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情况,为促进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向全国189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75份。59.4%(104/175)的高校开展了全科医学培训,40.6%(71/175)的高校没有开展全科医学培训。东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比例最高[70.6%(12/17)],华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比例最低[46.9%(15/32)]。49.5%(45/91)的高校仅采用讲授教学方法;42.9%(39/91)的高校考核方式仅为理论笔试。结论:整体来看,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覆盖面较低,高等医学院校参与全科医学培训的程度不高,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各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应该鼓励更多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项目,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入职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日制本科学历新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附属医院及南阳市中心医院的全日制本科学历、工作时间1年以内的临床一线护士8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96.80±6.41)分,条目均分为(3.04±0.55)分,标准化得分率为69.31%,各维度的得分率介于60.3%~82.7%,呈中等水平。不同劳动人事关系、家庭支持、科室热爱程度、家庭所在地、月收入水平的本科学历新护士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新入职本科学历护士心理韧性总分为(66.03±8.19)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新入职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存在极强负相关( r=-0.930, P=0.000);转型冲击的身体维度与心理韧性的力量性维度为负相关( r=-0.867, P=0.000);转型冲击的知识与技能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为明显负相关( r=-0.829, P=0.000);转型冲击的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也为明显负相关( r=-0.958, P=0.000)。 结论:工作1年内全日制本科学历新入职护士面临较大的转型冲击体验,管理者应在身体、心理、社会及专业能力方面给予其关心支持,借助建立针对性、系统性、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学历教育体系,帮助其提升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与心理承受力,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转型冲击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医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将医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以来,我国医学技术学科的分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医学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等都有了快速发展。本文就我国医学技术学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医学技术学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建议,以期推进医学技术学科建设和医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助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五育融合背景下全国高等护理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五育融合背景下全国高等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学习的需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高等护理院校学生护理职业素养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49份,回收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9.7%。结果:348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最高的5个条目分别是基础护理技能、正确实施护理程序、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安全的相关理念和护理专业知识。学历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学习需求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新时代的"五育"融合观,不仅要满足岗位需求,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从而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1年度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公布我国医药院校年度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情况,以提高医药院校对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医学教育研究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从2013年起,共同参加此项活动。2021年,我国共有18种正式出版的医药教育类学术期刊,即《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基础医学教育》、《中医教育》、《药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中华护理教育》、《浙江医学教育》、《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医学教育管理》、《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国医学伦理学》和《中国医学人文》;同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开辟有医学教育类专栏或发表有医学教育类文章。2021年,在这些期刊上共发表了6 631篇医学教育论文。按照本科西医院校、中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中等卫生学校、附属(教学)医院的类别,对上述21种期刊发表的6 631篇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统计,2021年度我国医药院校发表医学教育论文数量的情况如下所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中国知网的国内助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近20年我国助产教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沿热点。方法:以"助产教育"OR"助产教学"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1年至2021年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 5.7R5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548篇,年度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国内助产教育研究领域已形成明显核心团队,核心作者群间合作较少;《卫生职业教育》《中华护理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载文量前3的杂志;关键词聚类显示频次最高的6个主题依次是助产专业、助产人员、助产教育、实践教学、分娩方式、教学模式,形成了助产教育等10个聚类群;我国助产教育领域研究前期多为临床技能教学、结构性考核、教学模式等研究,近3年逐渐转变为模拟教学、翻转课堂、产后康复等方面。结论:我国助产教育研究范围较广且形成明显核心团队,但相关性较弱且研究团队间交流合作较少,高层次助产教育领域研究不足。助产教育者和研究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对相关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0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评估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2020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不同工作领域指标情况,为后续更好地开展示范区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计算2020年全国示范区各领域指标的得分,比较不同类型示范区得分情况。采用 M( Q1, Q3)描述各指标得分,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综合得分,并换算为百分制得分,比较不同指标的得分情况。 结果:一级指标层面,组织领导和管理(96.0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94.0分)和创新策略措施(98.0分)的得分相对较高,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72.0分)领域的得分最低。城市示范区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艾滋病综合干预2个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县(区)示范区。得分较低的二级指标包括暗娼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70.0分)、至少本地1类重点人群每年检测人次数较上年增加(70.0分)、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设立校内艾滋病自助售卖设施情况(65.0分)、对抓获的涉嫌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人员进行HIV检测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方案(55.0分)和MSM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50.0分)。指标3艾滋病综合干预对评估结果的贡献最大,指标7创新策略措施对评估结果的发挥作用最小。结论:2020年示范区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各领域工作进展尚不够均衡。建议今后重点加强艾滋病综合干预和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2个领域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更全面推动示范区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16年起,我国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中国医科大学成为东北地区首个获批眼视光医学专业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结合我国国情,围绕如何培养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完整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又具备眼科学和视光学专业特长;积极探索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以全面医学教育为基石,以系统眼视光教育为特色,以人文医学教育为内涵"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性提出眼视光医学专业"基础-临床主干-专业方向与特色发展课程"模式;为培养现阶段亟须的眼视光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分析医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素养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于2021年3至5月,对北京市某高等医学院校2018~2020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以及护理学4个专业的60名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化的个人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结果:共归纳提取出4个主题:疫情防控期间,在职业认知方面,大多数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认知水平不高;在职业情感方面,多数医学生认为医生职业崇高且大多数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较强;在职业意志方面,大多数医学生认为未来医生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且从医志向较为明确;在职业素养方面,大部分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难以结合。结论: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强化医学生的职业认知;应进一步传承时代榜样力量,丰富医学生的职业情感,引导医学生明确学医初衷,坚定职业意志;医学生应锻炼自身临床实践能力,努力提升职业素养,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广州市3所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医学教育仪式的态度和满意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广州市医学生对医学教育仪式(以下简称仪式)的态度和满意度,为仪式效果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2020年4月~6月,向广州市3所高等医学院校1 309名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与3所院校的38名医学生和15名仪式组织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认为仪式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医学生占比86.2%(1 129/1 309);愿意和非常愿意参与仪式的医学生占比86.6%(1 133/1 309);81.0%(1 060/1 309)的医学生参与过医学教育仪式,对仪式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医学生占比70.5%(747/1 060)。对仪式存在问题的调查中,医学生选择排在前3位的问题分别是,认为流于形式的学生占比44.8%(475/1 060)、认为前期宣传不足的学生占比35.1%(372/1 060),认为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学生占比24.8%(263/1 060);访谈发现,仪式的形式化容易引起医学生的感受不佳。医学生对仪式的总体满意度与其感受到的仪式感、神圣感等仪式氛围的Somers'd相关系数分别为0.579、0.528(均 P<0.01);医学生对仪式的总体满意度与其职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职业荣誉感的唤起程度的Somers'd相关系数分别为0.516、0.510、0.499(均 P<0.01)。 结论:广州市医学生认可医学教育仪式的重要性且参与意愿较高,对仪式的总体满意度尚有提升空间;学生对仪式的总体满意度与其感受的仪式氛围和唤起的正向情感均呈正相关。开展仪式可以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前期宣传和营造良好的仪式氛围进一步提高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