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丰富结合域1A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的87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ID1A和XIAP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行 χ2检验分析。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RID1A阳性表达率为47.13%(41/87)、对应癌旁组织ARID1A阳性表达率为81.61%(71/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552, P<0.01);乳腺癌组织中XIAP阳性表达率为75.86%(66/87)、对应癌旁组织XIAP阳性表达率为6.90%(6/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294, P<0.01)。ARID1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 χ2=4.370、7.214、4.827、4.879, P<0.05)。XIAP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 χ2=7.771、6.292、5.174, P<0.05)。 结论:ARID1A在乳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XIAP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在乳腺癌的恶性演变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RID1A和XIAP的表达,结合相关临床病理参数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个Coffin-Siris综合征家系的 ARID1B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两个Coffin-Siris综合征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征及基因变异分析,揭示其可能的遗传发病机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两例先证者进行致病原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可能致病的候选基因,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变异验证。结果:WES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 ARID1B基因存在c.5467delG(p.Gly1823fs)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检出 ARID1B基因c.5584delA(p.Lys1862fs)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表明两家系先证者父母 ARID1B基因均为野生型,经检索人类变异数据库,两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 ARID1B基因的c.5467delG和c.5584delA变异均为致病变异(PVS1+PS2+PM2)。 结论:ARID1B基因c.5467delG(p.Gly1823fs)及c.5584delA(p.Lys1862fs)可能分别为两家系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浆黏性肿瘤ARID1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浆黏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06年6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卵巢浆黏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PAX8、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WT1、p16、p53以及ARID1A编码蛋白Baf250a的表达。结果:本组卵巢浆黏性肿瘤共75例,其中良性浆黏性囊腺瘤30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36岁,镜下由宫颈内膜型黏液上皮和浆液性上皮混合组成,每种成分占10%以上。交界性浆黏性肿瘤34例,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9岁,7例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见宽大的乳头状结构,分支复杂,衬覆上皮层次增加,细胞成分复杂,主要为宫颈内膜样黏液细胞(非肠型,无杯状细胞),其次为嗜酸性细胞,其他可见透明细胞、鞋钉样细胞、纤毛细胞、子宫内膜样细胞等。间质疏松水肿,常伴大量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浆黏性癌11例,患者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0岁,2例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呈乳头状、融合腺样、微腺或实性结构,多呈扩张性浸润生长方式,局部呈破坏性浸润;细胞成分复杂,与交界性肿瘤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RID1A编码蛋白Baf250a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核,交界性浆黏性肿瘤表达缺失率30%(6/20;其中1例完全缺失,5例部分缺失),浆黏性癌表达缺失比例2/11(均为部分缺失);CK7、PAX8、p16在肿瘤细胞表达阳性;ER、PR均为阳性(10%~80%),WT1阴性,p53野生型表达,Ki-67阳性指数20%~60%。浆黏性癌10例行全子宫、双侧/单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患侧附件及阑尾切除术,术后均行化疗。根据2014版卵巢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期4例,ⅡA期3例,ⅢC期4例。浆黏性癌8例存活(其中2例复发),1例死于疾病,2例失访。交界性肿瘤34例均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均存活,1例复发。结论:浆黏性肿瘤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交界性浆黏性肿瘤与浆黏性癌均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细胞成分。ARID1A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致瘤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在浆黏性肿瘤中具有表达缺失的特点,以及p53野生型表达,均支持浆黏液性肿瘤是Ⅰ型肿瘤而非Ⅱ型肿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8种人胰腺癌细胞株常见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8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常见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为胰腺癌基础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细胞株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8种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Capan-1、Capan-2、MIA PaCa-2、PANC-1、Patu8988和T3M4,均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13个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突变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显示,8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共确定36个基因、79个位点发生突变。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肿瘤蛋白P53(TP53)、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和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SMAD4)在8种胰腺癌细胞株中的突变率分别为87.5%(7/8)、100.0%(8/8)、50.0%(4/8)和37.5%(3/8)。AsPC-1和Capan-1细胞中同时存在上述4个基因的突变,BxPC-3细胞株是KRAS野生型胰腺癌,CDKN2A基因在AsPC-1、Capan-1、Capan-2和Patu8988细胞中检测到突变,而DPC4/SMAD4在AsPC-1、Capan-1和T3M4细胞中发生突变。其他发生率较高的突变基因包括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基因(AsPC-1、Capan-1、Capan-2、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BP)基因(Capan-1、Capan-2、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NOTCH1(BxPC-3、Capan-2、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AsPC-1、Capan-1和Patu8988发生突变)和E1A结合蛋白P300(EP300)基因(BxPC-3、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突变基因功能主要涉及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NOTCH信号通路、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家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DNA损伤修复、Hedgehog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8种胰腺癌细胞株具备人胰腺癌组织的基因学特征,不同细胞株具有不同的基因突变特点,实验研究中应根据不同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合理选择细胞株并分析研究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皮样肉瘤10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06—2018年病理科共10例ES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利用二代测序检测其相关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10例ES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7.3岁)。组织学诊断包括经典型9例、近端型1例。在10例ES标本中,发生SWI/SNF复合物家族基因突变7例,其中SMARCB1拷贝数缺失4例,是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其次,还包括ARID1A基因突变2例、ARID5B基因突变1例、ARID1B基因突变1例及SMARCA4基因突变1例;同时还检测到5例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突变。同一个病例亦可同时存在多种SWI/SNF复合物家族基因的异常:其中以SMARCB1和其他基因突变共存较为常见。结论:ES有多种形态学亚型,诊断上较为困难,SWI/SNF复合物家族基因突变在ES中频繁出现。其中SMARCB1的占比最高,其失活的分子机制通常为拷贝数缺失。二代测序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测序方法,可有效筛选相关基因突变,为临床医师提供潜在治疗靶点,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研究PM 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甲基化芯片与生物信息技术,筛选大气污染细颗粒物(PM 2.5)对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的差异甲基化位点及其包含的基因和通路,为进一步研究PM 2.5对HBE细胞毒理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于2020年8月,用10 μg/ml和50 μg/ml PM 2.5水溶物染毒HBE细胞24 h,即PM 2.5 10 μg/ml染毒组(低剂量组)和PM 2.5 50 μg/ml染毒组(高剂量组);用未染毒的HBE细胞作为对照组,将DNA片段与芯片进行杂交,芯片扫描读取数据后分析数据,筛选差异甲基化位点,进行差异甲基化位点的GO分析和KEGG分析,功能表观遗传模块(FEMs)分析整体差异甲基化位点的相互作用关系。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共筛选出127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包含89个基因,其中甲基化水平升高的有55个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的有72个,甲基化差异位点主要集中在Body区域和UTR区域。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共筛选出238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包含168个的基因,其中甲基化水平升高的有127个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的有111个,其差异位点也主要集中在Body区域和UTR区域。通过FEMs分析,筛选出8个相互作用最多的基因,其中6个基因有明显甲基化水平变化。在低剂量组的甲基化差异位点中找到与细胞凋亡相关的 MALT1基因;在高剂量组的甲基化差异位点中找到与癌变相关的 PIK3CA、 ARID1A基因;在FEMs分析结果中找到与肿瘤抑制相关的 TNF基因。 结论:PM 2.5染毒HBE细胞后,引起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变化,筛选出细胞凋亡和癌变相关基因,提示PM 2.5致癌致突变作用可能与DNA甲基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216a调控ARID1A在非小细胞肺癌作用及肿瘤CT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miR-216a和ARID1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周期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揭示miR-216a在NSCL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NSCLC手术且血浆miR-26a异常表达患者126例,所有患者进行肺部病灶的CT测量,检测ARID1A在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筛选并证实miR-216a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A549细胞中转染miR-216a模拟物对ARID1A表达的影响。CCK8法、流式细胞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216a和ARID1A对A549细胞增殖、S期细胞比值及迁移的影响。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miR-216a对瘤体生长的影响。结果:高表达miR-216a患者肺部病灶的轴位最大长径、与其垂直的最大短径、冠状位最大垂直长径均较miR-216a低表达者大,分别(3.83±0.59) cm、(2.38±0.41) cm、(4.13±0.72) cm比(2.31±0.45) cm、(1.69±0.34) cm、(2.41±0.48) cm;并且NSCLC组织中ARID1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216a能靶向调控ARID1A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miR-216a能促进细胞的增殖,S期阻滞和迁移能力,但上调ARID1A能逆转miR-216a的调控效果。在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上调miR-216a的表达能抑制ARID1A并促进瘤体生长。结论:miR-216a能通过靶向调控ARID1A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裸鼠中瘤体的生长,提示miR-216a对NSCLC可能具有促癌的作用。
癌,非小细胞肺 miR-216a,ARID1A,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Carcinom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iR-216a, ARID1A, 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T丰富结合域1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在胃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惠州临床医学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94例胃癌组织以及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RID1A蛋白以及eIF4E蛋白表达水平,采用 χ2检验分析ARID1A蛋白和eIF4E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32.98%(31/94)、对应癌旁组织ARID1A蛋白表达率为80.85%(76/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925、 P<0.01),ARID1A表达水平和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5.307、6.812、4.583, P<0.05)。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79.79%(75/94)、对应癌旁组织eIF4E蛋白表达率为22.34%(21/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071, P<0.01),eIF4E表达水平和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6.479、5.379, P<0.05)。 结论: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ARID1A和eIF4E有助于胃癌临床诊断及评估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4例年龄≤60岁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胚系基因检测结果分析与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年龄≤60岁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胚系致病性突变,探讨胚系致病性突变携带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9月至2023年2月接受胚系基因检测的124例年龄≤60岁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6例,女38例;年龄55.0(49.8,58.0)岁;原发肿瘤位于肾盂81例(65.3%),位于输尿管34例(27.4%),二者兼有9例(7.3%)。低级别UTUC 13例(10.5%),原位癌8例(6.5%)。12例(9.7%)有膀胱癌病史,12例(9.7%)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取患者外周血标本,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或靶向测序寻找UTUC相关的胚系突变。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美国分子病理学协会(ACMG/AMP) 2015版指南,对胚系基因检测数据进行解读,分析胚系致病性突变率,并探究胚系致病性突变携带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与东亚健康人群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比较,分析与UTUC致病风险相关的胚系突变。结果:本研究124例中,28例(22.6%)共检测到31个胚系致病性突变。有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与无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的年龄[54.0(47.0,58.0)岁与56.0(50.8,58.0)岁]、性别(男/女:21/7岁与65/31岁)、有膀胱癌病史(0与12/96)、T分期(T 3~4期:12/28与41/96)、组织学高级别比例(26/28与85/9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1个胚系致病性突变位于22个基因上,分别为BRCA2(4例,12.9%)、MSH2(3例,9.7%)、RAD54L(2例,6.5%)、BRCA1(2例,6.5%)、BRIP1(2例,6.5%)、NOTCH3(2例,6.5%)、XRCC2(1例,3.2%)、VEGFA(1例,3.2%)、TBX3(1例,3.2%)、RET(1例,3.2%)、PRKN(1例,3.2%)、PALB2(1例,3.2%)、NTRK1(1例,3.2%)、NCOA3(1例,3.2%)、MSH6(1例,3.2%)、LRP1B(1例,3.2%)、KMT2D(1例,3.2%)、KMT2A(1例,3.2%)、FANCA(1例,3.2%)、BARD1(1例,3.2%)、ARID1A(1例,3.2%)和AR(1例,3.2%)基因。对124例患者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与东亚健康人群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RCA2 ( OR=11.9, 95% CI 3.8 ~37.7, P<0.001)、MSH2( OR=11.9, 95% CI 3.2~44.5, P<0.001)、RAD54L( OR=14.2, 95% CI 2.7~73.8, P=0.002)和BRCA1 ( OR=11.8, 95% CI 2.4~59.1, P=0.003)基因的胚系致病性突变可显著增加UTUC的发病风险。 结论:本研究年龄≤60岁UTUC患者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为22.6%,携带BRCA2、MSH2、RAD54L或BRCA1基因的胚系致病性突变可显著增加UTUC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RID1A在肝内胆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ARID1A)蛋白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1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组织中ARID1A、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及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分化簇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表达情况。结果:27例患者肿瘤组织不表达ARID1A,肿瘤不表达ARID1A蛋白与肿瘤高PD-L1表达,微环境中高PD-1、CD8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RID1A表达情况、术前CEA水平、术前CA19-9水平、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肿瘤不表达ARID1A提示着ICC患者的不良预后,ARID1A缺失表达的ICC肿瘤微环境中PD-L1、PD-1、CD8蛋白高表达,提示这类患者是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