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斑冲剂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白斑冲剂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PIG1)氧化应激(OS)和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适当浓度H2O2 处理PIG1,建立体外黑色素细胞OS模型.配制白斑冲剂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将对数生长期的PIG1 随机分为对照组(PIG1+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PIG1+H2O2)和白斑冲剂组(PIG1+白斑冲剂含药血清+H2O2).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丙二醛(MD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抗氧化基因核因子E2 相关转录因子 2(Nrf2)、血红素氧合酶 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 2(SOD2)和醌氧化还原酶 1(NQO1)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ROS:(166.30±3.62)%比(100.00±3.20)%,P<0.01;MDA:(3.60±0.17)nmol/mg比(2.79±0.36)nmol/mg,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斑冲剂组细胞内ROS和MDA水平显著下降[ROS:(137.10±13.38)%比(166.30±3.62)%,(P<0.05);MDA:(3.25±0.18)nmol/mg比(3.60±0.17)nmol/mg,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GPx和SOD2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GPx mRNA:0.26±0.01 比 1.00±0.12,P<0.01;SOD2 mRNA:0.25±0.02 比 1.00±0.09,P<0.01),Nrf2、HO-1 和NQO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斑冲剂组细胞中GPx和SOD2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GPx mRNA:0.75±0.09 比 0.26±0.01,P<0.01;SOD2 mRNA:0.62±0.10 比 0.25±0.02,P<0.01),Nrf2 和HO-1 mRNA的表达也明显升高(Nrf2 mRNA:1.95±0.23 比 1.11±0.34,P<0.05;HO-1 mRNA:1.91±0.21 比 1.03±0.32,P<0.05),NQO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白斑冲剂组Nrf2 和HO-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Nrf2 mRNA:1.95±0.23 比 1.00±0.07,P<0.01;HO-1 mRNA:1.91±0.21 比 1.00±0.23,P<0.01)].结论 白斑冲剂含药血清能明显降低OS下PIG1 内ROS和MDA的含量,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下游抗氧化酶Gpx、SOD2 和HO-1 mRNA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inonasal malignant melanoma,SNMM)是一种罕见且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鼻腔黏膜中的树突状黑色素细胞,属于弥漫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因其恶性程度高,可侵犯鼻窦、眼眶,致面部隆起畸形,并且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其预后往往较差。对于早期SNMM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晚期则以放化疗、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本文围绕SNMM展开讨论,更加全面地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构成不同肤色的5,6-二羟基吲哚真黑色素的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体皮肤颜色主要取决于表皮层的黑色素含量。黑色素细胞通过黑色素小体合成两种不同类型的黑色素:不可溶、呈棕黑色的真黑色素和碱溶性、呈红黄色的褐黑色素,二者来自于共同的前体多巴醌,多巴醌则由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产生。黑色素小体中半胱氨酸的有无决定了形成的黑色素种类:当半胱氨酸存在时,多巴醌可与其快速反应,以5.3∶1的比例生成5-S-半胱氨酰多巴和2-S-半胱氨酰多巴,随后多巴醌进一步氧化半胱氨酰多巴生成含苯并噻嗪(BT)结构的中间体,最终聚合形成含有苯并噻唑(BZ)结构的褐黑色素;当黑色素小体中的半胱氨酸耗尽时,多巴醌发生自发反应,通过多巴色素进一步生成5,6-二羟基吲哚(DHI)和5,6-二羟基吲哚-2-羧酸(DHICA),在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和铜离子的催化下主要产生DHICA,最终DHI和DHICA氧化形成真黑色素聚合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IRT1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表观遗传调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和SP6.5)和正常人葡萄膜黑色素细胞(DM78、UM95和UM96)中的表达。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SP6.5)中,用EX527抑制SIRT1活性,以溶剂DMSO作为阴性对照组;用SIRT1小干扰RNA(siSIRT1)转染细胞抑制SIRT1表达,以无义小干扰RNA(NC)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实验(MTS)、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裸鼠眼内成瘤实验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眼内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组间数据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与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相比,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SP6.5)中SIRT1 mRNA( t=17.08, P<0.001; t=13.24, P<0.001)和蛋白( t=6.26, P=0.00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TS结果显示,EX527抑制M23和SP6.5细胞活性,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与NC转染组相比,siSIRT1转染组细胞活性显著减弱( t=5.94, P<0.001; t=10.73, P<0.001)。与溶剂DMSO组相比,EX527处理组( t=5.10, P=0.047; t=7.57, P=0.002)和SIRT1 siRNA转染组( t=6.41, P=0.003; t=6.10, P=0.004)中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另外,M23和SP6.5细胞EX527处理组( t=5.04, P=0.001; t=5.93, P<0.001)和siSIRT1转染组( t=11.44, P<0.001; t=8.24, P<0.001)克隆形成数量显著降低。在裸鼠眼内成瘤实验中,与NC组相比,siSIRT1转染组眼内瘤体大小显著变小( t=5.50, 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MSO处理组相比,EX527处理组中P21( t=4.63, P=0.010; t=7.90, P=0.001)表达升高,E2F1( t=12.10, P=0.003; t=5.96, P=0.004)、CYCLIND2( t=36.28, P<0.001; t=16.58, P<0.001)、p-RB( t=17.55, P<0.001; t=21.34, P<0.001)表达降低,p-AKT表达下调。与NC转染组相比,siSIRT1转染组中,P21( t=5.88, P=0.004; t=10.51, P<0.001)表达升高,E2F1( t=4.60, P=0.01; t=4.89, P=0.008)、CYCLIND2( t=5.13, P=0.007; t=5.63, P=0.005)、p-RB( t=4.45, P=0.011; t=6.53, P=0.003)表达水平降低,p-AKT( t=9.61, P<0.001; t=6.44, P=0.003)表达下调。 结论::抑制SIRT1活性或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提示SIRT1可以作为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一个新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素细胞、好发于皮肤和黏膜等位置、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判断黑色素瘤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严重影响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及临床决策。该文介绍了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定义、临床意义、适应证、检测手段及效果,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应用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源性炎症因子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癜风作为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神经因素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支配皮肤的感觉神经释放的神经源性炎症因子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真皮树突细胞、肥大细胞、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功能。本文综述与白癜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几种神经源性炎症因子的作用,包括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儿茶酚胺和神经生长因子等,以期为临床上治疗白癜风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沙利度胺成功治疗网状红斑性黏蛋白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16岁,因面部红斑丘疹伴轻微瘙痒1年,泛发全身4个月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红斑,散在粟粒大小丘疹,自觉轻微瘙痒,日晒后加重,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无好转。4个月前,皮疹泛发至躯干、四肢,伴轻微瘙痒。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皮肤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颈部、躯干、双膝关节伸侧及双手指关节背侧可见较多直径0.1 ~ 0.5 cm的红色扁平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皮损呈网状分布,以胸背部为主(图1A)。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无异常。体液免疫(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抗可提取性核抗原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检测均阴性。甲状腺彩色超声示甲状腺右侧叶低回声结节,为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组织系统分类(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3类。背部皮损反射式共聚集显微镜检查(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示表皮轻度增生,可见毛囊角栓及毛囊虫,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及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及毛囊周围可见较多的噬黑色素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图2A、2B)。右侧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轻度增生,基底细胞灶性空泡变性;真皮浅中层见小片状炎症细胞浸润,散在噬色素细胞,并见明显黏蛋白沉积(图3A)。阿辛蓝染色阳性(图3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位甲下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原位甲下黑色素瘤(subungual melanoma in situ,SMIS)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预后。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2022年间SMIS共30例,评估其病理学特征,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黑色素瘤第一代组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联合9p21(CDKN2A)和8q24(MYC)基因检测结果,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患者30例,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22~65岁(中位年龄48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甲纵行黑线,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大拇指(16/30,53.3%),56.7%(17/30)的病例具有Hutchinson现象。30例都表现为甲母质上皮黑色素细胞的增生,细胞核深染且不规则,细胞密度计数(melanocyte count,MC)范围30~185。29例细胞呈小到中等大小(29/30,96.7%)。30例均有Paget样播散现象,56.7%(17/30)的病例甲母质/甲床上皮内增生的肿瘤细胞中可见核分裂象。19例镜下见皮肤累及,其中4例同时累及附属器。SOX10、PNL2、Melan A、HMB45、S-100蛋白和PRAME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6.0%、95.0%、76.9%和83.3%。9例行FISH检测,其中6例阳性。28例具随访资料,均无病生存。结论:SMIS细胞以小到中等大小为主。MC较高、核深染且不规则、Paget样播散现象、上皮内增生的黑色素细胞出现核分裂象、累及周围皮肤及附属器等都是诊断SMIS的重要线索。SOX10和PRAME等免疫组织化学以及FISH检测可以协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α-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关节滑液 α-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 α-MSH)水平与KO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断为原发性KOA的96例患者资料(设为KOA组)。影像学严重程度由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确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血清及关节骨液中 α-MSH水平,并测定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髌骨脱位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数字疼痛量表(NPS)和修订版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评估症状严重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 α-MSH、IL-1 β和MMP-3用于K-L等级的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KOA组患者关节滑液中的 α-M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6.9±3.8)pg/mL vs.(18.8±2.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KOA组患者血清 α-M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24.9±1.8)pg/mL vs. (24.8±1.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关节滑液 α-MSH水平与K-L分级、NPS评分均呈负相关性( r=-0.382, P<0.001; r=-0.382, P<0.001),与OKS评分呈正相关( r=0.339, P< 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关节滑液 α-MSH水平与关节滑液IL-1 β、MMP-3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r=-0.483, P<0.001; r=-0.336, P<0.001)。 结论:血清 α-MSH水平与KOA进展无相关性,而关节滑液 α-MSH与KOA的进展呈负相关。关节滑液中 α-MSH的表达水平与关节软骨破坏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评估KOA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癜风靶向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及前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针对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了较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γ干扰素激活的Janus激酶(JAK)信号和黑色素细胞再生信号通路是目前白癜风治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靶点。本文总结了当前针对这些通路的新药物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效果和经验,JAK抑制剂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药物,且联合光疗可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