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黏膜下腭裂的产前超声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黏膜下腭裂的二维超声表现,探讨产前超声诊断黏膜下腭裂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中晚期妊娠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孕妇21 146例,均为单胎妊娠,常规留取胎儿硬腭后部腭骨水平板切面,将硬腭后部存在骨缺失定义为阳性病例,再行腭部针对性超声检查,观察软腭连续性,并与引产或分娩后结果相对照,追踪产后的诊治情况。结果:21 146例胎儿中共检出单纯腭裂44例,包括显性腭裂23例和黏膜下腭裂21例。21例黏膜下腭裂胎儿中2例因合并其他畸形引产,19例出生。追踪19例出生患儿的诊治情况,15例患儿有3岁前口腔科就诊史,其中2例产前诊断时将显性腭裂误诊为黏膜下腭裂,余13例获得临床确诊。黏膜下腭裂超声表现为硬腭后部倒"V"形骨缺失和膜性连接,软腭完整但正中变薄或呈膜性高回声。结论:黏膜下腭裂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可作出诊断,从而为出生后获得早期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塞米松诱导新西兰兔先天性腭裂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适合于腭裂手术评价等相关治疗研究的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母兔(40周龄,4.5~5.0 kg),与同品系雄兔交配后次日视为孕1 d。于孕13~16 d,对10只孕兔每日分别肌肉注射1次1.0 mg地塞米松。于孕31 d对所有孕兔行剖腹产手术得到初生仔兔,统计生产仔兔的存活率及腭裂发生率。将非腭裂仔兔与腭裂仔兔分别以阿拉伯数字编号,按随机数表法选取10只非腭裂仔兔为对照组,10只腭裂仔兔为实验组,均以标准化的管饲喂养方式进行喂养。每5 天对两组仔兔进行体重监测,并持续观察其生理行为状态。分别于1、2、4周龄时进行仔兔外形及口内上颌咬合面拍照观察。按上述编号随机选取两组4周龄仔兔各3只,进行口内上颌不同层面的局部解剖观察,并拍照对比分析。结果:10只孕兔共产下73只幼仔,生产存活率为66%(48/73),存活仔兔中腭裂发生率为60%(29/48)。10只对照组与10只实验组仔兔均可正常存活至少1个月,两组仔兔的体质量增长稳定,对照组出生时及1月龄时体质量[分别为(52.8±6.6)和(359.8±30.4)g]与腭裂组[分别为(49.5±9.1)和(332.0±33.8)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生理外形方面也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腭裂类型主要表现为完全性腭裂,其裂隙形态及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特点。口内上颌局部解剖结果显示,两组仔兔的解剖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实验组仔兔腭黏膜形态的改变,软腭肌肉的末端分布变化以及上颌中线处骨性结构发育不良和缺失等。 结论:本研究以地塞米松诱导成功建立了适宜腭裂治疗研究的新西兰兔先天性腭裂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自噬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细胞自噬是一种保守的溶酶体降解过程,对细胞生理学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自噬作为发病机制的调节因子,是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自噬与肿瘤发生机制的关系,而对于口腔疾病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细胞自噬与口腔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多区域多发性多生牙伴罕见尖牙区多生牙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13 岁,2017 年3 月19日因口内数颗乳牙迟迟未替换,来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后转入我院正畸科. 临床检查可见:面型左右对称,眼裂倾斜,鼻梁塌陷,面下1/3短,颌骨发育、皮肤及口内黏膜未见异常,无软硬腭裂,开口型开口度未见异常. 口内可见51、52、53、54、55、16、17、61、62、63、64、65、26、27、31、32、73、74、75、36、37、41、42、83、84、85、46、47 牙. 常规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示(图1 ):11、12、13、14、15、18、21、22、23、24、25、28、33、34、35、38、43、44、45、48 牙胚,患者年龄与牙龄不符. 具体表现如下:上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滞留,曲面断层片见其根部有2 颗形似瘤状多生牙,多生牙根方见正常恒中切牙、恒侧切牙牙胚. 13、14牙间和23、24牙间分别见一颗形似前磨牙的牙胚;33、43舌侧分别见一颗形似尖牙牙胚;右侧下颌前磨牙区见3颗形似前磨牙牙胚,其中 85 牙附近的一颗形似牙冠,牙根未发育;左侧下颌前磨牙区见3 颗形似前磨牙牙胚,除 45牙牙根发育约为 2/3 外,其余牙根均发育约1/3. 进一步询问病史,否认家族其他成员有类似病史及先天疾病. 诊断:1.全口多发性多生牙(共16颗)、其中上颌切牙区2颗,下颌尖牙区2颗,上、下颌磨牙区分别有6、6颗(共16颗);2.51、52、61、62、73、83乳牙滞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东北地区274例腭裂患者临床特征与ABO血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腭裂发生与ABO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7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274例汉族腭裂患者(年龄为0~61岁)作为病例组,其中男113例,女161例(男∶女=1∶1.42);对照组为本院就诊的978例非唇腭裂患者.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腭裂患者和对照组ABO血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裂患者血型频率特征与对照组均为B>O>A>AB,x2检验显示腭裂患者与对照组血型分布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先天性腭裂中,不完全性腭裂与单侧完全性腭裂(75.55%)最多见,其次为黏膜下腭裂(22.26%),双侧完全性腭裂(2.19%)最少见.腭裂患者女性(58.76%)多于男性(41.24%),农村患者(54.74%)多于城镇患者(45.26%).结论:先天性腭裂中不完全性腭裂与单侧完全性腭裂最多见,其次为黏膜下腭裂,双侧完全性腭裂最少见.腭裂发生与ABO血型无关,可能与性别、城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黏膜下腭裂的诊断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黏膜下腭裂作为腭裂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两侧悬雍垂分叉、硬腭后缘V形骨质缺损、软腭肌肉中线不连续呈透亮影的三联征及腭咽闭合不全、中耳炎等,现存在诊断延误、疗效不佳等问题,需要引起临床注意.本文就其病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及治疗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黏膜下腭裂的手术时机及适应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典型病例患儿,男,1岁,左侧不完全性唇裂伴黏膜下腭裂,查体可见唇裂裂隙至白唇上缘,黏膜下腭裂表现为悬雍垂分叉,腭中缝可见淡蓝色透明带,硬腭可扪及微小凹陷,患儿哭闹时软腭上抬,可触及咽后壁.患儿早期语音语言评估:能听懂“打招呼”、 “不要动”等简单指令,会做“再见”等手势,理解沟通能力达到12个月儿童的正常水平,语音发展表现为能说元音/a/、/i/,词语“妈妈”、 “爷爷”.请各位专家就该患者的现状提出您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整形外科的脱细胞基质材料: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脱细胞基质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在皮肤、颌面、乳房整形等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目的:阐述脱细胞基质材料的特点及其在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和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0至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脱细胞基质,整形,烧伤,瘢痕,乳房,软骨,唇腭裂,鼻,眼,唇”,英文检索词为“acellular tissue matrix,plastic/cosmetic,burn,scar,breast,cartilage,cleft lip/palate,nose/nasal,eye/ophthalmic,lip”.筛选出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的脱细胞基质材料,对纳入的53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①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耐受感染与实现组织再生的优势,植入后可主动诱导和促进周围细胞的迁入、黏附、增殖和分化,迁入的细胞进一步对材料进行改造、降解和塑形,实现组织的形成和结构重塑;②脱细胞基质材料在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烧伤创面愈合修复、病理性瘢痕、乳房重建及唇腭裂、眼鼻部整形、隆唇等面部整形与美容方面,在软骨组织修复方面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③在细胞外基质源脱细胞基质材料中,小肠黏膜下层材料免疫原性低,相容性好,活性高,能实现组织部分程度的特异性、功能性修复,是一种潜在的高活性整形外科填充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后渗血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针对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后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分析探讨手术技巧及渗血处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接受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且围术期出现术区渗血的患者,根据其探查止血记录,总结渗血部位、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5年间,接受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的患者共1141例,术后出现伤口明显渗血9例(0.79%),均返手术室在全麻下探查止血;出血部位分别为软腭部4例(44.5%)、咽瓣蒂部2例(22.2%)、鼻咽部3例(33.3%),经缝扎和电凝后控制.结论: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中尤其要注意软腭部血管的保护,蒂部血管的处理,勿损伤鼻咽部黏膜.一旦术后发生渗血,较为凶险,一般需立即返手术室在全麻下探查止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唇腭裂患者鼻腔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腔畸形特点.方法 收集34名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平均年龄19岁)及39例健康人(平均年龄23岁)的CT数据,利用mimics17.0软件提供的工具对其进行表面重建法三维重建,获得关于其解剖形态的相关信息.结果 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腔畸形主要表现为,患侧总鼻道、中鼻道、下鼻道狭窄和堵塞;健侧总鼻道中部偏向患侧,前部及末端偏向健侧;患侧鼻阈区狭窄及后移位;患侧鼻底下沉.鼻畸形患者患侧鼻腔体积小于健侧.健侧、患侧平均体积相差约1.5cm3.鼻畸形患者鼻腔体积平均为13.11cm3,健康人鼻腔体积平均为17.85cm3,平均相差约4cm3.鼻畸形患者鼻腔黏膜面积大于健康人.鼻畸形患者鼻腔黏膜面积/鼻腔体积比大于健康人.结论 三维重建显示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腔形态与健康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