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 >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0, 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 2=0.649, 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 2=0.482, 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 2=0.410, 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 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 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 OR=1.031,95 %CI为1.010~1.054, 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 OR=0.981,95 %CI为0.971~0.991, 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 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 P均>0.05)。 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内膜微刺激受益的人群特征以及如何最大化这种效益:一项针对中国女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找出可以受益于子宫内膜微刺激(endometrial microstimulation,EM)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患者特征以及如何最大化这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至2018年期间在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EM治疗的191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各个周期患者的基线特征、周期参数以及微刺激操作的各种差异。结果:患者年龄 ≤35岁共1435个周期,其中种植成功共867个周期,种植失败共568个周期;患者年龄>35岁共481个周期,其中种植成功共179个周期,种植失败共302个周期。年龄≤35岁的女性中,种植成功者在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1.07±0.20) cm]大于种植失败者[(1.02±0.20) cm, OR=5.01, P<0.001],A/A-型子宫内膜比例(91.3%)大于种植失败者(85.3%, OR=1.88, P=0.01)。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种植成功者子宫内膜厚度[(1.05±0.19) cm]大于种植失败者[(0.96±0.22) cm, OR=8.73, P<0.001)];在黄体期进行EM患者的种植率(42.9%)大于卵泡期行EM者(32.7%, P=0.02)。 结论:对于临床上被建议行EM治疗的患者,年龄≤35岁子宫内膜状况较好 (较厚或A/A-型子宫内膜)或者>35岁子宫内膜较厚的患者可能可以从EM中获益,而且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内膜微刺激提高了>35岁患者的胚胎种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波塞冬分类标准下的不同卵巢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波塞冬分类标准下的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卵巢低反应人群中的治疗效果,为卵巢低反应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的,且根据波塞冬分类标准筛选卵巢低反应预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因素分为低年龄组(<35岁组)和高年龄组(≥35岁组),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对比。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49例,其中低年龄组410例,高年龄组839例。在低年龄组中,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相对比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数[(5.6±3.6)枚比(4.6±3.2)枚比(2.4±1.7)枚, P<0.001]和可移植胚胎数[(2.2±1.6)枚比(1.6±1.6)枚比(1.1±1.1)枚, P<0.001],更低的移植周期取消率[20.8%(33/159)比 39.5%(49/124)比69.3%(88/127), P<0.001],更高的妊娠率[40.9%(65/159)比29.0%(36/124)比15.7%(20/127), P<0.001]和活产率[31.4%(50/159)比23.4%(29/124)比12.6%(16/127), P<0.001],三种治疗方案的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高年龄组中,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相对比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数[(3.9±2.8)枚比(3.1±2.3)枚比(2.5±1.8)枚, P<0.001]和可移植胚胎数[(2.8±2.0)枚比(2.4±2.0)枚比(2.1±1.7)枚, P<0.001],但三种治疗方案在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预期卵巢低反应的年轻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比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拥有更好的临床结局。值得强调的是年龄越大,妊娠结局越差,另外应根据卵巢低反应患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启动促性腺激素前不同预处理对POSEIDON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启动促性腺激素(Gn)前不同预处理对POSEIDON预期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探索改善POR患者临床结局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OSEIDON预期POR患者364个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超短激动剂/拮抗剂方案]的临床资料,按照启动Gn前的预处理情况分为短效口服避孕药(OCP)组(A组, n=167)、戊酸雌二醇组(B组, n=56)和未处理组(C组, n=141),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周期指标、实验室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等。 结果:A组年龄[(34.8±4.9)岁]明显小于B组[(38.0±4.9)岁]和C组[(37.9±4.7)岁]( P<0.001),B组体质量指数(BMI)[(21.9±3.1) kg/m 2]明显小于A组[(23.5±3.6) kg/m 2]和C组[(23.2±3.1) kg/m 2] ( P=0.014),窦卵泡计数(AFC)A组(2.4±2.0)、B组(4.1±1.9)、C组(3.5±2.0)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组排卵障碍的比例(32.9%)明显高于B组(10.7%)和C组(11.3%) ( P<0.001),C组IVF周期数(3.0±1.7)明显大于A组(2.5±1.5)( P=0.017);3组间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A组[(9.4±1.9) mm]小于B组[(10.6±1.5) mm]和C组[(10.1±2.0) mm] ( P<0.001),受精率A组(77.1%)、B组(77.6%)明显高于C组(71.3%)( P=0.041);3组间Gn使用量、Gn使用时间、获卵数、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A组(26.2%、36.1%)和B组(26.8%、42.0%)明显高于C组(14.5%、21.2%)( P均=0.014);胚胎移植周期、移植胚胎数、囊胚移植周期比例、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启动Gn前给予OCP或黄体期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均可提高POSEIDON预期POR患者的临床结局。OCP预治疗适用于排卵障碍的POR患者,而黄体期戊酸雌二醇预治疗适用于有排卵的POR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年轻未婚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年轻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的临床实践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因乳腺癌行生育力保存的13例未婚女性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患者年龄为(31.00±3.98)岁,9例采用卵泡期来曲唑+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的卵巢刺激方案,3例采用黄体期来曲唑+Gn的卵巢刺激方案,1例采用自然周期方案。其中11例患者完成了生育力保存周期,Gn使用总量为(1 865.91±501.03)U,扳机日雌二醇为(1 223.85±709.75)ng/L,冷冻卵母细胞(9.91±4.41)枚,冷冻方式均为玻璃化冷冻。结论:来曲唑+Gn的卵巢刺激后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是年轻未婚女性乳腺癌患者首选的生育力保存方案,但增进医生及患者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促进临床科室间的沟通以及推广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仍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行体外受精促排卵后的获卵数往往较低,严重影响妊娠成功率。双刺激方案利用黄体期卵巢刺激的原理,通过在一个月经周期内二次取卵,短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数量的卵子。因此,进一步探索这种新的促排卵方案可能有助于为POR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本文从POR定义、双刺激方案的作用机制和发展历史,以及在POR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泡波理论的提出和胚胎冷冻技术的进步,使得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得以应用。这一方案应用于不同卵巢功能的人群所获得的助孕结局不尽相同,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低反应和紧急生育力保存人群,该方案可打破月经周期的限制,有效控制早发黄体生成素峰,相较于卵泡期促排卵可能会获得更多具有正常发育潜能的卵子和胚胎。双刺激方案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可用的卵子及胚胎,从而改善时间敏感性患者的助孕结局。作为超促排卵方案的一种,黄体期促排卵的结局受卵泡期处理、促排卵启动时机和用药方案影响,本文将从以上方面对黄体期促排卵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剂量对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剂量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273例。所有患者采用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根据GnRH-a剂量分为1.0 mg、0.8 mg和0.5 mg三组,比较患者基础临床特征和控制性超促排卵、胚胎移植及子代数据。结果:三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及子代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降调节剂量的减少,卵巢刺激时间明显下降,0.5 mg组最短,为(11.3±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总量有下降趋势,胚胎丢失率降低,活产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mg组,受精率最低,为71.6%(768/107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早期流产率、无可用胚胎周期取消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GnRH-a 0.5 mg可减少促排卵时间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结局,是更优的降调节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方案晚卵泡期孕酮升高的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和黄体期短效长方案晚卵泡期孕酮升高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新鲜卵裂期胚胎移植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或黄体期短效长方案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ion,IVF/ICSI)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上述患者周期进行针对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移植胚胎数的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患者(A组)1748例,采用黄体期短效长方案患者(B组)1751例。根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孕酮水平再分别将A组、 B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1.00 μg/L组(1亚组),1.00~1.25 μg/L组(2亚组),1.25~1.75 μg/L组(3亚组)和1.75~3.00 μg/L组(4亚组)。比较A、B组内各亚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各项指标。 结果:A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65.5%(1145/1748)比53.6%(938/1751), P<0.001],活产率高于B组[55.7%(973/1748)比44.0%(770/1751),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A4亚组临床妊娠率[56.6%(82/145)]显著低于A1亚组[(66.8%(725/1086), P=0.01]和A2亚组[69.3%(167/241), P=0.008];B组中B3和B4亚组临床妊娠率[43.6%(68/156),30.8%(12/39)]显著低于B1亚组[55.4%(728/1315)]和B2亚组[55.2%(127/2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3比B1亚组: P=0.003;B4比B1亚组: P=0.002;B3比B2亚组: P=0.016;B4比B2亚组: P=0.004)。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A组中其他亚组与A1亚组相比,对临床妊娠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亚组比A1亚组, OR=1.090,95% CI=0.787~1.509, P=0.606;A3亚组比A1亚组, OR=0.809,95% CI=0.588~1.114, P=0.194;A4亚组比A1亚组, OR=0.675,95% CI=0.456~1.000, P=0.050);B组中与B1亚组相比,B4亚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 OR=0.410,95% CI=0.199~0.843, P=0.015)。 结论:经过PSM匹配后,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优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对高孕酮负面影响的耐受性优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全胚冷冻患者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全胚冷冻患者在取卵后接受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因OHSS高风险取消新鲜移植行全胚胎冷冻的34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取卵术后添加GnRH-ant和来曲唑分为干预组(164例),取卵术后未添加以上两种药物分为对照组(184例)。评估两组患者取卵术后首个黄体期、OHSS的分级、卵巢体积和雌二醇(E 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HSS高风险全胚冷冻患者发生中重度OHSS的相关因素。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9.3±3.8)和(29.4±4.1)岁( P=0.821),取卵术后干预组首个黄体期[(7.16±1.39)d]短于对照组[(13.88±2.11)d]( P<0.001)。干预组轻度、中度和重度OHSS发生比例分别为75.0%(123例)、23.8%(39例)和1.2%(2例),对照组分别12.5%(23例)、60.9%(112例)和26.6%(49例)( P<0.001)。干预组取卵术后第2、6天E 2水平[ M( Q1, Q3)]分别为1 520.0(1 213.8,1 884.8)和108.5(45.6,218.0)ng/L,低于对照组的1 666.0(508.8,1 702.0)和1 761.0(826.0,2 546.5)ng/L(均 P<0.001);腹腔积液[ M( Q1, Q3)]分别为19.5(0,30.0)和0 mm,小于对照组的46.0(0,61.0)和54.5(0,69.5)mm(均 P<0.001)。在取卵术后第6天,双侧卵巢体积均小于对照组( P<0.001)。不进行来曲唑和GnRH-ant联合处理是发生中重度OHSS的相关因素,其中对照组发生中重度OHSS风险是干预组的35.312倍( OR=35.312,95% CI:17.488~71.300)。 结论:OHSS高风险患者在取卵术后应用来曲唑联合GnRH-ant,减少中、重度OHSS发生,缩短取卵后首个黄体期,加快血清E 2的下降速度,促进卵巢体积恢复及腹腔积液的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