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段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生存状况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MCI)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脑动脉取栓手术治疗的102例AMCI病例资料,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12例)、中老年组(45~79岁,63例)及高龄组(≥80岁,27例).收集三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个人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脑梗死分型(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统计早期生存状况.结果 高龄组男性占比低于中老年组、青年组,中老年组、高龄组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占比高于青年组,高龄组心房颤动史占比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高龄组卒中史占比高于青年组,中老年组及高龄组吸烟占比低于青年组,中老年组及高龄组其他病因(SOE)占比低于青年组,高龄组NIHSS评分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中老年组NIHSS评分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AMCI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生存状况差异显著,青年患者吸烟比例较高,且发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SOE更相关;中老年及高龄患者中更易出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史、卒中史,且以LAA、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病因为主,即使能获得早期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致死致残率高.故管控危险因素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老年人肌少症与膳食摄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 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 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 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 β=-0.290, OR=0.748,95% CI:0.569~0.984, P<0.05)和脂肪量减少( β=-2.673, OR=0.069,95% CI:0.010~0.488, 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 β=0.739, OR=2.094,95% CI:1.219~3.597, P<0.01)有关。 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持续受研究者高度关注,高龄及关节置换术是PND的高危因素,亦是研究热点。文章综述神经阻滞、多模式阵痛、麻醉深度及各类药物干预措施等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术后PND的影响,旨在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更为清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黑龙江省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黑龙江省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招募年龄为40~70岁的中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将调查对象按年龄分层(40~49、50~59、60~70岁),收集日间随意1次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检测尿碘。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甲状腺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调查因素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 771名中老年人,年龄为(54.32 ± 8.24)岁,尿碘中位数为157.04 μg/L,处于碘适宜水平。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3.63%(1 209/2 771),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 2趋势=49.400, P < 0.01);其中,女性患病率为46.98%(917/1 952),明显高于男性的35.65%(292/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082, P < 0.01)。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小结节占57.65%(697/1 209),大结节占42.35%(512/1 209),且大结节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 2趋势=18.751, P < 0.01);单发结节占42.76%(517/1 209),多发结节占57.24%(692/1 209),且多发结节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 2趋势=18.437, P < 0.01);以囊实性结节最为多见[47.97%(580/1 209)],其次为实性结节[44.25%(535/1 209)],囊性结节最为少见[7.78%(94/1 2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比值比( OR)= 1.868,95%置信区间( CI):1.538~2.269, P < 0.01]、年龄(50~59岁组: OR=1.258,95% CI:1.020~1.550, P < 0.05;60~70岁组: OR=1.762,95% CI:1.407~2.207, P < 0.01)、超重( OR=1.303,95% CI:1.078~1.574, P < 0.01)、高血压( OR=1.332,95% CI:1.037~1.712, P < 0.05)以及糖尿病( OR=1.604,95% CI:1.077~2.387, P < 0.05)是影响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黑龙江省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流行有明显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结节、多发结节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对于女性、高龄、超重、高血压及糖尿病人群应加强早期筛查并关注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谵妄及认知障碍的风险评估与干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沉默性谵妄”(即低活动型谵妄)正侵害着老年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研究显示术后谵妄、认知障碍影响接受外科手术的全年龄段患者 [1],而年龄增长则是术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2]。我国正面临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困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3.5% [3],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彼时我国将正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研究显示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率较高,但识别率较低,术后谵妄未被发现者高达84% [4]。术后谵妄对患者的早期和远期预后均有不良影响,其可增加术后远期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对于术后谵妄、认知障碍,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大部分高龄患者预后不良。本文对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谵妄、认知障碍的定义、发病率、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筛查效能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效能。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LI患者138例,分别采用MMSE和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况;依据年龄或受教育年限中位数分组,应用χ 2检验比较采用MMSE与MoCA筛查各组LI患者认知障碍的敏感性和一致性;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比较各组MMSE和MoCA认知总分和记忆、执行、视空间、注意、语言、定向等认知域评分。 结果:MoCA筛查低年龄组、高年龄组、低受教育年限组、高受教育年限组以及全人群LI患者认知障碍的敏感性(76.5%、75.7%、74.2%、77.8%、76.1%)均显著高于MMSE筛查(44.1%、65.7%、60.6%、50.0%、55.1%)(χ 2 =12.17、13.13、9.33、15.75、23.86,均 P < 0.01)。各组对应的Kappa系数分别为0.336、0.391、0.358、0.389、0.373,均小于0.4(均 P < 0.01),提示两种量表筛查认知障碍的一致性较差。应用MMSE筛查高年龄组LI患者认知障碍阳性率(65.7%)显著高于低年龄组(44.1%)(χ 2=6.50, P < 0.05)。高年龄组或低受教育年限组LI患者MMSE和MoCA认知总分及记忆、执行、视空间、注意、语言、定向各项认知域得分均显著低于低年龄组( tMMSE=3.61、2.49、3.12、4.26、1.70、3.69、2.24,均 P < 0.01; tMoCA=3.83、1.75、3.28、3.80、2.21、4.08、2.52,均 P < 0.05)或高受教育年限组( tMMSE=-2.87、-2.32、-0.85、-2.54、-0.73、-2.57、-2.96,均 P < 0.01; tMoCA=-2.95、-1.12、-3.39、-1.54、-1.52、-3.09、-3.02,均 P < 0.05)。 结论:MMSE和MoCA联合筛查LI患者认知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高龄、低受教育年限LI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主要表现为记忆、执行、视空间、注意、语言、定向等多项认知域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7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术前临床特征、围手术期评估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术前HGB、生活习惯、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神经浸润、淋巴浸润及再次手术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有关(均 P<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30 kg/m 2( HR:2.30,95% CI:1.27~4.17, P=0.006)和N1~N2期( HR:2.97;95% CI:1.48~5.97, P=0.002)是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80以上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同时BMI和N分期是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以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两个小组患者人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状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人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腹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远低于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所收获的成效远胜于以往所运用的常规护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少症与老年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肌少症与老年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LACRC)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TNM分期为Ⅱ~Ⅲ期的205例70岁及以上老年LA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术前30 d内的腹部CT测量第3腰椎截面的骨骼肌面积(SMA),肌少症的定义为骨骼肌指数(SMI)(SMI=SMA/身高 2)男性≤52.4 cm 2/m 2、女性≤38.5 cm 2/m 2,比较肌少症和非肌少症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分析肌少症对老年LACRC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205例患者中,63.4%(130/205)患者患有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患者比较,肌少症组患者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比例更高( χ2=6.420、 P=0.011)、超重或肥胖的比例更低( χ2=9.366、 P=0.009)、接受辅助化疗比例和术后5年无疾病生存率更低( χ2=6.257、7.347, P=0.012、0.007)。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非肌少症组的老年LACRC患者无疾病生存(DFS)率优于肌少症组患者(Log-rank χ2=6.919、 P=0.009);非肌少症组老年LACRC患者中,辅助化疗组DFS率优于非辅助化疗组(Log-rank χ2=4.745、 P=0.0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 HR=1.634,95% CI:1.110~2.404, P=0.013)和患肌少症( HR=1.509,95% CI:1.017~2.238, P=0.041)是老年LACRC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论:肌少症和老龄及体质指数相关,患有肌少症的老年LACRC患者长期预后欠佳,非肌少症的老年LACRC患者可能获益于辅助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征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医院新入血液透析、并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共61例,观察截止至2018年7月1日,死亡者以死亡为观察终点,按照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通过Cox回归法分析高龄老年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8个月,随访过程中有32例患者死亡(52.5%),死亡原因主要有感染13例(40.6%)和心脑血管疾病12例(37.5%);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46/61)、54.1%(33/61)、37.7%(23/61)、22.9%(14/61)和16.4%(10/6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其中80~84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7.5个月,85岁及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9个月。与生存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男性比例高[65.6%(21/32)比37.9%(11/29), χ2=4.678、 P= 0.031],血红蛋白[(85.4±13.0)比(95.0±17.6)g/L, t=2.867、 P= 0.019]和白蛋白[(30.3±5.0)比(34.6±4.8)g/L, t=3.039、 P= 0.001]水平更低。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生存率降低,85岁以下患者较85岁及以上患者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7.5个月比14.9个月,Log Rank P= 0.006);此外,进入血液透析前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生存率较未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更低(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比29.2个月,Log Rank P= 0.002);血白蛋白高组(≥33 g/L)的患者较血白蛋白低组(<33 g/L)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比18.9个月,Log Rank P= 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透析时的年龄( HR= 1.136、95% CI:1.005~1.285、 P= 0.041)、性别( HR= 0.409、95% CI:0.169~0.994、 P= 0.048)、血白蛋白水平( HR= 0.836、95% CI:0.772~0.906、 P< 0.001)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 HR= 6.161、95% CI:1.848~20.538、 P= 0.003)是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高龄老年透析人群病情复杂,预后差;患者首次透析时的年龄、性别和血白蛋白水平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