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ADLS成功救治院外心脏骤停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级调度在线生命支持系统(advanced dispatch online life support system,ADLS)主要应用于在救护车到达之前,120调度员根据系统预案指导报警人第一时间采取力所能及的自救互救措施,包括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通过"Follow me (跟我做)"的方式不间断在线语音指导,将急救前移至报警阶段,实现"报警即急救",弥补院前急救的"空窗期" [1]。2022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作为我国ADLS首批3个试点应用城市之一,至今已为3 700多例患者提供有效在线院前急救医学指导,其中包括创伤、气道异物梗阻、心脏骤停等成功案例。本文通过介绍120调度员应用ADLS指导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对一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电话指导心肺复苏的诊治过程(伦理审批号 jjumer-a-2023-0405),分享ADLS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以提高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例颅颌面部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颅颌面部为主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20例颅颌面部为主多发伤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9~83岁,平均40.8岁)的救治情况,包括早期急救、组织器官损伤、损伤控制性手术开展、功能恢复或重建、创面愈合以及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初级生命支持情况分别为急诊清创止血19例,单纯液体复苏13例.大量液体复苏+输血4例,气管插管或切开5例,外固定(石膏或骨牵引)4例.损伤情况分别为2处损伤3例,3处损伤4例,4处损伤7例,损伤5处及以上6例.损害控制性手术开展情况分别为损伤控制性手术10例,其中,眼球探查修补1例,颅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1例,剖胸探查止血+肺裂伤缝合+胸腔闭式引流1例,介入止血1例,骨牵引外固定2例,创面修复(清创后负压封闭创面)4例.EICU继续高级生命支持情况分别为6例患者在抢救室经初级生命支持后,生命体征稳定而直接转入专科,做确定性手术治疗;14例患者由抢救室转入EICU继续高级生命支持,其中10例病情稳定后联合专科行早期确定性手术,4例病情严重无法早期确定性手术患者伤情稳定后直接出院,后续行整形或功能重建.20例患者全部存活,无死亡.结论:实现急诊急救一体化,早期器官功能支持,是颅颌面部严重创伤成功救治的重要策略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体两翼管理模式在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一体两翼管理模式在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59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的急救方案;2017年1-12月收治的59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体两翼管理模式进行急救,比较二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两翼管理模式能有效地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便于护士熟练掌握急救知识技能,保证抢救有序进行,同时提高了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实践中的重点与风险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采取边诊断、边救治、再诊断、再救治的思路,标准流程,简单快捷全面发现威胁生命的创伤确保身体每个部位全面彻底检查,受伤部位得到及时的适当的有效处理,评估内容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提高抢救成功率.高级生命支持的实施原则:首要处理可导致死亡的导因如气道阻塞,再处理其他轻微伤势,如骨折、出血等;在伤者的诊断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即对其实行一些相应的急救治疗,如在未能肯定伤者有否腹部内伤的情况下即对严重的腹部外出血进行止血;在尚未了解伤者的详细病史前就要开始对严重创伤伤者实行全身评估及抢救.在实施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评估流程中需要把握重点与存在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创伤生命支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创伤是当今全球儿童死亡和致残的最常见原因.创伤的复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由接受过培训、有经验的团队完成.创伤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使用最广的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评估、稳定和治疗的培训课程.儿童创伤生命支持(pediatric trauma life support,PTLS)是ATLS中关于儿童创伤紧急救治的部分. ATLS提供了一套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标准流程;规定了创伤初次评估的顺序,即气道(A)、呼吸(B)、循环(C)、失能(D)和充分暴露(E);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经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时,可开始进行二次评估.二次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对生命体征进行再评估. ATLS和PTLS设计的系统评估方法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关注危及生命的严重问题,并减少损伤漏诊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诊多发伤患者血糖变化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机制不明的高血糖对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但血糖测量的时间和血糖水平变化在监测多发伤患者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入院时血糖(BS)水平和入院后3 h血糖(BS3)水平,以及其之间的差值(ΔBS)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据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指南评估患者后,采取相应的急诊处理措施,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内死亡情况、受伤部位、生命体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改良创伤评分(RTS).并将受试者入院后20 min内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急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BS、BS3、ΔB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乳酸、剩余碱(B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963例多发伤患者,其中683例患者被排除在外,280例患者入组.28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8例(6.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率〔HR=4.297,95%CI(1.277,14.458)〕、ΔBS〔HR=2.910,95%CI(1.477,5.733)〕、INR〔HR=2.228,95%CI(1.346,3.687)〕是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ΔBS可能有助于预测院内死亡率,但仍需要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而心动过速和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增加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战创伤控制手术在基层军医任职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损伤控制手术是战伤紧急救治的关键环节.损伤控制手术培训是军队医学院校深化任职教育实战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该文从理论教学到实践训练全方面优化培训模式,设计了海军基层军医任职教育“损伤控制手术为主,兼顾围术期高级生命支持”的培训内容,紧贴实战需要,并以海军医院船环境下腹部创伤模拟演练的形式进行技能考核,加深了海军基层军医任职教育培训学员对海上实战中岗位职能的认知,提升了学员一线救治能力,为海军卫勤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急诊快速反应团队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时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对护理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急诊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95例为观察组,由急诊快速反应团队实施救治,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的93例患者的数据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项护理操作的时间指标,以及高级生命支持8 min完成率、确定性手术30 min到达完成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团队到达时间以及建立高级气道、静脉通路等多项护理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高级生命支持8 min完成率、确定性手术30 min到达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能够显著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院内急救时间,提高急诊救治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肱骨近端骨折伴肱骨头胸腔内移位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肱骨头骨折胸腔内移位极为罕见,由于报告的病例很少,因此尚无关于处理这种损伤的共识,文献仅报道20余例.本文报道1例肱骨头骨折胸腔内移位患者,并复习已发表病例,以确定病因、产生机制、合并损伤及治疗方法.1 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车祸致左肩、胸部受伤8h”于2020年2月1日送往我院急诊抢救.根据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和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复苏.患者主诉左肩疼痛,活动障碍伴呼吸困难.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1 5分.入院生命体征体温36.7℃,血压104/68 mm Hg,脉搏87次/min,呼吸频率25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0%.左上肢查体:左肩肿胀,畸形,严重不稳,活动障碍,左肘尖有挫伤,可见瘀斑,桡动脉搏动强,无明显感觉减退.左侧胸部有明显的皮下气肿,左侧肋骨前部有压痛,呼吸运动和呼吸音减弱.胸部CT提示:两肺挫裂伤,双侧血气胸,前后胸壁广泛气肿,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肱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左侧肱骨头位于胸腔内.左肱骨CT:左侧肱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左侧肱骨头缺如.左肘关节CT:未见明显骨折、脱位征象,左肘关节软组织周围弥漫肿胀,皮下积气.颅脑CT提示颅内未见明显外伤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海军前沿外科手术队的构建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海军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展开,对海上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海军卫勤保障已由近海防御发展为远海防卫,一旦发生伤亡,伤员后送转运困难,后送耗时较长,导致大多数重伤员死于后送途中. 英国军事专家从战争数据回顾中认为,战士最优质的照顾是在1h以内首要的照顾和撤离,在2h内院内首要的外科复苏,在4h内限制性外科干预,称为1:2:4创伤原则[1]. 如何在伤后"黄金1 h"、"白金10 min"快速展开救治,将有效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伤员受伤后最短时间内对伤员尤其是危重伤员进行外科手术处理,包括紧急气管切开等高级生命支持操作、开腹止血等损伤控制手术,是挽救伤员生命、降低伤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另一方面,远海作战伤员后送困难,舰艇受损后也常失去机动能力;此外即使可以后送,往往耗时长,导致大多数重伤员死于后送途中. 因此,未来海上卫勤保障会将优良的手术力量前伸,在前沿及时对危重伤员进行复苏和损伤控制手术,以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后送过程的影响,提高伤员救治的效率. "前沿外科手术队"( for-ward surgical team ,FST)即是这种高效率、高机动性的队伍,指能为伤员提供紧急高级生命支持和损伤控制手术使伤情足够稳定以后送至下一级医疗救治机构的前沿机动力量[2].其核心是能实施"紧急高级生命支持"和"损伤控制手术".2018—2019年,某部队医院成立前沿外科综合手术队,通过每年短期海上模拟演练,探索FST团队建设、人员组成、人员训练形式和内容、职责范围等,进一步提高海上卫勤保障机动快速反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