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麝香酮通过调控微小RNA-223表达减轻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麝香酮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麝香酮低、中、高剂量组、IL-1β+anti-微小RNA(miR)-NC组、IL-1β+anti-miR-223组、IL-1β+麝香酮+miR-NC组、IL-1β+麝香酮+miR-223组。检测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bax)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23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IL-1β+麝香酮低、中、高剂量组软骨细胞IL-6[(13.24±1.18)、(8.34±0.83)、(4.71±0.43) ng/L]、TNF-α[(36.24±3.78)、(23.47±2.47)、(10.95±1.17) ng/L]、IFN-γ[(56.47±5.59)、(41.34±5.56)、(26.88±2.12) ng/L]水平低于IL-1β组,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7.902、390.005、181.019, P<0.05)。IL-1β+麝香酮低、中、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凋亡率[(26.39±2.35)%、(18.71±1.25)%、(11.06±1.03)%]和bax表达水平(0.71±0.06、0.57±0.04、0.39±0.03)低于IL-1β组,bcl-2表达水平(0.35±0.03、0.47±0.04、0.61±0.05)高于IL-1β组,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93.382、193.076、201.190, P<0.05)。IL-1β+麝香酮低、中、高剂量组软骨细胞中miR-223表达水平低于IL-1β组,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0.22、2.03±0.21、1.41±0.13比3.35±0.24, F=122.850, P<0.05)。IL-1β+麝香酮+miR-223组miR-223、IL-6、TNF-α、IFN-γ、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高于IL-1β+麝香酮+miR-NC组,bcl-2表达水平低于IL-1β+麝香酮+miR-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226、18.782、21.394、16.912、18.254、16.100、18.522, P<0.05)。 结论:麝香酮可能通过下调miR-223减轻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麝香化学成分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麝香作为一味用药历史悠久、药效确切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麝香主要含有大环酮类、吡啶生物碱类、甾体类、多肽蛋白质类、芳香族杂环类等化学成分.而对麝香及其成分的药理研究主要侧重于抗炎、强心和抗肿瘤等方面.此外,含麝香的中药复方制剂,如西黄丸、六神丸、八宝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本文就麝香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毒理作用及其复方制剂在防治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麝香及其复方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麝香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麝香接骨胶囊中7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麝香接骨胶囊中芍药苷、盐酸麻黄碱、柚皮苷、β-蜕皮甾酮、川续断皂昔Ⅵ、儿茶素、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x2.1 mm,1.7 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 ℃;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平均加样回收率85.6%~110.1%,RSD 2.9%~6.4%.20批样品中有5批检出蛇床子素;儿茶素、柚皮苷、β-蜕皮甾酮、盐酸麻黄碱含量在各批次样品中差异较大,而且有2批未检出儿茶素.结论 麝香接骨胶囊有独活混入情况,儿茶、骨碎补、牛膝、麻黄质量参差不齐,建议该制剂现行标准补充儿茶等药味的质量控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医经典名方西黄丸处方考证、历史沿革应用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经典名方西黄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清代名医王洪绪所创,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剂,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4味药物组成.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该文通过医药典籍系统梳理该处方的出处,对处方用量、处方中各药味进行了考证,并对西黄丸的历史沿革应用进行分析,同时以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五原则"为纲领预测了西黄丸的质量标志物,结果发现麝香酮、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11-酮基-β-乳香酸、β-榄香烯等可作为西黄丸主要的Q-Marker,为西黄丸的质量控制、后续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麝香酮对胰腺癌中NLRP3炎症体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麝香酮(MUS)对胰腺癌(PC)的抗癌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体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根据MUS处理浓度不同将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分为0μM组、0.1μM组、0.5 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各组细胞使用相应浓度的MUS孵育48 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生长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值,使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使用Trans well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使用Western blot测定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对BALB/c雄性裸鼠皮下注射PANC1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然后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US组,每组6只.对照组裸鼠给予腹腔注射100μL的1%二甲基亚砜(DMSO),MUS组裸鼠给予腹腔注射100μL的MUS溶液(20 mg/kg).给药21 d后测量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结果 与0 μM组相比,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的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凋亡率逐渐升高(均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0 μM组相比,0.1μM组、0.5 μM组、1 μM组、2 μM组和4μM组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逐渐降低(P<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0μM组相比,0.1μM组、0.5 μM组、1 μM组、2 μM组和4μM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US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的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MUS具有良好的抗PC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体通路介导的EMT发挥抗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中成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系统评价不同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用药排序.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建库至2022年10月9日涉及中成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纳入RCT使用R软件gemtc及rjags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74篇RCTs,7 192例患者,涉及11种不同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芪苈强心胶囊、麝香保心丸、血脂康胶囊、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养心氏片、芪参益气滴丸、益心舒胶囊).网状Meta分析疗效评价结果显示,①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注射剂优选心脉隆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选用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②改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的比值(E/A)方面,注射剂选用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常规西医、参麦注射液+常规西医、参附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优选益心舒胶囊+常规西医;③改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E/e')方面,注射剂优选参附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④提高6 min步行试验(6MWT)方面,注射剂选用参麦注射液+常规西医、心脉隆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⑤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面,口服药优选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⑥降低B型利钠肽(BNP)方面,注射液优选心脉隆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优选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不良反应与单纯常规西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方面优于单纯常规西医,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但现有证据受限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与数量,以上结论需更多前瞻性RCT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麝香酮调节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究麝香酮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 检测0、2、4、8、16、24 μmol/L的麝香酮处理后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存活率,筛选出麝香酮最佳细胞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KOV3细胞并构建其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麝香酮组,麝香酮+自噬抑制剂氯喹(CQ)组,麝香酮+空载组,麝香酮+SHH过表达组,按照分组分别以麝香酮、CQ、空载质粒及SHH过表达质粒处理后,检测各组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以EdU染色、TUNEL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KOV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SKOV3细胞及其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与SHH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麝香酮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目、肿瘤体积和质量、肿瘤组织SH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及肿瘤组织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麝香酮组相比,麝香酮+CQ组和麝香酮+SHH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目、肿瘤体积和质量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及肿瘤组织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麝香酮+ SHH过表达组细胞及肿瘤组织SH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麝香酮+空载组细胞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酮可通过下调SHH而促进卵巢癌细胞自噬,进而抑制其增殖、体内生长、迁移及侵袭,促进其凋亡,最终抑制其恶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11种中成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估不同中成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自建库至 2023 年 5 月口服中成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文献质量,通过RStudio 3.6.3 软件调用"gemtc"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纳入 96 篇RCTs,8 452 例患者,涉及 11 种中成药,包含 8 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显示,①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除益心舒胶囊+常规西药、麝香保心丸+常规西药、心衰合剂+常规西药外,其余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均优于常规西药,其中参芪益气滴丸+常规西药效果最佳;②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除益心舒胶囊+常规西药、参松养心胶囊+常规西药外,其余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均优于常规西药,其中麝香保心丸+常规西药效果最佳;③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葛酮通络胶囊+常规西药、心衰合剂+常规西药、黄芪合剂+常规西药、通心络胶囊+常规西药、稳心颗粒+常规西药、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药均优于常规西药,其中稳心颗粒+常规西药效果最佳;④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方面,各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常规西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提高 6 min步行试验(6MWT)方面,养心氏片+常规西药、益心舒胶囊+常规西药、参芪益气滴丸+常规西药、稳心颗粒+常规西药、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药均优于常规西药,其中参芪益气滴丸+常规西药效果最佳;⑥降低脑钠肽(BNP)方面,心衰合剂+常规西药优于常规西药;⑦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参芪益气滴丸+常规西药、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药优于常规西药,其中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药效果最好;⑧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报道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综上,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更佳,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指标,可在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用药.但受纳入文献质量与数量的限制,今后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麝香酮抑制mPTP开放减轻OGD/R所致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探讨麝香酮(muscone)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开放减轻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 and glucose-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所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建立OGD/R损伤的HT22 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采用CCK-8 法检测HT22 细胞活力;JC-1 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HT2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及mPTP 的开放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T22 细胞线粒体中ATP的活性及HT22 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HT22 细胞中钙离子的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链酶酶解后的HT22 细胞蛋白验证麝香酮和MEK的结合情况.采用MEK抑制剂U0126 对HT22 细胞进行干扰,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EK、p-ERK、CypD的表达.结果显示,与OGD/R模型组比较,麝香酮给药处理后能显著升高HT22 细胞活力,增强线粒体ATP活性及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ROS的含量、Cyt C的浓度及Ca2+的含量,降低mPTP的开放度进而抑制细胞凋亡.麝香酮能明显升高MEK和p-ERK的表达,降低CypD的表达.分子对接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麝香酮和MEK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综上可知麝香酮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抑制凋亡,对OGD/R损伤的HT22 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并且该保护作用与激活MEK/ERK/CypD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麝香酮对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讨麝香酮在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 36只雄性 8~10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及LPS+麝香酮组,每组 12只.LPS组和LPS+麝香酮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5 mg/kg以构建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模型,LPS+麝香酮组小鼠于 LPS注射前 7d开始,每日 09:00给予 2 mg/kg的麝香酮灌胃处理.对比分析各组小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的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心肌组织中 CD45阳性细胞浸润水平;同时检测小鼠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以评估心肌损伤状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 LVEF及 LVFS明显降低,TNF-α、IL-1β、HMGB1 mRNA表达量升高,CD45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 CK-MB、LDH及 AST水平升高,NLRP3、ASC、IL-18 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LPS组比较,LPS+麝香酮组LVEF及LVFS明显升高,TNF-α、IL-1β、HMGB1 mRNA表达量降低,CD45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血清CK-MB、LDH及AST水平降低,NLRP3、ASC、IL-18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酮可能通过调节 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反应减轻脓毒血症小鼠心肌炎症及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