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分析及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对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术后血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2只12周龄Goto-Kakizaki(GK)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A组)、袖状胃手术组(B组)、袖状胃手术+胆汁外引流组(C组)及袖状胃手术+胆汁外引流+齐墩果酸组(D组)。对比术前及术后各组空腹血糖及血胆汁酸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GLP-1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末段回肠黏膜组织胆汁酸G蛋白耦联受体(TGR5)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术后4周A组血糖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9±1.37)vs(18.87±1.53)mmol/L( P>0.05)],B组、D组血糖较术前明显降低[(18.74±1.33)vs(9.30±1.43)mmol/L( P<0.05),(19.10±1.21)vs(9.17±1.41)mmol/L( P<0.05)],C组术后血糖低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0±1.47)vs(16.81±1.76)mmol/L( P>0.05)];术后4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A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0)vs(2.8±1.5)μmol/L( P>0.05)],B组术后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术前[(2.4±1.4)vs(5.1±1.7)μmol/L( P<0.05)]、C组和D组术后胆汁酸水平则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3)vs(1.1±0.6)μmol/L,(2.7±1.2)vs(10±0.4)μmol/L( P<0.05)];术后4周各组大鼠血清GLP-1水平A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2±0.32)vs(7.22±0.19)μmol/L( P>0.05)],B组、D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7.24±0.41)vs(15.11±0.74)μmol/L,(7.27±0.28)vs(16.09±0.14)μmol/L( P<0.05)],C组GLP-1术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7±0.32)vs(6.91±0.36)mmol/L( P>0.05)];B组和D组末端回肠的TGR5蛋白表达均较A组增高,而C组表达与A组相似。 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对T2DM大鼠降糖效果确切,SG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中,胆汁酸及其相关受体TGR5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齐墩果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研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糖尿病+齐墩果酸组(DM+OA)、糖尿病+氯喹(chloroquine,CQ)组(DM+CQ)和糖尿病+齐墩果酸+氯喹组(DM+OA+CQ),每组10只。通过喂食高脂高糖食物(质量百分比35.5%)和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OA 80 mg/(kg·d)灌胃喂药4周,CQ 10 mg/(kg·d)腹腔注射4周。于20周后进行超声心功能检测后麻醉取大鼠心脏组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SD大鼠心脏功能,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对自噬相关蛋白LAMP2、p-ULK1、p-p70S6K、p-raptor、LC3、p62进行蛋白半定量分析,观察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心脏舒张末期心肌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7.58±0.25)mm、(376.6±13.6)μL、(132.6±10.8)μL]低于CON组[(8.37±0.11)mm、(458.3±16.4)μL、(166.6±12.8)μL](均 P<0.05)。与DM组比较,DM+OA组大鼠心脏舒张末期心肌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8.63±0.14)mm、(473.6±18.6)μL、(174.6±12.7)μL]高于DM组(均 P<0.05)。DM+OA+CQ组大鼠心脏舒张末期心肌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7.97±0.17)mm、(393.6±15.6)μL、(147.6±10.2)μL]低于DM+OA组(均 P<0.05)。DM组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ULK1表达升高、p-p70S6K及p-raptor表达降低(均 P<0.05)。与DM组比较,OA治疗组心脏功能障碍减轻,伴随p62表达降低、LC3 Ⅱ/Ⅰ表达升高(均 P<0.05)。与DM+CQ组比较,DM+OA+CQ组p62表达降低,LC3 Ⅱ/Ⅰ表达升高(均 P<0.05)。 结论:OA对糖尿病大鼠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齐墩果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9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标本,并进行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处理成纤维细胞,实验分成3组:对照组加入0.9%NaCl;5 μmol/L齐墩果酸组加入5 μmol/L齐墩果酸;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加入10 μmol/L齐墩果酸。3组均进行噻唑蓝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V-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齐墩果酸对细胞的迁移作用;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所有实验均设置3个复孔。3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两两比较使用LSD-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组MTT结果发现齐墩果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24 h时,5 μmol/L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细胞增殖(吸光度 A值)分别为0.66±0.02、0.46±0.02,对照组为0.78±0.00,3组间比较 F=114.4, 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4、 P<0.001, t=15.60、 P<0.001)。流式细胞实验结果发现,细胞周期G1/S期的转导受到阻滞,5 μmol/L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2.17±2.04)%和(82.02±1.18)%,与对照组[(62.47±4.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4、 P=0.030, t=6.38、 P<0.001)。AV-PI染色发现5 μmol/L齐墩果酸组(0.9%)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3.4%)细胞的凋亡比例比对照组(0.4%)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 F=119.6, 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9、 P<0.001, t=13.44、 P<0.001)。Transwell实验发现5 μmol/L齐墩果酸组(57.13±2.65)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42.15±2.55)细胞的迁移数量比对照组(72.27±3.32)明显下调,3组间比较 F=101.3、 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0、 P<0.001, t=14.41、 P<0.001)。蛋白质印迹法实验发现齐墩果酸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5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8.70、 P<0.001, t=5.00、 P=0.040, t=12.41、 P<0.001, t=10.46、 P<0.001;10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31.61、 P<0.001, t=23.17、 P<0.001, t=12.11、 P<0.001, t=44.52、 P<0.001。Real-time PCR反应发现Cyclin D1、Bcl-2、Bax、MMP2的mRNA表达水平也受到了抑制,5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5.42、 P<0.001, t=3.11、 P=0.040, t=16.11、 P<0.001, t=11.71、 P<0.001;10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51.78、 P<0.001, t=30.89、 P<0.001, t=10.64、 P<0.001, t=17.10、 P<0.001。 结论:齐墩果酸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后能够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10 μmol/L的齐墩果酸作用强于5 μmol/L,齐墩果酸可以用于防治瘢痕疙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齐墩果酸通过SIRT1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对沉默调节蛋白1(SIRT1)介导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去乙酰化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7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n=48)、SAH组( n=48)、OA组( n=48)和Sirtinol组( n=32)。SAH组、OA组和Sirtinol组大鼠均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构建SAH模型,Sham组大鼠不实施穿刺。造模后1 h,OA组大鼠腹腔注射OA(20 mg/kg),Sirtinol组大鼠侧脑室注射Sirtinol(2 mmol/L,30 μL/kg),Sham组和SAH组大鼠均注射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SAH后24 h,对大鼠进行SAH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依文思蓝渗出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HMGB1、SIRT1和乙酰化HMGB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中HMGB1蛋白的分布情况;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调亡情况。 结果:与SAH组相比,OA组SAH评分明显降低( P<0.001),Garcia评分升高( P<0.01),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渗出率均降低(均 P<0.01);与OA组相比,Sirtinol组SAH评分升高( P<0.01),Garcia评分明显降低( P<0.001),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渗出率均升高(均 P<0.01)。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SAH组相比,OA组HMGB1蛋白和mRNA水平均降低( P<0.01, P<0.05),SIR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P<0.001),乙酰化HMGB1蛋白表达降低( 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A可抑制HMGB1蛋白由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TUNEL染色结果显示,OA能有效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与OA组相比,Sirtinol可明显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量。 结论:OA可通过SIRT1/HMGB1通路减少HMGB1释放,从而保护SAH后的早期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二陈汤中4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二陈汤中橙皮苷、齐墩果酸、麻黄碱、甘草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2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采用外标法定量分析,用于定量分析的橙皮苷、齐墩果酸、麻黄碱及甘草酸检测离子对 m/z分别为611.2→303.1、455.2→407.2、166.2→148.2、821.4→350.9。 结果:橙皮苷、齐墩果酸、麻黄碱及甘草酸分别在0.010 0~0.400 0、0.006 3~0.250 0、0.012 5~0.500 0、0.002 5~0.100 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值分别为0.998 2、0.998 8、0.999 4、0.999 1)。加样回收率在98.45%~102.60%范围内, RSD均低于1.67%。 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二陈汤中橙皮苷、齐墩果酸、麻黄碱及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总评归一化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祛寒逐风颗粒醇沉工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优化祛寒逐风颗粒的醇沉工艺。方法:以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威灵仙中齐墩果酸含量、干膏率3个指标的总评归一值(Z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醇沉工艺。结果:祛寒逐风颗粒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液相对密度1.08 g/ml(90~95 ℃),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62%,静置16 h。结论:采用总评归一化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选的醇沉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良好,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齐墩果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模型中抗氧化抗凋亡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实验一: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SAH+20 mg/kg OA组3组,每组48只。采用标准的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SAH+20 mg/kg OA组大鼠造模后1 h腹腔注射OA,假手术组进行同样的手术但不行穿孔。观察3组大鼠脑水肿情况、血脑屏障破坏程度、SAH分级和神经功能评分等多项早期脑损伤(EBI)指标,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指标,以及SAH后核因子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轴的激活及神经元凋亡情况。实验二:另取36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模型组、假手术+阴性对照siRNA组、SAH+阴性对照siRNA组、假手术+Nrf siRNA组、SAH+ Nrf siRNA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处理方法、SAH造模方法同前;后4组大鼠SAH模型制作前24 h分别于大鼠侧脑室注射阴性对照siRNA或Nrf siRNA。检测6组大鼠Nrf2/HO-1轴下游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实验一:(1)与SAH组大鼠比较,SAH+20 mg/kg OA组大鼠SAH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及平衡木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渗出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与SAH组比较,SAH+20 mg/kg OA组MDA水平明显降低,SOD、CAT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与SAH组相比,SAH+20 mg/kg OA组Nrf2、HO-1和Bcl-2表达均增加,凋亡相关因子细胞色素C、caspase-3和活化caspase 3的表达均降低,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二:与SAH+阴性对照siRNA组比较,SAH+Nrf siRNA组HO-1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细胞色素C、caspase-3、活化caspase 3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OA可以通过激活Nrf2/HO-1轴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壮骨止痛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壮骨止痛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方法: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基于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的药物作用靶点与GeneCards、TTD和OMIM数据库中PMOP疾病靶点交集的PPI网络,并借助Cytoscape软件,将该网络可视化处理,得到"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同时,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间的结合能力.实验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采用mirco-CT和HE染色技术研究壮骨止痛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RT-PCR技术评估关键靶点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壮骨止痛方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69个.其中关键靶点为PPARG、PTGS2、ESR1等.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揭示核心活性成分为豆甾醇、异补骨脂素、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两者有较强结合能力.GO功能分析得到主要生物功能为对激素的反应等.KEGG富集主要相关通路为癌症的发病途径、雌激素信号通路等.CT扫描、HE染色可得壮骨止痛方能有效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RT-PCR显示壮骨止痛方组PTGS2mRNA表达显著升高,PPARG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骨止痛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PMOP,其成分主要为豆甾醇、异补骨脂素、熊果酸、齐墩果酸,并通过代谢途径、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作用于人体INS、AKT1、PPARG、PTGS2、ESR1发挥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藏茵陈有效成分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糖脂代谢异常以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藏茵陈是我国藏族民间常用药,其功效与MS病机吻合,对MS具有对症治疗潜力.本文对藏茵陈有效成分改善MS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发现,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芒果苷、齐墩果酸等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肥胖、调节心血管系统、抗慢性炎症、抗氧化应激、抗内质网应激、调节自噬、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发挥改善MS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SIRT3/AMPK通路探讨齐墩果酸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症及纤维化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齐墩果酸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炎症及纤维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构建VMC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齐墩果酸组、SIRT3 抑制剂(3-TYP)组、齐墩果酸+3-TYP组,每组15 只;另取15 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7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 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评价免疫功能,HE、Masson及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炎症、纤维化、凋亡等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SIRT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阳性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 SIRT3/AMPK通路及下游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饮食减少,萎靡、耸毛、弓背蜷缩行为增多,出现死亡,心肌细胞病理损伤严重,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组织SIRT3 阳性表达、SIRT3、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清CK-MB、cTnI、IL-1β、IL-6 水平、外周血Th17/Treg比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TGF-β阳性表达、p-NF-κB/NF-κB、Bax、TGF-β、p-Smad3/Smad3、α-SMA、F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可缓解小鼠VMC病理症状,上调SIRT3/AM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P<0.05),下调其介导的炎症、凋亡、纤维化反应(P<0.05),而 3-TYP可逆转齐墩果酸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齐墩果酸可能通过激活SIRT3/AMPK通路,抑制CVB3 感染引起的VMC小鼠心肌组织炎症、凋亡及纤维化反应,从而改善VMC小鼠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