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致聋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原体之一,先天性CMV感染最易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本文重点围绕鼠CMV(murine CMV,MCMV)感染小鼠致聋模型构建、CMV感染致聋机制以及靶点药物的筛选进行综述,认为:(1)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CMV感染致聋机制较好的工具;(2)CMV感染的致聋机制主要涉及内耳细胞损伤、细胞丢失、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信号系统异常和宿主免疫反应等;(3)更昔洛韦、双黄连和黄连素可改善MCMV诱导的听力损失,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引起的SNHL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细胞病毒UL144对SD幼鼠肝细胞损害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巨细胞病毒UL144对SD幼鼠肝细胞损害的影响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SD幼鼠24只,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空载组和UL144组(实验组),空白组不做处理,空载组尾静脉注射空载腺病毒,实验组SD幼鼠尾静脉注射携带有UL144蛋白的慢病毒。RT-PCR法检测各组中UL144 RNA,ELISA法检测caspase-8、caspase-12和Toll样受体(TLR4)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肝脏细胞的变化,TUNEL法检测SD幼鼠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三组幼鼠肝脏内的UL144 RNA、caspase-8和TLR4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6.166、97.287和67.624, P均<0.05),其中实验组的UL144 RNA、caspase-8和TLR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823±0.080、0.305±0.004和0.880±0.068,高于空载组及空白组( P均<0.05)。实验组、空载组和空白组的caspase-1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27±0.005、0.116±0.003和0.104±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156, 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68±0.37、2.26±0.24和2.3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8.427, P<0.05),实验组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 P均<0.05)。 结论:巨细胞病毒UL144可能通过激活TLR4并介导效应分子caspase-8诱导了幼鼠肝脏细胞的凋亡,内质网应激通路caspase-12没有参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光敏蛋白 PsCatCh2.0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蛋白 PsCatCh2.0转染至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1年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对光反应、视网膜炎症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雄性rd1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rd1实验组、rd1对照组,各12只。rd1实验组小鼠鼻侧角巩膜缘下1 mm处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2-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 PsCatCh2.0-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1.5 μl,2周后颞侧角巩膜缘下1 mm处再次注射相同剂量的重组病毒。注射后1年,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表达 PsCatCh2.0的RGC对光反应;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 PsCatCh2.0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行视网膜铺片染色评估重组病毒的转染效率,并计数RGC;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视网膜中核因子(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注射重组病毒后1年,表达 PsCatCh2.0的RGC产生的电流约为30 pA。 PsCatCh2.0-EGFP与RGC呈共定位表达;少量与无长突细胞共定位,几乎不与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共定位。rd1实验组、rd1对照组小鼠RGC密度、内层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4.35、0.05, P>0.05)。rd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NF-κB p65蛋白表达量以及TNF-α、IL-6 mRNA表达均低于rd1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61、5.91、5.78, P<0.05)。rd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呈红色荧光的凋亡细胞数量少于rd1对照组,Bax mRNA表达低于rd1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52, P<0.01 )。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AV2/2-CMV- PsCatCh2.0-EGFP后1年,表达 PsCatCh2.0的RGC仍可产生光电流;长期转染表达 PsCatCh2.0对RGC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也不增加视网膜的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细胞病毒感染C57BL/6小鼠诱导NK细胞免疫应答的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C57BL/6小鼠诱导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免疫应答的最佳剂量和最佳时间。方法:分别根据剂量和时间效应进行分组,剂量效应:无特定病原体(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8周龄C57BL/6雌鼠15只,根据MCMV滴度分为四组,未感染的0个蚀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组(3只)、2.5×10 4PFU组(4只)、5.0×10 4PFU组(4只)和10.0×10 4PFU组(4只),随后常规饲养7天;时间效应:将8周龄C57BL/6雌鼠14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0天组(4只)、3天组(4只)、7天组(4只)、14天组(2只),建模0天腹腔注射5.0×10 4PFU的MCMV感染各组小鼠。在感染后对应天数处死各组小鼠,取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种组NK细胞比例、Ly49H及颗粒酶B(granzyme B,GZMB)、NK细胞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CD107a)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 结果:MCMV感染7天后,与0 PFU组相比,2.5×10 4PFU组、5.0×10 4PFU组和10.0×10 4PFU组脾脏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1.90±0.32)%比[(0.91±0.14)%,(0.62±0.16)%,(0.85±0.26)%], F=21.271, P<0.05},CD27 +CD11b +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22.40±4.55)%比[(13.20±1.29)%,(10.78±1.21)%,(11.38±1.76)%], F=17.272, P<0.05},CD11b +NK细胞比例显著增加{(59.87±5.33)%比[(71.08±1.82)%,(74.25±1.95)%,(70.90±2.49)%], F=14.641, P<0.05)},CD43 +KLRG1 +NK细胞占NK细胞的比例增加{(39.40±5.73)%比[(77.00±0.67)%,( 81.23±2.21)%,( 76.63±7.36)%], F=55.282, P<0.05)},Ly49H +NK细胞亚群数量显著增加{(42.07±1.21)%比[(63.50±1.30)%,(63.58±3.71)%,(61.68±4.84)%], F=32.273, 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NK细胞功能方面,MCMV感染7天后,与0 PFU组相比,2.5×10 4PFU组、5.0×10 4PFU组和10.0×10 4PFU GZMB的表达显著增加{(287.00±30.79)%比[(384.25±63.91)%,(529.75±66.08)%,(466.50±83.38)%], F=8.730, P<0.05},IFN-γ分泌减少{(36.00±5.33)%比[(4.88±3.35)%,(3.03±1.56)%,(3.61±2.18)%], F=87.663, P<0.05}。时间效应的比较结果显示,MCMV感染3天后,NK细胞CD107a和颗粒酶B表达与0天相比显著升高[(22.98±4.58)%比(6.32±0.75)%,(5969.25±1159.86)%比(788.50±88.17)%, F值分别为41.072和67.448, 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表明,MCMV感染C57BL/6小鼠模型可选择的最佳感染剂量为5×10 4PFU,最佳建模时间为感染后3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IF-1α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AS)模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研究AAV9-HIF-1α对IPostC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60只Apoe-/-+AS模型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对照组(AS-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AS-I/R组)、缺血后处理组(AS-IPostC组)、AAV9-HIF-1α+缺血后处理组(AS-AAV9-HIF-1α+IPostC 组)、AAV9-NC+缺血后处理组(AS-AAV9-NC+IPostC组)、AAV9-HIF-1 α+HIF-1 α 抑制剂+缺血后处理组(AS-AAV9-HIF-1α+2ME2+IPostC 组),每组各 6 只.建立心肌I/R模型和IPostC模型;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腺相关病毒-9与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阴性对照(adeno-associated virus-9 with human cytomegalovirus promoter negative control,AAV9-NC)、腺相关病毒 9 与表达 HIF-1α 的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AAV9-HIF-1α).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线粒体呼吸酶活性;Western blot 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ATP 合酶亚基 b(ATP synth ase subunit b,ATP5F1)、腺苷酸转运(adenylate transporter,ANT)蛋白.结果 与AS-sham组比较,AS-I/R组心肌组织损伤严重,ROS含量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与AS-I/R组比较,AS-IPostC组ROS含量降低,ATP含量升高,但线粒体呼吸酶活性仍然较低,而AS-AAV9-HIF-1α+IPostC组心肌损伤明显下降,线粒体呼吸功能显著好转.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I/R损伤时,氧化应激激活致氧自由基释放、线粒体呼吸功能减弱、细胞能量减少、心肌损伤,而AAV9-HIF-1α+IPostC通过上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试纸条的改良与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改良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试纸条,以消除IgG抗体干扰,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该试纸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制备,以鼠抗人IgM抗体作为金标抗体.首先,制备胶体金标记抗体,并制成胶体金垫.其次,沿着层析方向在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NC)膜上依次设置IgG抗体拦截线I、检测线T及对照线C,并在检测线T处包被1.5 mg/mL的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在对照线C处包被0.5 mg/mL的羊抗鸡IgY抗体,在拦截线I处包被3.0 mg/mL的鼠抗人IgG抗体.最后,将胶体金垫、NC膜、吸水纸、样品垫等粘贴在聚氯乙烯底板上,制成试纸条,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该试纸条可有效降低样本中效价≤1 280的IgG抗体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且在检测国家参考品时的准确度、最低检出限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该试纸条与10种相近病原体无交叉反应,且与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改良后的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试纸条可消除IgG抗体干扰,且检测高效方便、准确度高,能更好地满足基层单位临床检验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藻酸双脂钠抑制巨细胞病毒诱导小鼠β分泌酶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在小鼠体内的变化及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和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方法 将30雄性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CMV感染组,腹腔一次性注射MCMV 0.2mL,30 d后处死;PsS治疗组,CMV感染后,每日灌胃PSS 60 mg/kg,持续14至30 d.在第30天,处死所有的小鼠.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β-分泌酶的表达.结果 APP和BACE-1在感染小鼠脑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SS处理后,与感染组相比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PSS可通过降低小鼠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的表达水平,缓解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并在未来的治疗中起到保护神经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启动子和MAR组合对重组CHO细胞转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不同启动子与核基质结合区(MAR)组合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β-珠蛋白MAR(gMAR)与人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CMV-IE)、猿猴空泡病毒40(SV40)启动子组合,构建两种不同启动子与gMAR组合的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48 h后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瞬时表达情况;G418筛选稳定转化的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分析稳定CHO细胞eGFP基因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eGFP基因的相对拷贝数.结果 不含gMAR的表达载体,CMV-IE启动子eGFP表达明显强于SV40启动子;gMAR能提高CMV-IE启动子eGFP表达水平,但在SV40启动子中并未表现出提高作用.两侧含gMAR的表达载体比一侧含有gMAR的表达载体CMV-IE启动子eGFP表达荧光强;G418加压筛选后,含SV40启动子的gMAR表达载体eGFP基因表达不稳定,荧光逐渐减弱,因此,后期只对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CMV-IE启动子表达载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和qPCR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一侧含有与两侧含有gMAR的CMV-IE启动子表达载体eGFP基因表达量比不含gMAR的表达载体分别提高9.85倍和12.94倍;qPCR结果显示,以不含gMAR的载体的eGFP基因拷贝数为1,一侧含有与两侧含有gMAR的CMV-IE启动子表达载体eGFP基因相对拷贝数为3.68和9.25.结论 CMV-IE启动子活性强于SV40启动子;gMAR能提高CMV-IE启动子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基因拷贝数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L-17参与巨细胞病毒肝炎致病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在整体水平研究促炎细胞因子IL-17在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MCMV全身播散性感染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MCMV感染对照组、IL-17阻断组和同型抗体对照组.在实验第7天处死小鼠,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IL-17蛋白表达水平,病理评估各组肝组织损伤程度;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ALT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RT-PCR检测肝脏组织内IL-17R、IFN-γ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与MCMV感染对照组及同型抗体对照组相比较,IL-17抗体阻断肝脏组织IL-17表达明显下降(P<0.05),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ALT水平显著降低[(146±15)vs (102±11)vs (37±12),P<0.05];血清中IL-17水平降低[(719.76±6.06) vs(722.1 ±4.62) vs(707.53±8.58),P<0.05];IFN-γ[(0.56±0.06)vs (0.55±0.13)vs (0.96±0.2),P<0.05]与IL-10 mRNA[(0.55±0.073)vs(0.51±0.07) vs(0.903±0.18),P<0.05]的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R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81 ±0.16) vs(0.89±0.38)vs (0.87±0.23),P>0.05].结论:促炎因子IL-17高表达参与了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免疫损伤过程,阻断IL-17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记忆NK细胞的形成、维持和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观念认为,免疫记忆是独属于适应性记忆细胞如抗原特异性的T或B淋巴细胞的.记忆性免疫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再次遭遇相应病原体时可以更快更强地发挥免疫应答作用,其表型特征及表观遗传学特征均与初始细胞不同.与之相反,被定义为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存活时间短,遭遇病原体时反应迅速但并不具备抗原特异性.然而,最近研究发现,鼠和人的NK细胞同样具备了抗原特异性的记忆功能,再次遭遇相应病毒或细胞感染时可更快更强地发挥免疫应答作用,一系列研究挑战了人们对于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传统分类,NK细胞可能同时具备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征,因而研究记忆NK细胞的形成、维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