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SH受体抑制型抗体(TBAb)激活PI3K-AKT促使胫前黏液性水肿皮损原代成纤维细胞产生透明质酸胞外累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胫前黏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edema, PTM)是以真皮大量透明质酸(hyaluronan, HA)沉积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TSH receptor antibody, TRAb)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局限性甲状腺相关皮肤病。本研究探讨TRAb及其两种亚型[刺激型抗体TSAb(M22)和抑制型抗体TBAb(K1-70)]对PTM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合成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及胫前黏液性水肿真皮成纤维细胞,用M22、K1-70及患者IgG分别刺激原代成纤维细胞,利用ELISA检测刺激原代成纤维细胞前后上清液中HA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EMIP、HAS2、PI3K-AKT通路蛋白及其磷酸化的变化。结果:患者IgG(TRAb 8.4 IU/L)可显著刺激PTM患者原代成纤维细胞的透明质酸胞外累积。同样,M22、K1-70处理PTM患者原代成纤维细胞均可上调上清液透明质酸含量,还显示K1-70刺激作用显著高于M22。IgG、M22及K1-70处理后,原代成纤维细胞HAS2表达增加,CEMIP表达减少;同时,p-PI3K及p-AKT增加。其中,对K1-70进一步研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A产生可被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结论:TRAb尤其是TBAb,通过活化成纤维细胞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HA的酶(HAS2)增加,HA分解酶(CEMIP)减少,造成HA在成纤维细胞外聚集,从而导致PTM皮损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1岁,因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 19-9进行性升高7个月余入院。入院后查CA19-9达117.3(正常参考值:0~37) kU/L,电子胃镜示:萎缩性胃炎C1(非活动性)。电子肠镜检查示:阑尾开口隆起性病变,表面充血水肿,考虑炎性改变;全腹增强CT(图1A,图1B)示阑尾壁弥漫性强化(平均CT值95 HU)。现患者偶感腹胀,大小便正常,半年内体质量减轻约3 kg。腹部体格检查未及明显阳性体征。患者既往2015年4月曾因右下腹剧烈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浆黏性肿瘤ARID1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卵巢浆黏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06年6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卵巢浆黏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PAX8、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WT1、p16、p53以及ARID1A编码蛋白Baf250a的表达。结果:本组卵巢浆黏性肿瘤共75例,其中良性浆黏性囊腺瘤30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36岁,镜下由宫颈内膜型黏液上皮和浆液性上皮混合组成,每种成分占10%以上。交界性浆黏性肿瘤34例,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9岁,7例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见宽大的乳头状结构,分支复杂,衬覆上皮层次增加,细胞成分复杂,主要为宫颈内膜样黏液细胞(非肠型,无杯状细胞),其次为嗜酸性细胞,其他可见透明细胞、鞋钉样细胞、纤毛细胞、子宫内膜样细胞等。间质疏松水肿,常伴大量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浆黏性癌11例,患者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0岁,2例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呈乳头状、融合腺样、微腺或实性结构,多呈扩张性浸润生长方式,局部呈破坏性浸润;细胞成分复杂,与交界性肿瘤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RID1A编码蛋白Baf250a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核,交界性浆黏性肿瘤表达缺失率30%(6/20;其中1例完全缺失,5例部分缺失),浆黏性癌表达缺失比例2/11(均为部分缺失);CK7、PAX8、p16在肿瘤细胞表达阳性;ER、PR均为阳性(10%~80%),WT1阴性,p53野生型表达,Ki-67阳性指数20%~60%。浆黏性癌10例行全子宫、双侧/单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患侧附件及阑尾切除术,术后均行化疗。根据2014版卵巢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期4例,ⅡA期3例,ⅢC期4例。浆黏性癌8例存活(其中2例复发),1例死于疾病,2例失访。交界性肿瘤34例均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均存活,1例复发。结论:浆黏性肿瘤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交界性浆黏性肿瘤与浆黏性癌均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细胞成分。ARID1A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致瘤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在浆黏性肿瘤中具有表达缺失的特点,以及p53野生型表达,均支持浆黏液性肿瘤是Ⅰ型肿瘤而非Ⅱ型肿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荨麻疹样损害为首发表现的M5a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22岁,因面部及胸腹部出现风团样损害3个月就诊。患者于2017年5月无明显诱因面部、胸腹部出现散在肤色风团样损害,直径0.5 ~ 1.0 cm,不易消退,无瘙痒及疼痛。自行口服盐酸赛庚啶片(具体剂量不详),效果不佳,遂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为"荨麻疹",予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d,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每日3次,治疗10余天皮损未见改善,再次就诊。考虑"肥大细胞增生症",予以氯雷他定颗粒10 mg/d;玉屏风颗粒5 g每日3次,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1次。皮损未见消退反而增多,面部出现丘疹和结节(图1),局部正常皮肤摩擦后出现水肿,似风团样损害,不易消退。右侧颞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部分区域棘层略薄,真皮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呈黏液样变性,吉姆萨染色阴性,排除肥大细胞增生症。遂调整治疗为甲泼尼龙片24 mg/d、硫酸羟氯喹0.2 g/d,治疗1 d后患者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急查尿常规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稍高,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02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24(参考值:0.40 ~ 0.75,下同)、淋巴细胞比例0.64(0.20 ~ 0.50)、红细胞计数3.0 × 10 9/L、血红蛋白106.0 g/L。血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132.6 U/L(14.0 ~ 36.0 U/L)、乳酸脱氢酶9 306 U/L(313 ~ 618 U/L)。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 d后患者发热,体温最高达38.7 ℃,伴寒战、大汗、咽痛、乏力,无咳嗽、咳痰,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治疗3 d,上述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61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08、淋巴细胞比例0.84、红细胞计数2.66 × 10 9/L、血红蛋白91.0 g/L,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双链DNA抗体、IgA、IgM、IgG及补体C3、C4均阴性,丙氨酸转氨酶101.8 U/L,乳酸脱氢酶3 116 U/L。骨髓穿刺活检示约90%异常原始单核细胞,考虑M5a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遂收住血液内科,发病以来患者无牙龈出血,无鼻衄、皮肤黏膜出血、呕血、黑便史,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右侧颞部皮损组织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散在核大、深染的异形细胞,灶状分布,部分区域黏液样变性;CD43阳性、骨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Ki67 25%阳性、CD3阴性、CD117散在阳性,见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LADA-1型伴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黏液性水肿及肌酸激酶、肝酶显著升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6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乏力伴体质量增加半年”于2021年11月30日收入海口市中医医院。患者自诉8年前因消瘦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糖约20 mmol/L,伴口干、多饮、多尿,无视物模糊、手足麻木等症状,当时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血糖控制尚可。1年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预混胰岛素每天2次注射方案,后因血糖波动逐渐调整为胰岛素“3+1”强化治疗。目前降糖方案为:门冬胰岛素早7 U、中8~9 U、晚5~6 U三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10 U晨起皮下注射,诉血糖控制尚可。近6个月,患者自觉乏力明显,体质量逐渐增加,半年内增重10 kg,近亲属诉其反应迟钝,口齿欠清,颜面浮肿,无发热恶寒,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慌,无腹痛腹胀,睡眠欠佳,食欲尚可,夜尿偏多,无泡沫尿,大便每2~3天1次。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目前服用氨氯地平片(2.5 mg/次,每天1次)+替米沙坦片(40 mg/次,每天1次),血压控制可;曾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双小腿肌肉疼痛,服阿司匹林后亦不耐受(具体不详),故停之,现长期服用芪参益气滴丸(1袋/次,每天3次)。父亲有“糖尿病”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帕替尼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致红皮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6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阿帕替尼(250 mg口服、1次/d)、替莫唑胺(口服,第1天500 mg,第2~4天400 mg/d)和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和第15天)联合治疗。5个周期(28 d为1个周期)后出现多发皮疹,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皮损,伴红疹、脱屑;全身水肿,四肢肿胀,双下肢为重,伴黏液渗出。第6个周期将阿帕替尼减量(250 mg口服、1次/3 d),皮疹未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白蛋白28.5 g/L,血清总蛋白55.5 g/L,嗜酸粒细胞0.096,血钾3.17 mmol/L。考虑为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红皮病,停用2药,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及皮肤护理,同时予补充蛋白、利尿、补钾、护胃等对症治疗。治疗10 d后皮疹消退,脱屑、瘙痒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胫前黏液水肿伴Graves病误诊为丹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胫前黏液水肿是Graves病的特征性皮肤表现,常出现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之后。本例患者首诊症状为双下肢水肿性红斑,最初误诊为丹毒,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胫前黏液水肿,之后发现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彩超异常,最后诊断:Graves病。予低碘饮食,甲巯咪唑15 mg,口服1次/d。皮损处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封包治疗,3周后原有红肿消退。提示临床医生重视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避免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raves病伴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Graves病伴胫前黏液性水肿患者的诊疗经过。该例患者经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及皮肤组织病理后明确诊断Graves病合并胫前黏液性水肿,予以病灶内局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皮损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维A酸乳膏封包治疗,治疗12周后双下肢皮肤病变较前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32例IMT,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5~65岁(平均年龄37岁)。肺及纵隔10例,胃肠道、肠系膜/大网膜12例,膀胱5例,头颈部3例,小腿软组织及腹膜后各1例,其中4例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均位于腹腔。组织学肿瘤以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间质不同程度疏松水肿黏液变至胶原化,伴多少不等的慢性及急性炎性细胞浸润;EIMS以上皮样瘤细胞为主,间质水肿黏液变,浸润炎性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25/32,78%),除4例EIMS均为核膜阳性外,其余IMT均为胞质阳性;肿瘤细胞还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8/19)、平滑肌肌动蛋白(24/32,75%)、结蛋白(12/32,38%),其中4例EIMS均为结蛋白强阳性。15例行ALK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12例(12/15)可见分离信号,以非经典断裂信号为主。3例行二代测序显示1例小腿IMT出现CLIP2-ALK融合,2例EIMS均示RANBP2-ALK融合。随访29例,22例无瘤生存,4例复发(其中3例克唑替尼治疗并带瘤生存),3例死亡(其中2例为EIMS)。结论:IMT形态学谱系广泛,需与多种良恶性肿瘤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抗体ALKp80、ALKD5F3)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ALK断裂探针)可辅助IMT的诊断,不典型病例推荐二代测序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空肠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7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2个月”入院。腹部CT检查提示:中上腹偏右侧见团片状异常密度影,呈囊实性改变,小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术中探查见肿瘤来源于空肠起始部,瘤体大小13 cm×11 cm×6.5 cm,大部分外生性生长,瘤体导致肠腔轻度狭窄并压迫周围肠管,对应肠系膜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主体位于肌层内,呈浸润性生长,破坏肠壁平滑肌,侵达黏膜下层及浆膜下层(图2A),由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呈平行束状、交织状排列,部分呈波浪状排列,间质疏松,可见水肿及黏液样变区,瘤细胞核染色质稀疏或空泡状,可见小核仁,胞质嗜双色,两端细长(图2B)。黏液样区瘤细胞呈星芒状,未见明确核分裂象,肿瘤内含有小至中等大血管,血管周围伴水肿。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0/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Vimentin(+)(图3A)、β-Catenin(核+)(图3B)、Calponin(部分阳性)(图3C)、CD117(-)、Dog-1(-)、CD34(血管+)、SMA(-)、Desmin(-)、S-100(-)、Ki67(阳性指数约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D99(+)、STAT6(-)。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空肠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