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双侧突发性聋169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通过回顾总结单中心169例(338耳)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得出双侧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更多患者伴耳鸣、眩晕,疗效欠佳,发病30 d内就诊疗效优于30 d后就诊;对低频范围内听力损失,住院治疗听力提高更显著;且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生可能存在免疫机制。论著《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认为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论著《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58例疗效分析》采用980 nm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49例)及听骨畸形(9例)所致传导性聋患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所致的传导性聋有效。论著《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了48例(53耳)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患者的CT和MRI资料,因其类型不同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论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通过比较前庭性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相关资料,认为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疼痛、视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很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发病重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论著《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的因果关系》从IEU公开数据库中获取疾病的遗传数据,分析发现哮喘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的患病危险因素,而变应性鼻炎是CRSsNP的危险因素。论著《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分析77例CRSwNP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鼻息肉组织,得出CRSwNP患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鼻息肉复发密切相关,鼻内镜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可能与保护性微生物丰度的减少和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关。论著《OSA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塌陷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通过回顾分析11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资料,认为OSA患者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的阻塞与扁桃体分度和N3期存在相关性,其构建的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阻塞诺模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论著《折叠皮瓣在梨状窝癌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探讨》一文介绍10例采用折叠岛状皮瓣修复梨状窝癌的病例资料,认为折叠岛状皮瓣可恢复喉及下咽的生理性解剖结构,可用于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论著《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一文介绍9例采用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手术治疗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患者,认为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重点号内容是“变应性鼻炎(AR)免疫治疗(AIT)”。述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现状与未来》通过AIT的作用机制、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介绍等,对AIT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了论述。论著《标准化螨过敏原提取物皮下冲击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比较了3种不同剂量递增模式的AIT的早期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炎性因子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加速AIT提供参考。《变应性鼻炎皮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长延迟注射的剂量调整新方案疗效分析》探究了AR尘螨皮下免疫治疗(SCIT)维持期中断治疗超过16周的新型剂量调整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发现相较于指南推荐剂量调整方案,新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成人变应性鼻炎经颈部淋巴结内免疫治疗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与SCIT对比,观察了经颈部淋巴结内免疫治疗(ICLIT)对于成人AR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指出ICLIT是今后AR AIT的一种新型的补充选择。《标准化尘螨过敏原SCIT对儿童AR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提出标准化尘螨SCI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期间对不同临床特征的儿童AR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各项症状,减少对症药物使用,并提高生活质量。综述《变应性鼻炎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监测与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入手,总结和分析了可用于AIT疗效实时监测与远期预测的生物学及临床相关指标。《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的研究进展》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建议及临床研究进展,对AIT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变迁进行了详细阐述。《超级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就国际上超级冲击AIT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开展AIT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免疫耐受机制》综述了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在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以期为AR患者个体化的AIT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继续教育园地《过敏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延迟注射的剂量调整》就SCIT出现延迟注射后剂量调整的概况、推荐方案及其对疗效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平衡SCIT的安全性和疗效提供参考。《变应性鼻炎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围绕SCIT的严重不良反应展开讨论,总结严重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中国人群关注花粉播报情况的多维度分析:一项国内大规模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多维度调查了中国人群关注花粉播报情况,了解国内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所有7 056名受试者中,关注过花粉播报的比例为23.02%。3 176例自报AR患者和1 019例花粉诱导的AR(PiAR)患者中,关注花粉播报的比例分别为25.60%和39.16%,高于非AR和非PiAR受试者。AR患者中,春、秋季过敏原阳性患者关注花粉播报的比例高于常年过敏原阳性患者;伴有哮喘、鼻窦炎、变应性结膜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AR患者关注花粉播报的比例均高于不伴合并症的AR患者。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iAR患者中,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AR疾病认知水平较高、既往关注过花粉播报及合并变应性结膜炎者,接收花粉播报的意愿更强烈;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越高,主动参与治疗的意愿越强烈。结果提示,受疾病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中国人群关注花粉播报情况欠佳;国内AR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不高。论著《内镜下颞下窝良性肿物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探讨了内镜下手术治疗颞下窝肿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手术适应证。研究纳入29例颞下窝肿物患者,包含神经鞘瘤22例、囊肿3例、神经纤维瘤2例、多形性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物周围界限清晰,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提示为良性病变。28例患者采用内镜经鼻入路,1例采用内镜经鼻入路联合内镜经口入路,肿物全部切除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7~168个月),均未见肿物复发。论著《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层(ⅥB区)淋巴结350例回顾性分析》探索了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清扫ⅥB区淋巴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入组350例患者,其中女性303例,男性47例,年龄(36.3±9.2)岁。pT1a期287例,pT1b期62例,pT2期1例,无T3及T4期患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中转开放。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11±4.65)枚(范围:1~31枚)。右侧ⅥB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2±1.86)枚(范围:1~12枚)。14.86%(52/350)的患者存在ⅥB区淋巴结转移,0.86%(3/350)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0.86%(3/350)出现术后血肿。结果提示,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可以清扫ⅥB区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炎3号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急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的研究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鼻炎3号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急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鼻腔负压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鼻炎3号方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Lund-Mackey评分、炎性指标、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NOT-20量表、Lund-Mackey评分、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中医证候积分鼻涕、头痛、鼻分泌物、鼻黏膜充血4项,VAS评分脓涕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炎3号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急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健康人群脉冲-阶跃-正弦(PSS)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认为PSS试验在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有良好耐受性,可以检测双侧和单侧水平半规管的中频功能,以及已经代偿的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是一种新型前庭检测手段。论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筛查问卷的设计与验证》一文基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常见病史和临床经验设计了快速筛查问卷,通过研究得出该问卷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在临床上对BPPV患者进行筛查。论著《防控COVID-19期间上呼吸道炎症患者嗅区病原微生物分布与嗅觉障碍的关系》分析发现在防控COVID-19期间,上呼吸道炎症患者嗅区鼻病毒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定植与嗅觉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可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相对持久的嗅觉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鼻病毒的定植分别与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生嗅觉障碍有关。论著《ACE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调控分析》研究得出ACE2在ECRSwNP和non-ECRSwNP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组织炎性因子浸润不同以及miRNA调控通路差异相关。论著《胃蛋白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鼻咽癌组织中胃蛋白酶表达阳性率升高,放疗前后唾液中的胃蛋白酶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咽喉反流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进程,并影响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论著《喉高速摄影结合声门区波形分析痉挛性发声障碍的声带振动特征》认为喉高速摄影结合声门区波形对研究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声带振动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速度商参数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论著《儿童颈部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总结得出,原发于颈部的神经母细胞瘤起病年龄较小,多为低、中危组,规范治疗预后较好。推荐对儿童颈部的神经母细胞瘤采用最小破坏性的手术方法,即在保留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但不应为了追求肿瘤完全切除而牺牲重要结构。论著《局部皮下筋膜蒂V-Y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认为对于面部中小型缺损的修复,如处理恰当,V-Y皮下筋膜蒂皮瓣有可能成为“不易坏死”的局部皮瓣。论著《SIGLEC-15对喉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分析发现,SIGLEC-1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相关,可通过JAK2-STAT3通路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标准化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维持期换瓶不减量方案在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标准化螨变应原免疫治疗的优化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接受双螨变应原制剂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或)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的5~16岁共15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不同时间节点(治疗前,启动脱敏治疗后4~6个月、1年、2年时)总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CSMS(综合症状和用药评分)评分、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血清总IgE(tIgE)、特异性IgE(sIgE)、tIgG4、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在初始治疗阶段(剂量递增阶段)的方案一致,均按说明书进行。其中,81例(观察组)在剂量维持阶段持续继续每4~6周皮下注射1次,每次注射3号瓶1 ml;75例(对照组)维持阶段按照旧的传统方案进行(即换新瓶减半量3号瓶0.5 ml,1~2周后0.75 ml,再间隔1~2周1 m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156例患儿中观察组共纳入81例,其中AR患儿有58例,BA患儿15例,AR合并BA患儿有8例;常规对照组共纳入75例,AR患儿有52例,BA患儿16例,AR合并BA患儿有7例。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局部不良反应对照组 χ2=1.541,观察组 χ2=0.718;全身不良反应对照组 χ2=0.483,观察组 χ2=0.179, P值均>0.05),且均无Ⅱ级以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随访2年脱漏15例,脱落率20.0%;观察组随访2年脱漏7例,脱落率8.6%,两组患者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7, P<0.05)。血清学指标及疗效对比(在治疗后3个不同的时间节点即治疗4~6个月、1年及2年时与基线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治疗4~6个月、1年及2年时CSMS评分较基线状态明显下降(常规组 t值分别为13.783,20.086,20.384, P值均<0.001;观察组 t值分别为15.480,27.087,28.938, P值均<0.001);两组患者治疗4~6个月、1年及2年时VAS评分也均较基线状态明显下降(常规组 t值分别为14.008,17.963,27.512, P值均<0.001;观察组 t值分别为9.436,13.184,22.377, P值均<0.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基线状态、4~6个月、1年及2年时CS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621,0.473,1.825,0.342; P值分别为0.536,0.637,0.070,0.733),VAS在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63,0.095,0.305,0.951; P值分别为0.099,0.925,0.761,0.343);提示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均临床显效,且两种方案疗效相当。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治疗4~6个月、1年及2年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基线状态明显下降(常规组 t值分别为3.453,5.469,6.273, P值均<0.05;观察组 t值分别为2.900,4.575,5.988, 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6个月、1年及2年时较基线状态tIgE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常规组 t值分别为-5.328,-4.254,-0.690, P值分别为0.000,0.000,0.492;观察组 t值分别为-6.087,-5.087,-0.324, P值分别为0.000,0.000,0.745)。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血清学指标及疗效在基线状态、4~6个月、1年及2年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t值分别为0.723,1.553,0.766,0.234; P值分别为0.471,0.122,0.445,0.815),tIgE( t值分别为0.170,-0.166,-0.449,0.839; P值分别为0.865,0.868,0.654,0.403),tIgG4( t值分别为1.507,1.467,-0.337,0.804; P值分别为0.134,0.145,0.737,0.422)。 结论:针对气道过敏性疾病双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两种免疫治疗方案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螨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舌下脱敏治疗对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490例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并依据患儿的临床情况,将其分成低龄儿童组、脱敏治疗时长组、个体化剂量调整组及多重过敏疗效评估组,记录患儿在首诊、治疗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总用药评分(TMS),并计算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结果:共有374例(76.32%)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低龄儿童用药组中,≤3岁组与>3岁组在用药12个月后的CSMS(2.20±1.61、2.50±1.78)、TNSS(2.80±2.32、3.60±2.71)及VAS(3.50±1.16、3.90±1.43)显著低于首诊时的评分CSMS[(4.50±1.44、5.30±1.32)、TNSS(6.20±1.89、7.50±2.19)、VAS(5.40±2.33、5.90±1.61)];此外,在脱敏治疗不同时间组中,完成36个月脱敏治疗患儿,仅在3年组中,评分分别为TNSS(0.90±0.97)、VAS(1.30±1.19)和CSMS(1.70±1.28),完成24个月脱敏疗程患儿在2年组和3年组的评分分别为TNSS(2.10±0.95、2.00±0.97)、VAS(3.00±1.56、3.10±1.68)、CSMS(3.10±1.15、2.90±1.19),完成12个月脱敏治疗患者在1年组、2年组和3年组中评分为TNSS(3.20±1.27、3.10±1.41、3.20±1.41)、VAS(4.50±2.11、4.70±2.19、4.50±2.17)和CSMS(4.20±1.39、3.70±1.32、4.10±1.39);脱敏治疗疗效不佳患儿在进行个体化增量后6个月(即治疗后12个月)达到与对照组相近的评分,即4号4滴组、4号5滴组和对照组的评分CSMS(2.90±1.56、2.90±1.88、2.40±1.69)、TNSS(4.70±2.98、3.90±2.77、3.80±2.45)和VAS(4.20±1.29、4.50±1.62、4.20±1.14);多重过敏患者脱敏2年后最终达到与单一过敏患者相近的疗效,单一过敏组、合并1~2种过敏原和合并3种以上过敏原组评分分别为CSMS(2.30±0.50、2.10±1.01、1.90±1.01)、TNSS(3.50±2.62、3.70±2.62、3.20±2.82)和VAS(4.50±1.00、4.10±1.57、3.80±1.54)。结论:脱敏治疗在低龄儿童用药、多重过敏等方面均可发挥疗效,部分患儿在剂量调整后获得更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变应性鼻炎皮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长延迟注射的剂量调整新方案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变应性鼻炎(AR)尘螨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维持期中断治疗超过16周的新型剂量调整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7—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科招募68例接受尘螨集群SCIT且在维持期治疗中断超过16周的AR患者,随机分为新方案组( n=34)和指南推荐方案组( n=34),另选取同期接受尘螨SCIT并按时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设为持续治疗组( n=34)。延迟注射后再次治疗时,新方案组直接进入4号瓶起始剂量(10 000 SQ)注射,指南推荐方案组从最低剂量(10 SQ)重新治疗,持续治疗组按照原方案注射。采用完成3年SCIT后较基线的症状药物综合评分(combined symptom and medication score,CSMS)变化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同时记录不同剂量调整方案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以评估其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完成3年SCIT后,3组患者的CSMS较基线均明显下降,新方案组和指南推荐方案组3年较基线的CSMS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分比(-1.3±0.4)分, P=0.655]。两个进行剂量调整的延迟治疗组和持续治疗组之间的CSMS变化值亦无显著差异[(-0.8±0.3)分比(-1.3±0.3)分, P=0.156]。新方案组和指南推荐方案组在重新开始治疗后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频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比0.5%, P=0.698)。 结论:SCIT中断注射超过16周时,相较于指南推荐剂量调整方案,新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SCIT中断注射超过16周对3年疗效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季节性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季节性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季节性AR与常年性AR鼻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系(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pC),分别给予100 μg/ml 蒿(mugwort)或户尘螨(house dust mite,HDM)提取物处理24 h,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33以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表达。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季节性AR、常年性AR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3例,体外培养患者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给予相应过敏原处理24 h,提取细胞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qPCR结果显示,蒿提取物与HDM提取物处理的HNEpC细胞因子IL-6、IL-8、IL-33以及TSLP变化趋势相同。而对季节性AR、常年性AR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鼻黏膜上皮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二者受到相应过敏原处理后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存在差异。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蒿过敏AR患者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凋亡负向调控过程、细胞黏附过程;HDM过敏AR患者DEG则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细胞增殖的负向调控及药物反应的生物学过程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蒿过敏AR患者DEG在花生四烯酸代谢、p53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beta)信号通路中存在显著富集,而HDM过敏AR患者DEG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Fanconi贫血通路及DNA复制信号通路。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显示,蒿过敏AR患者在炎性反应、肿瘤坏死因子/核因子κB(TNF-α/NF-κB)信号通路、IL-2/STAT5信号通路显著上调,可能促进炎性反应;HDM过敏AR患者在G2M、E2F、MYC显著下调,可能抑制细胞增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显示,TNF与CDK1分别为蒿、HDM过敏AR患者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中心,是有最多相互作用的蛋白。结论:季节性AR与常年性AR可能通过影响鼻黏膜上皮细胞的不同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从而导致AR的发生发展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存素调控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CD4 +T细胞凋亡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调控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患者鼻黏膜CD4 +T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西安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SAR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50例单纯进行鼻中隔检查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鼻黏膜组织中Survivin浓度。分离50例SAR患者鼻黏膜CD4 +T细胞,将CD4 +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urvivin过表达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干扰序列,Survivin过表达组转染Survivin过表达质粒,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 +T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D4 +T细胞中Surviv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orylated serine threonine kinase,p-AKT)蛋白表达量。 结果:研究组鼻黏膜组织中Survivin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Survivin过表达组CD4 +T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 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urvivin过表达组CD4 +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 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urvivin过表达组CD4 +T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 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中PI3K、p-AKT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urvivin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SAR患者鼻黏膜CD4 +T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