30例)和化疗+曲妥珠单抗治疗组(30例),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和SIMCA 14.1软件中的多元变量模式对样本及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两组代谢物构建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稳健性良好,以 P<0.05且VIP>1.0为筛选条件,筛选并鉴定出8个差异代谢物,可用于预测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 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可揭示化疗+曲妥珠单抗组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特点,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疗效预测,同时为研究曲妥珠单抗的疗效评价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参不同药用部位皂苷类成分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参不同药用部位(人参、人参叶、人参花)中皂苷类成分的差异性,为其质量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人参、人参叶、人参花中皂苷类成分含量,采用SynergiTM Hydro-RP 100 A柱,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样品分组情况,以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DA)分析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差异。结果:人参、人参叶、人参花的代谢组分具有明显差异,共得到10个差异化学成分,且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人参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人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防风通圣丸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C18色谱柱(150 mm×3.0 mm,2.7 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 2),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mzVault 2.0质谱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比对,鉴定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 结果:共鉴定出82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33个、色原酮类13个、三萜皂苷类8个、香豆素类6个、环稀醚萜类5个、苯肽类4个、萜类4个、酚酸类3个、木脂素类3个、蒽醌类2个、生物碱类1个。结论: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识别防风通圣丸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UHPLC-LTQ-Orbitrap测定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组合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orbitrap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HPLC-LTQ-Orbitrap)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并归纳其代谢途径。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空白组。给药组大鼠灌胃异类叶升麻苷生理盐水溶液100 mg/kg,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收集大鼠尿液12 h,经纯化处理后,采用Thermo Scientific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1 mm×150 mm,2.4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 ℃。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给药组及空白组尿液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与文献报道结果,从给药组大鼠尿液样品中共鉴定得到8个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葡萄糖醛酸化、水解、甲基化、磺酸化。结论:应用UH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可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主要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为其进一步的药效及药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尿中二甲苯3种代谢产物测定的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快速检测职业暴露工人尿液中二甲苯的3种代谢产物2-甲基马尿酸、3-甲基马尿酸和4-甲基马尿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于2022年7月,尿液样品经pH=6.86磷酸缓冲液稀释与提取,经MA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ccucore Ph/Hexyl色谱柱(100 mm×2.1 mm,2.6 μm),以5 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和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质谱扫描模式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分析方法的各指标特征。结果:2-甲基马尿酸、3-甲基马尿酸和4-甲基马尿酸在1.0~200.0 μ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7 9~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18~0.24 μg/L;低、中、高(1.0、100.0和180.0 μg/L)3个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3.0%~93.7%,相对标准偏差为2.2%~7.9%。结论:UPLC-HRMS法简便、快速、灵敏和准确,适用于职业暴露工人尿液中二甲苯3种代谢产物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