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K抑制剂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构成的复杂网络在I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Janus激酶(JAK)活性改变可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活化巨噬细胞,增加促炎和促纤维化因子释放,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参与ILD发生发展。JAK抑制剂(JAKi)可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减轻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治疗ILD。基础研究发现,托法替布可抑制次氯酸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ILD(SSc-ILD)小鼠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而芦可替尼可改善SSc-ILD小鼠模型和博来霉素小鼠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JAKi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报道看,JAKi可能对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包括SSc-ILD、类风湿关节炎相关ILD,以及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相关ILD,但尚需高级别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鉴于JAKi还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有望在纤维化性ILD急性加重、快速进展性ILD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ILD等同时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的ILD中发挥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白癜风靶向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及前景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近年针对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了较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γ干扰素激活的Janus激酶(JAK)信号和黑色素细胞再生信号通路是目前白癜风治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靶点。本文总结了当前针对这些通路的新药物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效果和经验,JAK抑制剂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药物,且联合光疗可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晚期肺黏液腺癌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肺黏液腺癌是肺腺癌的一类亚型,其中浸润型黏液腺癌(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IMA)最常见,易被误诊为肺炎,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由于其相对罕见,相关研究较少,目前指南未单独对其治疗进行指导。IMA患者常出现KRAS突变,索托拉西布可能对KRAS G12C突变的IMA有效。NRG1融合被认为是IMA的重要驱动基因,阿法替尼可能对治疗NRG1融合/重排的IMA有效。IMA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率非常低,而B7-H3表达率较高,因此B7-H3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达托霉素骨水泥在假体周围感染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二期翻修一直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添加到骨水泥中的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万古霉素。如果细菌对这些药物耐药或患者无法耐受这些药物时,需要除了氨基糖苷类和糖肽类以外的药物来治疗和预防假体周围感染。达托霉素对骨骼的渗透性能好,对产生生物膜的葡萄球菌显示出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相似或更高的疗效。这些特点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Janu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RA是一类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治疗主要依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其中Janus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作为小分子靶向DMARDs在RA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12年11月托法替布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RA,成为全球首个被批准治疗RA的JAK抑制剂,并于2017年在中国上市,2年后巴瑞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RA治疗。JAK抑制剂的问世为RA患者带来了更大的临床获益。在我国,随着托法替布于2019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JAK抑制剂在治疗RA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长期安全性一直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所关注。本文对此类药物在RA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索托拉西布联合帕尼单抗治疗KRAS G12C基因突变的难治性结直肠癌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KRAS G12C基因突变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4%,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对于初始治疗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无效的患者,标准的后线治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Tas-102)或瑞戈非尼的疗效有限,客观反应率仅为1%~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个月,并且是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代价。目前,尚无由正向选择生物标志物驱动的靶向治疗被批准用于KRAS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索托拉西布是一种靶向KRAS G12C突变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可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KRAS G12C蛋白,以阻断了下游的增殖和生存信号通路。团队的早期研究显示,索托拉西布单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有限,但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帕尼单抗联合使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该团队设计了CodeBreaK 300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全程督导吸入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通过随访、监测指标明确督导吸入治疗是否能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获益。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4月31日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长期使用吸入药物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督导组各50例。2组均使用相同药物: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照组讲解注意事项,患者自行操作,督导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及时纠正错误。监测其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吸入装置使用错误率及急性加重率。结果:(1)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技术错误,经校正后有所改善,且督导组使用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无论在督导组还是对照组,经吸入治疗后患者CAT及SGRQ评分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督导组改善更为明显。(3)督导组急性加重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例次(18.0%)比19例次(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33, P<0.05)。 结论:全程督导吸入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尤其重要,与常规吸入指导组相比,督导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吸入装置错误使用率和急性加重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托法替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究狼疮肾炎(LN)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关系。方法:选择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MRL/lpr小鼠16只,体质量20~25 g,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每组8只。治疗组通过0.9%氯化钠溶液稀释托法替布,按照10 mg·kg -1·d -1剂量灌胃,安慰剂组(淀粉片剂)用药方法同治疗组,共给药8周。ELISA方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Bradford法蛋白浓度测定小鼠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尿素氮、血肌酐、补体C3、补体C4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主动脉及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2蛋白表达水平;主动脉弓切片后采用油红O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评估血管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肾脏取病理切片后采用HE染色,使用肾小球活动性评分系统评估LN活动性病变;组间统计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法。 结果:①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表达水平[(5.2±1.0)U/ml]低于安慰剂组[(6.9±1.2)U/ml]( Z=-3.07, P=0.008),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293±10)mg/L与(260±19)mg/L, Z=2.72, P=0.017;(16±6)mg/L与(8±9)mg/L, Z=3.78, P=0.006]。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0.7)mmol/L与(11.5±1.1)mmol/L, Z=-1.96, P=0.071;(17±5)μmol/L与(22±6)μmol/L, Z=-1.79, P=0.095]。②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小鼠LDL、TC、TG水平均下降[(0.83±0.15)mmol/L与(1.08±1.05)mmol/L, Z=-3.95, P=0.001;(2.90±0.08)mmol/L与(1.81±0.97)mmol/L, Z=-5.17, P=0.001;(1.10±0.08)mmol/L与(1.60±0.42)mmol/L, Z=-3.23, P=0.013],HDL水平升高[(2.02±0.99)mmol/L与(1.81±0.97)mmol/L, Z=4.42, P=0.001]。③治疗组主动脉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17±0.30与0.23±0.05, Z=-3.06, P=0.009;0.83±0.09与1.05±0.19, Z=-3.07, P=0.008;0.77±0.07与0.94±0.13, Z=-2.83, P=0.014;0.70±0.07与0.82±0.09, Z=-2.83, P=0.013),主动脉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安慰剂组[(12±31)μm 2与(1 242±1 101)μm 2, Z=-3.12, P=0.016;(63±7)μm与(82±8)μm, Z=-5.13, P<0.001]。④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尿蛋白水平及肾小球肾炎活动性评分均降低[(0.08±0.03)mg/ml与(0.20±0.11)mg/ml, Z=-3.08, P=0.015;(1.79±0.38)分与(2.79±0.14)分, Z=-7.08, P<0.001],肾组织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364±0.040与0.425±0.021, Z=-3.85, P=0.003;0.689±0.074与0.838±0.068, Z=-4.19, P=0.001;0.508±0.070与0.646±0.119, Z=-2.85, P=0.015;0.618±0.062与0.740±0.101, Z=-2.94, P=0.013)。⑤2组小鼠肾小球活动性评分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51, P=0.043; r=0.79, P<0.001; r=0.64, P=0.008; r=0.82,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3, P=0.036)。2组小鼠尿蛋白水平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67, P=0.004; r=0.68, P=0.004; r=0.53, P=0.033; r=0.80,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7, P=0.021)。 结论:LN严重程度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托法替布可能减轻MRL/lpr小鼠早期动脉硬化程度及LN程度,并降低血脂水平,对于改善SLE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全麻上肢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评价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行手或腕部、前臂、肘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5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喙突旁入路组(P组)和锁骨后入路组(R组)。P组和R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30 ml分别行锁骨后入路或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局麻药注射完毕后,每10 min进行1次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评估,持续时间30 min,综合得分≥14分为臂丛神经阻滞成功。阻滞成功后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曲马多80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72 h。术后48 h内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2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补救镇痛。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情况;记录显像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72 h取除镇痛装置后,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0分为不满意;1分为满意;2分为非常满意)。记录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97%。与P组比较,R组穿刺次数减少,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P<0.05),而显像时间、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和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感觉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因子水平及晨僵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晨僵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20例难治性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益赛普组、益赛普+甲氨蝶呤组、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每组40例。益赛普组给予单一益赛普治疗,益赛普+甲氨蝶呤组给予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给予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3组治疗12、24、48周的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RF水平、晨僵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益赛普+甲氨蝶呤组和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高于益赛普组(均 P<0.05),且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高于益赛普+甲氨蝶呤组( P<0.05)。与益赛普组治疗后比较,益赛普+甲氨蝶呤组、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改善更明显(均 P<0.05),且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比益赛普+甲氨蝶呤组改善更显著( P<0.05)。与益赛普组治疗后比较,益赛普+甲氨蝶呤组、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治疗后血沉(ESR)、RF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低(均 P<0.05),且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组ESR、RF、CRP水平低于益赛普+甲氨蝶呤组(均 P<0.05)。3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7.50% vs 12.50% vs 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难治性RA患者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因子水平及晨僵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