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拮抗剂方案扳机方式对体外受精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获取有效卵母细胞依赖于超促排卵方案。随着临床超促排卵经验的不断累积,拮抗剂方案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拮抗剂方案治疗周期短,且可以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替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能有效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本文就拮抗剂方案使用GnRH-a扳机和hCG扳机对体外受精结局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较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hCG扳机与双扳机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人群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与双扳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IVF-ET助孕的239例患者资料,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正常,采用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根据扳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重组hCG(recombinant hCG,rhCG)250 μg( n=143);B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0.2 mg联合hCG 2 000 U进行双扳机( n=96)。比较两组患者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等。 结果:两组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第3天胚胎形成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的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为1.40%(2/143),高于B组[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鲜及解冻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双扳机与hCG扳机比较,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双扳机似乎有减少OHSS发生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 >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0, 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 2=0.649, 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 2=0.482, 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 2=0.410, 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 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 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 OR=1.031,95 %CI为1.010~1.054, 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 OR=0.981,95 %CI为0.971~0.991, 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 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 P均>0.05)。 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龄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三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使用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于高龄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结局和费效比,探讨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高龄同时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按照POSEIDON标准,属于第4组)的低预后患者,行IVF-ET助孕,根据其使用的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拮抗剂方案组(A组,169个周期),微刺激方案组(B组,57个周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组(C组,59个周期),分析3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及费效比。结果:A组获卵数(4.46±1.45)多于B组(2.42±1.12)和C组(3.28±1.62)( P=0.013, P=0.021) ;累积临床妊娠率A组(35.50%)高于B组(21.43%)、C组(23.73%)( P=0.012, P=0.021);周期取消率A组(0.95%)最低;每获一卵所需费用A组[(3817±1450)元]明显低于B组[(5868±1820)元]、C组[(4484±1678)元]( P=0.011 ,P=0.214);每获一枚可利用胚胎所需费用A组[(7276±2329)元]低于B组[(7978±2560)元]和C组[(7466±2175)元]( P=0.001, P=0.012),每获一临床妊娠所需费用A组[(47 957±22 388)元]低于B组[(67 450±35 210)元]、C组[(61 984±33 463)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2, P=0.021)。 结论:对于35周岁以上、刺激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从临床结局及费效比方面综合考虑,拮抗剂方案优于微刺激、PPOS,是比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基因表达与胚胎发育潜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不孕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基因的转录表达差异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对年龄、体质指数、卵巢储备功能相近,并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GnRH)拮抗剂治疗的PCOS不孕症患者,其中胚胎数少者为病例组( n=3),多者为对照组( n=3)。收集患者的卵巢颗粒细胞并提取总RNA,进行基因转录表达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及功能富集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76个基因显著上调,110个基因显著下调。与进周期日相比,对照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日的雌二醇(estradiol,E 2)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 KRT7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CCNYL2表达显著下调。基因本体条目富集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与染色体分离、调控细胞周期、脂肪酸代谢等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调控细胞组装、细胞分化、负向调控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发育、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ERK1和ERK2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下调。KEGG分析显示,与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 结论:接受GnRH拮抗剂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卵母细胞体外正常受精数及可用胚胎数存在显著差别,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GnRH拮抗剂治疗的92例初诊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0(65~76)岁。治疗前PSA中位值98.30(32.50~436.75)ng/ml,睾酮中位值12.30(1.51~18.44)nmol/L。M 0期26例(28.3%),M 1期66例(71.7%);≥T 3期67例(72.8%),N 1期54例(58.7%)。Gleason评分≥8分80例(87.0%);联合使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58例(63.0%),有特殊基因突变者21例(22.8%)。患者均接受GnRH拮抗剂地加瑞克皮下注射治疗,每28天1次,首次剂量240 mg,后续每次80 mg。记录地加瑞克治疗后3个月PSA和睾酮变化情况;将PSA最大降幅≥99%的患者,定义为高反应组,<99%者为低反应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地加瑞克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92例使用地加瑞克治疗3个月后,PSA中位值下降至0.64(0.11~3.93)ng/ml( P<0.001),睾酮中位值降至0.45(0.13~0.72)nmol/L( P<0.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反应组48例,低反应组44例。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PSA与低反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67.11~444.25)ng/ml与88.50(9.91~582.25)ng/ml, P=0.077];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睾酮水平显著高于低反应组[13.82(7.53~19.43)nmol/L与4.61(0.75~16.12)nmol/L, P=0.030]。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后PSA显著低于低反应组[0.22(0.09~0.82)ng/ml与3.22(0.19~15.88)ng/ml, P<0.001];两组治疗后睾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0.09~0.80)nmol/L与0.45(0.02~0.65)nmol/L, P=0.826],均达到去势水平(<1.7nmol/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低是地加瑞克反应良好的因素( OR=0.947,95% CI 0.897~0.999, P=0.039);T分期( P =0.540)、N分期( P =0.363)、M分期( P =0.660)、Gleason评分( P=0.834)、应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 P =0.238)和基因突变( P =0.525)均与地加瑞克高反应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地加瑞克高反应的独立因素( OR=0.913,95% CI 0.847~0.983, P=0.016)。 结论:在真实世界中,GnRH拮抗剂治疗HSPC患者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睾酮和PSA水平,且疗效不受肿瘤分期、分级、基因突变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LH提前升高对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提前升高对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后行IVF/ICSI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资料。根据添加拮抗剂前LH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LH提前升高(添加拮抗剂前LH>10 U/L),共65个周期;B组:添加拮抗剂前LH≤10 U/L,按照年龄、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体质量指数、窦卵泡计数与A组进行1∶3倾向评分匹配,共19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两组患者基础LH水平、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添加拮抗剂时Gn使用时间、扳机日雌二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患者添加拮抗剂日LH水平[12.2(11.1,17.5)U/L]、雌二醇水平[3 301.0(2 708.0,4 275.0)pmol/L]及卵泡直径[14.0(12.6,15.5)mm]均明显高于B组[3.5(2.2,5.2)U/L、2 178.5(1 208.0,3 218.0)pmol/L、13.0(12.0,14.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添加拮抗剂后A组LH水平迅速下降,虽然A组添加拮抗剂后LH水平[3.4(2.0,5.2)U/L]、扳机日LH水平[3.0(1.7,4.7)U/L]仍高于B组[2.1(1.5,3.3)U/L, P<0.001;2.1(1.4,3.3)U/L, P=0.004],但扳机日孕酮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获卵数、双原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囊胚占比、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应用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时LH水平提前升高,及时添加拮抗剂后LH水平迅速下降,不会导致扳机日孕酮水平的升高,最终不影响IVF/ICSI鲜胚移植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双扳机在体外受精卵母细胞低成熟率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拮抗剂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双扳机在改善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实施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366例卵巢正常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3组:A组为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在周期单独使用r-hCG扳机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低并且助孕失败者( n=123);B组为A组患者再次COH助孕采用拮抗剂方案并且使用r-hCG(250 μg)联合GnRH-a(0.2 mg)扳机的周期( n=123);C组为B组患者同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并单独使用r-hCG扳机的COH周期( n=120)。 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较A组的ICSI受精率(90.4% 比 83.8%, P<0.001)、M II卵率(77.6%比44.7%, P<0.001)、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0.3±0.3)枚, P=0.01]、移植胚胎数[(1.8±0.8)枚比(0.6±0.4)枚, 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0%, P<0.001)及活产率(31.8%比0%, P<0.001)、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比0%, P<0.001)及活产率(28.0%比0%, P<0.001)均显著升高,并且其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10.6%比27.6%, P<0.001)。B组与C组相比,其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原核(2PN)胚胎数[(5.0±2.8)枚比(6.3±3.8)枚, P=0.03]、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4.0±2.6)枚, 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58.0%, P<0.001)及活产率(31.8%比46.8%, P=0.02)、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 比 51.3%, P=0.01)及活产率(28.0%比44.4%, P=0.03)均显著降低。 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同时使用GnRH-a联合r-hCG双扳机可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及临床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的临床结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一次行IVF/ICSI助孕的38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将患者分为卵泡期长效方案组(A组)、长方案组(B组)和拮抗剂方案组(C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与B组和C组相比,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0.64(0.35,0.99) IU/L比1.78(1.42,2.05) IU/L比5.00(3.63,6.46) IU/L;0.89(0.37,1.33) IU/L比2.48(1.76,3.25) IU/L比2.46(1.66,3.67) IU/L]和雌二醇水平[6.70(5.00,16.90) μg/L比7.93(6.50,7.93) μg/L比34.05(22.99,45.58) μg/L;1.82(1.11,2.75) μg/L比2.97(2.16,4.24) μg/L比2.03(1.49,2.96) μg/L]显著降低( P均<0.001);Gn使用总量[2700(2250,3200) IU比1875(1575,2250) IU比1800(1425,2250) IU]和Gn使用时间[11(9,13) d、9(8,10) d和8(8,9) d]显著增加( P均<0.001);临床妊娠率[76.53%(75/98)、61.39%(62/101)和54.39%(31/57), P=0.010]、胚胎种植率[54.10%(99/183)、42.63%(81/190)和40.19%(43/107), P=0.029]和活产率[66.33%(65/98)、53.47%(54/101)和47.37%(27/57), P=0.046]显著提高。 结论:与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相比,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巢低反应患者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集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应用于POR患者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严格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队列研究使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系统评价方法、RCT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队列研究7篇,RCT文献3篇,包括1977例POR患者,其中PPOS方案组1053例,拮抗剂方案9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OS方案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延长( P=0.02),但Gn总用量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POS方案的直径≥14 mm卵泡数和获卵数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 Ⅱ卵率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 P=0.04, P<0.001),但两组方案的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POS方案的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4),扳机日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LH水平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POS方案的临床妊娠率高于拮抗剂方案,而流产率低于拮抗剂方案( P=0.03, P<0.001),但周期取消率和出生率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POS方案可明显降低POR患者促排卵中LH峰发生率,提高M II卵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可在POR患者中广泛安全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