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炎3号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急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的研究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鼻炎3号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急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鼻腔负压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鼻炎3号方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Lund-Mackey评分、炎性指标、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NOT-20量表、Lund-Mackey评分、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中医证候积分鼻涕、头痛、鼻分泌物、鼻黏膜充血4项,VAS评分脓涕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炎3号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急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急性鼻窦炎并眶骨膜下脓肿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例1:女,8岁。以“右侧眼睑反复红肿疼痛1个月,加重3 d”为主诉于2019年12月19日入院。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下睑红肿疼痛,可忍受,伴鼻塞清涕,自行应用眼药水滴眼后症状缓解,但易反复。3 d前再次出现右侧下睑红肿疼痛,伴鼻塞脓涕、右侧前额部疼痛,隔日晨起时下睑疼痛加重,哭闹后上睑逐渐肿胀,睁眼困难,溢泪,发热,体温最高38.5 ℃,无视力下降。就诊外院眼科,予头孢唑啉静脉滴注,眼部症状无缓解。行眼眶CT检查示:右侧眼眶蜂窝组织炎,右眼眶内上壁骨膜下脓肿,急性鼻窦炎,遂转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查体(见图1a,b):右眼睑红肿、触痛明显,睁眼困难,结膜充血水肿,眼球向前下外侧移位。右眼眶压痛明显。视物重影,视力无下降。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3.25×10 9/L,中性粒细胞0.938,中性粒细胞计数21.81×10 9/L;C反应蛋白125.8 mg/L。鼻窦CT(见图1中g、h、i、j):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症并右侧眶内上壁眶骨膜下脓肿,眶纸样板可见骨质缺损区。药物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喷,每天2次;鼻负压置换、鼻腔冲洗每天2次;鼻用减充血剂0.05%呋麻滴鼻液,每天2次;盐酸氨溴索15 mg静脉滴注,每天3次。细菌培养及药敏:检出中间链球菌,对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敏感。因原抗生素治疗有效,未更换抗生素。保守治疗3 d后,眼部肿胀明显消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04×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58×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0.680,C反应蛋白12.55 mg/L。但患儿每次哭闹后症状加重,病情反复,遂行手术治疗。术中开放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切开纸样板,在右侧眶内上壁处释放大量脓液(见图1c)。术后在局麻下复查,目前术腔上皮化良好,无复发,无囊泡及息肉形成(见图1d、e、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主动脉瓣置换的22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右侧胸壁打3孔,作为手术操作入路,采取股动静脉插管,辅以负压静脉引流技术.体外循环中采取中低温28℃至31℃鼻咽温、中低流量50~70 mL·kg-1·min-1.统计患者的手术完成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最低温度、心脏复搏方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24 h的胸腔引流量、术后2 h、4 h、8 h、12 h、24 h乳酸浓度、术后24 h尿量、死亡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体外循环时间为(179.00±56.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6.0±30.7)min,术中最低温度为(30.50±0.79)℃,心脏复搏方式中自动复搏患者占81.8%,电击复搏患者占18.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17.9±16.4)h,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54.7±25.4)h,24 h的胸腔引流量为(230±116)mL,术后24 h尿量为(3 138±748)mL.无患者出现心肺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论 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能够有效配合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多用途挡板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多用途挡板设计与应用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本多用途挡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挡板、手柄与负压吸气器.挡板上设有圆形通透窗口、圆形通透窗口通道、矩形通透窗口.矩形通透窗口设置在挡板顶边的中部,圆形通透窗口设置在挡板的几何中心位置的一侧.手柄与挡板的下部连接;负压吸气器与手柄连接在挡板的下部,其前端开口延伸到挡板的中部形成吸气口,其后端开口连接外部负压抽气管道,将靠近挡板或附着在挡板表面上的血液、碎屑吸出.[结果]86例TKA患者术中应用多用途挡板,高效遮挡了飞溅的血液和碎骨渣,大大降低手术感染率,有效保护医护人员从而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本多用途挡板遮挡并吸附TKA手术过程中飞溅的血液和碎骨渣等污染物,降低了感染率,减少对医务人员的污染和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周凌基于益气通窍排脓法从肺脾论治儿童慢性鼻窦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总结周凌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经验.其认为儿童慢性鼻窦炎多因患儿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复感邪毒,肺卫不固,清阳不升致浊涕积聚.周凌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以益气通窍排脓为治法,内服汤药侧重补益肺脾之气,予以益气通窍饮;外治法侧重通窍排脓,以鱼腥草注射液行鼻腔负压置换为治疗手段,及时排脓,并以面部揿针为辅通经活络开鼻窍.内外兼施,标本兼治,可减轻患儿疾病痛苦,治疗效果甚佳.附验案2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拔管时间的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拔管时间负压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择行单侧关节置换84例,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40例,单侧髋关节置换44例.每位患者手术结束时均于切口筋膜层之下放入一根负压引流管,随后立即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此设为对照组.再根据术后拔管时间不同分为两个实验组:24 h组42例,术后24 h拔除;48 h组42例,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发生关节感染.对细菌培养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引流管尖端无细菌生长.实验组中24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6例(7.14%)细菌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5例(5.95%),大肠埃希菌1例(1.19%);48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2例(2.38%)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1例(1.19%),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例(1.19%),24 h组与48 h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关节置换类型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5例(5.95%)培养阳性,膝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3例(3.57%)培养阳性,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关节感染症状,包括培养阳性的患者.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用来诊断关节感染价值不大,在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下,术后48 h内拔管都是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负压置换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7—1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的治疗中实施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负压置换法治疗,配合精心护理,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与不放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存在争议,提倡者认为放置引流管可以消除血肿,预防感染,反对者认为引流管致出血量增多,有逆行感染的可能.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闭合负压引流管与不放对出血量、感染、血肿及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按时间顺序选取),其中不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00例,男33例,女67例,年龄21~80岁,平均(54.0± 15.7)岁;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的患者100例,其中男26例,女74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60.7±14.2)岁;负压引流管于48 h之内拔除,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之差,术后住院日、深部感染、伤口感染、伤口血肿、输血率.结果:未放置引流管组和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及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放置引流管组平均引流量为(324.6±132.3)ml.未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压积下降值分别为(0.89±0.41)×1012/L、(27.4±12.2)g/L、0.079±0.036;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压积下降值分别为(0.83±0.39)×1012/L、(24.5±11.9)g/L、0.109±0.040,两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0.095、0.074),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3±3.3)d、(6.9±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未放置引流管组有2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2%,放置引流管组有4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未放置引流管组关节感染率为0,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未放置引流管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两组均未出现伤口血肿、伤口感染及不愈合,均无皮下大片瘀斑,均无下肢肿胀.结论:未放置引流管组和放置负压引流管组比较,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压积下降值、输血率、术后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深部感染、伤口感染、皮下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不推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心室合并房室瓣置换的手术护理配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单心室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的患者行房室瓣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9例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的单心室患者行房室瓣置换手术.行房室瓣成形需反复在心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护士需及时提供0.9%氯化钠溶液,保证负压吸引装置正常使用;房室瓣置换时,提供相应缝线、测瓣器及瓣膜,认真核对瓣膜型号及有效期;术中默契配合,以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后右心系统失去心室泵的作用,要依靠较高的中心静脉压来维持肺循环.结果 院内死亡3例,病死率为15.8%.生存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年限1~9.6年,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单心室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行房室瓣置换手术风险大,默契的手术配合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附8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二尖瓣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和方法.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80例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CPB采用中、浅低温,全部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并在CPB中予以负压辅助静脉吸引,术中全部采用HTK液灌注心肌予以心肌保护,对CPB建立方法、CPB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0例心脏二尖瓣疾病患者全部予以痊愈出院.全部患者CPB转流时间为97~308(192.2±54.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0~233(130.8±46.9)min;辅助转流时间为30~53(41.8±8.1)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6~24(20.6±14.1)h;术后ICU时间为2~6(3.3±2.6)d;术后住院时间7~10 d;术中及术后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脱机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院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满意.结论 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中,CPB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手术时间较长,应加强CPB的管理,避免术中术后产生CPB相关性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