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充气保暖系统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充气保暖系统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主动充气保暖系统,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术前鼻咽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6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36.45±0.27)℃比(35.69±0.32)℃,(36.72±0.16)℃比(35.30±0.45)℃]( t=11.336、18.568,均 P<0.05)。两组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 cTnⅠ均低于对照组[(1.64±0.05)μg/L比(2.82±0.05)μg/L,(1.15±0.02)μg/L比(1.94±0.05)μg/L]( t=94.352、91.614,均 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13.16±2.58)s比(20.21±3.72)s,(13.54±1.36)s比(419.48±1.69)s,(33.25±4.21)s比(49.76±6.28)s,(2.32±0.27)g/L比(2.83±0.54)g/L]( t=9.725、17.100、13.654、5.275,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4.3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651, P<0.05)。 结论:主动充气保暖系统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可降低患者低体温和心肌损伤发生率,减轻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mapping技术量化评估鼻咽癌放疗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RI量化评估技术检测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复查的NPC放疗后的患者45例(病例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根据放射治疗肿瘤组/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RTOG/EORTC)制定的晚期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病例组双侧胸锁乳突肌晚期放射性损伤Ⅰ、Ⅱ、Ⅲ级分别有8、32、5例。所有被试均行颈部T 1 mapping和T 2 mapping成像。采用西门子公司图像后处理工作站NUMARIS/4软件生成伪彩图,然后在轴面伪彩图的喉室水平沿胸锁乳突肌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胸锁乳突肌T 1、T 2值及长径与短径。其次,由1名医师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图像中胸锁乳突肌的直观影像表现。最后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例组双侧胸锁乳突肌的平均T 1值、T 2值与晚期放射损伤分级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胸锁乳突肌较对照组形态缩小、边缘欠规整,T 1 mapping伪彩图色阶不均匀升高,T 2 mapping伪彩图示肌肉信号差异不明显;病例组左侧和右侧胸锁乳突肌的T 1值分别为(1 524.7±97.6)、(1 496.5±93.2)ms,对照组分别为(1 231.5±85.3)、(1 275.9±90.9)ms;病例组左侧和右侧胸锁乳突肌的T 2值分别为(28.4±4.8)、(28.4±3.6)ms,对照组的分别为(30.4±3.5)、(30.4±3.5)ms,双侧胸锁乳突肌的T 1、T 2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病例组双侧胸锁乳突肌的长径与短径均较对照组缩短( P均<0.05)。NPC患者放疗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平均T 1值和T 2值分别为(1 510.6±95.4)、(28.4±4.2)ms,T 1值与晚期放射损伤分级呈正相关( r=0.78, P<0.001),T 2值与晚期放射损伤分级呈负相关( r=-0.87, P<0.001)。 结论:mapping量化评价技术可无创性客观检测和评价NPC放疗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rT2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rT2期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NPC)的可行性,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内镜下扩大鼻咽切除术治疗的33例rT2期rNP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87.9%),女性4例(12.1%),年龄(51.7±10.6)岁。记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复发间隔时间、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颈内动脉侵犯、肿瘤坏死情况、手术切缘和带蒂黏膜瓣/肌肉瓣使用情况等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Kaplan-Meier曲线绘制总体生存率和无肿瘤进展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无肿瘤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3例rT2期rNPC患者中,24例在初发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间隔时间超过2年,25例初次放疗同时接受辅助化疗,6例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存在颈内动脉侵犯,7例术前行颈内动脉栓塞,8例手术切缘阳性。18例患者术后采用带蒂组织瓣修复颅底,其中带蒂鼻中隔黏膜瓣12例,颞肌瓣6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共5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局部肿瘤进展2例、术后颈内动脉出血1例、肝脏转移1例、进食困难1例。所有患者的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9%、81.8%和81.8%,1、2、3年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7%、59.7%和40.9%。Log-rank统计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 P=0.060)和复发间隔时间( P=0.151)有可能影响rT2期rNPC的预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切缘阳性是影响rT2期rNP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34)。术后4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出血,2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坏死,3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7例行颈内动脉栓塞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脑部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rT2期rN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远期疗效仍需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颈内动脉栓塞技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在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rna,rNPC)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侵犯颈内动脉并行内镜下鼻咽部扩大切除术的rNPC患者83例,其中男60例,女23例,年龄27~77岁。将增强MRI显示病变与颈内动脉间距≤1.8 mm设为颈内动脉受侵的标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颈内动脉处理策略及生存预后,并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的有效性。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比较差异性。结果:83例rNPC患者中,rT2、rT3和rT4期患者分别为13、38和32例,1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前进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的患者37例(44.6%),其中2例因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 occlusion test,BOT)阳性先行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后行颈内动脉栓塞。手术切缘阳性患者比例为24.1%(20/83),其中rT4期患者及颈内动脉未栓塞患者具有更高的手术切缘阳性率( P值分别为0.001、0.043)。所有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5%和26.7%。此外,颈内动脉栓塞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未栓塞组患者(69.1%比27.8%, P=0.003;33.9%比18.9%, P=0.018)。仅2例(2/37,5.4%)患者行患侧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后出现脑梗死并发症。 结论:术前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可用于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rNPC患者,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患者生存率,是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内镜下鼓室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研究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63耳),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灌注中耳治疗3周,随访1年,观察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40例(63耳)中,治愈32耳(50.8%),好转24耳(38.1%),无效7耳,总有效率8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0%(34/63),包括初次置管后通气管脱落10耳(15.9%),均予以再次鼓膜置管;耳漏12耳(19.0%),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遗留鼓膜穿孔3耳(4.8%);通气管堵塞9耳(14.3%),耳内镜下予以3%双氧水清洗吸除后再通;术后复发8耳(12.7%)。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灌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ASL、MRS及DTI对鼻咽癌放射性颞叶损伤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放疗技术不断提升,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放疗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放射性颞叶损伤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降低了生存率。因此寻找早期放射性颞叶损伤的检查方法尤为重要。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分析放疗前后脑血流量(CBF)变化,磁共振波谱(MRS)测定放疗前后颞叶前后部的NAA/Cr、Cho/NAA、Cho/Cr比值变化,扩散张量成像(DTI)通过测定放疗前后颞叶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均可帮助早期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特别是通过以上3项检测的联合运用,期望能为放射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行的依据,并早期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咽癌放疗导致海马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与神经发生障碍、胶质细胞损伤、血管损伤和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有关。随着医学的进步,功能磁共振可以提示认知障碍的早期病变,屏蔽海马及药物治疗(美金刚、多奈哌齐、贝伐单抗等)等方法可改善放射性认知障碍。本文总结了放射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影像学、放疗剂量学和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蛋白质摄入水平在头颈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蛋白质摄入量对头颈肿瘤患者根治性放化疗期间黏膜损伤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2例头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根据剔除标准,最终干预组纳入患者32例[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51.67±12.92)岁]、对照组29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56.03±8.26)岁]。干预组在常规膳食基础上接受在院蛋白质补充方案[补充乳清蛋白粉50 g/d,使总蛋白质摄入量达1.5~2.0 g/(kg·d)];对照组采用在院常规膳食方案[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 g/(kg·d)]。所有患者均采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黏膜损伤程度、营养指标变化、治疗疗效和相关并发症。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四格表 χ 2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成组 t检验。 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身高、血压、心率( t=-1.59~1.26)、性别、学历和病种(鼻咽癌与其他疾病)( χ 2=0.01~0.4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口腔黏膜损伤方面,干预组患者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16%(5/32)对38%(11/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913, P=0.04);在营养指标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了骨骼肌、体脂肪和血红蛋白外,干预组在体重[(-2.80±2.66) kg对(-4.85±2.35) kg, t=3.18, P<0.01]、体重指数[(-1.00±0.95) kg/m 2对(-1.81±0.89) kg/m 2, t=3.38, P<0.01]、握力[(5.59±4.20) kg对(2.59±5.32) kg, t=2.46, P=0.02]和血清白蛋白[(-1.40±3.37)g/L对(-3.07± 2.92) g/L, t=2.06, P=0.04]指标的维持上均优于对照组。2组在疗效评价、腹泻、便秘和发热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0.24~1.30,均 P>0.05)。 结论:在头颈肿瘤根治性放化疗中,补充蛋白质有缓解患者放射性黏膜损伤程度的作用,在保持患者营养指标上也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咽癌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主要与放疗、化疗、性别、年龄、分期等临床因素相关,采用相关因素建立放射性甲减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模型,可筛查高危患者。本文总结放射性甲减相关临床因素,以期提早预防放射性甲减,减少甲减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上咽旁间隙病变手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切除上咽旁间隙病变的鼻内镜下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 年 2 月至 2021 年 8 月收治的 10 例上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患者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完成手术情况,分析此路径手术运用特点、手术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顺利暴露肿瘤.10 例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3 例,术后MRI显示均获全切;淋巴瘤 2 例、炎性/炎性假瘤 4 例及鼻咽癌 1 例,术后MRI显示均为次全切除.随访时间 6~28 个月,3 例血管瘤均无复发;2 例淋巴瘤,经化疗均获得完全缓解;4 例炎性/炎性假瘤较术后无明显变化;1 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完全缓解.10 例患者术后均出现患侧硬腭麻木的并发症,其中 4 例患者随访时硬腭麻木未有改善.结论 经泪前隐窝-翼突入路可有效显露上咽旁间隙,咽鼓管、腭帆张肌、翼内肌及翼内板,可作为该区域重要的解剖参考标志并利于颅底重要结构的保护.该入路可作为上咽旁间隙病变手术的重要供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